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营经济70年发展经验启示

来源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aod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精神,统一部署,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发展民营经济,江苏经济和民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收获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本文主要从根本保障、发展前提、发展动力、成长途径、相对优势等十个视角揭示分析了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以期对壮大民营经济、助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民营经济;贡献;党的领导;群众实践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9)06-00043-08
   新中国建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1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江省人民及民营企业家同心同德、创新创业、胼手胝足、拚搏奋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为富民强国、民族复兴作出了江苏贡献。
   改革开放41年来,江苏民营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总量的微弱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鼎足而立”,再到超过一半成为“半壁江山”,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创业创新的主体力量、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了“5566778899”的贡献——创造全省55%以上的GDP、超过5成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六成的税收、接近六成的GDP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的全社会投资、超过七成的企业研发投入,超过八成的对外投资、八成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和九成高新技术产值、九成以上的国内专利发明。2018年,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万亿,达51483亿元,GDP占比55.6%。2019年上半年,江苏经济总量为48.583万亿元,增幅6.5%,私营工业增幅9.8%,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55%以上的经济总量。
   江苏民营经济是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的坚强意志,是民心所向,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精神,按照统一部署、结合江苏实际,积极有效地发展民营经濟,江苏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收获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主要包括10个方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江苏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江苏民营经济70年发展历程最突出的重要经验,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领导经济工作具有应对形势变化的预判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根据时与势的不同而灵活调整政策,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改革开放41年来,党中央把方向、定政策、促改革,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步调一致,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加强民营企业党的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制度支撑和政治保障,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促进“两个健康”摆到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政治问题的战略高度,反复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专门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发表重要讲话,以“亲”“清”关系内涵定位新型政商关系,以“内在要素”、“都是自己人”定位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亲自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多次考察调研民营企业,引领民营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委认真传达、落实,出台相应政策举措,将广大民营企业家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江苏广大民营企业家普遍认为,民营经济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的,党的领导就是土壤、环境和空气,须臾不可或缺,“听党话,跟党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党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唯有此,一个个曾经饭都吃不饱的农村孩子、就业都成问题的城市普通青年才能成长为民营企业家,有幸成为了这个时代巨变的见证者、参与者、得益者。
   二、改革开放“顶层设计”是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机遇和红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今后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和基本政策。这标示了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和艰辛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1958年召开的党的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江苏民营经济及原工商业者纳入、融入江苏建设力量,成为公有制和国家公务人员的组成来源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邓小平指出,“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连。41年来,江苏民营经济起步于个体经济,发展壮大于私营经济,经过前二十年的发展能量积蓄,形成了近二十多年来全面高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最早“杀出一条血路”兴办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启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等等,党的领导、党的方针政策就是江苏民营经济的最大机遇和红利,江苏民营企业家就是要“当好自己人做好自己事”。    改革开放的根本是党中央着力抓好“顶层设计”,寻求国家制度、发展机制最大程度贴近人民心意。省委把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与全省经济社会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江苏实际的举措,提出指导性意见,创造性认真贯彻落实执行。1997年、1999年、2000年、2004年、2010年及2014年,省委先后召开五次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还举行了全省学习浙江经验会议。省政府2017年至2019年先后召开两届“江苏发展大会”暨“全球苏商高层论坛”。在重要发展节点,省委省政府都举行或委托省委统战部、工商联举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通过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领导、规划全省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鼓劲、坚定不移地引导支持全省民营经济大发展,形成了江苏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稳居全国经济总量第二,经济年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近十多年来,我省民营经济总量一直相当于排列全国第五位左右的省区经济总量,苏宁集团、沙钢集团、恒力集团等許多单个民营企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富可敌省”、“富可敌国”。
  实践表明,没有祖国的日益强大,没有改革开放“大创业”背景,就不会有江苏民营企业的一个个“小创业”成果;没有改革开放后国家不断夯实、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就不会有江苏民营企业的开花结果。他们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是水和鱼的关系,水大则鱼大,鱼多则水活,鱼水相依,相互激荡,共创美好,共展美景。
