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毛泽东下令炮击金门。美国第七舰队连忙驶入台湾海峡,台海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不知情的赫鲁晓夫在摸清北京的底牌后,通过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致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中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联的侵犯,美国人最好将自己的军舰从台湾海峡开回家去。
1958年8月23日,即赫鲁晓夫离开北京后不过20天,毛泽东就下令炮击金门。两天之内,中国人民解放军用重炮向金门、马祖国民党军阵地发射了数万发炮弹,击毙了国民党金门防卫部队3名中将副司令和数百名官兵。
让他们“梳妆打扮后送上门来”
炮击金门和马祖的问题,是由国防部长彭德怀于1958年3月5日提出来的。他在通过邓小平转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经过军委、空军和福州军区讨论”,拟定于7、8月间调空军歼击机入闽,并“准备在必要时轰炸金门、马祖”。3月8日,毛泽东答复,同意进行准备,“但最后实行进入,到那时再作决定”。
6月1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外交问题。毛泽东说:同美国接触的问题,我在日内瓦会议时已经说过,可以有所接触。事实上美国也不一定愿意接触。同美国闹成僵局二十年,对我们有利。一定要美国梳妆打扮后送上门来,使他们对中国感到出乎意外。
从7月15日至18日,毛泽东连续四个下午召集会议,研究对策。在分析中东事件和国际动向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正式作出炮击金门的决定。
在7月18日召开的中央军委及空军、海军负责人会议上,毛泽东说,美军在黎巴嫩登陆,英国出兵约旦,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的斗争,决定在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打击蒋介石。金门炮战,意在击美。他还解释说:金门、马祖是中国领土,炮击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队,这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但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他设想,地面炮兵第一次打10万至20万发,以后每天打1000发,准备打两三个月。两个空军师在炮击的同时或稍后转场到汕头、连城。
经中央军委批准,组成了以叶飞为首的福州军区前线指挥所。7月19日,叶飞等赶到厦门,部署炮击金门的行动。7月24日,中央军委下令组成了以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为首的空军前线指挥所和以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为首的舰队前方指挥所。
毛泽东作出炮打金门的决策,其目的在于:一是惩罚国民党军队对大陆的骚扰,支持中东人民的解放斗争;二是想试探一下美国的胃口究竟有多大。选择炮击金门而不打台湾的原因是,台湾驻有美国军队,并且受到1954年签订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保护”,打台湾容易给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提供借口;而金门等沿海岛屿没有美军,也不受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约束,便于对美国进行试探。
会谈公报的发表
可是,到了27日上午,毛泽东又决定推迟炮击金门。他在给彭德怀、黄克诚的信中说:“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他认为,“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这个主意,你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一鼓作气,往往想得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时难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
原来,尤金于7月21日向毛泽东转达了莫斯科的建议,结果引发了“长波电台”和“共同核潜艇舰队”事件。毛泽东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处理这件事,炮击金门的行动只得推迟。
问题在于,炮击金门之前,毛泽东没有将这一决策告知莫斯科。从目前披露的材料来看,7月31日至8月3日,毛泽东在同赫鲁晓夫会谈期间,只字未提炮击金门的问题。
吴冷西的回忆证实了这一点。据他回忆,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说,今年夏天发生一连串的事情,在有些人的印象里,好像炮轰金门是我们跟苏联商量好的。其实,赫鲁晓夫在7月底8月初到中国来的时候,根本没有谈什么金门问题。如果说谈了一句话也就算谈了,但是一句话也没有谈到。
一年之后,毛泽东再次同赫鲁晓夫会谈时,还提到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向赫鲁晓夫解释说:那时美国人做得不对,不应该把兵舰调来调去。美国人没有多大本领。“他们以为我们在炮打金门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其实,那时我们双方并没有谈这个问题。当时所以没有跟你们谈,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想法,但是还没有最后决定。”“我们没有想到打炮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只是想打一下,没曾想他们调动这么多的兵舰。你们走了以后,我们在8月中旬才决定打。”因为8月20、21日联合国要通过美国扩军的决议,所以,8月21日没有打,23日才打。“美国人在黎巴嫩总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生怕别人打他。美国人没有立刻弄清楚我们的目的,以为我们要打台湾,就把他们的军队从地中海、太平洋、西太平洋、日本、菲律宾调来。等到地中海舰队开到新加坡的时候,一看没什么事情啦,就在新加坡停下来啦,引起了印尼的恐慌。我们一骂,他们就退回到菲律宾去了,住了两个礼拜。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这次部署很慌很乱。”
