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里带了20个孩子去乌镇看戏,在咖啡吧里坐等午餐的时候,我被眼前几乎人手一只手机玩游戏的大场面惊呆了—— 20个孩子,人手一只手机呀,低头,玩得不亦乐乎。
我观察了一下,孩子们玩的游戏大致有三种:大点的孩子玩《我的世界》、CF,小一点的孩子玩贪吃蛇。
面对这些“手机控”,在两天的游学时间内,他们一有机会就拿出手机玩游戏,称得上是见缝插针。为此,我陷入了思考,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总结出了孩子与手机游戏的相处之道。
游戏里有孩子的自我创造与自我实现
首先家长们需要知道手机游戏不是洪水猛兽,需要以平常心看待,这是出发点。
仔细想来,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如果不喜欢玩手机游戏,那才是不正常的。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是天性。家长们需要了解的在于,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游戏里有自我创造与自我实现。创造,乃是人之为人最过瘾的部分。这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自我做主的时候。在自由中,孩子的创造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游戏提供了这个自由创造的可能,并且,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我的世界》就是这么一款游戏。相对于充满了管束的家庭和学校,孩子们在游戏里得到的快乐,弥足珍贵。
知道了手机游戏的意义,也知道了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的重要性,再来反思我们怎么看待以及处理孩子与手机的关系,就变成一件可以改变的事情。
接纳孩子玩游戏
这几年,我读了不少家教的书,结合自己做父亲的经验,得出家庭教育第一要素无非接纳。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他喜欢玩游戏也好,喜欢无所事事也好,都是你的孩子。所以看到孩子沉迷于游戏,第一个关键,就是告诫自己不要发怒,平静下来,不做太过强硬的干涉。父母自己心情平和,最重要啦。否则因为手机而跟孩子起冲突,结果就走向我们想要的反面。但也不是听之任之,甚至带孩子去参加成年人的饭局,聊天聊得高兴,看孩子无趣,就扔给他一只手机。这样的行为无疑增加了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所以,大禹治水,湮堵不如疏导。
引导孩子自我管理
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而这个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自我的时间管理。所以第一要务,就是家长转变观念,结束权威式的管束,让孩子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这些个爱玩游戏的孩子,他们聚在一起玩游戏,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一群孩子在一起,就能互相影响。我的儿子菜虫一个人在家,玩游戏的劲头并不很大,但和同龄人在一起,就玩得不亦乐乎。原因之二,可能有些孩子,家里爸爸妈妈确实管得比较严,对游戏有较为严厉的控制,于是一旦“虎口脱险”,而我这个老师压根不管,他们自然玩得兴高采烈,放纵乃至放肆。
而我的不管,是因为强制式的命令在教育中是无效的,我希望孩子们住在酒店的双标间里,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也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所以每次我们都只有一个大致的时间约定,几点集合,几点吃饭,几点出发,中间有一些弹性的时间,是交给孩子们自我规划的。
那么如何建立起一个孩子自我管理时间的习惯呢?其实这是一种能力。可以尝试两种做法,一个是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建立一种守时守信的生活习惯。即,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与说话算话的信用体系。时间長了,孩子作息时间也就健康。守信的关键则在于父母家长守信,有一说一,说到做到。身先垂范,孩子自然不会赖皮。
还有种做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做未来的小规划,比如,先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与孩子们一起完成这个预定的小目标。这个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菜虫在2014年夏天,首度自主自决地表现出来了。这以后,他长长短短的假期时间,都还颇能自我安排。去年暑假,菜虫很忙,参加两个夏令营,又去坐一次邮轮,做暑假作业的规划就在这三次活动之中。而他,他不急不躁,都完成得很好。
用大量有意思的活动,来赋予孩子的时间以意义
其实,户外活动、体育锻炼,与同龄人的交往,等等,都远比手机好玩。所以只要经常带去户外,跟同龄人一起玩就好了。我有两个好朋友,都是非常称职的爸爸,周末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带孩子玩,打枪、骑自行车、游泳、看电影、看博物馆啊,项目繁多。当这些整块的时间都被有意思的活动所填充之后,他们的生活的意义也就凸现出来,不需要再单一地从手机游戏里获取自我实现的感觉了。
在游戏中学习,逐渐走向创造
游学结束前,我邀请一个做游戏开发的朋友,跟孩子们进行了一番对话。有了跟游戏软件公司的CEO对话的机会,孩子们都很兴奋。面对孩子们玩游戏的热情,朋友跟孩子们说,游戏玩得好并不算什么,做游戏的设计者才是真的厉害。因为游戏的设计者,创造了一个世界。
确实,最过瘾的事情,真的就是创造本身。我问孩子们,还有什么工作,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创造的愉悦。孩子们的回答很靠谱,比如:当作家、作曲、导演、设计师……不一而足。
所以,最好的方式,不是禁止,而是因势利导,让孩子们从游戏的快乐出发,逐渐去理解游戏的内部程式。比如从学习编程,制作一个小游戏开始。当然,前提是,要找到这样的,适合带领孩子们去学习编程的老师。
