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环巢湖流域污染源治理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序推进,肥西县各鄉镇(园区)相继实施养殖业“二区”划定,畜牧业转型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紧迫。因此,针对肥西县农业农村和城市发展形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肥西县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即抢抓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机遇期,实现畜牧业生产模式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提升、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动物疫病由有效控制向疫病净化转型升级;动物卫生监督由粗放型向智慧化转型升级,并就进一步促进肥西县绿色生态畜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101-03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合肥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近年来,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肥西县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强化,新建或改建的养殖场设施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与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依然突出。当前,畜牧业已进入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提质转型的新阶段,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质量安全、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产业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畜牧业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已成为当前畜牧业工作重点。本文对进一步促进肥西县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编制肥西县畜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用绿色、生态赋予畜牧业新的内涵,按照种养结合、废物利用、资源循环、协调发展的思路,根据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要求,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明确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任务,从养殖业的不同品种、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生理生产特点和自身规律出发,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力戒不切实际追求大投入、大规模、大场地,因地制宜,促进农户饲养向中小型养殖场转变,形成大、中、小多类型养殖场并存、层级式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适当减少水网地区养殖规模,促进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淘汰落后的,与肥西经济、社会、环境要求不相称的生产模式。
2 做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工作
规模化、标准化是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围绕“安全、绿色、生态”发展核心,建立绿色生态畜牧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广有效、实用的新技术、新模式。加强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支持畜禽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提升畜禽场的品种质量;完善标准化示范基地认定标准,将绿色生态养殖指标纳入标准化养殖项目的考核内容,并实现一票否决制,提高绿色生态养殖理念。加快农产品的商标注册,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以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
3 做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对兽药、饲料的投入品的监管,保障投入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兽药经营单位GSP认证工作,开展兽医抗菌药综合治理行动,加强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养殖场完善用药记录、养殖档案,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严禁直接使用原料药,禁止使用人用药以及违禁药物,加大假劣兽药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有效遏制造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二是合理建设畜禽产品检测体系,扩大畜禽产品检测面。准确定位省、市、县三级检测机构的检测内容,根据检测内容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三是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四是建立畜禽产品的追溯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完善养殖档案,在指定位置加施耳标,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相关制度。
4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应免尽免,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规范建立免疫档案,做好消毒灭源工作。二是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按照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监测方案,重点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流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和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动物疫病防控方案。三是提高疫病防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通过技术培训、吸纳专业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水平,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人员的责任和岗位意识,使从业人员能够真正履行动物防疫工作职责。四是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布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加强监测,严格检疫,对检出感染动物及其产品,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五是强化兽医实验室建设。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应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完善兽医实验室规划,合理建设兽医实验室,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5 做好畜禽粪污治理工作
