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母对孩子的“低级”要求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听姐姐抱怨她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我一下子想起了曾接触过的几个美国人,有父母,有孩子,就想讲一讲美国父母是如何要求孩子的——
  对孩子的要求,
  中、美家长大不同
  那天姐姐跟我抱怨她儿子:“我对他的要求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他怎么还做不到呢?”我问姐姐:“你对他都有什么要求啊?”她说:“没什么啊,就是按时完成作业,每天再加15分钟的课外训练题,考试不要低于80分,语文、数学、外语不要低于85分,一个星期练三次钢琴,奥数班不要落到后10名……”我赶紧打断她:“你这样要求还低啊,我听着都累。”她睁大眼睛看着我:“这些可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最基本要求,我挣扎了很久才做出让步的,别的孩子可没这么轻松!”
  最基本的要求?为什么就不能是“孩子你自己开心就好”,“你能独立完成任务就好”,“你只要不对我撒谎,犯错也没关系”或者是“只要你不触犯法律和道德规范,干什么都可以”呢?我曾看到一位美国妈妈拿着儿子的成绩单仔细观察后惊喜地大叫:“儿子,你上次美术课没及格,这次及格了耶,真是值得庆祝!”
  有人说,美国家长对孩子是放养的态度,其实他们并不是对孩子没有要求,只是,他们奉行的是“低级”要求准则。他们把自己的期望值放在底线上,只要底线以上的都是惊喜,都是加分,这样,父母快乐,孩子也开心,也没看到哪个孩子长大后不学无术,落后于社会,倒是很多孩子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最后前途都很不错。
  疯吧闹吧不要紧,
  保住小命就行
  第一次见到杰瑞是在公园,我和他妈妈戴安娜站着聊天。那天湖里的水漫上了岸堤,我看4岁的杰瑞在岸边用脚踩水,觉得很担心。戴安娜却耸耸肩说:“没事,让他玩。”突然,杰瑞脚下一滑,坐在了水里,我大叫一声:“天哪!”戴安娜却只瞥了一眼,继续和我聊刚才的话题。
  过了一会儿,裤子几乎全湿的杰瑞爬起来到草地上和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玩球,玩着玩着两人打起来了,那个孩子力气大,把杰瑞按在了地上。我想过去把他们拉开,戴安娜却拦住我说:“别管他,你说上次那张CD……”不一会儿,男孩跑了,杰瑞从地上爬起来,走过来对戴安娜说:“妈妈,我鼻子流血了。”戴安娜拿出纸巾给他擦了擦,说:“去吧,玩得开心点。”杰瑞便欢天喜地地去逗小狗了。
  我问她为啥对孩子不闻不问,她说:“随他玩吧,只要他别玩出人命,开心就好了,这不算什么。”她告诉我,上个月杰瑞去参加了5岁以上孩子的攀岩比赛,摔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居然不是最后一名,得了个安慰奖杯,他高兴坏了。还有一次,杰瑞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滑板,他根本就不会,把小手指摔骨折了,治疗了三个月才好,杰瑞从此自己就很小心,轻易不再玩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戴安娜说,这比我天天跟在后面唠叨要强,不让他这样,不让他那样,他就不去做了吗?他会偷偷去玩的,那样更危险。
  数学零分不要紧,
  爬树得优就行
  老外的数学都很差,我有一次给工程师尼克做翻译,翻好了之后发现他连“10.5-0.3=?”这样的算术都要拿计算器来算。我觉得太荒谬了,当场给他表演手动开根号,尼克看得目瞪口呆。我倒是困惑了,咱们中国的小朋友奥数要拿优才能考上好中学,他数学这么差怎么当上工程师的?
  尼克耸耸肩说:“在我们那儿,数学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门好就行了。”我问他:“那你哪一门好啊?”尼克哈哈大笑:“我小时候,数学、语文、自然课全都不及格,但是我爬树和手工课都是优。后来有了计算机课,我总体刚好及格,但是我模型设计那一门得了满分,这样的人不当工程师当什么呢?”