但是,在另一次会谈中,毛泽东却说,我们的总参谋长通过你们的军事总顾问,通报了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意图,我们要他向苏联国防部转达一切情况。我还可以澄清,我们并不打算在台湾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是考虑到美国已经陷在黎巴嫩,想给他制造更多的麻烦。而且我们认为,我们的行动是成功的。
然而,赫鲁晓夫不同意上述看法。于是,毛泽东又解释说,尽管我们向沿海岛屿打炮,但是,我们并不想解放台湾。我们还认为,美国是不会为沿海岛屿和台湾同中国打仗的。
相反,赫鲁晓夫却认为,中国应该乘机解放金门和马祖。他说,美国人的确不会为台湾和沿海岛屿打仗。因为苏方已经得知杜勒斯同蒋介石会谈时应该了解这个指令的内容。如果你们有兴趣看这些文件,我们可以提供给你们。既然你们炮击了沿海岛屿,就应该拿下这些岛屿。如果你们认为没有必要占领这些岛屿,那么一开始就不应该打炮。“我不理解你们的政策。坦率地说,我认为,你们应该拿下这些岛屿,当我听说你们没有这样做,我感到很纳闷。当然,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我只是作为盟友谈一谈。”
会谈中,毛泽东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在炮击沿海岛屿之前一个月就向你们通报了在台湾问题上的想法。”
难道中方在炮击金门之前曾告知过苏联?其实不然。赫鲁晓夫说,中方通报的并不是关于炮击沿海岛屿的问题,而仅仅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个别措施”。所以,赫鲁晓夫对此相当不满。他说:“我们也很不了解你们在国际问题上的政策。我们必须协调国际政策,也许你们会认为,是否有必要通过外交部的渠道就我们有分歧的重大政治问题交换意见。”
考虑到炮击金门可能会引发中美直接冲突,所以,毛泽东利用赫鲁晓夫访华做了文章。本来,赫鲁晓夫7月31日是秘密来访的,起初也就没有准备搞什么公报,也不准备公开回莫斯科。但是,在赫鲁晓夫临行前的会谈中,毛泽东向赫鲁晓夫提出是不是公开回苏联去的问题。毛泽东说,要么是秘密来公开回去,要么是秘密来秘密回去。最后商定的结果是公开回去,同时发表一个公报。
8月3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正式发表。公报说,中苏双方就目前国际形势下两国所面临的在亚洲方面和欧洲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并且“对于反对侵略和维护和平所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完全一致的协议”。公报还谴责了美、英出兵黎巴嫩和约旦的行为,要求上述两国将军队撤走。
果然,公报发表后,外电议论纷纷。美国除注意到公报内容外,还注意到中苏两国的国防部长均参加了这次会谈。毛泽东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在赫鲁晓夫离开北京不久便下令炮击金门。结果,美国人对此作了种种猜测。就连杜勒斯也相信,“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毛泽东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7月末在北京会晤时达成的一致的行动”。另外,艾森豪威尔在得知中共准备对沿海岛屿发起攻击的消息时,也很自然地把这件事同赫鲁晓夫访华联系在一起。
或许是这个原因,在解放军炮击金门的整个过程中,美国始终没有敢于直接进行军事干预。这正是毛泽东坚持赫鲁晓夫必须公开回国并发表公报所期待的效果。吴冷西回忆说,公报的发表,是想“吓唬美国一下”。
“对中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联的侵犯”
1958年8月18日凌晨,毛泽东在广州军区关于举行军事演习的报告上给彭德怀写了一段批语: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为此,他建议取消在广州、深圳的军事演习,以便不惊动英国人。他同时命令空军,在蒋军出动大编队空军袭击时,应迅速将其击溃,但追击时不要越过金、马线。20日下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集会议,对炮击金门作了部署。
叶飞回忆说,21日下午,毛泽东找他。当他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他是来接受任务的。叶飞还说,第二天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这个时候,“主席下决心了”,说:那好,照计划打,“并要我在北戴河指挥”。
8月22日,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提案。23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下令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
在当天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震动,连欧洲人也会震动。
当天,解放军向金门发射了数万发炮弹,台湾国民党当局立即向美国人求援。一年之后,毛泽东在谈到炮击金门时说,第一天我们一共打了1.9万发炮弹。美国人、蒋介石都说我们打了四万发,其实那是夸大其词,没有那么多,只打了十几分钟。因为打1.9万发炮弹不要好多时间,只要十几分钟就全部打出去了。国民党部队的参谋长就是在那个时间被打死的,还有一个副司令也是在那个时候受伤的。台湾的“国防部长”俞大维身上也染了一点血。那个时候,蒋介石慌得一塌糊涂,准备搬家。“行政院长”陈诚开了会,要政府部门统统搬到乡下去。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慌了手脚,连忙调兵遣将,把原驻扎太平洋的第七舰队大部分兵舰,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开到台湾海峡。同时,又把远在黎巴嫩支援美军登陆的第六舰队一部分舰艇调到印度洋,再从印度洋的舰队中调出一个航空母舰编队开往新加坡。杜勒斯声称,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军调动。当时美国共有12艘航空母舰,集中到台湾海峡就有6艘。美国人如此大规模调动海军和空军,是担心中共把金门、马祖,甚至把台湾都夺回来。
8月26日,中国外交部就炮击金门发表了一个简短的通报:“这些岛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我们无论如何要解放这些领土,这是我们的内部事务。美国对于我们的打击行动持有何种立场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我们认为,美国人未必会参与这一地区的冲突。”
