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天生就懒惰的孩子,孩子是“小懒虫”还是“小蜜蜂”,全靠家长和教师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自小就很聪明,但是因为比较受宠,很多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很懒,如果家长和老师不从小事上发现问题,多加管束,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家长支使不动、老师劝说不听”的毛病,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埋下很多隐患。“小懒虫”肯定不是一天炼成的,他们的懒往往不分环境、场合和人,从表情、动作、举止上就能分辨出来。因此,需要家长和教师联手,根治孩子身上的“懒”病。
很多时候,孩子的缺点在家庭里单独看,并不十分明显。但如果放到更大的环境,比如幼儿园或学校,孩子的缺点往往会在对比中被放大。教师很容易从很多细节处发现班上哪些孩子勤快、哪些孩子懒惰。那么,教师该如何教育“小懒虫”呢?
每天放学前宣布各项“第一”
孩子的竞争意识从被妈妈孕育的那一刻就开始形成了,幼儿的好胜之心也是不容小觑的。教师要抓住幼儿之间的竞争心态,为孩子们打造“互相竞争、勇争第一”的环境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特别能激起幼儿的好胜心,时间长了,“小懒虫”自然会遁形难觅的。
教师可以在每天放学前,用一两分钟时间向孩子们宣布当天的各项“第一”及最佳:早上第一个来的、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第一个洗干净手的、第一个把玩具归位的、第一个把午饭吃干净的、第一个午睡的、坐姿最端正的、写字最漂亮的、唱歌声音最响亮的、第一个排好队的……当“小懒虫”发现班上表现好的同学被点到了多次名字,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也被点了一次名字时,肯定会觉得没面子、不服气,心想下一次自己也要争取个第一。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一向懒得动脑子、懒得行动的“小懒虫”也要为自己的个人荣誉而战了。当被点到名字的次数逐渐增多时,“小懒虫”也能告别这个称呼了。
让懒孩子“忙起来”
教师都喜欢听话、勤快的孩子,而在幼儿园表现好的孩子,往往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提问,被分配的任务也更多。这就形成了“勤快的孩子越来越勤快,懒惰的孩子越来越懒惰”的局面。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勇于打破这种局面,给“小懒虫”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也能被关注、被指导、被信任。
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小懒虫”的弱项,给他们任命一个职位,让他们为班级的小伙伴服务,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的事务中来,让他们不再躲在自己的小角落里懒得动,而是让他们多多地行动起来。比如,有的孩子总是想方设法逃避班级做早操,就让其站在班级队伍的前面,带领大家做早操;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午睡后从不叠被,就让其给大家做叠被的示范;有的孩子对班级的活动从不积极参与,就让其做小组长,促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到集体中。当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小伙伴的信任时,相信“小懒虫”也能渐渐改掉懒惰的毛病。
纠正孩子的错误价值观
有的孩子从小就有家里的保姆照顾,于是便堂而皇之地当起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懒虫”,并且认为别人照顾自己、围着自己转是理所当然的,就连对老师和小伙伴的态度也十分轻慢。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受错误家教观念的误导,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享樂的,于是整天好吃懒做,并且影响到周围的孩子。
教师要通过讲励志故事教育孩子,比如,雷锋舍己为人的故事、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故事,以及身边其他小伙伴为班集体奉献的实例,或者号召孩子们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子,给他们寄送衣物和生活用品,让孩子每天帮家长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纠正他们错误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做一个三观正的好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懒,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娇纵、溺爱、放任的结果,家长应该狠得下心、放得下手,早日拔除孩子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懒筋”,让孩子告别过去的娇生惯养,变得更贴心懂事,学会为家长分忧。
让孩子尝到“懒”的恶果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懒的时候不忍心,总是千方百计替孩子善后,为孩子找各种借口和退路,时间长了,孩子会更加不知收敛,甚至懒得理直气壮,到时候家长再想纠正,恐怕早已积重难返、无法收拾了。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请家长“放任”孩子的懒,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受到教训,有所反思和改进。