  我奇怪了:“你小时候这么多门课不及格,你父母不生气吗?”尼克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我刚才说了,我还有很多门课是优啊,我父母为什么要生气?他们很高兴我能拿优。对他们来说,数学零蛋不要紧,只要有一门课是优就行,表明你懂得在感兴趣的科目上下工夫,有学习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数学和音乐、体育课没什么差别。”尼克说,当时为了表扬他得了优,爸爸还特意请他去玩滑水。
  在尼克的记忆里,自己是个“手工、爬树、模型设计全优的学生”,“数学不及格”这条信息,根本就不在他的脑子里。他专注于自己的强项,顺利地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没工作不要紧,
  身体正常就行
  约塞夫是深圳某大学的一名普通外教,月薪13000元。其实他是纽约城市大学法律系的高才生,他的同学们如今有的是律政界新秀,有的已经被列为准合伙人,但是他却自认为比他们过得逍遥自在,不用每天跟陀螺一样拼命工作。他还说,能这么开心,跟他爸爸的“低级”要求大有关系。
  上高二的时候,约塞夫突然不想上学了,跟他爸爸说:“我要退学去流浪。”爸爸想了一下,说了一句:“随你干什么都行。”但是流浪也是需要一些钱的,约塞夫要动用自己的大学基金。爸爸说:“好吧,但是你只能拿三分之一,以后赚钱补进去就行了。”
  就这样,约塞夫拿着上大学的钱流浪去了。一年以后,他背着破包回来了。家里没人问他准备干什么,朋友都以为他要找个工作。但是几乎游遍世界的约塞夫发现知识很重要,想上大学。他问爸爸:“我学什么专业好呢?”爸爸说:“随你学什么都行。”
  约塞夫那会儿觉得哲学家很有派头,就选择了哲学系。上了一年半,他发现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跟爸爸说:“我不想读哲学了,我要转专业,你说怎么样?”爸爸还是那句话:“随你干什么都行。”
  就这样,约塞夫选择了法律系,终于觉得对了路,学起来也相当顺心,毕业的时候成绩全优。爸爸妈妈在毕业典礼上笑得满脸开花:“儿子长大了,真开心!”完全不过问他以后准备做什么。
  约塞夫决定来中国,做一名教师,爸爸还是那句话:“随你干什么都行。”
  圣诞节的时候,约塞夫收到爸爸妈妈的明信片,上面写道:“亲爱的,希望你开心,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少。”
  你可能会觉得一句“随你干什么都行”让教育变得太轻松,太放纵,其实仔细想想,这才是最难做到的,做父母的要克制住多少控制欲、焦虑、担忧和自己的意愿才能做得到!如果有一天你对孩子的要求也低到只有一句“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少”,你就是让孩子真正为自己做了主,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目的 解决医院存储和管理医学图像数据所遇到的问题。方法 历经单个设备、单个科室、医院级、开放的PACS这四个连续阶段,循序渐进的构建。结果 由微型向大型的PACS升级能够平
由海豚传媒引进的“玛蒂娜”系列围绕一个名叫玛蒂娜的小淑女的形象。描画了她的生活、学习、游戏、娱乐、交友、体育、旅游等一系列女孩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场景式的水彩
“快,5分钟后楼下集合!”你可别以为这是解放军叔叔在进行训练,那是我们全家在准备去散步呢!当然了,“发号施令”的一定就是我们家的小主人——我。怎么样,感受到我们家的气氛了吧?哈,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幽默,风趣、快乐的家。  我的老爸超级逗,经常在我弹钢琴弹得入神的时候,轻轻打开门,开始了他的“演唱会”,我就“不幸”成了他的伴奏。有一次,我正在练习《跑马溜溜的山上》,弹到高潮处,爸爸慢悠悠地走进琴房,
面对淘气任性的孩子,一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常常一筹莫展。然而,眼下流行于美国的“亲子教练”活动却正在改变父母们这种无助的状况。对社会资源和其他工具的充分利用,让父母
某文学杂志一直是我倾慕的目标,也许是我的水平太差,多年来,我一直在投稿“攻”它,可就是没能“攻”下来。
一个不爱运动,只爱在家看书的小男孩,是怎样在妈妈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理念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体育委员”让儿子动起来    小时候的徐钦禹爱看动画片,妈妈就给他买了《西游记》《水浒》等碟片,后来,他迷上了古典名著的连环画版。这一捧上书本,谁也别想让他离开椅子。  钦禹老是窝在家里看书不活动怎么行呢。这可急坏了妈妈。一天他回家,兴冲冲地告诉妈妈:“我们班上要竞选班干部,我竞选啥委员啊?”
鳊辑老师:您好!我孩子已读小学二年级,他只上了两年学,已经换了三个书包了,以前的书包不是不结实、就是背着不舒服,请问我怎么才能给孩子买到既实用又舒服的书包呢?
棘手: 丈夫出差,继女网恋说不得  我和丈夫认识时,他刚从一场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拖着一个12岁的女儿悦悦。我进入这个家后,悦悦一直对我这个后妈充满敌意,时常令我感到尴尬。好在悦悦活泼可爱,学习也很少让我和丈夫操心。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开始在各个方面都很注意,避免自己在她心里变成“恶后妈”。  悦悦进入初中后,也许是心理上慢慢成熟起来了吧,有一段日子,她变得不如以往开朗,显出很深沉很郁闷的样子
这天傍晚,我和妻子在楼下散步,一个四十多岁的乞讨男子走过来,向我和妻子诉说着他们家的不幸:他来自西北的一个穷山沟,家里有位卧床不起的老母亲,妻子也常年有病,孩子都10岁了,没钱上学,他本人心脏也不好……说着,这位可怜的男子已经声泪俱下了。  听起来,乞讨男子的遭遇很悲惨,很不幸,但是,像这样胡编乱造故事的人比比皆是,其实,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博得我们的同情,然后指望我们能给他点儿钱。我无心去追究
一    一天下午放学,刘冰的爸爸老刘带着修车工具等在学校门口。  校门打开了,学生们蜂拥而出。—下子,就有十多个学生推着自行车围住了老刘。  “师傅,你来得正好,我的轮胎破了,您帮我补一下吧!”  “师傅,我家远,您还是先帮我补好吗?”  老刘说:“别着急,一个一个来。”  老刘急急忙忙补胎,时不时还往校门口瞧一眼,他在寻找儿子刘冰。  刘冰的自行车轮胎也破了。远远地,刘冰就看到了父亲,父亲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