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文化交际主要作为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或者涉外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开设,是一门介绍外国文化、侧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某高职院校首次尝试将这一课程作为全校2009级学生的公选课,旨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跨文化交际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该课程更加适应高职高专以实用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 公共选修课 高职院校
跨文化交际,系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共同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碰撞时有发生,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美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由于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学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覆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各层次。中国在80年代开始由外语教师引进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研究和知识,由于适应了全球化和对外商务以及文化沟通的需要,有了飞速的发展。许多大学一直以来主要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语言专业或者涉外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开设,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涉外活动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与他国的涉外交往越来越频繁,覆盖的范围也愈加广泛,不仅各类高层次专业涉外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各行各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样有必要增强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同样有其现实意义。某高职院校(以下简称“某学院”)首次尝试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引入院校,作为全校2009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旨在激发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学生在涉外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课程设置概况
1.课程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第一个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与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因此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宽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并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囿于英语课时数有限以及英语过级考试的压力,将该课程作为专业课开设尚不太现实,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开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修该课程;另一方面,该课程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补充与深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教材及课程内容
某学院首次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全校2009级学生的选修课程,课程计划16周32个学时的教学,选用教材是由胡超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教材编写为全英文。本教材的最大特色在于未拘泥于理论知识的阐述,而是从浅显易懂的案例分析入手,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一般原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每一个章节后面都配备有阅读理解、开放式讨论题、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理解、课堂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等类型的练习,供学生课上或者课后选择性的练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日常文化交际、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跨性别文化交际、谈判风格的文化差异以及幽默的跨文化解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中西方文化知识,阐释了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内容,帮助学生从根源上了解造成中西方交际方式差异的原因。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双语教学,巩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大学英语的补充与深化,一方面巩固学生低年级阶段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交际能力。其次,理论知识讲解为辅,案例分析为主,通过直观例证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一般原理。第三,将讨论式、研究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相结合,教师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激发学生思维,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以帮助其在实践中具备敏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如在学习完日常文化交际内容之后,给学生播放巴基斯坦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记录片《太极小子宋年丰》,看完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1) How do you think Song Nianfeng’s life in China? (2)Is h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uccessful or not? (3) What factors influence h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study/go abroad,what possible difficulties will you face? What sort of things should you prepare in advance? 提出这些问题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组内讨论,鼓励组内每位成员提出自己的观点。组内讨论结束后,要求每组选1至2位学生代表该组成员总结观点,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几位代表的发言提出问题,最后根据各组代表的发言,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与总结。学生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这一点对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该课程教学虽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达到了课程设置的目的,但笔者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首先教材的选择。目前所选用的教材为全英文,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反映难度较大,比较适合作为课外英文阅读材料。而市面上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教材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学术研究型,这类教材主要为全英文版,针对研究生做理论研究或者高水平的英语阅读者;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该类型主要面向英语水平较好的本科生;纯课外阅读型,主要为全中文,针对人群较广。而真正适合高职院校学生、难易程度适中、中英文穿插的跨文化交际教程并不多见,因此作为开设跨文化交际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应当积极承担开发面向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高年级学生使用的此类教材的重任。
其次,课程教学法的选择。公共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思路,增强专业素质,而跨文化交际课专业理论性较强,如何帮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更容易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 案例教学法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教师通过一个个跨文化交际中的真实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以分组讨论的形式鼓励组内成员自由交流观点,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更为直接地指导学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交往中如何减少文化困惑、避免交际失误。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要掌握课堂,引导讨论方向,注意培养能力,而不能仅仅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融汇了多学科知识、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何让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接受,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时刻关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跨文化交际实例;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最终将跨文化交际课程打造成一门受学生欢迎、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高水平公共选修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2.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9
3.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6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 公共选修课 高职院校
跨文化交际,系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共同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碰撞时有发生,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美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由于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学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覆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各层次。中国在80年代开始由外语教师引进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研究和知识,由于适应了全球化和对外商务以及文化沟通的需要,有了飞速的发展。许多大学一直以来主要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语言专业或者涉外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开设,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涉外活动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与他国的涉外交往越来越频繁,覆盖的范围也愈加广泛,不仅各类高层次专业涉外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各行各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样有必要增强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同样有其现实意义。某高职院校(以下简称“某学院”)首次尝试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引入院校,作为全校2009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旨在激发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学生在涉外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课程设置概况
1.课程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第一个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与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因此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宽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并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囿于英语课时数有限以及英语过级考试的压力,将该课程作为专业课开设尚不太现实,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开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修该课程;另一方面,该课程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补充与深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教材及课程内容
某学院首次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全校2009级学生的选修课程,课程计划16周32个学时的教学,选用教材是由胡超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教材编写为全英文。本教材的最大特色在于未拘泥于理论知识的阐述,而是从浅显易懂的案例分析入手,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一般原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每一个章节后面都配备有阅读理解、开放式讨论题、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理解、课堂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等类型的练习,供学生课上或者课后选择性的练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日常文化交际、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跨性别文化交际、谈判风格的文化差异以及幽默的跨文化解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中西方文化知识,阐释了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内容,帮助学生从根源上了解造成中西方交际方式差异的原因。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双语教学,巩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大学英语的补充与深化,一方面巩固学生低年级阶段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交际能力。其次,理论知识讲解为辅,案例分析为主,通过直观例证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一般原理。第三,将讨论式、研究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相结合,教师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激发学生思维,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以帮助其在实践中具备敏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如在学习完日常文化交际内容之后,给学生播放巴基斯坦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记录片《太极小子宋年丰》,看完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1) How do you think Song Nianfeng’s life in China? (2)Is h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uccessful or not? (3) What factors influence h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study/go abroad,what possible difficulties will you face? What sort of things should you prepare in advance? 提出这些问题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组内讨论,鼓励组内每位成员提出自己的观点。组内讨论结束后,要求每组选1至2位学生代表该组成员总结观点,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几位代表的发言提出问题,最后根据各组代表的发言,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与总结。学生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这一点对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该课程教学虽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达到了课程设置的目的,但笔者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首先教材的选择。目前所选用的教材为全英文,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反映难度较大,比较适合作为课外英文阅读材料。而市面上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教材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学术研究型,这类教材主要为全英文版,针对研究生做理论研究或者高水平的英语阅读者;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该类型主要面向英语水平较好的本科生;纯课外阅读型,主要为全中文,针对人群较广。而真正适合高职院校学生、难易程度适中、中英文穿插的跨文化交际教程并不多见,因此作为开设跨文化交际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应当积极承担开发面向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高年级学生使用的此类教材的重任。
其次,课程教学法的选择。公共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思路,增强专业素质,而跨文化交际课专业理论性较强,如何帮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更容易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 案例教学法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教师通过一个个跨文化交际中的真实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以分组讨论的形式鼓励组内成员自由交流观点,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更为直接地指导学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交往中如何减少文化困惑、避免交际失误。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要掌握课堂,引导讨论方向,注意培养能力,而不能仅仅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融汇了多学科知识、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何让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接受,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时刻关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跨文化交际实例;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最终将跨文化交际课程打造成一门受学生欢迎、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高水平公共选修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2.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9
3.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