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热爱慈善——香港慈善事业一瞥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22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市民被称作“世界上最慷慨的慈善人口之一”。在港人的观念中,慈善不仅仅是怜悯和施舍,更是自己应尽的责任。香港有这样的社会氛围:拥有足够的财富并不代表成功,社会奉献和社会责任感才是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香港对慈善的观念成为许多企业家向慈善家转变的动力之一,不少富豪用在慈善事业上的精力甚至比用在企业上的精力还多,从一个重要方面推动了香港慈善业的发展。
  李嘉诚在1980年就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到现在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事业的捐款逾130亿港元,他将基金会视为“第三个儿子”,投入其三分之一的资产。2010年9月,李嘉诚宣布拨出3亿港元发起“香港仁,爱香港”公益活动。他曾说:“我的钱来自社会,也该用于社会,我已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
  余彭年,香港知名商人、著名慈善家,主要从事地产建筑、酒店业。2007年,余彭年与李嘉诚一起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4大慈善家之一。2010年,88岁的余彭年宣布将其名下剩余的所有资产共计32亿元人民币,全部投入“余彭年慈善基金会”,“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的资产价值达82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个超10亿美元的慈善基金会。余彭年在2004年辞去酒店董事长的职务,成为一名专职慈善家,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之中,他启动的“光明行动”在全国18个省做了15万多例白内障手术,帮助大批贫困患者重见光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香港慈善家李兆基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在事业稍有成就时,就开始热衷社会公益。早在1978年,李兆基斥资2000万港元重建香港培侨中学,从2005年到2007年,他仅向香港各大院校捐赠就达11亿港元。李兆基也为内地提供大量资助,近年为支持复旦大学教育建设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向北大、清华共捐赠4亿元人民币。对于一向低调的李兆基,曾有人评价:“求他自述难,求他捐款易。”
  “满城尽怀慈善心”
  富人群体的社会贡献率高,普通市民呢?
  每年香港都会组织“公益金百万行”活动,“百万行”是香港众多筹款项目中历史最悠久的活动之一。港人不论什么身份,都乐意加入募捐队伍中,普通市民尽其所能参与其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
  “卖旗”也是香港募捐活动之一,义工在街道上向路人筹款,当人们把钱投入筹款袋后,义工便会将一张小贴纸贴在捐款者的衣服上。每逢周六“卖旗日”,许多由香港中小学生自发组成的“卖旗仔”会拿着透明的募捐箱,用“贴旗”的方式募款。
  有些人身上已贴有“旗子”,再次经过募捐箱时,继续把钱投到里面,结果身上就会被贴上好多枚“旗子”。
  在“卖旗”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到拒绝,但这并没有打消“卖旗仔”的热情,多次参与过“卖旗”的黄同学说:“虽然有时会被拒绝,但不觉得尴尬,因为是在做善事嘛!”陈太太经常带着自己上四年级的女儿做义工,她与女儿互相比赛谁“卖旗”的数量多,她说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更能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帮助别人,培养爱心。
  慈善何以蔚成风气
  慈善公益风行港九,并非一蹴而就。形成这样的风气,有赖于当地政府、社会机构、热心人士的长期推动,使公益概念深入香港人心。
  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香港发生暴乱,提供社会福利对当时的香港社会起到了安抚作用。香港政府与志愿福利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后,前者对慈善事业一直起到支持、鼓励和推动的作用,现在香港的许多非营利机构,不单在提供服务方面分担了政府的负担,还在财政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已成为维持社会安定繁荣的强大力量。
  香港作为一个多元社会,阶层高度分化,因此香港慈善组织在面对有多种需求的社会群体时,也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将服务拓展到各个角落,建立不同档次的福利设施,覆盖面大、受益人群广。众多的香港慈善组织,用多种形式帮助当地社会底层人群。
  由于香港历史的特殊性,慈善事业经历了不寻常的发展,西方观念的逐渐渗入,使香港慈善“西化”色彩比较浓厚,尤其在制度层面上借鉴了海外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成功运作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制度的有机结合,成为香港慈善的一大特征。
  港人还为内地提供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帮助。“谭兆基金慈善基金”创始人谭兆,祖籍在广东新会双水镇,他初期是在香港成立公司,借内地改革开放的东风,谭兆回到广东投资,赚钱后饮水思源,多年来累计在内地的公益捐资高达数亿元人民币。正因为许多港人在取得财富的同时怀着感恩的心,乐于助人,热心公益,香港慈善才会如此兴盛。
其他文献
慈善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是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仁爱之情。这种仁爱之情,能够优化社会环境。  一个人有了仁爱之情,就会自觉承担起对这个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乐意去助人济困,遇弱而相帮,遇危而相助。这种巨大的道德力量,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水平。这个世界上如果你帮我、我帮你,那么人与人之间肯定是友善的,社会也一定是纯净的。倘若每个人都像一棵慈善之树,那么世界就会变成爱的森林,我们就会共同拥有爱
