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笔者根据近三年参加的中外合作项目中文化课程的教授经验,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手段及师资结构等方面试论中外合作项目中文化课程的设计。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文化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53-0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质是引进国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引进国外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师资。同时,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中国参观学习,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语言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然而,中外合作项目中,相关部门过于重视语言及专业课程的设计,忽略了文化课程的基础性。鉴于此,笔者根据近三年参加的中外合作项目中文化课程的教授经验,试论中外合作项目中文化课程的设计。
一、文化课程在中外合作项目中的重要性
(一)中国学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学习,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备受学生青睐。大多中外合作项目都是“国内学习+国外学习”模式。中国学生要学习别国先进的专业技能,首先应该立足国内实际,必须对国内的情况有所了解。立足国内实际的前提就是立足本国文化。中外合作项目中,只有以语言教学为基础,文化课程为辅助,专业课程为目标,学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二)外籍学生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开始青睐中国。很多学生都想到中国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是融为一体、相互贯穿的。在课程设置中,语言学习自然是重点。然而,如果没有文化的补充,语言学习会很枯燥且盲目。文化课程的开设是必须的。
二、合作项目中文化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
合作项目中学生群体包括中国学生和外籍学生,学生群体复杂,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外籍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多以英语为母语,且兴趣广泛,各自学习目的不同。
(二)教学材料
正是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在选择教材时难度较大,很难找到能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文化课程教材,尤其是针对外籍学生的相关教材。因此,很多授课老师都是以自己编写讲义为主,辅以一定视频。然而,一直以讲义为授课内容还是欠妥。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及连贯性。这也体现出了合作办学的不成熟。
(三)教学安排
合作办学中的学生在国外学习时间一般相对较短,且任务繁重,通常在留学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国内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会觉得难以兼顾。语言学不懂,文化无法体验,专业课程没时间学习。鉴于此,针对中国学生在国内的学习通常是只开设语言课及专业课,没有开设文化课。针对外籍学生,通常是重点开设语言课,辅以几次文化体验课,自学国内专业课。
(四)教学师资
合作办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很好的英语基础,能够全英授课。在针对外籍学生的授课中,很难表达到位,造成误解和错解。教授文化课程的教师角色很尴尬。首先,中国很多传统文化无法完全让外国学生理解。其次,生硬的外语或许会让外国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化课程教材,所以文化课教师只能跟着讲义念一遍,不敢设计讨论环节,一旦学生讨论起来感觉很难控制课堂。
三、文化教学课程设计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出国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国外优秀的专业技能,同时能感受不同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然而大多中国学生对本国文化不了解,即便了解一些也不能很好用英语表述。故此,针对中国学生的文化课程开设很有必要。具体教学目标包括:第一掌握本国传统历史文化;第二能用流利的英语表述中国历史及文化;第三了解目的国国家文化;第四形成跨文化意识。
2.外籍学生。外籍学生来中国的目的一般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旅游等。因此,文化课程的安排对他们来说更为必要。具体教学目标包括:第一了解中国文化。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历史、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第二体验中国文化;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形成跨文化意识。可以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对比出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试着分析原因。
(二)加强教材建设
1.中国学生。针对中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英语版教材比较多,然而内容一般较多,需要教师综合整理。对于目的国文化课程的教授需要合作项目中外国教师的帮助,在国内学习阶段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这一类教材可以在网上买到很多。
2.外籍学生。现如今,市面上没有直接针对合作项目中外籍学生的关于中国文化相关课程的书籍出售,教师可以参考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英语版教材,结合外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制作成讲义。此外,加入本土文化。在该门课程的教授中,应该加入适当的本土文化,能够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方便文化课程的体验。
(三)改进教学手段
无论是对中国学生还是外籍学生,教师都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在尊重本国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采用国外合适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机以及一切通讯软件,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文化课程的教授方法包括:面授、自学及体验。
(四)优化师资结构
文化包含的内容广泛,任何一名教师都无法就具体每一个方面做到详细了解。因此,需要进行教师的优化配置,大家各取所长,分担不同教学板块。例如,可以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及专业把文化课程分为:历史、地理、饮食文化、传统文化等几个部分。
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文化课程的教授是必须且必要的。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且目前发展迅速,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尤其是教学质量的问题。中外合作办学由于存在很大的思维及理念上的差异,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共同去沟通、找到最佳方案。文化课程的教授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合作。