据此,8月30日,莫斯科以《真理报》评论文章的形式对炮击金门作了一般性的表态。文章指责“美国侵略势力”和“蒋介石集团在远东地区组织实施了军事挑衅行动”,并表示对中国的支持:“如果今天有谁企图用进攻来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来,那么他就不应该忘记,他也就是在威胁苏联,因为苏联与人民中国是用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谊与合作的纽带连在一起的”。
从8月23日至9月4日将近两周时间,炮击金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国很快做出了反应,正如周恩来所说:“打炮就是试验他,这回试验出来了,杜勒斯这张牌出来了。”8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说,从这几天的反应来看,美国人很怕我们登陆金门、马祖,而且解放台湾。其实,我们向台湾打了几万发炮弹,是火力侦察。我们不说一定登陆,也不说不登陆。因为登陆金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重大。问题不在于那里有几万蒋军,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同国民党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想把这个包袱也背在身上,还有待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
9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会谈后发表一项声明,宣称美国有义务帮助台湾不受武力侵犯,并威胁说,国会已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部队确保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的安全。但是,杜勒斯又在备忘录中透露,美国准备重新考虑对华政策。其中包括:国民党可以自己同中共交战,美国将保护运输;希望中共不要认真打起来;美国不放弃和平谈判的希望。
与此同时,炮击金门却使得莫斯科焦虑起来。赫鲁晓夫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于是他决定派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访华以弄清台湾海峡发生的真实情况。9月5日,赫鲁晓夫通知中国,说要派人到中国来了解情况。当天晚上,周恩来会见了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参赞苏达利科夫,向他说明:第一,我们不打算马上解放台湾,而是惩罚一下国民党在我们沿海进行骚扰;第二,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阻止美国搞“两个中国”,因为美国企图独霸台湾,使国民党在台湾单独成为一个政治实体;第三,如果打出乱子,中国自己承担责任,绝不会拖苏联下水。随后,周恩来请苏达利科夫立即把这三点意见报告莫斯科。
9月6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一项声明,强调说:一、台湾和澎湖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二、美国支持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并直接用武力侵占澎湖列岛是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领土的非法行为;三、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对蒋的骚扰与破坏给予坚决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四、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同时,周恩来也表示,中国政府倡议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进行谈判,谋求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和缓和消除。
当天,葛罗米柯秘密地飞抵北京,进一步了解中国炮击金门的真实意图。下午两点,周恩来会见了葛罗米柯,并将昨天他同苏达利科夫的谈话告诉了葛罗米柯。周恩来解释说,我们炮击金门没有别的意思,既不是要解放台湾,也不是马上要在金门登陆,我们要打击国民党的气焰,打击美国人的气焰,支援阿拉伯的斗争。
听了周恩来的解释之后,葛罗米柯表示,他完全赞成中国政府的方针。当天晚上,毛泽东也会见了葛罗米柯。毛泽东告诉葛罗米柯,我们炮击金门,不是要打台湾,也不是要登陆金门、马祖,而是要调动美国人。你们放心,我的目的是要调动美国人。
葛罗米柯声明,苏共中央完全赞同周恩来总理昨晚向苏达利柯夫谈到的中国方面的立场、策略和做法。同时,赫鲁晓夫准备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信,对美国和英国政府所奉行的政策提出警告。他还通报了赫鲁晓夫给艾森豪威尔信件的主要内容。葛罗米柯向毛泽东表示:周恩来9月6日的声明“是一个十分及时和很好的声明。我相信,周恩来总理的声明和赫鲁晓夫同志致艾森豪威尔的信,都会起到十分重要和应有的效果”。
在摸清北京的底牌之后,赫鲁晓夫于9月7日通过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库兹佐夫,将信件交给了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戴维斯,让其转交给艾森豪威尔。
在这封信的一开头,赫鲁晓夫就毫不客气地将远东地区出现的危险局势归结为美国在这个地区所奉行的政策。他对艾森豪威尔说:“您清楚地知道,苏联坚决主张一切国家,不问它们的社会制度或国家制度如何,实行和平共处,主张在全世界保证各国人民安静生活的条件,不让军事冲突爆发。”赫鲁晓夫还直截了当地告诉艾森豪威尔,由于美国在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地区的行动所造成的局势,“使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感到严重不安”。他宣称,任何国家,不管它多么强大和多么有势力,企图在台湾海峡地区扮演宪兵的角色,这“对文明国家说来是不体面的,也是相当危险的”。赫鲁晓夫批评美国政界和军界的领导人,不要“每天都对人民中国进行恫吓”。
