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看完几个小时的《美国往事》,我的脑海中不知怎么的浮现起这首词来,内心不知是遗憾还是叹息,仿佛所有的感情均融在了Noodles结尾的最后一笑之中,再不知该作何种反应。莱昂内导演以其巧妙的镜头转换手法,优秀的影视语言向我们缓缓拉开了20世纪美国纽约的历史画卷。这部电影耗尽了一个导演最后的生命,他用他最后的时光,去演绎了一个男人的一生,重现了那个混乱的年代,讲述了一个时代美国梦的浮华与破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欧洲导演眼中的美国景观。
电影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精雕细刻,画面十分讲究,每一个段落的起承转合都独具匠心。而莫里康内的音乐则更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一抹诗意,打造了通往观众内心深处的道路。无论是影片的主题曲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还是爱情主题Deborah’s Theme,多次排箫的出现以及Beatles的名曲Yesterday在影片当中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堪称妙到毫颠。下面我将从对《美国往事》中的电影音乐赏析出发,再次一睹这部经典影片的风采,同时一窥电影音乐之美。
一、配乐
(一)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说到《美国往事》就不能不提这部主题曲。这首出自莫里康内之手的曲子贯穿了故事情节的始终,其舒缓动人的曲调和旋律几乎一响起就使人陷入到无尽的怅惘之中。开始的弦乐齐奏带着浓浓的怀旧气息,再加上长笛的点缀,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气氛。友谊与背叛、爱情与友情的旋律不断交织,向观众们缓缓展示了这部影片的主题。主题曲在整个电影中出现了11次。1而每一次使用的乐器似乎都有不同,曲调也有所差别。其中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两处分别是当影片转向回忆时弦乐的娓娓道来,以及人声的缓缓加入。当镜头慢慢地由现实转到回忆,当Noodles再次透过卫生间的洞口望去,一切都仿佛时间回溯,回忆在音乐声中静静流淌,透露出一种难言的感伤。当Noodles偷偷在街头尾随Deborah的时候,主题曲第一次加入人声,美轮美奂。而第二次,当已经长大的Noodles得知Deborah要离开前往好莱坞发展,他在出租车上非礼了Deborah。当第二天他伫立在车站的暮霭和蒸汽中,目视着火车的离去,Deborah拉下了窗帘,他怅然若失、失魂落魄。此时音乐飘然而至,而后影片出现了长达30秒钟的黑暗与静默,极为恰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女声的加入使得音乐多了一抹倾诉之感,哀伤幽怨,令人心醉,久久难以忘怀。
(二)借用已有的音乐部分
莫里康内除却亲自操刀写曲外,还借用了一些已有的音乐。其中God Bless America在电影中有两个版本的唱法:第一次是电影的开篇,伊芙被杀的前一段,女高音独唱;第二次则是在电影临近结束时即将面对多项指控的Max请求Noodles杀死自己,却被Noodles拒绝,最后跳进垃圾粉碎车中自杀。这之后,垃圾车驶过,迎面又驶来拥挤着年轻人的三辆车,他们在车上欢声笑语,背景音乐则转向了欢快的God Bless America。从这首曲子的旋律和歌词中我们能够听出一种希望和热情,是当时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美国梦的向往、憧憬和对新生活的期望。而电影中God Bless America的出现点却并不美好。电影开篇中随着乐曲的进行,伊芙被杀,Noodles开始了几十年的逃亡人生;电影结束中Max自杀,乐曲响起。这是否是在描述着一代人美国梦的破灭,是对命运无常的嘲弄呢?
