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中的审美趣味分析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满足了大众审美的多样化、审美个性化的需求,但审美异化的倾向也不容小视,通过对抖音的审美趣味分析,可以窥探出当下网络短视频的发展特点,以及现代社会大众对美的认知。面对网络的审美文化多元性时,我们也应该对审美趣味困境采取一定的措施,形成积极正确、多元包容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而营造一个活泼有序的网络环境,构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网络文化。
  关键词  网络短视频;审美趣味;抖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7-0072-03
  1  抖音的发展概况
  抖音是一款以音乐为创意进行短视频创作的社交软件。作为一款社交软件,抖音拥有极高的社交功能,通过分享、点赞、评论来获得极高的关注和用户流量。自抖音创始以来其用户人数每年呈指数倍增长,作为一匹“黑马”最终成为网络短视频市场中下载量第一的短视频软件。“抖音的国内日活跃用户数突破1.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亿。”[1]不容置疑抖音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下共同作用的,如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增加,时间趋于碎片化等。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短视频的录制过程不断被简化,传播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便捷,使得其受众群体不断增加。面对庞大的视频数量,笔者将其主要归纳分为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一是以追求瞬时性感官刺激或愉悦性的短视频,二是以科普输出为主要目标的短视频,三是注重体验感和临场感的短视频。这三类在其内容上又可以细分出更多的种类,但每一类在本质上是具有相同点的,并且通过对其内容的考察,和受众审美态度的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在审美趣味上存在一定差异。
  2  抖音带来的审美趣味分析
  2.1  审美趣味趋于世俗化
  抖音以“记录美好生活”作为其产品定位的口号,从该口号中就可以看出其内容涉及了大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逐渐有更多的人开始将审美转向关注世俗生活,其审美趣味也展现出世俗化的趋向。甚至随着网络短视频的不断发展,一种以Vlog为名的记录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视频播客活跃在各大软件中,根据巨量商业算数中心发布的报告《关于抖音上80后、90后、00后人群兴趣和内容偏好的研究》中表明,2019年6月就抖音平台其Vlog类短视频的用户点赞量同2018年12月相比增加14倍,仅次于15倍的日常好物分享类。从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网络短视频的方式与更多的人进行分享,而且获得了成千上万的关注者,打破了传统的审美趣味的界限,也突出了对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时代追求。
  2.2  审美趣味趋于媚俗化
  面对市场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抖音的审美趣味不仅趋于世俗化,还有着审美媚俗化的趋势。尼尔·波兹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2]201“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2]2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网络短视频产品,其审美趋势必然以市场原则为主导,以迎合大众审美趣味、吸引受众关注为目标。再加上网络短视频软件的问世也使得视觉艺术从“神坛”走向大众,制作成本低廉,进入门槛低下,使得人人皆可为导演。面对商业利益的驱使,常常很多制作者为了取悦大众的审美趣味,通过制作在短时间内给观众带来感官的刺激和愉悦感的低质量作品来赢得关注度,宣扬追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挑战道德底线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庸俗甚至低俗的文化产品应运而生。根据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狂欢节”被认为是一项参与度极高的全民性活动,身处其中的人们可以进行肆无忌惮地挥霍,可以不受任何身份的限制,基于如今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全民狂欢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短视频进行自我表达或者情绪的宣泄,也越来越多的用户享受这种短暂的快感而丧失理性思考,使得审美趣味逐渐走向感性化、趋同化甚至媚俗化。
  2.3  审丑趋势的出现
  审丑和审美的认知能力是美学发展史上人们认识世界所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随着康德将“崇高”引入美学领域,“丑”便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由于生存的竞争环境愈加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时间也逐步趋于碎片化,各种各样的压力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抖音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的出现,使现代社会下的人们找到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来刺激感官、释放压力、满足其欲望。因此面对越来越多选材具有哗众取宠嫌疑的网络短视频,在指责声中却又得到了疯狂的追捧,面对如此庞大的追捧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下审美趣味的出现疲劳的表征,面对审美疲劳,转向追求“审丑”也成为了一条博得观众注意力的捷径。在消费社会语境下,美失去了它的批判性和超越性,被纯粹的感官快感所充斥。越来越多的短视频,特别是搞笑类视频,通过对外形的扮丑,展现滑稽的姿态为追求,甚至为了增加笑料,迎合观众的低级审美趣味而运用低俗的语言,突破同质化的网络困境,满足好奇以及“猎奇”的审美心理。暴露出了受众群体的审丑趣味特点,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侵害受众群体的认知能力,甚至可能会丧失基本的价值观。
  2.4  追求进步、高尚的审美趣味
  虽然抖音短视频的审美趣味具有媚俗和审丑的趨势,但是随着近年来科普类、技术类以及大自然景象类和具有纪念性类型视频的兴起,并且其关注量和点赞的人数也不断攀升,也体现了大众追求进步的审美趣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自己。抖音平台的正能量在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高校、政府部门和权威媒体等权威机构也在不断涌现,其点赞量和评论量远远超过了低俗类短视频,这一进步的审美向积极的审美转变。除此之外,抖音平台也出现了大量以舍己为人、默默奉献、励志为主题的短视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类视频的出现体现了大众对高尚、正义的审美趣味的追求。   3  审美趣味的发生原因分析
  周宪教授认为审美趣味构成复杂,它“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范畴,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敏锐地展示着社会的变迁及其内在矛盾”[3]204。通过上文的抖音的审美趣味的特点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其审美趣味既有“俗”也有“雅”。
