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FDI的区位选择及对中部引资的启示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经济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lment)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中部六省所占的比重却仍然很低,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还是流向了东部。在对FDI区位选择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论证了中部地区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得到关于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引资方案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FDI;区位选择;中部地区;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117-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世界都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随着逐步放宽的政策限制。各种约束和壁垒的减少,显著改善了的投资环境,稳定的政治局面,以及中国所具有的潜力巨大和快速成长起来的国内市场等等,这些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对FDI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前5个月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达到427.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上升了55%。然而,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也在引资增多中日益显露出来。由于中国对外开放是由沿海地区逐步向内陆地区推进的,加之地区投资环境的差异,FDI在东部地区大量聚集,并由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部地区还不能简单照搬东部地区的引资策略,而要根据自己的不同优势,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
  
  二、FDI区位选择理论和影响因素简析
  
  自海默(1960)在理论上开创了以FDI为研究领域以来,FDI的区域选择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不同的研究角度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观点。区位理论学派认为,FDI倾向于流向那些靠近原材料、市场容量大、劳动力丰富和产业集聚的区域。国际贸易学派强调的是区位要素禀赋的影响,他们认为,FDI一般会在技术偏好和资源察赋相似的国家之间流动,从具有垄断优势企业所在国流向贸易壁垒高丹直接投资壁垒低的国家。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则认为,FDI流向的是具有不同投资环境和市场结构差异很大的国家。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 H.Dunning)在借鉴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贝克尔一卡森的内部优势理论和沃宁的区位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现在在国际投资区位理论上仍占主流思想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他认为,一个企业只有同时拥有了下面三种优势,就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指企业所拥有的相对于国外企业的特定优势,并且这些优势是排他性的和可进行跨国界转移的。(2)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指可供投资的地区在某些方面比较优越。(3)内部化优势(Internal advantage),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就是邓宁的OLI理论。这三大优势的不同组合也决定了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的投资模式,决定了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类型、行业和地理分布。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使得FDI的聚集效应再次得到人们的关注。他认为,聚集效应的关键是规模经济,特别是外部规模经济;聚集能导致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进而产生递增的规模效应:FDI的聚集效应体现在增量FDI的区位选择受到特定区位的FDI存量的影响,即当某一地区的外商资本控制的厂商越多。新到的外商就会更倾向于投资该区域(许罗丹、谭卫红,2003)。
  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魏后凯等(2002)用1992和1996年的数据,对中国FDI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力度在不断加强,而其他的因素如资金配套能力、经济开放度、地理位置等的影响力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弱。刘荣添、林峰(2005)利用1986-2003年的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差异因素进行PanelData同归分析。他们认为,在这一阶段中影响中国这三个地区FDI的因素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杨晓明、田澎、高园(2005)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的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认为,这四个主要地区的FDI选择模式各有不同,表现在:聚集效应在环渤海地区不明显;教育水平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影响显著,但在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工资成本已经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分布产生影响,但在其他地区不显著。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我国FDI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一)政策因素。为了减少对外投资时的风险,外商最先考察的往往是东道国的优惠政策。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并且直到20世纪90年代,外贸的优惠政策一直都是向东部倾斜的,这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东部在FDI的领先优势。不过,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并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外资也开始“北上”和“西进”。可以说,随着FDI的发展和引资体系的成熟,政策因素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不显著。而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法》意味着我国吸引外资将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虽然很多人认为,“两税合一”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外资的流入,但笔者认为,未来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持吸收外资的规模,而且要更注重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更注重吸收外商投资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作用与影响。可以说,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将来引资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二)市场因素。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一般是由GDP(包括GDP总量和人均GDP)来衡量的。最初的外商投资看重的是中国丰富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消费者购买能力大为攀升,中国已被FDI视为极有作为的市场。研究表明,市场规模或经济发展水平与FDI流入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对华进行投资时很看重当地的消费能力与投资吸收能力,良好的经济基础对大规模吸引FDI有很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接近市场的投资不仅可以减少因为运输产生的成本,减少了寻造市场的成本,还能及时得到市场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变更经营策略,能够及时生产出更适合本地区的产品,获得更多收益,建立品牌进而更快的收回投资成本。这种加快资金周转形成的效益对外商来说也是一个吸引。
  (三)成本因素。可以说,成本最小化是外商投资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44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39.74亿 美元。在累积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农林牧渔业占不到3%,制造业占71%,服务业占约26%,可以看到中国大量的外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劳动密集度的产业。跨国公司之所以纷纷到中国直接建厂投资,丰富而较为廉价的劳动力成为很重要的原因。同时,由于外商在投资初期对东道国的政策、市场情况等并不熟悉,这就形成一定的交易成本。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早,市场经济体系相对于其他地区比较完善,这也成为东部地区一直能保持较高的外资增长率的重要原因。另一个是土地成本,东部地区开发较早,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成本不断攀升,这对FDI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劳动力素质因素。中国大陆各地区之间劳动力成本都是处于一个绝对值较低的水平,相互之间的差異并不是很大,因此,劳动力对外资的吸引力还不仅仅是体现在其成本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素质。随着技术密集型外商企业的不断增多,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区越来越受到外资的青睐。我国东部地区拥有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拥有很多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和科研、技术人才。据统计,我国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人口中有46.15%都集中在东部地区。
  一个地区较为充足的高素质人才,可以促进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和生产扩张,减低培训费用,加快成品本土化进程,这对外资很有吸引力。(沈坤荣,2002)
  


