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贫困山区建设中的作用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并逐步免费。我国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全国多数地方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或骨干职业中学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网络。但是,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农村职业教育总体上仍然相当薄弱,发展形势严峻。甚至有的贫困山区职校更是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
  然而在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山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就业渠道狭窄、实训条件落后、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严重匮乏无不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如何积极发展贫困山区职业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振兴贫困区农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要发展就要改变,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在农村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将农村职业教育仅仅当作农业技术培训,以为在农村生活,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就够了,无需学习,没有看到农业技术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巨大潜力,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长远眼光与战略思维,看不到农村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农转非”的职业技术培训,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的发展需要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有知识、有能力、能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实用技术型人才。
  再者,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生利”能力的劳动者,就是要教会学生用知识做事,用劳动创造价值。职业教育的课程强调的是行动过程,其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课程实施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与典型职业工作的行动过程都是一致的,是一种连续的串行关系。这样,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既是职业教育的特定目标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所在。
  因此,大力发展山区职业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大力开展后续农民、技术农民、中坚农民、农村干部、中小企业家、农村经纪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
  二、提升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我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000万,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2亿,文盲和半文盲有3.67万,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不多。而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目的存在错误认识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是学习一种技能然后到城市打工,脱离“农门”;更有一部分人认为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出路狭窄,而接受高等教育则可以改变地位和身份,“到城里去”,所以抱着升大学(或高职)的愿望到职业学校学习,这种状况在落后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文凭教育”、“升学教育”,变成为城市输送人才而不是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教育。
  同时,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也使得贫困山区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难以普遍推广,传统种植的方式仍在沿袭,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比较严重和普遍。即使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整体素质差,大部分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劳动力价值的提升和就业的稳定。影响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影响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可以说不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
  当前,我国总体上进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所以只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满足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才能为制造业和扩大内需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合格的产业工人,才能为城镇输送文明合格的市民和劳动者,而要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农民科技骨干队伍,农村能工巧匠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三、不断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着眼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民的知识化工程,加大对农民的农业技能、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要贯彻落实《意见》的精神,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如果职业学校的学生择业不当,就会造成学生“在校之时,学不能专;出校之后,行非所学”,这样就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以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本,就业为民生之本,农民为民之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农村人口的发展问题是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力量。因此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上采取的策略与措施也应各有侧重,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
  首先,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和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现在和未来的农民在科技文化素质,谋业技能提高的同时,也让农村的面貌得到改善。为了达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技能,农村社会面貌同步发展的多重效果,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要多管齐下,从多方面着手改革,让职业教育实实在在地成为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生产的加油站、充电器。
  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切实加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把握本地农村人口的流动趋势和就业趋势,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合理的职业高中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注意整合教育资金,对农村科学技术开发及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
  第三,主张培养创新人才,开发人才创造力。这是职业教育中最关键的因素,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仅只是匠人,而应该是行家、专家。农村职校在专业设置与教学上,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求的紧缺人才农村职业学校要深入农村实际,畅通信息渠道,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敏锐地把握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应能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我国的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和教育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要立足于面向基层,服务农民,在推广科学技术、传播市场信息、传播创业技能和专业设置,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致力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含量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一、新媒体发展:说“态”论“势”  问: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日前在京发布。大家都特别关注新媒体的发展,所以每年出版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都受到大家的追捧。今年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主要包含哪些亮点呢?  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从2010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出版了七年。作为一种年度报告,新媒体蓝皮书是典型的智库产品。从内容上说,报告关注的无非就是两个
期刊
平昌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56年3月,1986年经四川省教育厅验收合格、省政府审批备案的中等专业学校。长久以来,我校承载着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教研教改的重任,为平昌县的基础教育、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学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创建过程中,形成了“服务基础教育,为全县教师搭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特色思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赏!  一、加强组织领
期刊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成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缺少亲情和关爱的未成年弱势群体,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监护人的力度,而不尽人意的
期刊
一、自身的优秀品质  潘刚忠是个口碑极好的校长,与他的名字相反,他恰是以一种“柔软”的方式处理学校的人和事,有人说他是“和稀泥”,他不屑辩解;他崇尚“勇者”的改革精神,在宝中附小创造性推行“后勤社会化”、“护导老师进校园”、“周三无作业日”,成功地把动漫教育植入小学课堂之中。他有个幸福的家庭,女儿成人成才,他说,家庭教育是他完善教育理念的源泉。  二、良好的沟通管理能力  老师像学生一样要“哄”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教育科研人员及教师围绕着创建高效和谐民主课堂撰写了大量的论文、论著,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给予了强有力的指导。反观这些著作、论文,往往是谈经验的多,谈成功的多,而谈失败的少。实际上,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一些课堂教学是差强人意的,甚至是失败的、不成功的。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当前,在教育战线上挑大梁的一线教师,大多数是60年代
期刊
五台县职业中学的前身为苏子坡农职校,1980年建校,1984年改为五台县职业中学,2009年搬迁至博爱中学的校址,学校现有教职工180多人,在校生1800多名。近年来,五台职业中学始终坚持“教学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方针。以“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保障”为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对口高考的本、专科升学率稳步上升,学生就业渠道逐年拓宽,得到了社会、学生、家长的认可
期刊
语文教学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小型“社会”,彼此的交际,成就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课堂是孕育学生学会口头表达的“温床”,语文教师只有抓住当中的技巧,才能让学生踏上“正途”。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口头表达能力?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燃点“信心”,奠定学生表达的基础;  1、学会“赏识”。  “赏识——成功”
期刊
9月25日活动课,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第二期“高效课堂、精细管理” 论坛在多功能教室如期举行,这是学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利用每周四活动课举行的“高效课堂、精细管理”暨名师成长活动。论坛从开学第三周开始,先是年级主任“打头炮”,每期一人主讲,再挑选部分优秀教研组长、市级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名班主任等骨干教师轮流主讲,这些主讲人从课堂教学或者班级管理的一个维度入手,以案例剖析的形式
期刊
2004年开始的课改,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全面冲击,它不仅对教材进行了改革,而且对课程设置、教学的理念、过程、方法、评估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系列的新的要求。我们如果能认识到课改是一种必然,学习创新、转变理念、把握核心、乘势而上,就可以自觉推进课改进程,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学生。  课改是一项庞大而持久的工程,需要找准突破口,需要一种持久的精神。课改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教学
期刊
教育资源整合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必然,尤其对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来说,随着临淄中学的建成投入使用,原来的部分高中整合为初中,部分初中整合为小学。如何把整合后学校资源设施的优势转变为办学效益,是必然面临的问题。敬仲镇于2008年7月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两所初中校归并为一处,六所小学归并为两处。原来的初中是寄宿制学校,改建为小学后,原有的功能室用房、公寓、餐厅被闲置,这为乡村少年宫建设提供了契机。市区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