在信中,赫鲁晓夫警告说:“对我国伟大的朋友、盟邦和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联的侵犯。忠于自己义务的我国,将尽一切可能同人民中国一道来维护两国的安全、维护远东和平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他要求美国“必须永远结束对中国人民进行挑衅和讹诈的政策”,并且强调说,只要美国舰队不撤离台湾海峡,只要美国兵不离开中国的台湾,不撤回家去,“远东就不会有持久的和平”。因此,“远东是否能保持和平还是继续成为危险的战争策源地,这将完全取决于美国今后的行动。”
第二天,白宫新闻秘书哈格蒂就赫鲁晓夫上述信件发表声明说,赫鲁晓夫在他的信中指出台湾地区的局势“是一种危险的局势”,美国已经“认识到这种危险,它并且希望,美国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大使级会谈的恢复会使这种危险得到缓和”。
总的来说,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致艾森豪威尔的信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从9月7日他给周恩来写的批语中可以看出。他指示周恩来于当天上午约几个人,对赫鲁晓夫的信件认真研究一次。“如可能的话,写出一个意见书交葛外长带去。肯定正确部分占百分之九十,可商量部分只占少数。”
莫斯科建议派轰炸机到中国
1958年11月,毛泽东提起过一件事,说10月间莫斯科来信,提出帮助中国海军搞核潜艇,不再搞共同舰队了。但是后来,他们又来信提出,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紧张,苏方考虑要派一个导弹部队去。不久,他们再次提出,要派带有导弹的轰炸机和歼击机部队到福建前线。我们给莫斯科复信,表示不赞成他们派空军,也不赞成他们派导弹部队。因为莫斯科说他们的导弹部队不能交给我们,只能由他们自己指挥。我说,你们不交给我们,我们就不要,不要飞机,也不要导弹部队。看来,他们还是想控制我们沿海,控制福建那个地方,跟美国在台湾驻扎美军一样。那样一来,以后我们有什么动作都得问他,像蒋介石有什么动作要问美国人一样。这些我们都不干,我们统统给他顶回去了。
毛泽东在给赫鲁晓夫的复信中表示,为了最后的胜利,灭掉帝国主义,“我们愿意承担第一个打击,无非是死一大堆人”。他还告诉赫鲁晓夫,至于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什么方式来履行互相支援的义务,这是属于策略范围的问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但毛泽东同时又提出,苏联最好能提供一批地空导弹和岸舰导弹给中国,并派技术专家帮助中国训练使用这些导弹的部队。
中国驻苏大使刘晓的回忆,也证实了莫斯科确实有向中国东南沿海派遣空军的想法。据他说,赫鲁晓夫有一次同他谈话,曾谈起台湾海峡的局势和苏联准备如何帮助中国应付这一紧张局势问题。赫鲁晓夫说,帝国主义,尤其是美帝国主义,正在各地制造紧张局势,特别是在台湾海峡。虽然美国有困难,但不能不警惕。他认为美国有可能在有利时机和地区进行更大的挑衅,甚至发动侵略,美国的战争边缘政策是非常危险的。赫鲁晓夫对目前台湾海峡局势表示了不安,说要特别引起警惕。赫鲁晓夫还说,苏联已经发表过声明,谁进攻中国就是进攻苏联,就是进攻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这是给美国的一个严重警告,他们要考虑考虑的。但我们要防止局势进一步发展,苏联将考虑采取一些具体步骤,来帮助中国制止美、蒋侵略阴谋的实现。现在美、蒋在台湾海峡的优势主要是海空方面,美国第七舰队以及在美军掩护下的国民党海军是个危险因素。苏共中央研究后认为,苏联可以派遣携带导弹的轰炸机到中国来,加强台湾海峡地区的空军力量,使那里的军事力量能够对美、蒋海军起到威慑作用。他希望刘晓把苏方的建议转告毛泽东和中国政府。
在赫鲁晓夫谈完之后,刘晓表示,他将尽快报告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及中国政府。刘晓还说,苏共中央声明,侵略中国就是侵略苏联,这是对中国很大的支持,也是苏联同志对中国局势的注意和关切。他告诉赫鲁晓夫,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以应付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毛泽东之所以不同意莫斯科向福建派遣导弹轰炸机,是因为他考虑到,莫斯科在联合舰队问题上遭到拒绝后,又想趁机从空中对中国进行控制。但是,从莫斯科的角度来说,考虑更多的是中国可能会遭受美、蒋的进攻,需要加强东南沿海一带的空中力量。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里对此事作了这样的解释:“中国对蒋介石发动的军事行动采取了炮击两个小岛这样一种形式。我们完全赞成毛泽东解放这两个岛屿,消灭蒋介石部队向大陆进犯的潜在跳板。当时,蒋正梦想夺回大陆,我们得到情报说,美国人正在怂恿他这做。我们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进攻。”
他还说:“尽管中国人不愿意让我们的潜艇使用他们的港口,可是在1958年他们又向我们要求数量相当大的军事援助。他们说他们要对蒋介石采取军事行动,因而需要这些军援。他们要求得到飞机、远程大炮和空军顾问。我们以为他们打算采取决定性行动来消灭蒋介石,因此他们提出要的那些东西,我们都给了他们。”但是,“我们没有作出任何举动去约束中国同志,因为我们认为他们要统一全中国这是绝对正确的。然而,当我们提出在他们的领土上驻扎我们的歼击机队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却是极端奇怪的。他们明确表示我们的建议冒犯了他们。对此我无法理解。”赫鲁晓夫为此辩解说:“我们并没有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我们也没有任何别的企图,而只是想在加强中国沿海、使台湾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消灭蒋介石统治、使全中国人民都统一在一个共和国里的事业中表现出兄弟般的团结。”
炮击金门对中苏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苏联首脑显然被毛的单方面行动所激怒”。他们还引用一份材料证明,赫鲁晓夫曾经说过,一旦艾森豪威尔介入,作为中国的同盟国,他必须做出反应,因此,在紧张消除之后,“有必要重新检查中苏关系”。这些人还认为,毛泽东在会见葛罗米柯时对逐步升级的核战争危险所“采取的掉以轻心的态度,进一步促使苏联决心撕毁1957年的核协定”。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金门在苏联停止核援助的决定中所起的作用,不管是真是假,证明是重要的。”
不管上述观点是否站得住脚,但是几个月后,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决定中断包括《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在内的若干援助项目。苏方的理由是:“有可能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为争取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