另一首令我十分印象深刻的音乐则是Amapola,这首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曲子是西班牙作曲家Joseph La Calle在1924年创作的一首歌曲,影片中出现的都是乐曲版。在影片开始转向回忆时,Deborah练习舞蹈时的伴奏就是这首曲子。当时从悠扬怀旧的主题曲过渡到Amapola这首舞蹈伴奏曲时,我有一阵恍惚之感,随着这两首曲子的过渡,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拽入到了Noodles的年少时光当中,和他一起,痴痴地看着心爱的女孩子优雅地翩翩起舞,内心满是柔情与怀恋。镜头中面粉仓库里面粉在Deborah轻柔娇小的舞步摆动下,四处飞扬,似雪非雪,像雾非雾,画面凝聚着一种游离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朦胧,仿如仙子般的身影,就这样永刻在Noodles的回忆之中。再有就是后来成年的Noodles为了向Deborah表达爱意,包下了一整间餐厅,餐厅乐队为他们两个演奏的正是这曲Amapola,真的是浪漫无比。但是我常常在想,Deborah于Noodles来说,不正是仿若罂粟花一般吗?让人见之难忘,思之如狂,使人中毒,难以忘怀;却又狠心离开,徒留那痴痴的爱意在原地,一次也没有回头。
Yesterday这首曲子的运用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1933年的纽约火车站,Noodles搭乘上距離发车时间最近的一班列车,任由命运主宰着自己的目的地。他拿好车票,慢慢地走过人来人往的候车大厅,走过那面巨大且泛黄的广告墙。然而斗转星移,还是同一个地点,同一个火车站,却早已物是人非。35年前的纽约少年早已两鬓斑白,莫里康内的音乐停止了,披头士乐队的音乐响起,一声Yesterday,两鬓斑白的Noodles静静地望着镜子中的自己,但歌词却并无下文,只余旋律继续流淌,曾经的少年看着面容苍老的镜中人,仿佛陷入了回忆,恐怕已忘却了时间,也忘却了自己。他整了整围巾,歌唱者的声音再次出现,Suddenly……然而依旧没有下文,旋律如常,只是突然的汽笛声搅乱了他的思绪,他回过神,该是回去的时候了……这首Yesterday是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创作演唱的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于1965年发行。而近20年后,莫里康内大胆地将这首歌曲用到了1960年代的电影环境中,他所打通的不仅仅是主人公对自己过往岁月的记忆,还打通了我们对从未经历过的往昔岁月的记忆…… (三)排箫的运用
电影中排箫乐器的运用堪称惊艳,令人仿若瞬间被击中,难以忘怀。当Noodles被迫背弃所有过去,远走他乡时,排箫声呜咽地响起,这种深深的幽远怅惘令我立刻就为排箫这种乐器深深着迷。此后排箫声又在影片中多次响起,似是有所诉说,又似是什么也不必再说,一切已尽在那悠长悠长的箫声之中。
排箫最早起源于中国西周初期,是一种传统的由一系列管子构成的管乐器,其音色纯美,声音呜咽空灵,梦幻飘忽。莫里康內真的十分喜爱这种乐器而且又十分了解这种乐器。他不仅仅曾在《美国往事》中大量运用排箫,还在他另一部电影《越战创伤》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排箫作为电影中的主要旋律乐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中排箫的主题旋律成为了主人公对于越南战争期间回忆的契机,排箫深沉悠远的音色出现的猝不及防,一如男主人公看到亚裔面孔时对于越南记忆的骤然闪现,而排箫作为木质乐器所独有的丛林感的音色又与画面中逐渐浮现的丛林景致相呼应,将人们带入了主人公对于过往的思绪之中。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对于战争最为深坑的控诉出现在美军疯狂射杀越南人民的情节之中,那静谧平和的排箫音色与血腥罪恶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直击人心,莫里康内本人对于此处排箫音色的精妙运用也专门进行过解读:“一个越南姑娘被美军抓住,我看到了(导演)帕尔玛以电影方式所表现的她的死亡,机枪扫射下的她像是一只纤弱的鸟,在飞行中被射杀、震颤,最后坠落到地面。那由克里门特兄弟吹奏的排箫,时我在表达那只小鸟在坠落到地面时的震颤。”
二、音效
提到《美国往事》,就不得不提到电影开头那长达几分钟的电话铃声音效。在鸦片烟馆里,当Noodles愣愣地看着报纸上他的三位兄弟的死亡消息时,刺耳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平静,此后影片通过蒙太奇和意识流镜头,使得电话铃声穿越了时空,连线了兄弟们被害的现场、Noodles身心俱疲的烟馆、少年时的兄弟相惜、老年时的欲说还休,最后才落到Noodles善意地出卖消息给警察局的电话上。电影的音效与镜头语言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莫里康内真是导演莱昂内的知音!