  抖音作为一款线上的运营产品,是时代发展的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信息的更新速度和数量又远远超过了他们对于信息解构和消耗的能力。在抖音平台,每一个用户既是观众也可以是短视频的创造者,“偶像”不再是一个难以触及的群体,大众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表达自己,展示自己,获得满足感,这促进了当代审美文化及审美趣味的发展,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提供了途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大众可以更加迅速并且随时随地地进行审美活动,获得美的体验。但是在这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审美困境,很多用户由于素养和自身能力限制只是通过一些能够引起感官刺激的舞蹈、段子等达到表达自己,吸引关注的目的这突破了传统审美对纯粹精神美的追求。由于短视频行业制作成本低廉,进入门槛低下,不需要走进博物馆、艺术馆歌剧院等固定场所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审美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审美场域和时空观。另外,面对如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时间被碎片化的社会现状,促使大众找到一条可以宣泄现实生活烦恼的途径也是迫在眉睫,然而在这样的需求下,抖音短视频以其独特的优势,抓住了这个时代的大众心理的特点,抖音如今的发展与走向也是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选择。
  “经济资本与我们所关注的社会现象并不一定存在全然的、必然的联系,但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地认为一定存在着某种难以割舍的关系。”[4]“不幸的是,在审美化标题之下,人们往往光是言及它的肤浅含义,而未能思及深层次的审美化。”[5]在商品经济的市场驱动下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如今很多的审美活动只是一味地追求表层性的快感和刺激,而且相比于图片的静态美,短视频这种动态游走的美对于感官的冲击更加直观,更可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抖音正是迎合了这种浅层化的审美,更多的人对抖音短视频所带来的这种感官的刺激和快感开始习惯并产生好感,因此在观看短视频时就会缺乏有理性的思考,这从抖音的大量评论中就可以得到印证。而追求商业利益的短视频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剧了泛娱乐化的倾向,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大跌眼镜而庸俗不堪的视频作品,从而影响了受众的审美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抖音由最初的大众化、通俗化,到如今其审美模式却具有世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的趋势,笔者认为这也离不开抖音平台“精准推送”的个性化服务。抖音所采用的是智能算法,“就是利用编程技术解决信息如何实现精准分发问题的一种机制”“使受众便捷地获得自己恰好想了解的内容”[6]。在“智能算法”下的抖音,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及点赞量,可以向用户推送满足其审美趣味的同类视频,但是“智能算法”是在缺乏主体参与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无法对概念进行判断和演绎,也就无法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因此它可能只能判断出该用户喜欢什么,却不能对用户的喜欢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健康而做出断判。因此用户就会收到能够迎合其趣味的推荐,而关注度和点赞数又会反过来刺激制作者继续发布此类视频,由此循环反复可能使得用户的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趋于稳定,可能会造成一段时间内的获得审美的路径变窄,造成审美趣味分化,长期以往使得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审美趣味的同质化趋势。
  4  应对审美情趣引发的思考
  无论是抖音还是其他网络短视频的软件,行业的门槛很低,许多网络短视频的平台对于视频内容的监管虽然同前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还是有很多丑态百出、哗众取宠的视频,长期处在一种审丑的状态中,对于受众群体的基本价值观有不利的影响,而且有很多的人们对这个状况是毫不知情的。一方面监管和治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大众的审美教育进而培养审美趣味。抖音等其他网络短视频软件虽然存在问题但是不能对其“一刀切”,无论是进行全部强制关停,还是只准许发布传播正能量和理性的作品,这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能以审美匮乏来治疗审美困境”。正确做法是在不断产生的变化中以合适的方式重申理性。
  4.1  建立内容监管机制
  面对抖音中还是存在一些具有不合理性和违反常规性的视频,虽然不触犯法律,但是也不能在公众平台上进行传播。但是一方面由于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由于门槛过低导致用户素质参差不齐,人们往往会忽视这一事实,因此这就需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内容监管规则。同时政府应发挥好引导与监督职能,引导并利用好网络短视频这类新兴的审美媒介,将审美重新拉回追求精神美的道路之上,重申理性。让网络文化在百花齐放的同时,又有对真善美的倡导。如此,也有利于我们构建更加积极健康的文化,也有利于我们的审美朝着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康庄大道走去。
  4.2  提升内容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信息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短时间的感官刺激的视频虽然比较容易吸引具有“猎奇”审美心理的受众观看,但是这些吸引可能都只是一时的,只有不断提升视频内容的文化内涵和质量,短视频行业才能获得更为长久且持久的发展。而且只有高质量的题材和内容才能引导受众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审美趣味向正常方向发展。
  4.3  加强审美素养教育
  艺术源于生活,在培养审美素养的过程中,要引导大众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去体验美,感知美,思考美,去探究美进而才能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短视频作品。另一方面,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应该激发对美的兴趣,进而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在观察生活美的同时也要积极学习艺术技能,提升美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审美媒介和短视频的作用。面对很多已经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但对审美能力较为薄弱的受众人群,要加大审美教育资源的投入,做好有利于审美发展的舆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大众形成积极正确、多元包容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而营造一个活泼有序的网络环境,构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越今日头条,称流量增长不依靠微信[EB/OL].(2018-06-12)[2018-11-2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90620.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刘玲.布尔迪厄资本“符号”运作研究——兼谈“寒门难出贵子”[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74-80.