(本文根据人民出版社《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整理)
1958年8月23日,即赫鲁晓夫离开北京后不过20天,毛泽东就下令炮击金门。两天之内,中国人民解放军用重炮向金门、马祖国民党军阵地发射了数万发炮弹,击毙了国民党金门防卫部队3名中将副司令和数百名官兵。
让他们“梳妆打扮后送上门来”
炮击金门和马祖的问题,是由国防部长彭德怀于1958年3月5日提出来的。他在通过邓小平转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经过军委、空军和福州军区讨论”,拟定于7、8月间调空军歼击机入闽,并“准备在必要时轰炸金门、马祖”。3月8日,毛泽东答复,同意进行准备,“但最后实行进入,到那时再作决定”。
6月1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外交问题。毛泽东说:同美国接触的问题,我在日内瓦会议时已经说过,可以有所接触。事实上美国也不一定愿意接触。同美国闹成僵局二十年,对我们有利。一定要美国梳妆打扮后送上门来,使他们对中国感到出乎意外。
从7月15日至18日,毛泽东连续四个下午召集会议,研究对策。在分析中东事件和国际动向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正式作出炮击金门的决定。
在7月18日召开的中央军委及空军、海军负责人会议上,毛泽东说,美军在黎巴嫩登陆,英国出兵约旦,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的斗争,决定在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打击蒋介石。金门炮战,意在击美。他还解释说:金门、马祖是中国领土,炮击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队,这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但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他设想,地面炮兵第一次打10万至20万发,以后每天打1000发,准备打两三个月。两个空军师在炮击的同时或稍后转场到汕头、连城。
经中央军委批准,组成了以叶飞为首的福州军区前线指挥所。7月19日,叶飞等赶到厦门,部署炮击金门的行动。7月24日,中央军委下令组成了以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为首的空军前线指挥所和以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为首的舰队前方指挥所。
毛泽东作出炮打金门的决策,其目的在于:一是惩罚国民党军队对大陆的骚扰,支持中东人民的解放斗争;二是想试探一下美国的胃口究竟有多大。选择炮击金门而不打台湾的原因是,台湾驻有美国军队,并且受到1954年签订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保护”,打台湾容易给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提供借口;而金门等沿海岛屿没有美军,也不受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约束,便于对美国进行试探。
会谈公报的发表
可是,到了27日上午,毛泽东又决定推迟炮击金门。他在给彭德怀、黄克诚的信中说:“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他认为,“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这个主意,你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一鼓作气,往往想得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时难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
原来,尤金于7月21日向毛泽东转达了莫斯科的建议,结果引发了“长波电台”和“共同核潜艇舰队”事件。毛泽东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处理这件事,炮击金门的行动只得推迟。
问题在于,炮击金门之前,毛泽东没有将这一决策告知莫斯科。从目前披露的材料来看,7月31日至8月3日,毛泽东在同赫鲁晓夫会谈期间,只字未提炮击金门的问题。
吴冷西的回忆证实了这一点。据他回忆,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说,今年夏天发生一连串的事情,在有些人的印象里,好像炮轰金门是我们跟苏联商量好的。其实,赫鲁晓夫在7月底8月初到中国来的时候,根本没有谈什么金门问题。如果说谈了一句话也就算谈了,但是一句话也没有谈到。
一年之后,毛泽东再次同赫鲁晓夫会谈时,还提到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向赫鲁晓夫解释说:那时美国人做得不对,不应该把兵舰调来调去。美国人没有多大本领。“他们以为我们在炮打金门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其实,那时我们双方并没有谈这个问题。当时所以没有跟你们谈,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想法,但是还没有最后决定。”“我们没有想到打炮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只是想打一下,没曾想他们调动这么多的兵舰。你们走了以后,我们在8月中旬才决定打。”因为8月20、21日联合国要通过美国扩军的决议,所以,8月21日没有打,23日才打。“美国人在黎巴嫩总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生怕别人打他。美国人没有立刻弄清楚我们的目的,以为我们要打台湾,就把他们的军队从地中海、太平洋、西太平洋、日本、菲律宾调来。等到地中海舰队开到新加坡的时候,一看没什么事情啦,就在新加坡停下来啦,引起了印尼的恐慌。我们一骂,他们就退回到菲律宾去了,住了两个礼拜。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这次部署很慌很乱。”
但是,在另一次会谈中,毛泽东却说,我们的总参谋长通过你们的军事总顾问,通报了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意图,我们要他向苏联国防部转达一切情况。我还可以澄清,我们并不打算在台湾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是考虑到美国已经陷在黎巴嫩,想给他制造更多的麻烦。而且我们认为,我们的行动是成功的。
