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有效教学;教材;活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89—01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把握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确定课时目标;研读课时内容时,教师应熟悉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含的知识点,关注习题与例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l习题的层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并且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
二、合理适时地开展数学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以使学生能从中获取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学生口算36÷12=3之后,老师提问:“现在被除数和除数后面同时添1个O,商是多少?2个0呢?10个0呢?”学生分小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后认为:商仍然是3。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与同学合作、学习表达交流,逐步形成乐思、善思、勤于动手的好习惯。这样必然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数学、创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课程改革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重组的学习材料与参与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全员性。
三、注重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灵魂
1 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
2 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编辑:练堂波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89—01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把握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确定课时目标;研读课时内容时,教师应熟悉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含的知识点,关注习题与例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l习题的层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并且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
二、合理适时地开展数学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以使学生能从中获取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学生口算36÷12=3之后,老师提问:“现在被除数和除数后面同时添1个O,商是多少?2个0呢?10个0呢?”学生分小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后认为:商仍然是3。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与同学合作、学习表达交流,逐步形成乐思、善思、勤于动手的好习惯。这样必然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数学、创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课程改革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重组的学习材料与参与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全员性。
三、注重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灵魂
1 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
2 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编辑:练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