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海洋动物的那点儿误会(下)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百合不是花


  不仅海葵不是花,海百合也不是花。虽然这些开在海洋里的“百合花”大多体态婀娜、颜色艳丽,甚至有着很像“根、茎、花、叶”的结构,既能随水漂浮,又能“屹立不倒”,但海百合的的确确是一种动物,它们和海胆、海参是亲戚,都属于棘皮动物门。
  海百合是古老而原始的生物,早在古生代的石炭纪留下的化石里就有它们的身影,那时候它们的外貌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化石也证明,在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海百合的族群就已经发展得十分繁盛。时光流转,虽然现在海百合的分布范围已经大幅缩减,但依然十分广泛,不论浅海、深海、热带珊瑚礁,抑或高纬度海域,都有它们的身影。

  海百合是滤食动物,它们常常伸展着像花瓣一样优雅的触手,拦截并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然后送到自己的口中,也就是“花”的中央,海百合的消化、生殖、循环等器官就长在那儿。

清洁鱼并不是单纯“治病”


  众所周知,有“清洁鱼”之称的裂唇鱼是海洋里著名的医生,它们经常几条一起居住在珊瑚礁或沉船残骸的附近。裂唇鱼身穿淡蓝色“一”字纹的“专业服装”,随时等待着患者们上门。它们几乎不担心“生意”,因为在海洋里,许多鱼儿都饱受寄生虫之苦。也有些鱼——尤其是肉食性鱼类——牙缝儿里经常有堵塞物。还有的鱼病情更严重,会有伤口脓肿或组织坏死的情况出现。
  只要有患者上门,裂唇鱼都愿意用尖嘴一口一口地将其“生病”的地方吃掉除去。但如果你以为裂唇鱼只是在单纯地“救死扶伤”,那就是个美丽的误会了。科学家已经发现,裂唇鱼显然是把“治病”当成一门“生意”来经营,其中颇有一些“潜规则”。首先,它们常常会把患者分成两大类,并区别对待。也就是说,对那些只能在当地活动的“地头鱼”,裂唇鱼提供的服务质量就一般。而对那些四处巡游,随时可能流失的“巡游鱼”,它们则热情多了,也会服务得好一些,比如提供优先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其次,裂唇鱼还会在工作时趁鱼儿不备悄悄啃啃对方健康的黏膜,因为健康的黏膜更加美味。

海龟游得并不慢


  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龟以行动缓慢著称。没错,许多陆地上的龟爬得很慢,更别提和兔子比赛了。但在海洋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就拿绿海龟来说吧,虽然成年之后它们在沙滩上只能匍匐着缓慢前进(成年绿海龟只有繁殖期才上岸),在海里也多是慢悠悠地游动,然而一旦遇到鲨鱼或鳄鱼之类的天敌,绿海龟就会瞬间变成“游泳健将”。
  成年绿海龟拥有四只扁平的鳍状肢。其中,前肢长且发达,堪比船桨;后肢短而扁,类似船舵,可控制行进方向。据说在海里,绿海龟游动的最高时速可达30 千米。也许你觉得这个速度不过如此,可你知道吗,人类中最出色的游泳运动员、有“飞鱼”之称的菲尔普斯最快也不过每小时游8 ~ 10 千米而已。
  另外要说明的是,绿海龟虽然名字中有“绿”,可实际上它的背壳多是橄榄色、棕色或黑色。它的“绿”来自体内的绿色脂肪,这是它吃下大量的海草和海藻的结果。

鲸鱼不是鱼


  虽然鲸总是被称为鲸鱼,长得也和大部分鱼类很像,都拥有流线型的身体,但其实,鲸——无论哪种鲸——都不属于鱼类,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鲸的祖先也曾经生活在陆地上,只是后来被迫进入海洋,并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有很多和人类相似的特性,比如:鲸和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一样,都是以胎生的方式生出小鲸,而绝大多数鱼则是卵生的。再比如:鲸一出生就用肺呼吸,换句话说,鲸可以潜到海中一段时间,但是之后它必须浮到水面上换气(鲸头顶上的呼吸孔就是它的“鼻孔”)。还有,鲸拥有哺乳动物最重要的特征——母乳喂養幼崽,当然,在海洋中给宝宝喂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鲸妈妈也没有双臂来抱住幼鲸,不过这不是问题,小鲸会自己游到妈妈身体下,找到乳头,然后含住,鲸妈妈自然就会喷出乳汁啦。最后,鲸是温血动物,体温大约是37 摄氏度。

  至于鲸为什么和鱼长得那么像?原因很简单,为了适应海洋。水生脊椎动物历经千万年的努力,才进化出了流线型的身体和类似鱼鳍的器官,以便更好地游动。这在进化中被称为“趋同演化”。

鲍鱼也不是鱼


  鲍鱼的名字中虽然也有“鱼”,但它也不属于鱼类,这一点光看它的长相就可以发现。而鲍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因为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鲍”解释为“海鱼”。而明代的神医李时珍也沿袭此说,后人也不再纠正,将错就错了。
  至于鲍鱼在生物学上的真实身份,则是软体动物。它们和蜗牛、扇贝、乌贼等是亲戚,虽然它们长得不是很像。鲍鱼柔软的身体被一个厚厚的、右旋的石灰质贝壳包裹着,看起来有些像耳朵,鲍鱼也因此被称为“海耳”。