然而,赫鲁晓夫不同意上述看法。于是,毛泽东又解释说,尽管我们向沿海岛屿打炮,但是,我们并不想解放台湾。我们还认为,美国是不会为沿海岛屿和台湾同中国打仗的。
相反,赫鲁晓夫却认为,中国应该乘机解放金门和马祖。他说,美国人的确不会为台湾和沿海岛屿打仗。因为苏方已经得知杜勒斯同蒋介石会谈时应该了解这个指令的内容。如果你们有兴趣看这些文件,我们可以提供给你们。既然你们炮击了沿海岛屿,就应该拿下这些岛屿。如果你们认为没有必要占领这些岛屿,那么一开始就不应该打炮。“我不理解你们的政策。坦率地说,我认为,你们应该拿下这些岛屿,当我听说你们没有这样做,我感到很纳闷。当然,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我只是作为盟友谈一谈。”
会谈中,毛泽东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在炮击沿海岛屿之前一个月就向你们通报了在台湾问题上的想法。”
难道中方在炮击金门之前曾告知过苏联?其实不然。赫鲁晓夫说,中方通报的并不是关于炮击沿海岛屿的问题,而仅仅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个别措施”。所以,赫鲁晓夫对此相当不满。他说:“我们也很不了解你们在国际问题上的政策。我们必须协调国际政策,也许你们会认为,是否有必要通过外交部的渠道就我们有分歧的重大政治问题交换意见。”
考虑到炮击金门可能会引发中美直接冲突,所以,毛泽东利用赫鲁晓夫访华做了文章。本来,赫鲁晓夫7月31日是秘密来访的,起初也就没有准备搞什么公报,也不准备公开回莫斯科。但是,在赫鲁晓夫临行前的会谈中,毛泽东向赫鲁晓夫提出是不是公开回苏联去的问题。毛泽东说,要么是秘密来公开回去,要么是秘密来秘密回去。最后商定的结果是公开回去,同时发表一个公报。
8月3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正式发表。公报说,中苏双方就目前国际形势下两国所面临的在亚洲方面和欧洲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并且“对于反对侵略和维护和平所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完全一致的协议”。公报还谴责了美、英出兵黎巴嫩和约旦的行为,要求上述两国将军队撤走。
果然,公报发表后,外电议论纷纷。美国除注意到公报内容外,还注意到中苏两国的国防部长均参加了这次会谈。毛泽东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在赫鲁晓夫离开北京不久便下令炮击金门。结果,美国人对此作了种种猜测。就连杜勒斯也相信,“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毛泽东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7月末在北京会晤时达成的一致的行动”。另外,艾森豪威尔在得知中共准备对沿海岛屿发起攻击的消息时,也很自然地把这件事同赫鲁晓夫访华联系在一起。
或许是这个原因,在解放军炮击金门的整个过程中,美国始终没有敢于直接进行军事干预。这正是毛泽东坚持赫鲁晓夫必须公开回国并发表公报所期待的效果。吴冷西回忆说,公报的发表,是想“吓唬美国一下”。
“对中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联的侵犯”
1958年8月18日凌晨,毛泽东在广州军区关于举行军事演习的报告上给彭德怀写了一段批语: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为此,他建议取消在广州、深圳的军事演习,以便不惊动英国人。他同时命令空军,在蒋军出动大编队空军袭击时,应迅速将其击溃,但追击时不要越过金、马线。20日下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集会议,对炮击金门作了部署。
叶飞回忆说,21日下午,毛泽东找他。当他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他是来接受任务的。叶飞还说,第二天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这个时候,“主席下决心了”,说:那好,照计划打,“并要我在北戴河指挥”。
8月22日,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提案。23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下令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
在当天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震动,连欧洲人也会震动。
当天,解放军向金门发射了数万发炮弹,台湾国民党当局立即向美国人求援。一年之后,毛泽东在谈到炮击金门时说,第一天我们一共打了1.9万发炮弹。美国人、蒋介石都说我们打了四万发,其实那是夸大其词,没有那么多,只打了十几分钟。因为打1.9万发炮弹不要好多时间,只要十几分钟就全部打出去了。国民党部队的参谋长就是在那个时间被打死的,还有一个副司令也是在那个时候受伤的。台湾的“国防部长”俞大维身上也染了一点血。那个时候,蒋介石慌得一塌糊涂,准备搬家。“行政院长”陈诚开了会,要政府部门统统搬到乡下去。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慌了手脚,连忙调兵遣将,把原驻扎太平洋的第七舰队大部分兵舰,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开到台湾海峡。同时,又把远在黎巴嫩支援美军登陆的第六舰队一部分舰艇调到印度洋,再从印度洋的舰队中调出一个航空母舰编队开往新加坡。杜勒斯声称,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军调动。当时美国共有12艘航空母舰,集中到台湾海峡就有6艘。美国人如此大规模调动海军和空军,是担心中共把金门、马祖,甚至把台湾都夺回来。
8月26日,中国外交部就炮击金门发表了一个简短的通报:“这些岛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我们无论如何要解放这些领土,这是我们的内部事务。美国对于我们的打击行动持有何种立场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我们认为,美国人未必会参与这一地区的冲突。”
据此,8月30日,莫斯科以《真理报》评论文章的形式对炮击金门作了一般性的表态。文章指责“美国侵略势力”和“蒋介石集团在远东地区组织实施了军事挑衅行动”,并表示对中国的支持:“如果今天有谁企图用进攻来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来,那么他就不应该忘记,他也就是在威胁苏联,因为苏联与人民中国是用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谊与合作的纽带连在一起的”。