举个例子,有的孩子晚上看电视、玩平板电脑到很晚,导致转天早上起床困难。家长叫了好几次,还使出各种手段“利诱”,才勉强起床。家长总是替孩子找借口,觉得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贪睡在所难免,如果实在起晚了,就干脆帮孩子请假,在家里让孩子睡个够。有的家长为了让爱睡懒觉的孩子能多睡会儿,甚至在叫醒孩子后,让孩子闭着眼睛继续打盹儿,自己替孩子穿好衣服鞋袜。长此以往,孩子会越睡越晚、越起越晚。家长应该只叫孩子一两次,如果孩子继续赖床,就任由孩子迟到、被老师批评,几次下来,相信“小懒虫”会有所收敛,乖乖地早睡早起。
对孩子少催促、多计时
面对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懒”,很多家长只会一味地催促孩子“快点儿整理好”“赶紧穿衣服出门”“别磨蹭赶紧写”……孰料,家长不耐烦地催促和急躁的情绪,不但不能让孩子“提速”,反而会让他们更加不紧不慢、我行我素。家长于是就更加不停地催促,导致恶性循环……
其实,家长只要改变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就可以让孩子的情况得到缓解。比如,“你今天收拾玩具只用了2分钟,比以前快多了!”孩子得到了家长的夸奖,自然会对自己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变得主动做事情,并且不断超越自己,达到家长的要求,行动起来更加利索。
做一个会“偷懒”的家长
很多家长凡事都爱包办代替,什么都替孩子想全了、做好了,孩子自然乐得袖手旁观。等到有一天,家长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替孩子干了,孩子会觉得家长不爱自己了,对自己没有以前好了,甚至会怨恨家长。相信这是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家长不妨“懒”一点儿,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地成长起来。
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忙从奶箱或报箱取牛奶、报纸,让孩子擦家里所有的皮鞋、让孩子自己下楼拿回快递。当孩子忘记了、做得不好或者找借口推拒时,家长不要一时性急替孩子去做、去收尾,而是摆出一副“你不做了就没有人做”的坚定态度和样子来,让孩子知道这样一来,自己也得不到好处,那他(她)自然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来了。时间长了,孩子会习惯性地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份内之事,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做了,孩子还会不高兴呢!
没有天生就懒惰的孩子,孩子是“小懒虫”还是“小蜜蜂”,全靠家长和教师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有上进心、有担当的人,从现在开始,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让孩子变得更勤快,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作者系山东省沂源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师)
(责编 宋行军)
现在的孩子自小就很聪明,但是因为比较受宠,很多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很懒,如果家长和老师不从小事上发现问题,多加管束,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家长支使不动、老师劝说不听”的毛病,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埋下很多隐患。“小懒虫”肯定不是一天炼成的,他们的懒往往不分环境、场合和人,从表情、动作、举止上就能分辨出来。因此,需要家长和教师联手,根治孩子身上的“懒”病。
很多时候,孩子的缺点在家庭里单独看,并不十分明显。但如果放到更大的环境,比如幼儿园或学校,孩子的缺点往往会在对比中被放大。教师很容易从很多细节处发现班上哪些孩子勤快、哪些孩子懒惰。那么,教师该如何教育“小懒虫”呢?
每天放学前宣布各项“第一”
孩子的竞争意识从被妈妈孕育的那一刻就开始形成了,幼儿的好胜之心也是不容小觑的。教师要抓住幼儿之间的竞争心态,为孩子们打造“互相竞争、勇争第一”的环境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特别能激起幼儿的好胜心,时间长了,“小懒虫”自然会遁形难觅的。
教师可以在每天放学前,用一两分钟时间向孩子们宣布当天的各项“第一”及最佳:早上第一个来的、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第一个洗干净手的、第一个把玩具归位的、第一个把午饭吃干净的、第一个午睡的、坐姿最端正的、写字最漂亮的、唱歌声音最响亮的、第一个排好队的……当“小懒虫”发现班上表现好的同学被点到了多次名字,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也被点了一次名字时,肯定会觉得没面子、不服气,心想下一次自己也要争取个第一。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一向懒得动脑子、懒得行动的“小懒虫”也要为自己的个人荣誉而战了。当被点到名字的次数逐渐增多时,“小懒虫”也能告别这个称呼了。
让懒孩子“忙起来”
教师都喜欢听话、勤快的孩子,而在幼儿园表现好的孩子,往往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提问,被分配的任务也更多。这就形成了“勤快的孩子越来越勤快,懒惰的孩子越来越懒惰”的局面。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勇于打破这种局面,给“小懒虫”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也能被关注、被指导、被信任。
