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极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以学生的生活情境导入,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在导入的过程中,我们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到与新课内容的联系,还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尽量选择与本课知识有关并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刚接触《科学》时总感觉这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对之有种敬畏,而联系生活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东西蕴含着科学,科学源于生活,从而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
  例如在学习《杠杆》这一课时,课前教师带来一个常见的午餐肉罐头,桌上放一些铁条、小尺、起子等物品。然后问谁能打开?学生用手打不开,用了桌上的其他工具将罐头打开了。然后我提出问题:刚开始某某同学用手去扒,结果如何,可以再问问他用手扒时的感受,然后再说说用了工具之后的感觉,大家来共同分析两种不同的体验是什么原因,此时,学生会表现出求知的欲望,借此契机,导入新课,学生感受到了杠杆的基本原理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热情。
  二、结合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乐于实践
  社会实践包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各种事物、现象的户外观察、考察、分析、研究,以及搜集、查阅和整理各门各类的资料。学校教育不论在时间、空间上都很有限,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比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更重要。尤其是作为小学科学学科,与自然的接触更为紧密。儿童思维、活动能力的形成,知识、经验的获得,其亲身经历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结合教材,利用各种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及人类对它的改造和利用,从而真正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能力,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土壤》一课时,就和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土壤,采集土壤,学生户外学习的机会不多,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都十分兴奋,积极行很高。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发现我们常见的土壤有着很多让人难以想象的现象,有的土壤是红色的,有的是黑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学生又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它们颜色会不同,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哪些土壤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可以到图书馆、书店、Internet网去搜集和查阅各门各类的资料、图片,或者向父母和其他有知识的人请教,然后集中汇报有关土壤知识、图片资料的成果,比一比看谁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多。为了使同学们能把这次的外出活动在头脑里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老师还就土壤讲了许多华人华侨回国以后热衷泥土的故事,并在一起讨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原来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土壤对人类有恩,学生可以采集一些土壤,用精致的小瓶装起来,互相赠送,也可自己珍藏。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贴近大自然,又获得了许多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必将成为他们今后幸福的童年回忆。这样坚持做下去,无疑从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学生有了这种能力,那要比你直接教给他书本知识强得多。学生们在实践学习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好多学生都期待着下一次到大自然中实践学习。
  三、巧用科学知识、原理,让科学服务生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既要解决一个人能自如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能驾驭和享受各种高科技的成果,具有使用日常科技新产品,参与科技新技术的能力,又要有科学创造与发明的能力,能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科技问题的开发与研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还要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能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技术与社会有关问题的讨论与行动,能自觉抵制科学技术有损于人类与社会健康发展的种种负面效应,正确对待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科学课的学习最终要运用到生活中去,运用到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中去,才能体现其教育的价值。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用科学触角感知社会科技动态。
  例如,在学习《怎样搭配食物》这一课之前,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科学知识,有很多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生活态度。养成了各种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贪食、偏食、少食,但在学习了本课科学的食物搭配知识之后,教师通过让学生重新制定一份“一天中的营养食谱”,调查自己一周的不良饮食习惯,设计一份“一周的家庭食谱”等活动方式,把科学知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树立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和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用科学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使用方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生活实际中得到应用。
  例如,在学习了简单电路之后,让学生维修坏了的台灯,根据电路图组装一个自制手电筒。又如,在学习了《我们身边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存在哪些噪音污染,并提出整改的措施。学生提出了在小区内设置提示标语,在汽车上安装消声器在小区内栽植树木和设置隔音屏障等措施。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让小学科学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明确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专心探究,就能真正体会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能服务生活,科学这一门源于生活的课程,就让它踏踏实实地为生活服务吧!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 皮亚杰.《智慧心理学》.
  [3]《科学课》杂志.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霍桥学校)
其他文献
在作家的笔下,每一种动物,都是那么神奇可爱,充满灵性。林焕彰笔下的《小猫》(选自《林焕彰儿童诗选》,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10月版)就是这样: In the author’s pen,
有位刚任班主任不久的教师皱着眉到校长那里诉苦:“上周班会针对班上的问题,向同学们提出了不少要求,可是一周下来了,班上还是老样子,这可怎么办?”校长问他到底提了些什么
当前全日制普通中学的领导体制,与新形势的要求很不适应,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弊端,主要表现在: 1.层次多,吃大锅饭的现象普遍存在,不适应管理现代化学校的要求。现在的全日制普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虽然在会计对象上事业单位跟企业之间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所以,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改革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学课本的插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发挥他们潜在的聪明才智,有重要的意义。在植物课本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插图,这是根据少
楚风园林在楚文化艺术氛围中孕育而生。文章通过对楚风园林艺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它的独特性质与内涵,与现代景园设计进行对比,从功能定位、总体设计和造景元素三个方面,探讨
我们在生物学教学中,把有关文字表达的关系绘成曲线图,或者利用记载的数据整理成表,把它们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推理能力
我从1962年开始担任小学校长,至今已20多年了。在工作中,我注意摸索小学教育规律,探讨领导小学教育的方法。我体会到,校长必须要抓教学工作,而抓教学,必须要强调一个“实”
据《上海教育》今年第二期载文透露,上海某中学有个中等水平的毕业生,于1980年高考未被录取,便自费留学美国。由于英语水平不适应,就先上了一年美国高中。在此期间,他参加了
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迷人。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  驱车上了草原,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