三、结语
一部长长的《美国往事》看完,旁观了一个男人一生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其感触难以言表。人生之初一群人上路,落幕之时一个人独处。爱恨情仇,皆不过是人生负累。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切都恍若南柯一梦,徒留一声叹息罢了。电影总是有这样的魅力,令人沉醉其中,令人唏嘘不已。电影中的音乐也总是有这样的魅力,轻易地便拨动了你的心弦,令人久久无法忘怀。
参考文献
[1] 秦婉丽.浅谈音乐在《美国往事》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9(18):87-88.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看完几个小时的《美国往事》,我的脑海中不知怎么的浮现起这首词来,内心不知是遗憾还是叹息,仿佛所有的感情均融在了Noodles结尾的最后一笑之中,再不知该作何种反应。莱昂内导演以其巧妙的镜头转换手法,优秀的影视语言向我们缓缓拉开了20世纪美国纽约的历史画卷。这部电影耗尽了一个导演最后的生命,他用他最后的时光,去演绎了一个男人的一生,重现了那个混乱的年代,讲述了一个时代美国梦的浮华与破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欧洲导演眼中的美国景观。
电影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精雕细刻,画面十分讲究,每一个段落的起承转合都独具匠心。而莫里康内的音乐则更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一抹诗意,打造了通往观众内心深处的道路。无论是影片的主题曲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还是爱情主题Deborah’s Theme,多次排箫的出现以及Beatles的名曲Yesterday在影片当中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堪称妙到毫颠。下面我将从对《美国往事》中的电影音乐赏析出发,再次一睹这部经典影片的风采,同时一窥电影音乐之美。
一、配乐
(一)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说到《美国往事》就不能不提这部主题曲。这首出自莫里康内之手的曲子贯穿了故事情节的始终,其舒缓动人的曲调和旋律几乎一响起就使人陷入到无尽的怅惘之中。开始的弦乐齐奏带着浓浓的怀旧气息,再加上长笛的点缀,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气氛。友谊与背叛、爱情与友情的旋律不断交织,向观众们缓缓展示了这部影片的主题。主题曲在整个电影中出现了11次。1而每一次使用的乐器似乎都有不同,曲调也有所差别。其中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两处分别是当影片转向回忆时弦乐的娓娓道来,以及人声的缓缓加入。当镜头慢慢地由现实转到回忆,当Noodles再次透过卫生间的洞口望去,一切都仿佛时间回溯,回忆在音乐声中静静流淌,透露出一种难言的感伤。当Noodles偷偷在街头尾随Deborah的时候,主题曲第一次加入人声,美轮美奂。而第二次,当已经长大的Noodles得知Deborah要离开前往好莱坞发展,他在出租车上非礼了Deborah。当第二天他伫立在车站的暮霭和蒸汽中,目视着火车的离去,Deborah拉下了窗帘,他怅然若失、失魂落魄。此时音乐飘然而至,而后影片出现了长达30秒钟的黑暗与静默,极为恰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女声的加入使得音乐多了一抹倾诉之感,哀伤幽怨,令人心醉,久久难以忘怀。
(二)借用已有的音乐部分
莫里康内除却亲自操刀写曲外,还借用了一些已有的音乐。其中God Bless America在电影中有两个版本的唱法:第一次是电影的开篇,伊芙被杀的前一段,女高音独唱;第二次则是在电影临近结束时即将面对多项指控的Max请求Noodles杀死自己,却被Noodles拒绝,最后跳进垃圾粉碎车中自杀。这之后,垃圾车驶过,迎面又驶来拥挤着年轻人的三辆车,他们在车上欢声笑语,背景音乐则转向了欢快的God Bless America。从这首曲子的旋律和歌词中我们能够听出一种希望和热情,是当时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美国梦的向往、憧憬和对新生活的期望。而电影中God Bless America的出现点却并不美好。电影开篇中随着乐曲的进行,伊芙被杀,Noodles开始了几十年的逃亡人生;电影结束中Max自杀,乐曲响起。这是否是在描述着一代人美国梦的破灭,是对命运无常的嘲弄呢?