按照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零污染,绿色化要求,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方法。当前广泛使用的有:(1)畜禽粪便处理的“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模式。粪污自动收集系统能及时的将场内当天所产猪粪污进行收集、脱干,减少了干物质的溶失,为粪污的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采取做雨水铅锏、水污分离沟、污水沟上覆盖预制板等办法,使规模猪场干净水与污水得到有效分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粪便通过格栅过滤、沉淀、净化排入沼气池。(2)规模养殖场设计建设相适应的堆粪池、沉淀池、厌氧发酵池、氧化池模式。脱干产生的污水作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原料,经过厌氧发酵产沼气,沼气在满足养殖基地日常生活等使用外,可用于沼气发电。(3)规模化养殖场与人工湿地配套排污净化的模式。(4)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与灌溉管道配套沃土肥田模式。主要措施是将畜禽干粪堆积发酵后直接施到周边农田果园,在农田果园地势高处建造储肥池,铺设灌溉管网,养殖污水经厌氧发酵后,通过管网或自流灌溉于种植业,实现养殖排泄物全部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5)规模养殖场配套有机肥加工模式。养殖场干粪通过发酵处理加工成有机肥,用于种植业。(6)发酵床养殖模式。发酵床养猪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控制技术,将微生物与锯末、稻壳或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猪排出的粪尿在发酵床上经过微生物及时分解消纳,变为无臭无害的物质,整个饲养过程达到粪尿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7)资源化同步综合利用以及天然小牧场、山场大鸡窝、大棚猪圈、林下养殖等模式。 6 做好死亡家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要按照推進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财政补助与保险联动相结合、集中处理与自行处理相结合,尽快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从事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畜禽死亡及处理情况的义务。探讨创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根据肥西县实际情况和养殖状况,在实施化尸池(窖)处理病死畜禽,不能适应现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要求的实际,依据农业部2017年7月份新颁布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参照外县市成功做法,在本县不方便建立公益性无害化处理厂的情况下,委托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公司(厂),先试点大型规范的养殖公司,在自愿的的前提下,由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公司,开展病死动物分散收集,集中处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从2018年起,利用2~3年的时间,实现我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迈入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轨道,长效解决环保、疫病传播、居民生活、土地、处理后遗症等问题。
7 推行“智慧动监”管理新体制,强化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7.1 推行“智慧动监”管理新体制 根据安徽省农委统一部署,2018年7月1日起全县全面推行“智慧动监”管理新体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互联网+”与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智慧动监、兽药生产经营追溯、畜禽屠宰加工等深度融合,确保动物和动物产品产出安全。
7.2 强化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案件查办,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举办全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测大比武,提升动物检疫操作技能和综合业务水平,从而实现综合执法能力质的飞跃。二是强化活畜禽跨区域移动监管。加强跨省、跨区域调运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工作。继续强化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检疫审批,促进活畜禽有序规范流通。探索建立以动物疫病监测和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为依托的产地检疫机制,形成调出地“准出”与调入地“准入”的有效联动。三是完善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室建设,到2018年10月,实现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全县覆盖。完善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室管户机制,联网上报机制,常态化开展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确保畜水产品上市安全。充分发挥县兽医实验室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的技术支撑作用。在计划监测、集中检测、检疫检测和国家、省、市风险监测、抽样检测、飞行监测的基础上,加大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检测、H7N9风险排查检测、外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动物投入品检测力度,让技术手段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保障。四是强化生物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保存、使用、运输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的违法行为。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101-03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合肥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近年来,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肥西县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强化,新建或改建的养殖场设施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与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依然突出。当前,畜牧业已进入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提质转型的新阶段,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质量安全、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产业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畜牧业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已成为当前畜牧业工作重点。本文对进一步促进肥西县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编制肥西县畜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用绿色、生态赋予畜牧业新的内涵,按照种养结合、废物利用、资源循环、协调发展的思路,根据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要求,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明确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任务,从养殖业的不同品种、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生理生产特点和自身规律出发,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力戒不切实际追求大投入、大规模、大场地,因地制宜,促进农户饲养向中小型养殖场转变,形成大、中、小多类型养殖场并存、层级式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适当减少水网地区养殖规模,促进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淘汰落后的,与肥西经济、社会、环境要求不相称的生产模式。
2 做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工作
规模化、标准化是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围绕“安全、绿色、生态”发展核心,建立绿色生态畜牧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广有效、实用的新技术、新模式。加强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支持畜禽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提升畜禽场的品种质量;完善标准化示范基地认定标准,将绿色生态养殖指标纳入标准化养殖项目的考核内容,并实现一票否决制,提高绿色生态养殖理念。加快农产品的商标注册,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以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
