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6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学的资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多样了,教学的方法灵活了……,然而,在这改革的背后,生物课堂依然存在着几大问题:1.“以教代学”,包办代替,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2.“以练代教”,现在许多学校都在用“讲学稿”或者“学案”,一节课下来学生忙着做题,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3.重知识讲授,轻技能训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4.小组合作搞得风风火火,热热闹闹,但学生真正学得怎么样心中没底;5.滥用多媒体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1.实施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或者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或者行为。要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前提条件。根据这几年听课和与老师的交流,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生物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课堂教学最直接、最直观的追求就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果”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益”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就是用“较少的时间教较多的内容”。 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高”就是有效的,“教学质量低”就是无效的,所以简单地延长教学时间和提高学习强度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我想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就是因为有些教师或有些领导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将“质量”与“效益”划上等号,将“效果”、“效率”、“效益”混为一谈,结果是影响工作思路、影响教育的评价,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到质量的提升,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实现。
2.实施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师能力的提升
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先行,能力也要跟上。教师的知识储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度;教师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我认为教师必须提升二种教学能力。(1)监控课堂的能力: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些生成性的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预定教学环节,及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教学中,本来预设好教师演示讲解洋葱临时装片的操作过程,但是学生被桌面上的各种器材吸引住,恨不得马上动手操作,根本静不下心来听老师讲解。看到这种场面,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学生先尝试操作,等他们尝到失败之后再来听讲,效果会更好,印象会更深。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反馈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及时捕捉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例如,讲到《病毒》这节课时,正赶上班级十几个同学流感,以及甲流预防宣传,我趁机借这两个病例讲授病毒的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的关系。因为是身边的事例,学生非常感兴趣。
如果教师具备以上的综合能力,他的教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而学生的学在教的引领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教学合一,达到双赢目的,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实施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内容的整合
浙江特级教师纪育华曾说:“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做一番裁剪。该取则取,择其精华实施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要根据本校和本班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本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敢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调整、取舍、补充和整合,把书教“活”。
目前,有部分教师太依赖教材,有时明知教材内容已经不太适合自己的学生,也不敢改动,依然照本宣科,这样难免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教学内容是主线,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还有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书上登载的健康报内容还是1999年某城市学生营养不良情况,事隔10年了,还是这样的状况吗?还有北京日报内容藕粉变质也是2001年的事件,显然这些教材内容已经很陈旧了,需要教师去更新和重组。可以从网上、电视新闻、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的最新报道,或者利用身边的事例整合教学内容,比如选一段录像《小胖子爱吃洋快餐》、《不吃早餐的后果》、《三鹿奶粉事件》等等,最新的素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能提高问题的可信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营养问题及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并付之于行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另外这节课要求学生每天要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做到合理营养,但教材上又没有说明每天应该吃多少才算营养合理,所以教师要增加这部分内容,并列举一些有关的例子来说明。学生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为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经济实惠”的午餐食谱。
4.实施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手段——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育家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然也会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进行。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去反思,并写成教学随笔或论文。比如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一节,在第一个班上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本P82页的表格,并分小组围绕讨论题展开讨论,结果效率非常低。课后,我从学生当中了解到,他们对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内的液体成份很混乱。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尝试了几种方案,最后采用简图和列表组合在一起的方法去分析,学生恍然大悟。我把这些经验积累下来,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或者指导其他老师共同尝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从多方面去深刻反思,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去教,学生有效去学,实现教学相长,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供保证。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它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只有二者和谐统一,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最终让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2]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3]叶 澜. 扎实 充实 丰实 平实 真实: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J]﹒基础教育,2004(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学的资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多样了,教学的方法灵活了……,然而,在这改革的背后,生物课堂依然存在着几大问题:1.“以教代学”,包办代替,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2.“以练代教”,现在许多学校都在用“讲学稿”或者“学案”,一节课下来学生忙着做题,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3.重知识讲授,轻技能训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4.小组合作搞得风风火火,热热闹闹,但学生真正学得怎么样心中没底;5.滥用多媒体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1.实施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或者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或者行为。要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前提条件。根据这几年听课和与老师的交流,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生物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课堂教学最直接、最直观的追求就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果”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益”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就是用“较少的时间教较多的内容”。 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高”就是有效的,“教学质量低”就是无效的,所以简单地延长教学时间和提高学习强度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我想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就是因为有些教师或有些领导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将“质量”与“效益”划上等号,将“效果”、“效率”、“效益”混为一谈,结果是影响工作思路、影响教育的评价,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到质量的提升,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实现。
2.实施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师能力的提升
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先行,能力也要跟上。教师的知识储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度;教师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我认为教师必须提升二种教学能力。(1)监控课堂的能力: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些生成性的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预定教学环节,及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教学中,本来预设好教师演示讲解洋葱临时装片的操作过程,但是学生被桌面上的各种器材吸引住,恨不得马上动手操作,根本静不下心来听老师讲解。看到这种场面,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学生先尝试操作,等他们尝到失败之后再来听讲,效果会更好,印象会更深。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反馈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及时捕捉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例如,讲到《病毒》这节课时,正赶上班级十几个同学流感,以及甲流预防宣传,我趁机借这两个病例讲授病毒的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的关系。因为是身边的事例,学生非常感兴趣。
如果教师具备以上的综合能力,他的教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而学生的学在教的引领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教学合一,达到双赢目的,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实施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内容的整合
浙江特级教师纪育华曾说:“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做一番裁剪。该取则取,择其精华实施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要根据本校和本班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本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敢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调整、取舍、补充和整合,把书教“活”。
目前,有部分教师太依赖教材,有时明知教材内容已经不太适合自己的学生,也不敢改动,依然照本宣科,这样难免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教学内容是主线,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还有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书上登载的健康报内容还是1999年某城市学生营养不良情况,事隔10年了,还是这样的状况吗?还有北京日报内容藕粉变质也是2001年的事件,显然这些教材内容已经很陈旧了,需要教师去更新和重组。可以从网上、电视新闻、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的最新报道,或者利用身边的事例整合教学内容,比如选一段录像《小胖子爱吃洋快餐》、《不吃早餐的后果》、《三鹿奶粉事件》等等,最新的素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能提高问题的可信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营养问题及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并付之于行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另外这节课要求学生每天要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做到合理营养,但教材上又没有说明每天应该吃多少才算营养合理,所以教师要增加这部分内容,并列举一些有关的例子来说明。学生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为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经济实惠”的午餐食谱。
4.实施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手段——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育家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然也会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进行。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去反思,并写成教学随笔或论文。比如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一节,在第一个班上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本P82页的表格,并分小组围绕讨论题展开讨论,结果效率非常低。课后,我从学生当中了解到,他们对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内的液体成份很混乱。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尝试了几种方案,最后采用简图和列表组合在一起的方法去分析,学生恍然大悟。我把这些经验积累下来,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或者指导其他老师共同尝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从多方面去深刻反思,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去教,学生有效去学,实现教学相长,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供保证。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它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只有二者和谐统一,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最终让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2]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3]叶 澜. 扎实 充实 丰实 平实 真实: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J]﹒基础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