  [5]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贾媛媛.移动媒体内容整合、分发模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图像传承,中国古代科技图谱具有重要的科技与文化意义,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与后疫情时代读者阅读需求的改变这一双重背景下,这些图谱急需走出“束之高阁”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以数字化传播的方式进行活化与续存,以促进文化消费产出社会效益。被誉为清代的“海洋百科全书”的《海错图》在几年时间内连续出了四个不同版本并办成了一场多媒体展览进行巡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与文化效益,是中国古代科技
期刊
摘 要 在如今的真人秀市场,快节奏、竞技性的综艺节目因过度饱和而日渐式微。2017年起,主打慢节奏的慢综艺开始走进受众视野,并逐渐占据综艺市场的半壁江山。由湖南卫视与浙江合心传媒共同打造的《向往的生活》一连三季位居综艺节目收视率前列,成为我国慢综艺节目中的佼佼者。2020年5月,《向往的生活》第四季正式开播。节目播出后,《向往的生活》依旧数次占据微博热搜榜,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文章以《向往的生活》
期刊
摘 要 基于勒温的场动力理论,以《和陌生人说话》为研究對象,对节目中主持人、被访者、用户和编辑之间的人际互动和人内互动进行分析,以探究这种心理互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并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归纳总结该节目对人物访谈,尤其是访谈类网络节目制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网络访谈节目;场动力理论;心理互动;《和陌生人说话》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文章主要分析李子柒视频在YouTube上获得高观看量的原因,并且以其成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例,探索自媒体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新路径。  关键词 自媒体;传统文化;海外传播;李子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4-0088-03  互联网时代,大批自媒体人借助聚合媒体的便利发展起来,拥有大量粉丝聚集的博主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李子柒生活在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两个青年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介绍青年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概况,对其界面设置、推送模式、内容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它们在新闻传播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此启示青年微信公众平台,促进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传播;“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快速消费品得到新的发展领域。如何在激烈的网络传播时代中进行转型升级,从众多同类快消品行业中脱颖而出乃当务之急。江小白在快消品酒类行业中凭借着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态势,逐步带动传统酒业的转型,其自身广告创意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广告的精准化定位、细致化深入、品牌化开展,成为更多的青年消费者的物质精神依托。文章从江小白的广告文案、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三个角度分析其成
期刊
摘 要 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结合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发现弹幕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文化符号其所指大多发生了流变,并且用户将渴望施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寻找共鸣以实现情感共振、聚众狂欢以消遣娱乐的情感寄托于此,由此进一步反思新媒介技术对社会和用户的影响。  关键词 弹幕;符号;情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7-0035-03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媒介四重出售模式理论出发,分析了央视总台在北京消费季首场带货直播中的四重出售行为:关于商品本身和促消费政策的讯息内容提供(第一重出售)、基于央视主持人的专业表现和后台前置行为提供的“按摩”性信息(第四重出售)以及广告、宣传信息的传播与受众注意力的三个去向(第二、三重出售)。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当代主流媒体媒介经营的几个重要趋势:注重满足受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注重媒体自身传媒品牌的建
期刊
摘 要 基于用戶体验与交互设计的理论研究,以樊登读书App作为主要案例,从感官交互、行为交互和情感交互三个层面来探讨数字阅读平台的交互性设计对于数字阅读的影响。提出数字阅读平台应该差异化和多样化,增加免费内容,并且提升细节设计,抓住社交端口,积极拓展品牌传播,形成基于用户数据的个性推荐,鼓励跨媒介形式的传播。通过以上策略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从而更好助力“全民阅读”。  关键词 用户体验;
期刊
摘 要 随着版权费用与运营费用的增长,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仅依靠“音乐商店”付费音频换取收入的运营模式在不断受到日益挑战,付费视频成为古典音乐频道亟待考量的长远规划。为探索古典音乐消费市场,让古典音乐中的歌剧直播运作模式商业化、系统化、突破惯有的直播常规,2019年10月25日古典音乐频道付费直播国家大剧院制作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同时联合咪咕视频、CIBN嗨播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数字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