另一首令我十分印象深刻的音乐则是Amapola,这首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曲子是西班牙作曲家Joseph La Calle在1924年创作的一首歌曲,影片中出现的都是乐曲版。在影片开始转向回忆时,Deborah练习舞蹈时的伴奏就是这首曲子。当时从悠扬怀旧的主题曲过渡到Amapola这首舞蹈伴奏曲时,我有一阵恍惚之感,随着这两首曲子的过渡,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拽入到了Noodles的年少时光当中,和他一起,痴痴地看着心爱的女孩子优雅地翩翩起舞,内心满是柔情与怀恋。镜头中面粉仓库里面粉在Deborah轻柔娇小的舞步摆动下,四处飞扬,似雪非雪,像雾非雾,画面凝聚着一种游离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朦胧,仿如仙子般的身影,就这样永刻在Noodles的回忆之中。再有就是后来成年的Noodles为了向Deborah表达爱意,包下了一整间餐厅,餐厅乐队为他们两个演奏的正是这曲Amapola,真的是浪漫无比。但是我常常在想,Deborah于Noodles来说,不正是仿若罂粟花一般吗?让人见之难忘,思之如狂,使人中毒,难以忘怀;却又狠心离开,徒留那痴痴的爱意在原地,一次也没有回头。
Yesterday这首曲子的运用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1933年的纽约火车站,Noodles搭乘上距離发车时间最近的一班列车,任由命运主宰着自己的目的地。他拿好车票,慢慢地走过人来人往的候车大厅,走过那面巨大且泛黄的广告墙。然而斗转星移,还是同一个地点,同一个火车站,却早已物是人非。35年前的纽约少年早已两鬓斑白,莫里康内的音乐停止了,披头士乐队的音乐响起,一声Yesterday,两鬓斑白的Noodles静静地望着镜子中的自己,但歌词却并无下文,只余旋律继续流淌,曾经的少年看着面容苍老的镜中人,仿佛陷入了回忆,恐怕已忘却了时间,也忘却了自己。他整了整围巾,歌唱者的声音再次出现,Suddenly……然而依旧没有下文,旋律如常,只是突然的汽笛声搅乱了他的思绪,他回过神,该是回去的时候了……这首Yesterday是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创作演唱的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于1965年发行。而近20年后,莫里康内大胆地将这首歌曲用到了1960年代的电影环境中,他所打通的不仅仅是主人公对自己过往岁月的记忆,还打通了我们对从未经历过的往昔岁月的记忆…… (三)排箫的运用
电影中排箫乐器的运用堪称惊艳,令人仿若瞬间被击中,难以忘怀。当Noodles被迫背弃所有过去,远走他乡时,排箫声呜咽地响起,这种深深的幽远怅惘令我立刻就为排箫这种乐器深深着迷。此后排箫声又在影片中多次响起,似是有所诉说,又似是什么也不必再说,一切已尽在那悠长悠长的箫声之中。
排箫最早起源于中国西周初期,是一种传统的由一系列管子构成的管乐器,其音色纯美,声音呜咽空灵,梦幻飘忽。莫里康內真的十分喜爱这种乐器而且又十分了解这种乐器。他不仅仅曾在《美国往事》中大量运用排箫,还在他另一部电影《越战创伤》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排箫作为电影中的主要旋律乐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中排箫的主题旋律成为了主人公对于越南战争期间回忆的契机,排箫深沉悠远的音色出现的猝不及防,一如男主人公看到亚裔面孔时对于越南记忆的骤然闪现,而排箫作为木质乐器所独有的丛林感的音色又与画面中逐渐浮现的丛林景致相呼应,将人们带入了主人公对于过往的思绪之中。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对于战争最为深坑的控诉出现在美军疯狂射杀越南人民的情节之中,那静谧平和的排箫音色与血腥罪恶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直击人心,莫里康内本人对于此处排箫音色的精妙运用也专门进行过解读:“一个越南姑娘被美军抓住,我看到了(导演)帕尔玛以电影方式所表现的她的死亡,机枪扫射下的她像是一只纤弱的鸟,在飞行中被射杀、震颤,最后坠落到地面。那由克里门特兄弟吹奏的排箫,时我在表达那只小鸟在坠落到地面时的震颤。”
二、音效
提到《美国往事》,就不得不提到电影开头那长达几分钟的电话铃声音效。在鸦片烟馆里,当Noodles愣愣地看着报纸上他的三位兄弟的死亡消息时,刺耳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平静,此后影片通过蒙太奇和意识流镜头,使得电话铃声穿越了时空,连线了兄弟们被害的现场、Noodles身心俱疲的烟馆、少年时的兄弟相惜、老年时的欲说还休,最后才落到Noodles善意地出卖消息给警察局的电话上。电影的音效与镜头语言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莫里康内真是导演莱昂内的知音!
三、结语
一部长长的《美国往事》看完,旁观了一个男人一生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其感触难以言表。人生之初一群人上路,落幕之时一个人独处。爱恨情仇,皆不过是人生负累。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切都恍若南柯一梦,徒留一声叹息罢了。电影总是有这样的魅力,令人沉醉其中,令人唏嘘不已。电影中的音乐也总是有这样的魅力,轻易地便拨动了你的心弦,令人久久无法忘怀。
参考文献
[1] 秦婉丽.浅谈音乐在《美国往事》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9(1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