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挫败 不失豪爽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为中唐著名诗人的白居易和刘禹锡,身世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出生于同一年(代宗大历七年,即772年),都是中小官僚家庭的子弟,都在青年时代就由科举入仕,在政治上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又都因此而经受挫败。再有,他们的寿数也相去不远,刘71岁,白75岁。如果要说不同之处,那就是刘禹锡“出道”更早,在政治斗争中卷入更深,其个性也比白居易来得剐强。
  刘禹锡是所谓“永贞革新”的核心成员之一。要对“永贞革新”做出恰当的分析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如果最简单地加以描述,那就是:其首脑王叔文利用顺宗皇帝对他的信赖,聚集了朝中一群年轻官员组成一个政治集团,试图大规模地革除弊政,结束唐王朝所面临的衰乱局面。这些人资历浅、根基薄,原来的官位都不高,却雄心勃勃,作风激进,树敌甚多,而顺宗皇帝又是一个不能说话的瘫痰病人,所以这场变革很快就彻底失败。结果是顺宗将帝位让给儿子李纯(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柳宗元等参与者被贬斥到边远地区担任闲职,号称“八司马”。历史上对这些人的批评很多,譬如大文豪韩愈就一直持反对立场,但至少从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情况来看,他们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活动是抱有理想精神的,说不上有多少个人的权力意图。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辗转于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长期与中央朝政相脱离。直到敬宗宝历三年(827年),才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搭到白居易。白居易在“永贞革新”时才是一名校书郎,职位很低,离政治漩涡也比较远。他到了宪宗元和年闻任左拾遗,写下大量讽喻诗(主要有《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对朝廷政治提出激烈的批评,使权贵切齿扼腕。后来被人以“越职言事”的罪名排挤出京,贬为江州司马。后来他的处境有了改善,但他的性格却变得圆滑起来。为了回避官场矛盾,他一度自求离开长安担任地方官职,先后后为杭州、苏州刺史。苏、杭号称天堂,在这里担侄地方长官还是颇为愉快的。也是在宝历三年,白居易结束在苏州的任职返回洛阳,途经扬州。刘禹锡和白居易早先都曾任职于京城长安。他们应该是相识的,但并无密切的交往。在经过漫长的宦海沉浮、仕途奔波之后,到了55岁时相聚于扬州,两位诗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酒席上,白居易感慨万千,即席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二十八”是刘禹锡在家族中的排行,唐人习惯用排行做称呼):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中对刘禹锡的不幸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但白居易显然不愿意对导致这一不幸的政治原因多加评议。只说他命运不济。“亦知合被才名折”是带有安慰的话:多才的人总是招人忌恨,难免因才而受损,然后再推向不平和惋惜的结论:二十三年,这也受折太多了(刘禹锡自贞元二十一年遭贬,到宝历二年共23年)!
  刘禹锡的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上面一首诗的应答(“乐天”为白的表字)。开头两句紧承白诗的结尾,总括自己在“永贞革新”失败后长期遭到放逐的遭遇。而紧接着二句,则和白居易的态度完全不同。“怀旧空吟闻笛赋”借用向秀的典故:魏晋之际,名士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无辜杀害,其好友向秀一次经过嵇康旧居,闻笛声而思故人,写下了充满悲愤之情的《思旧赋》。而刘禹锡所要表达的,就是对王叔文被杀的愤慨和对他的思念。“烂柯人”的典故出于志怪小说集《述异记》:相传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观看两人下围棋,一局棋方终,斧柄(柯)已经烂了,回到家乡方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同代人早已死尽。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世事多变,自己长期贬谪在外,重回旧地,恍如隔世。在这里作者完全不顾王叔文是“千夫所指”之人。也根本不为往事感到后悔,显示了刚强的性格。
  这后面一联是古诗中的名句。“沉舟”、“病树”是比喻自己,经过多年的磨折,政局也早已完全改变,刘禹锡觉得自己即使回到中央朝廷,也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早年王叔文曾向顺宗称赞他有宰相之才)。这样说当然有些失望和颓唐,但两句诗所呈现的格调却仍然很高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相信世界在无穷的变化中永远是充满生机的,尽管自已遭受挫败;老朽无为,但生活依然欣欣向荣,不必灰心丧气。这两句诗因为包含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人们常从不同的角度来引用,而我觉得最可贵的是诗中显示出的宏大的胸襟和开朗豪爽的情绪。通常中国古代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看法最容易受个人遭遇的影响,当个人处在失败中时,往往认为整个世界都黯淡无光,刘禹锡却并不如此,这实在很难得。在刘禹锡与白居易同游扬州栖灵塔后所作的《同乐天登栖灵寺塔》诗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相同的情绪:“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结句回到白居易的赠诗,对他的勉励表示感谢。其实从精神境界来说,刘禹锡的答诗明显高于白居易的赠诗。到了晚年时,白居易为人变得很随和,善于妥协,刘禹锡的个性则依然比较刚强,诗歌的差异和这种为人性格上的差异恐怕不无关系吧。