  鲍鱼广泛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但我们平时很难见到野生的鲍鱼,因为它们喜欢吸附在水温较低的海底岩石上,白天休息,晚上才出来用强大的齿舌刮取并磨碎食物。时间一久,鲍鱼的壳上也在不知不觉间长满了“外来物”,使得它们几乎和海底融为一体。
  你也许觉得有趣,为什么鲍鱼只拥有一个壳呢?事实上,应该说是现在的鲍鱼只有一个壳,因为另一半壳早已退化。这么一来,它的肉足就露在外面了。但不必担心鲍鱼的生存问题,因为它虽然只有一半壳,但足够坚硬,只要鲍鱼紧紧吸附在岩石上,再有这个壳做“盾牌”,它的天敌和湍急的水流都很难撼动它。
  关于海洋动物的秘密还有很多,让我们一点点去探索吧!
其他文献
23.印品经曝晒后变色或褪色的原因与对策?其原因是失去颜料或凡立水太少,或加太多的康版墨、稀释剂或酸类。对策是用耐光性良好的油墨,用较少的康版墨、稀释剂或酸类。24.印品满版部分的不均匀是何原因?有时满版印刷会产生微小的不均匀现象,这种不均匀大部分是浓度上的不均匀,但也有光泽上的不均匀。造成这种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纸张对油墨的吸收不均匀,这一吸收特点与纸的匀度密切相关;匀度差的纸,其纤维分布的疏密就不均匀,紧度的差别也较明显,所以对油墨的吸收量和吸收速度都会有差别,因此就容易产生印刷面上浓度和光泽的不均匀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传播媒介在此期间也相应发生了大的转变,传播形态、传播速度等都在进步与完善。本文就微信公众号和传统纸媒的结合进行研究分析,充分认识微信公众号在新闻传播变革中的作用,并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
以前,供应链金融一直比较沉寂,是因为作为信贷主力的银行较少参与其中。银行较少参与其中,并不是银行不想做,而是比较难以做好。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新路径,以突破目前探索的瓶颈。供应链金融是个老名词。之所以现在变成热词,大概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以金融科技名义做信贷业务经过几轮洗礼.
现在是媒体融合的时代,广播电视正处在一个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汹涌而至的互联网多媒体,地方广电媒体如何求得生存、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呢?本文对此进行探析。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灵魂,文化传承视域下,语文教师应视创新为生命,常教常新。语文教师要把创新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策略主要有:挖掘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激活创新思维;捕捉创造契机,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贯穿多维互动,提升创新能力。
本文以辽宁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切入点,从传播主体、传播内涵、传播路径、传播受众等角度入手,提出一系列策略提升辽宁形象塑造与传播效果,扭转固有负面印象,提高辽宁形象美誉度。
《四个春天》以导演陆庆屹家庭生活为背景,以2013年至2016年间的四个“春天”作为时间节点,拼贴了导演一家五口人发生于春节期间的生活日常,描绘了平凡日常的无尽诗意,传递了家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尽管这是一部将镜头对准自己和家人的私影像,但却通过刻画普通人的普通日常,引发了对于家庭、爱情、父母和儿女之间关系等多个命题的深思,通过私人记录挖掘出博大的人生观,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具有广泛社会价值的公共情感。本文将以《四个春天》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叙事策略等维度探寻该影像折射出的公共价值。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由于其具有诙谐幽默、新颖独特、扩散表达、共鸣共情的修辞技法和价值意蕴,已然是青年学生表达态度、宣泄思绪、标新立异的一种常用载体。本文在阐述其正负双向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责任主体、教育工作者、媒体、个人等应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共同治理,守护网络空间精神家园。
毛泽东曾担任过北大图书馆助理馆员,他酷爱读书,终身与书籍形影不离,既是阅读的实践者,又是阅读的倡导者。毛泽东一生热心进行阅读推广,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特点的方式和方法。他注重提高民众的读书兴趣,推广终身学习的理念;他通过书信、讲话等方式进行图书推荐,树立了读书的方向标;同时,他创办的图书馆和书社也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百年以来,厦大中文系文学学科形成了悠久的历史传统,涌现了陈衍、鲁迅、林语堂、郝昺恒、施蛰存、林庚、郑朝宗、周祖譔、应锦襄、庄钟庆等一系列声名卓著的学术名家。鲁迅先生的《汉文学史纲要》、林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周祖譔先生的《隋唐五代文学史》作为本学科不同时期的教材,得到学界普遍好评,逐渐取得经典地位。林兴宅、俞兆平、吴在庆、易中天、杨春时、朱水涌、黄鸣奋、王玫、林丹娅、王诺、周宁、代迅等教授的学术研究,在学界皆有广泛影响。厦门大学中文系文学学科涵盖甚广,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