(作者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魏岚.中外合作项目英语教学的整体设计[J].科教文汇,2013(8).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文化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53-0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质是引进国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引进国外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师资。同时,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中国参观学习,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语言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然而,中外合作项目中,相关部门过于重视语言及专业课程的设计,忽略了文化课程的基础性。鉴于此,笔者根据近三年参加的中外合作项目中文化课程的教授经验,试论中外合作项目中文化课程的设计。
一、文化课程在中外合作项目中的重要性
(一)中国学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学习,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备受学生青睐。大多中外合作项目都是“国内学习+国外学习”模式。中国学生要学习别国先进的专业技能,首先应该立足国内实际,必须对国内的情况有所了解。立足国内实际的前提就是立足本国文化。中外合作项目中,只有以语言教学为基础,文化课程为辅助,专业课程为目标,学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二)外籍学生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开始青睐中国。很多学生都想到中国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是融为一体、相互贯穿的。在课程设置中,语言学习自然是重点。然而,如果没有文化的补充,语言学习会很枯燥且盲目。文化课程的开设是必须的。
二、合作项目中文化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
合作项目中学生群体包括中国学生和外籍学生,学生群体复杂,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外籍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多以英语为母语,且兴趣广泛,各自学习目的不同。
(二)教学材料
正是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在选择教材时难度较大,很难找到能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文化课程教材,尤其是针对外籍学生的相关教材。因此,很多授课老师都是以自己编写讲义为主,辅以一定视频。然而,一直以讲义为授课内容还是欠妥。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及连贯性。这也体现出了合作办学的不成熟。
(三)教学安排
合作办学中的学生在国外学习时间一般相对较短,且任务繁重,通常在留学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国内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会觉得难以兼顾。语言学不懂,文化无法体验,专业课程没时间学习。鉴于此,针对中国学生在国内的学习通常是只开设语言课及专业课,没有开设文化课。针对外籍学生,通常是重点开设语言课,辅以几次文化体验课,自学国内专业课。
(四)教学师资
合作办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很好的英语基础,能够全英授课。在针对外籍学生的授课中,很难表达到位,造成误解和错解。教授文化课程的教师角色很尴尬。首先,中国很多传统文化无法完全让外国学生理解。其次,生硬的外语或许会让外国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化课程教材,所以文化课教师只能跟着讲义念一遍,不敢设计讨论环节,一旦学生讨论起来感觉很难控制课堂。
三、文化教学课程设计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出国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国外优秀的专业技能,同时能感受不同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然而大多中国学生对本国文化不了解,即便了解一些也不能很好用英语表述。故此,针对中国学生的文化课程开设很有必要。具体教学目标包括:第一掌握本国传统历史文化;第二能用流利的英语表述中国历史及文化;第三了解目的国国家文化;第四形成跨文化意识。
2.外籍学生。外籍学生来中国的目的一般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旅游等。因此,文化课程的安排对他们来说更为必要。具体教学目标包括:第一了解中国文化。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历史、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第二体验中国文化;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形成跨文化意识。可以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对比出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试着分析原因。
(二)加强教材建设
1.中国学生。针对中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英语版教材比较多,然而内容一般较多,需要教师综合整理。对于目的国文化课程的教授需要合作项目中外国教师的帮助,在国内学习阶段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这一类教材可以在网上买到很多。
2.外籍学生。现如今,市面上没有直接针对合作项目中外籍学生的关于中国文化相关课程的书籍出售,教师可以参考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英语版教材,结合外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制作成讲义。此外,加入本土文化。在该门课程的教授中,应该加入适当的本土文化,能够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方便文化课程的体验。
(三)改进教学手段
无论是对中国学生还是外籍学生,教师都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在尊重本国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采用国外合适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机以及一切通讯软件,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文化课程的教授方法包括:面授、自学及体验。
(四)优化师资结构
文化包含的内容广泛,任何一名教师都无法就具体每一个方面做到详细了解。因此,需要进行教师的优化配置,大家各取所长,分担不同教学板块。例如,可以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及专业把文化课程分为:历史、地理、饮食文化、传统文化等几个部分。
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文化课程的教授是必须且必要的。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且目前发展迅速,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尤其是教学质量的问题。中外合作办学由于存在很大的思维及理念上的差异,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共同去沟通、找到最佳方案。文化课程的教授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合作。
(作者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魏岚.中外合作项目英语教学的整体设计[J].科教文汇,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