从8月23日至9月4日将近两周时间,炮击金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国很快做出了反应,正如周恩来所说:“打炮就是试验他,这回试验出来了,杜勒斯这张牌出来了。”8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说,从这几天的反应来看,美国人很怕我们登陆金门、马祖,而且解放台湾。其实,我们向台湾打了几万发炮弹,是火力侦察。我们不说一定登陆,也不说不登陆。因为登陆金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重大。问题不在于那里有几万蒋军,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同国民党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想把这个包袱也背在身上,还有待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
9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会谈后发表一项声明,宣称美国有义务帮助台湾不受武力侵犯,并威胁说,国会已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部队确保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的安全。但是,杜勒斯又在备忘录中透露,美国准备重新考虑对华政策。其中包括:国民党可以自己同中共交战,美国将保护运输;希望中共不要认真打起来;美国不放弃和平谈判的希望。
与此同时,炮击金门却使得莫斯科焦虑起来。赫鲁晓夫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于是他决定派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访华以弄清台湾海峡发生的真实情况。9月5日,赫鲁晓夫通知中国,说要派人到中国来了解情况。当天晚上,周恩来会见了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参赞苏达利科夫,向他说明:第一,我们不打算马上解放台湾,而是惩罚一下国民党在我们沿海进行骚扰;第二,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阻止美国搞“两个中国”,因为美国企图独霸台湾,使国民党在台湾单独成为一个政治实体;第三,如果打出乱子,中国自己承担责任,绝不会拖苏联下水。随后,周恩来请苏达利科夫立即把这三点意见报告莫斯科。
9月6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一项声明,强调说:一、台湾和澎湖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二、美国支持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并直接用武力侵占澎湖列岛是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领土的非法行为;三、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对蒋的骚扰与破坏给予坚决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四、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同时,周恩来也表示,中国政府倡议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进行谈判,谋求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和缓和消除。
当天,葛罗米柯秘密地飞抵北京,进一步了解中国炮击金门的真实意图。下午两点,周恩来会见了葛罗米柯,并将昨天他同苏达利科夫的谈话告诉了葛罗米柯。周恩来解释说,我们炮击金门没有别的意思,既不是要解放台湾,也不是马上要在金门登陆,我们要打击国民党的气焰,打击美国人的气焰,支援阿拉伯的斗争。
听了周恩来的解释之后,葛罗米柯表示,他完全赞成中国政府的方针。当天晚上,毛泽东也会见了葛罗米柯。毛泽东告诉葛罗米柯,我们炮击金门,不是要打台湾,也不是要登陆金门、马祖,而是要调动美国人。你们放心,我的目的是要调动美国人。
葛罗米柯声明,苏共中央完全赞同周恩来总理昨晚向苏达利柯夫谈到的中国方面的立场、策略和做法。同时,赫鲁晓夫准备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信,对美国和英国政府所奉行的政策提出警告。他还通报了赫鲁晓夫给艾森豪威尔信件的主要内容。葛罗米柯向毛泽东表示:周恩来9月6日的声明“是一个十分及时和很好的声明。我相信,周恩来总理的声明和赫鲁晓夫同志致艾森豪威尔的信,都会起到十分重要和应有的效果”。
在摸清北京的底牌之后,赫鲁晓夫于9月7日通过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库兹佐夫,将信件交给了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戴维斯,让其转交给艾森豪威尔。
在这封信的一开头,赫鲁晓夫就毫不客气地将远东地区出现的危险局势归结为美国在这个地区所奉行的政策。他对艾森豪威尔说:“您清楚地知道,苏联坚决主张一切国家,不问它们的社会制度或国家制度如何,实行和平共处,主张在全世界保证各国人民安静生活的条件,不让军事冲突爆发。”赫鲁晓夫还直截了当地告诉艾森豪威尔,由于美国在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地区的行动所造成的局势,“使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感到严重不安”。他宣称,任何国家,不管它多么强大和多么有势力,企图在台湾海峡地区扮演宪兵的角色,这“对文明国家说来是不体面的,也是相当危险的”。赫鲁晓夫批评美国政界和军界的领导人,不要“每天都对人民中国进行恫吓”。
在信中,赫鲁晓夫警告说:“对我国伟大的朋友、盟邦和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联的侵犯。忠于自己义务的我国,将尽一切可能同人民中国一道来维护两国的安全、维护远东和平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他要求美国“必须永远结束对中国人民进行挑衅和讹诈的政策”,并且强调说,只要美国舰队不撤离台湾海峡,只要美国兵不离开中国的台湾,不撤回家去,“远东就不会有持久的和平”。因此,“远东是否能保持和平还是继续成为危险的战争策源地,这将完全取决于美国今后的行动。”