我观察了一下,孩子们玩的游戏大致有三种:大点的孩子玩《我的世界》、CF,小一点的孩子玩贪吃蛇。
面对这些“手机控”,在两天的游学时间内,他们一有机会就拿出手机玩游戏,称得上是见缝插针。为此,我陷入了思考,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总结出了孩子与手机游戏的相处之道。
游戏里有孩子的自我创造与自我实现
首先家长们需要知道手机游戏不是洪水猛兽,需要以平常心看待,这是出发点。
仔细想来,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如果不喜欢玩手机游戏,那才是不正常的。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是天性。家长们需要了解的在于,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游戏里有自我创造与自我实现。创造,乃是人之为人最过瘾的部分。这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自我做主的时候。在自由中,孩子的创造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游戏提供了这个自由创造的可能,并且,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我的世界》就是这么一款游戏。相对于充满了管束的家庭和学校,孩子们在游戏里得到的快乐,弥足珍贵。
知道了手机游戏的意义,也知道了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的重要性,再来反思我们怎么看待以及处理孩子与手机的关系,就变成一件可以改变的事情。
接纳孩子玩游戏
这几年,我读了不少家教的书,结合自己做父亲的经验,得出家庭教育第一要素无非接纳。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他喜欢玩游戏也好,喜欢无所事事也好,都是你的孩子。所以看到孩子沉迷于游戏,第一个关键,就是告诫自己不要发怒,平静下来,不做太过强硬的干涉。父母自己心情平和,最重要啦。否则因为手机而跟孩子起冲突,结果就走向我们想要的反面。但也不是听之任之,甚至带孩子去参加成年人的饭局,聊天聊得高兴,看孩子无趣,就扔给他一只手机。这样的行为无疑增加了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所以,大禹治水,湮堵不如疏导。
引导孩子自我管理
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而这个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自我的时间管理。所以第一要务,就是家长转变观念,结束权威式的管束,让孩子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这些个爱玩游戏的孩子,他们聚在一起玩游戏,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一群孩子在一起,就能互相影响。我的儿子菜虫一个人在家,玩游戏的劲头并不很大,但和同龄人在一起,就玩得不亦乐乎。原因之二,可能有些孩子,家里爸爸妈妈确实管得比较严,对游戏有较为严厉的控制,于是一旦“虎口脱险”,而我这个老师压根不管,他们自然玩得兴高采烈,放纵乃至放肆。
而我的不管,是因为强制式的命令在教育中是无效的,我希望孩子们住在酒店的双标间里,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也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所以每次我们都只有一个大致的时间约定,几点集合,几点吃饭,几点出发,中间有一些弹性的时间,是交给孩子们自我规划的。
那么如何建立起一个孩子自我管理时间的习惯呢?其实这是一种能力。可以尝试两种做法,一个是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建立一种守时守信的生活习惯。即,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与说话算话的信用体系。时间長了,孩子作息时间也就健康。守信的关键则在于父母家长守信,有一说一,说到做到。身先垂范,孩子自然不会赖皮。
还有种做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做未来的小规划,比如,先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与孩子们一起完成这个预定的小目标。这个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菜虫在2014年夏天,首度自主自决地表现出来了。这以后,他长长短短的假期时间,都还颇能自我安排。去年暑假,菜虫很忙,参加两个夏令营,又去坐一次邮轮,做暑假作业的规划就在这三次活动之中。而他,他不急不躁,都完成得很好。
用大量有意思的活动,来赋予孩子的时间以意义
其实,户外活动、体育锻炼,与同龄人的交往,等等,都远比手机好玩。所以只要经常带去户外,跟同龄人一起玩就好了。我有两个好朋友,都是非常称职的爸爸,周末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带孩子玩,打枪、骑自行车、游泳、看电影、看博物馆啊,项目繁多。当这些整块的时间都被有意思的活动所填充之后,他们的生活的意义也就凸现出来,不需要再单一地从手机游戏里获取自我实现的感觉了。
在游戏中学习,逐渐走向创造
游学结束前,我邀请一个做游戏开发的朋友,跟孩子们进行了一番对话。有了跟游戏软件公司的CEO对话的机会,孩子们都很兴奋。面对孩子们玩游戏的热情,朋友跟孩子们说,游戏玩得好并不算什么,做游戏的设计者才是真的厉害。因为游戏的设计者,创造了一个世界。
确实,最过瘾的事情,真的就是创造本身。我问孩子们,还有什么工作,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创造的愉悦。孩子们的回答很靠谱,比如:当作家、作曲、导演、设计师……不一而足。
所以,最好的方式,不是禁止,而是因势利导,让孩子们从游戏的快乐出发,逐渐去理解游戏的内部程式。比如从学习编程,制作一个小游戏开始。当然,前提是,要找到这样的,适合带领孩子们去学习编程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