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某些严重的关节病型银屑病经各种治疗无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氨甲喋呤毒性很大故很少应用。作者应用硫唑嘌呤治疗5例关节病型银屑病,随访6个月至4年,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些严重的关节病型银屑病经各种治疗无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氨甲喋呤毒性很大故很少应用。作者应用硫唑嘌呤治疗5例关节病型银屑病,随访6个月至4年,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基本的考虑1.神经受累的部位神经受累主要在两个部位,各型麻风都是一样的.皮肤;差不多每例麻风病人镜下均见皮肤的神经受累,仔细的感觉检查通常均可见某些功能减退.皮损处的皮下神经亦常受累,并可触及.神经干;这些大的神经主要在某些特殊部位(易感部位)受累,如表浅部位,局部温度较低;靠近骨部位,常受外伤而致损害.
作者对12例串珠菌感染的病人,服用一种克霉唑锭,进行双盲法研究,以考察克霉唑对口腔串珠菌病的局部效果。病人的年龄4~65岁,女性7例,不包括孕妇,男性5例,病程最短一年,最长40年。真菌学检查证实为口腔(粘膜皮肤)串珠菌病。用其他局部或全身性抗真菌或抗菌素治疗的患者不作为试治对象。6例给10毫克的锭剂,另6例给50毫克的锭剂,每天10次,治疗14天。锭剂不咀嚼,在口内含化,使药物浸润到整个口咽部。
作者的研究主要是检测麻风病人血清中的冷淋巴细胞毒素(Cold lymphocytotoxins),并探讨其与各型麻风的关系.受检的麻风病例共59例;瘤型(LL)34例、界线类偏瘤型(BL)10例、中间界线类(BB)4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8例、结核样型(TT)3例;健康对照者40名.
本文报告小儿角层下脓疱病两例,男女各一例,均为3岁。例一,病期40余天,起于腹泻及呕吐之后。例二,皮疹可能初发于生后7周,加重已2周,病前曾有咽喉痛及耳痛史。两例损害均以小脓疱及由脓疱扩展而成之环形损害为主,且均伴有明显之中毒症状如高热及白细胞增多等。多次脓液培养,除例一初次培养有链球菌生长外均阴性。
物理性荨麻疹是指由各种物理性刺激引发风团反应的一类荨麻疹,其中包括有:皮肤划痕症(人工性荨麻疹)、压力荨麻疹、胆硷能性荨麻疹、水接触性荨麻疹、冷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热接触性荨麻疹和其他。皮肤划痕症和胆硷能性荨麻疹颇常见,冷性荨麻疹较少见,其他均为罕见病。
作者采用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滴定度(抗O的测定和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以观察湿疹患者的细菌性敏感性。
在过去10年,作者曾用二羟基丙酮及Lowsone(2-羟基-1,4-萘醌)的混合制剂作为遮光剂以防护正常人日晒伤及保护对各种波长紫外线敏感的病人。但出于两种药物的混合制剂在化学上不稳定,以致所产生的保护程度也不同。为了解决此问题,作者将二种药物分开配制和应用,从临床上观察其防护作用。
本文报告两例结节病伴发隐球菌病患者,一例继发5年,另一例9年之后.作者等进行了免疫学的研究,发现多核白细胞功能、补体结合及血清抗体都属正常范围;而串珠菌素、腮腺炎病毒、链激酶链道酶(SK-SD streptokioase-streptidornase)、结核菌素、组织胞浆菌素、芽生菌素,球孢子菌素以及二硝基氯苯(DNCB)等皮肤迟发过敏反应都为阴性.两例患者用间接荧光检查发现隐球菌抗体及串珠菌、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表皮基底膜上有各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等沉着,但还没有见到免疫球蛋白E(IgE)沉着的报导。在免疫球蛋白中,一般认为IgE与先天过敏性疾病,特别是与即刻过敏反应型疾病有密切关系。关于SLE,最近相继有报告发表,认为在病情发展期,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E浓度升高,而与血中抗核抗体的变动相一致,另外,有IgE抗核抗体的患者,肾病变化发生恶化的情况较之皮疹要多,因此IgE和SL
羟基脲是一种抗肿瘤制剂,它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可使增多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到正常、纠正贫血、脾大消失以及骨髓象好转。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对白血福恩有抗药性时,改用本药有效,但是它不能阻止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急性增生相的发展。本文报告2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使用羟基脲治疗,开始剂量为50毫克/公斤体重/天,维持量20毫克/公斤体重/天,使白细胞保持在4000~12000/立方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