其他文献
这个兴高采烈的女孩差不多5岁了,留着一头富有弹性的金黄卷发。她正和妈妈在收银台旁排队等候交钱,忽然,她看见一串闪闪发光的白珍珠,装在一个粉红色的金属盒里。“妈咪,能给我买那个吗?妈咪,求你了!”  妈妈迅速看了看那个金属盒的背后,然后回过头望着女儿那双充满恳求的蓝眼睛。“1.95美元。几乎要2美元。如果你真想要,我会给你一些家务做,很快你就能存够钱给自己买了。再过一个星期就是你的生日,奶奶也许会给
期刊
母亲在中学教政治,爱训人,爱讲大道理,不仅学生怕她念紧箍咒,连家长也怕被她揪住谈心。我们多次说她,她总不改。  是15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住城乡接合部,到晚上四处很荒凉。那天为省下坐车的钱,我们选择走小路。路是碎砖铺成的,坑坑洼洼,没路灯。  我的鞋子是姐姐穿过的,即便塞上鞋垫还是松松垮垮的。过小桥时,右脚的鞋子终于掉了下来。我借穿鞋的工夫看了看四周,天已黑,耳边再次响起亲戚的话:“年根儿治安乱,
期刊
辩论台    【辩论材料】  人都想得到肯定,有人认为他人肯定比自我肯定重要。一个人自认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但处处碰壁、摔跟头,得不到他人乃至社会的肯定,又有什么用呢?也有人认为自我肯定是自信心的来源。没有自我肯定,一味地追求他人肯定,就会丧失独立的人格,没有自信心。而一个没有个性和自信心的人又何谈实现人生价值?    【典子的话】  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孰轻孰重,因人而异。自卑的人,应对自己多些
期刊
我写作有个毛病,找不到开头第一句就没法写。有时候,文章的内容心里清清楚楚,为了找到第一句能憋很多天。另一些时候,要写什么不太清楚,忽然蹦出个好句子,这篇文章就有了。第一句话像灵感的阀门、写作的突破口,找到一个精彩开头,哗一下,好情绪涌泉一样流出来,文章就出来了。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秋夜》的开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摹仿。这样调侃的怪话,让你
期刊
面对细心的呵护,小树没有心怀感激地快快发芽报答主人,而木桶却牢牢地把握住了这“借光”而来的机遇,用水滴石穿的精神日日积蓄萌发的力量,终于令人刮目相看。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只是迟早罢了。木桶说:“我不抱怨我要向阳光展示我哪怕一丝的绿意,”  这就如贫困山区里的孩子,虽然没有精致的笔袋、崭新的书本、漂亮的笔,甚至还要为生计发愁但是他们珍惜一切受教育的机会,自强不息,笑对生活。我想到了《隐形的翅膀》中
期刊
设在故宫博物院“九卿朝房”内的一家星巴克咖啡馆,成了众矢之的。网上最极端的帖子说:“驱逐星巴克,捍卫故宫,捍卫中华文化。”对此纷争,在做出评论之前,我们最好先弄清楚:故宫是什么?星巴克又是什么?  这座我们称之为“故宫博物院”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在世界上大多数英文版的旅游手册中,被称为“The Forbidden cicy”,即“紫禁城”。对于西方旅游者来说,他们到此,主要不是为了看“故宫博物院”里
期刊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追求不到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几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公卿有党排宗泽,
期刊
有一化爱花的人从花市买回了一株名贵的小树他定叫给它浇水、松土、施肥,悉心照料,只盼它早日土绿,可是直到木花盆都长出叶子了,小数却还不间任何动静还自什么指望呢?于是他忍痛将小树丢弃在垃圾堆上,粗心的他没有想到,其实小树已经长好了发达的根系,吸足了丰富的养料和水,差不多就要吐绿了。因为不肯坚持,养花人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期刊
树被种在花盆里,光秃秃的毫无生机,反而是花盆长出了一片绿叶!有人摇头说:“这不可能!”有人惊叹道:“这真是奇迹!”我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倒是有出人意料的奇迹。  就说这树,它不是有水、有阳光、有土壤吗?花盆太小、空间不够大就可以成为它不发芽的理由吗?不!我们无法改变环境,要生存只能改变自己!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日本锦鲤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小鱼缸里,它只长到两三寸:在大鱼缸或小池塘里,它就能长
期刊
[辩论材料]    班干部处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桥梁纽带作用。由于地位的特殊,班干部的大小事情、举手投足都可能成为同学们议论的话题一而对于班级中某个职位的任职条件,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既然是班干部,就要品质、学业、组织能力兼优,这样才能让人服气,管理班级时才有底气,也才有可能把班级管理好。也有人说,人无完人,要用人之长,只要一个人在某方面有专长,能为班级服务,就可以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