  (五)产业聚集经济因素。波特(Poner,1998、2000)认为,产业聚集主要是在某些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进行的经济联结。产业聚集通常涵盖不同的产业,产业聚集的大小、广度和发展状态也各不相同。有利于地区竞争力的提高,它是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业聚集能增加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能力。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生产要素供应商的专业化水平,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专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2)有利于信息的获得和传递;(3)增强企业之间的互补性,使区域内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4)有利于接近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如交通等基础设施,教育培训、金融、法律服务等专业的基础设施;(5)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评估;(6)在产业聚集区内,企业能迅速有效地洞察到需求的变化趋势,“互动中学习”(Learning hv Interaction)能使企业对新观念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同时,聚集产生创新的压力会迫使企业自觉地以特有方式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
  产业聚集会产生更多更好的机会。所需的各种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以及人才等很容易获得。这些对新进的企业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条件和优势。同样的,新企业的成长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聚集优势。可以说,产业聚集在强化区域优势时,也为产业在当地进一步聚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吸引力。
  另外,FDI区位选择还跟地缘文化和不同的投资动机有关。对华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来自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这些都是距离我国比较近的地区和亚洲国家,彼此联系密切,在文化上也有相通的地方,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风险。而港澳台企业较多关注资金回报周期和出口市场等问题,于是,这部分投资就大多集中在东部;欧洲企业则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高素质人才;美国则要求高素质人才和廉价劳动力并重;日韩的企业则把中国作为满足本国需要的生产加工基地,所以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
  