2011年8月2日,贵州省慈善总会在贵阳举行“中华慈善总会、美国LDS慈善协会捐赠轮椅仪式”。中华慈善总会、美国LDS慈善协会通过贵州省慈善总会向贵州省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250辆和25个助行器。此次捐赠是该协会今年向我省捐赠轮椅的一部分。  美国LDS慈善协会长期关注和支持贵州省慈善事业发展。2006年,代尔·莫赛夫妇代表美国LDS慈善协会来到贵阳,通过省慈善总会捐赠轮椅700辆,为改善困难残疾人
我经常会翻阅女儿的书本,包括她的课本和一些课外读物。偶然接触到在女儿的书包里发现《慈善读本》,匆匆浏览了一遍,心中思潮起伏。   女儿这一代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集众多宠爱于一身。如何爱自己?如何爱亲人?如何把爱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们缺乏的不是爱,而是爱的能力!爱心教育越来越刻不容缓!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公务员殴打父亲”一事,感触颇深。这样的事件让人心寒又心酸!含辛茹苦养儿多年,却遭毒打,让人心寒!
每当我坐着多功能的轮椅车外出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辆伴我度过近六年中学时光的木质轮椅车。  我的木质轮椅车诞生于1970年。那年春天我随全家下放到了农村。在城市长大又双腿残疾的我初到农村一切都是那么不习惯,尤其对每天上学必经的那条泥泞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最怵头。每天我拄着双拐要走30分钟才能到达学校,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记得有一次我好不容易走到学校,由于疲惫的残腿未能抬高迈过教室的门槛而摔
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慈善事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慈善事业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2011年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积极培育慈善组织,落实并完善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慈善事业作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内容,提出要“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它明确了慈善事业的性质、任务、地
我的童年和学生时代是在烟台恤养院度过的。时值日军占领烟台,粮食受控,生活困迫。恤养院院长为爱国敬业人士,智避敌伪监控,自办幼、小教育,重视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院内体育设施完善,师生勤于护养。每年春秋两季都举办全院运动会,设置众多项目,参赛人员很多,培养了我们热爱体育兴趣。平时,师友员工们,兄弟相处,食宿相依;练拳习武,田径球类活动常年不断。周有比赛,场内竞技,场外喝采,热闹非凡。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状
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印度的德兰修女。在颁奖仪式上,德兰修女说:“当我们与世界相遇时,我们遇到的都是一个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总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只有爱具体的人,才能真正爱人类。”  当年,德兰修女建立临终关怀院的时候,曾有一位官员专门质疑德兰修女的行為。  官员问:“你这么做,难道是为了让贫民窟更适应人居住吗?”德兰修女回答道:“不,是让死者死得有尊严。”官员又问:“你打算帮
前不久,震惊全国的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校园突兀事件频发,从马加爵杀人案件到朱令离奇中毒案到的复旦投毒案再到南航舍友被刺身亡案。一桩桩校园案件的发生让我们触目惊心的同时也感到扼腕叹息。通过多方媒体的报道我们发现,这些案件中的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平时都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有的甚至更是平时要好的朋友。究其事发起因基本都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而引发了过激举动,最终导
最近我读了《慈善读本》,深受感动、受益匪浅,每看一遍,心情都万分激动和感动。慈善人士为我国的慈善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这些人一样向社会奉献一点爱,这个人间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本书的发行不仅对当今社会起着深刻的作用,而且对以后的几代人也都有重大的教育意义。看到今天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乐于助人、帮助他人的精神越来越少,爱和奉献也越来越少,这正是《慈善读本》在当今发行的重要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今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作用。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支持发展慈善事业”,中国的慈善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起草之中,有望2015年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造就了一批亿万资产的企业家。据国家统计局披露,全社会的储蓄总额已达20万亿元。中华民族长期受儒家仁义道德学说的熏陶,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