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小懒虫”的弱项,给他们任命一个职位,让他们为班级的小伙伴服务,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的事务中来,让他们不再躲在自己的小角落里懒得动,而是让他们多多地行动起来。比如,有的孩子总是想方设法逃避班级做早操,就让其站在班级队伍的前面,带领大家做早操;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午睡后从不叠被,就让其给大家做叠被的示范;有的孩子对班级的活动从不积极参与,就让其做小组长,促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到集体中。当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小伙伴的信任时,相信“小懒虫”也能渐渐改掉懒惰的毛病。
纠正孩子的错误价值观
有的孩子从小就有家里的保姆照顾,于是便堂而皇之地当起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懒虫”,并且认为别人照顾自己、围着自己转是理所当然的,就连对老师和小伙伴的态度也十分轻慢。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受错误家教观念的误导,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享樂的,于是整天好吃懒做,并且影响到周围的孩子。
教师要通过讲励志故事教育孩子,比如,雷锋舍己为人的故事、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故事,以及身边其他小伙伴为班集体奉献的实例,或者号召孩子们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子,给他们寄送衣物和生活用品,让孩子每天帮家长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纠正他们错误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做一个三观正的好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懒,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娇纵、溺爱、放任的结果,家长应该狠得下心、放得下手,早日拔除孩子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懒筋”,让孩子告别过去的娇生惯养,变得更贴心懂事,学会为家长分忧。
让孩子尝到“懒”的恶果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懒的时候不忍心,总是千方百计替孩子善后,为孩子找各种借口和退路,时间长了,孩子会更加不知收敛,甚至懒得理直气壮,到时候家长再想纠正,恐怕早已积重难返、无法收拾了。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请家长“放任”孩子的懒,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受到教训,有所反思和改进。
举个例子,有的孩子晚上看电视、玩平板电脑到很晚,导致转天早上起床困难。家长叫了好几次,还使出各种手段“利诱”,才勉强起床。家长总是替孩子找借口,觉得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贪睡在所难免,如果实在起晚了,就干脆帮孩子请假,在家里让孩子睡个够。有的家长为了让爱睡懒觉的孩子能多睡会儿,甚至在叫醒孩子后,让孩子闭着眼睛继续打盹儿,自己替孩子穿好衣服鞋袜。长此以往,孩子会越睡越晚、越起越晚。家长应该只叫孩子一两次,如果孩子继续赖床,就任由孩子迟到、被老师批评,几次下来,相信“小懒虫”会有所收敛,乖乖地早睡早起。
对孩子少催促、多计时
面对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懒”,很多家长只会一味地催促孩子“快点儿整理好”“赶紧穿衣服出门”“别磨蹭赶紧写”……孰料,家长不耐烦地催促和急躁的情绪,不但不能让孩子“提速”,反而会让他们更加不紧不慢、我行我素。家长于是就更加不停地催促,导致恶性循环……
其实,家长只要改变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就可以让孩子的情况得到缓解。比如,“你今天收拾玩具只用了2分钟,比以前快多了!”孩子得到了家长的夸奖,自然会对自己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变得主动做事情,并且不断超越自己,达到家长的要求,行动起来更加利索。
做一个会“偷懒”的家长
很多家长凡事都爱包办代替,什么都替孩子想全了、做好了,孩子自然乐得袖手旁观。等到有一天,家长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替孩子干了,孩子会觉得家长不爱自己了,对自己没有以前好了,甚至会怨恨家长。相信这是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家长不妨“懒”一点儿,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地成长起来。
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忙从奶箱或报箱取牛奶、报纸,让孩子擦家里所有的皮鞋、让孩子自己下楼拿回快递。当孩子忘记了、做得不好或者找借口推拒时,家长不要一时性急替孩子去做、去收尾,而是摆出一副“你不做了就没有人做”的坚定态度和样子来,让孩子知道这样一来,自己也得不到好处,那他(她)自然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来了。时间长了,孩子会习惯性地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份内之事,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做了,孩子还会不高兴呢!
没有天生就懒惰的孩子,孩子是“小懒虫”还是“小蜜蜂”,全靠家长和教师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有上进心、有担当的人,从现在开始,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让孩子变得更勤快,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作者系山东省沂源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师)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