  三、中部地区吸引FDI的几点启示
  
  在分析影响我国FDI的因素之后,我们也应该看到中部地区的自身优势。中部地区的面积占全国10.6%,人口占全国28.1%,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3.5%。从全国的总体经济实力与发展条件来看,中部地区资源相对丰富,科教基础较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中部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密集交织,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也已初步形成,对于发展现代物流集散业十分有利。中部地区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增长,使中部日益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部地区的土地价格、水、电、劳动力价格等都比较低,这是大多数外商企业考虑到中部投资的最大吸引力。中部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水、农业等资源的优势对资源密集型外资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外商在中部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1997-2006年间,中部地区这三个行业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分别为55.49%、14.74%和8.43%,其比重和达到了78.66%。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不断推进,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政策优惠上的差异越来越被弱化,中部地区要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独特优势,制定合理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引入外资的数量和质量,以改善外商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率不高的现状。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下面几点启示: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合理政策措施
  东部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了土地开而不发、多征少用、征而不用、早征迟用的问题;地方的水质、土质和空气质量下降,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的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民收入水平增长不同步的问题;对外源型经济过度依赖而导致综合竞争力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等等。中部地区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提高外资的质量,要有利于做大做强本地区企业,多引进能够发挥本地区优势的外资,对环境友好的外资;同时要大力发展传统和现代的服务业,比如金融、财务、旅游、餐饮、法律、现代物流业,等等,保证人民群众有充足的就业机会,生活水平得以持续提高。
  (二)重视人才的培养、留用和引进
  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严重匮乏,是中部六省共同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面临的人才形势。他透露,目前中部六省每10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约为2016人,远低于东部地区的2 880人,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2148人。此外,人才结构也不合理。应该说,中部地区尚处于人才输出、人才流失的尴尬境地和不利地位。据武汉市人事局的一份调查显示:2001年武汉地区高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中留在武汉的分别为11%、3.5%和0.9%,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两年后就开始外流。另据统计,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就有4万多毕业生在深圳工作。人才的现状不能完全适应中部崛起的新要求。所以,对中部地区来说,我们要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不仅仅要广开渠道吸纳人才、千方百计培养人才,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熟悉国际惯例、有较强的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能力的优秀人才,更要留住本地区培养出的各种优秀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改变“孔雀东南飞”的人才外流现象,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
  (三)提高中部地区企业研发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
  经验表明,地区企业研发能力的强弱构成了有效利用FDI的基础。中部地区要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研发投入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实现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的目标。同时,中部地区还要大力整合区域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整合高新技术人才资源,形成新的聚集效应,使高新技术产业区成为中部引进、利用和创新FDI的主要基地。我们还要鼓励跨国公司在中部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吸收FDI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为中部崛起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技术支持。
  (四)加快市场体系的发展,发挥聚集效应
  对中部地区来说,吸引外资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企业制度,培育市场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寻找六省区域市场的对接,加快中部要素市场体系的发展。中部各地区政府要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区理念配置区域资源,推动和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快速流转组合成现实的生产力,促进跨地区的产业融合,协同整合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的聚集效应,树立整体优势,形成一个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包括上中下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以此来吸引FDI。
  要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中部地区地域广阔,区内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大不相同,特别是各省会城市与农村经济基础相差很大,要通过多层次的发展极在不同点上带动整体经济增长。中部已产生了许多中心城市,如郑州、武汉、长沙等,其向心作用和扩散作用都是巨大的。中部地区应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策略,即引进外资应着力在具有扩散作用的中心城市,利用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当然还要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关系,通过发展中心城市,带动周边经济,而周边经济的繁荣又能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最终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增强对FDI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 张宇霞
其他文献
摘要:ISO9000标准体系科学地总结了世界各国对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在中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发展迅速,研究甚多,但在中国教育质量管理中发展很慢,研究甚少。为了促进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对在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中引入该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ISO9000标准  中图分类号:G720 文
期刊
摘要:运用抽样的方法调查了学生对《生态旅游》双语教学教材使用、教师讲授方式、教学目的与效果等方面的看法。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对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持支持态度,并赞成在教学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教学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大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在今后的专业课程可以继续实施。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
期刊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企业是一个社会的经济载体,信息化的开展尤为必要。而且其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可以称之为企业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化;江淮汽车;研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烈汉可以做一些他自己认为的纯粹“陶艺”。这不能视为一种自娱自乐,而应该视为一种挑战陶艺表现极限的艰苦劳动,而这种劳动又是认真的、严谨的。而这些认真、严谨的创作一旦出炉,成为物质的外现时,这种转换也是烈汉的快乐之一。  关键词:陈烈汉;陶艺;人生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224-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陶瓷
期刊
摘要: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债务问题,成为影响当前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在对概念界定和现状描述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分析了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总结了青田县乡镇在实现“零负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希冀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执政价值理念、机制路径选择及政府职能定位三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乡镇债务;欠发达地区;青田县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要:后发优势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传统后发优势理论着重强调了后发优势的直接作用,忽视了后发优势的间接作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看,后发优势的间接作用需要通过其他条件的有效配合,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特别是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来支持和配合后发优势间接作用的發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后发优势;间接作用;产业升级;经济增长;产业
期刊
摘要:在深入调查分析确山绿色与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明确确山县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和配置原则,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两类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确山县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构想。  关键词:红色旅游;优化配置;生态旅游;确山县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84-02    “红色旅游”是指以
期刊
摘要:GARcH模型在金融资产序列波动率的模拟和金融风险vaR的度量中有广泛的应用。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施浮动汇率机制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较为频繁。因此,利用非对称GARcH模型度量美元,人民币外汇汇率的波动性,并计算95%和99%置信水平下不同模型的VaR,运用Kupiec检验对不同模型一天vaR度量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在95%低置信水平下,还是在99%的高置信水平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已经进入了竞争阶段,产业竞争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成为各省市发展当地经济的关键。提升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提升其经济竞争力,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又在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因此,一个区域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时提升区域的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指标体系;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17061.5 文献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趋势使世界各国纷纷放弃了运行多年的分业经营制度,努力通过混业经营提高本国金融业的竞争力。自2006年底,我国履行了加入WTO承诺,在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个方面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正在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关键词:分业经营;混业经营;金融业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