3 做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对兽药、饲料的投入品的监管,保障投入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兽药经营单位GSP认证工作,开展兽医抗菌药综合治理行动,加强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养殖场完善用药记录、养殖档案,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严禁直接使用原料药,禁止使用人用药以及违禁药物,加大假劣兽药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有效遏制造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二是合理建设畜禽产品检测体系,扩大畜禽产品检测面。准确定位省、市、县三级检测机构的检测内容,根据检测内容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三是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四是建立畜禽产品的追溯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完善养殖档案,在指定位置加施耳标,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相关制度。
4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应免尽免,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规范建立免疫档案,做好消毒灭源工作。二是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按照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监测方案,重点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流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和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动物疫病防控方案。三是提高疫病防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通过技术培训、吸纳专业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水平,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人员的责任和岗位意识,使从业人员能够真正履行动物防疫工作职责。四是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布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加强监测,严格检疫,对检出感染动物及其产品,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五是强化兽医实验室建设。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应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完善兽医实验室规划,合理建设兽医实验室,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5 做好畜禽粪污治理工作
按照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零污染,绿色化要求,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方法。当前广泛使用的有:(1)畜禽粪便处理的“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模式。粪污自动收集系统能及时的将场内当天所产猪粪污进行收集、脱干,减少了干物质的溶失,为粪污的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采取做雨水铅锏、水污分离沟、污水沟上覆盖预制板等办法,使规模猪场干净水与污水得到有效分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粪便通过格栅过滤、沉淀、净化排入沼气池。(2)规模养殖场设计建设相适应的堆粪池、沉淀池、厌氧发酵池、氧化池模式。脱干产生的污水作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原料,经过厌氧发酵产沼气,沼气在满足养殖基地日常生活等使用外,可用于沼气发电。(3)规模化养殖场与人工湿地配套排污净化的模式。(4)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与灌溉管道配套沃土肥田模式。主要措施是将畜禽干粪堆积发酵后直接施到周边农田果园,在农田果园地势高处建造储肥池,铺设灌溉管网,养殖污水经厌氧发酵后,通过管网或自流灌溉于种植业,实现养殖排泄物全部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5)规模养殖场配套有机肥加工模式。养殖场干粪通过发酵处理加工成有机肥,用于种植业。(6)发酵床养殖模式。发酵床养猪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控制技术,将微生物与锯末、稻壳或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猪排出的粪尿在发酵床上经过微生物及时分解消纳,变为无臭无害的物质,整个饲养过程达到粪尿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7)资源化同步综合利用以及天然小牧场、山场大鸡窝、大棚猪圈、林下养殖等模式。 6 做好死亡家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要按照推進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财政补助与保险联动相结合、集中处理与自行处理相结合,尽快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从事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畜禽死亡及处理情况的义务。探讨创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根据肥西县实际情况和养殖状况,在实施化尸池(窖)处理病死畜禽,不能适应现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要求的实际,依据农业部2017年7月份新颁布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参照外县市成功做法,在本县不方便建立公益性无害化处理厂的情况下,委托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公司(厂),先试点大型规范的养殖公司,在自愿的的前提下,由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公司,开展病死动物分散收集,集中处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从2018年起,利用2~3年的时间,实现我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迈入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轨道,长效解决环保、疫病传播、居民生活、土地、处理后遗症等问题。
7 推行“智慧动监”管理新体制,强化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7.1 推行“智慧动监”管理新体制 根据安徽省农委统一部署,2018年7月1日起全县全面推行“智慧动监”管理新体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互联网+”与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智慧动监、兽药生产经营追溯、畜禽屠宰加工等深度融合,确保动物和动物产品产出安全。
7.2 强化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案件查办,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举办全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测大比武,提升动物检疫操作技能和综合业务水平,从而实现综合执法能力质的飞跃。二是强化活畜禽跨区域移动监管。加强跨省、跨区域调运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工作。继续强化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检疫审批,促进活畜禽有序规范流通。探索建立以动物疫病监测和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为依托的产地检疫机制,形成调出地“准出”与调入地“准入”的有效联动。三是完善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室建设,到2018年10月,实现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全县覆盖。完善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室管户机制,联网上报机制,常态化开展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确保畜水产品上市安全。充分发挥县兽医实验室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的技术支撑作用。在计划监测、集中检测、检疫检测和国家、省、市风险监测、抽样检测、飞行监测的基础上,加大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检测、H7N9风险排查检测、外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动物投入品检测力度,让技术手段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保障。四是强化生物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保存、使用、运输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的违法行为。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