第二天,白宫新闻秘书哈格蒂就赫鲁晓夫上述信件发表声明说,赫鲁晓夫在他的信中指出台湾地区的局势“是一种危险的局势”,美国已经“认识到这种危险,它并且希望,美国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大使级会谈的恢复会使这种危险得到缓和”。
总的来说,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致艾森豪威尔的信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从9月7日他给周恩来写的批语中可以看出。他指示周恩来于当天上午约几个人,对赫鲁晓夫的信件认真研究一次。“如可能的话,写出一个意见书交葛外长带去。肯定正确部分占百分之九十,可商量部分只占少数。”
莫斯科建议派轰炸机到中国
1958年11月,毛泽东提起过一件事,说10月间莫斯科来信,提出帮助中国海军搞核潜艇,不再搞共同舰队了。但是后来,他们又来信提出,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紧张,苏方考虑要派一个导弹部队去。不久,他们再次提出,要派带有导弹的轰炸机和歼击机部队到福建前线。我们给莫斯科复信,表示不赞成他们派空军,也不赞成他们派导弹部队。因为莫斯科说他们的导弹部队不能交给我们,只能由他们自己指挥。我说,你们不交给我们,我们就不要,不要飞机,也不要导弹部队。看来,他们还是想控制我们沿海,控制福建那个地方,跟美国在台湾驻扎美军一样。那样一来,以后我们有什么动作都得问他,像蒋介石有什么动作要问美国人一样。这些我们都不干,我们统统给他顶回去了。
毛泽东在给赫鲁晓夫的复信中表示,为了最后的胜利,灭掉帝国主义,“我们愿意承担第一个打击,无非是死一大堆人”。他还告诉赫鲁晓夫,至于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什么方式来履行互相支援的义务,这是属于策略范围的问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但毛泽东同时又提出,苏联最好能提供一批地空导弹和岸舰导弹给中国,并派技术专家帮助中国训练使用这些导弹的部队。
中国驻苏大使刘晓的回忆,也证实了莫斯科确实有向中国东南沿海派遣空军的想法。据他说,赫鲁晓夫有一次同他谈话,曾谈起台湾海峡的局势和苏联准备如何帮助中国应付这一紧张局势问题。赫鲁晓夫说,帝国主义,尤其是美帝国主义,正在各地制造紧张局势,特别是在台湾海峡。虽然美国有困难,但不能不警惕。他认为美国有可能在有利时机和地区进行更大的挑衅,甚至发动侵略,美国的战争边缘政策是非常危险的。赫鲁晓夫对目前台湾海峡局势表示了不安,说要特别引起警惕。赫鲁晓夫还说,苏联已经发表过声明,谁进攻中国就是进攻苏联,就是进攻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这是给美国的一个严重警告,他们要考虑考虑的。但我们要防止局势进一步发展,苏联将考虑采取一些具体步骤,来帮助中国制止美、蒋侵略阴谋的实现。现在美、蒋在台湾海峡的优势主要是海空方面,美国第七舰队以及在美军掩护下的国民党海军是个危险因素。苏共中央研究后认为,苏联可以派遣携带导弹的轰炸机到中国来,加强台湾海峡地区的空军力量,使那里的军事力量能够对美、蒋海军起到威慑作用。他希望刘晓把苏方的建议转告毛泽东和中国政府。
在赫鲁晓夫谈完之后,刘晓表示,他将尽快报告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及中国政府。刘晓还说,苏共中央声明,侵略中国就是侵略苏联,这是对中国很大的支持,也是苏联同志对中国局势的注意和关切。他告诉赫鲁晓夫,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以应付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毛泽东之所以不同意莫斯科向福建派遣导弹轰炸机,是因为他考虑到,莫斯科在联合舰队问题上遭到拒绝后,又想趁机从空中对中国进行控制。但是,从莫斯科的角度来说,考虑更多的是中国可能会遭受美、蒋的进攻,需要加强东南沿海一带的空中力量。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里对此事作了这样的解释:“中国对蒋介石发动的军事行动采取了炮击两个小岛这样一种形式。我们完全赞成毛泽东解放这两个岛屿,消灭蒋介石部队向大陆进犯的潜在跳板。当时,蒋正梦想夺回大陆,我们得到情报说,美国人正在怂恿他这做。我们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进攻。”
他还说:“尽管中国人不愿意让我们的潜艇使用他们的港口,可是在1958年他们又向我们要求数量相当大的军事援助。他们说他们要对蒋介石采取军事行动,因而需要这些军援。他们要求得到飞机、远程大炮和空军顾问。我们以为他们打算采取决定性行动来消灭蒋介石,因此他们提出要的那些东西,我们都给了他们。”但是,“我们没有作出任何举动去约束中国同志,因为我们认为他们要统一全中国这是绝对正确的。然而,当我们提出在他们的领土上驻扎我们的歼击机队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却是极端奇怪的。他们明确表示我们的建议冒犯了他们。对此我无法理解。”赫鲁晓夫为此辩解说:“我们并没有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我们也没有任何别的企图,而只是想在加强中国沿海、使台湾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消灭蒋介石统治、使全中国人民都统一在一个共和国里的事业中表现出兄弟般的团结。”
炮击金门对中苏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苏联首脑显然被毛的单方面行动所激怒”。他们还引用一份材料证明,赫鲁晓夫曾经说过,一旦艾森豪威尔介入,作为中国的同盟国,他必须做出反应,因此,在紧张消除之后,“有必要重新检查中苏关系”。这些人还认为,毛泽东在会见葛罗米柯时对逐步升级的核战争危险所“采取的掉以轻心的态度,进一步促使苏联决心撕毁1957年的核协定”。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金门在苏联停止核援助的决定中所起的作用,不管是真是假,证明是重要的。”
不管上述观点是否站得住脚,但是几个月后,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决定中断包括《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在内的若干援助项目。苏方的理由是:“有可能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为争取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
(本文根据人民出版社《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