   三、解放思想是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江苏民营经济伴随解放思想取得重大突破而发展壮大。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保护、引导民营经济融入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首先是对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对省委出台的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措施正确理解,认真贯彻执行,不断解放、扬弃僵化的思想,不断破除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不断破除“左”的错误和“全盘西化”右的倾向,不断突破、摒弃陈滞落后的观念,不断深化对民营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扫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改革开放41年来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七十年代末农村改革时个体经济的初始发展,八十年代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时私营经济借助苏北耿车模式以及苏南苏中前店后厂家庭经济的创新发展,九十年代初接轨浦东大开发、外向型经济大发展时民营经济获得“伴生”发展氛围,新世纪前后苏南乡镇企业改制民营化,形成原生型、次生型民营企业较快发展态势, 2003年之后江苏 “两个率先”战略地位的确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全省民营经济的全面高速发展、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大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确立江苏“强富美高”发展目标及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每一次发展的重大突破、重要进步,都是运用解放思想利器冲破种种陈旧思想和已有经验束缚,勇于改革发展的结果。
   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新发展,必须继续大力推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不断破除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惰性。
   四、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是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不竭力量
   民营经济的基础在于汪洋大海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勤劳勇敢的江苏人民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壮大的脊梁。江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鼓励基层自发探索、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允许苏南苏中苏北根据自身历史基因区域特色发展民营经济的差异化、多元化尝试,充分尊重和总结、推广基层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实践经验;充分尊重和总结、推广民营经济主体的创业创新实践经验。这既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民营经济发展动能的充分释放。
   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认识到实践上每一次新生事物的产生、突破和发展以及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人民群众“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实践和智慧。改革开放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发端,向城乡经济领域快速扩展,江苏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比如对民营经济的定性、乡镇企业改制民营企业,“苏南模式”的何去何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在引导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江苏企业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发展出各种民营经济模式。苏北人民创造了“耿车模式”,形成了乡、村、联户、户四个层次办企业的“四轮齐转”以及合作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并驾齐驱的“双轮并转”经验。苏中人民创造了庭院经济,实施前店后厂的个体家庭私营经济,有力地促进了苏中的崛起和加快了苏北发展的步伐。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破土而出”还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次生型民营经济后来居上,无论是共享经济“遍地开花”,还是惠龙易通、运满满等物流公司等物联网企业提高供应链效率,无不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江苏民营经济原生型和次生型的共同发力发展,推动了全省上下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认识,推动了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践充分证明,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每每得到充分重视、尊重、提炼和发扬,思想解放、理论创新就推进一步,民营经济发展就跨越一大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前进一大步。
   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更广阔空间,前进路上会遇到以前没有过的艰难,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桃战,只要继续尊重和总结好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吸纳人民群众中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获得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就动力不竭、力量倍增,踏平崎岖成大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尤其是江苏在集体经济发达领先的情况下改制发展民营经济,是一个自我革命、艰辛探索、不断前行的过程。伴随民营经济发展全过程,有春风化雨的党的政策、省委决策的阳光催生,也有陈旧观念和极左杂音的雾霾阻扰,江苏民营经济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发展不退缩,很重要的一点是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1年来,江苏原生型民营经济发展伴随着“雇工”、“剥削”、“原罪”、“姓社姓资”等争议,经历了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改制发展、乡镇企业改制发展,直面了“国进民退”、“姓公姓私”、“江苏特别是苏南只适合乡镇企业发展”等问题的争论,这都给民营经济发展造成种种不利影响。每当民营经济遭到质疑、受到阻扰时,党中央都及时、旗帜鲜明地进行政策宣示,澄清错误思潮,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江苏省委坚持贯彻落实,实施出台具体措施,从对私营企业产生时“看一看、等一等”的政策,到南方谈话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三个有利于标准”,到明确民营经济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再到平息“原罪论”纷争以及党的十五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阐述,都体现了党中央清醒而长远的政策导向。2018年,针对“新公私合营论”、“消灭私有制”及“民营经济离场论”等错误论调,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锤定音的论断。省委组织江苏民营企业家座谈学习,鲜明强调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明确宣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会变也不能变,彻底驱散了民营企业家心中的雾霾,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实践充分证明,战略方针保持长期稳定,“两个毫不动摇”是党领导下开辟出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基本国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江苏民营企业的最大期盼,是江苏民营经济之船战胜任何逆风逆流破浪前进的压舱石,也是全国、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走进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新时代,无论内外部形势怎么改变,无论前进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全省上下和民营企业家都要坚持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的根本指针,全省上下和民营企业家都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必须坚守遵循的党的长期战略方针。
   六、正确处理所有制关系是促进江苏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经济所有制认识上,江苏省澄清了公有制经济比重越高越好,成分越纯越好的偏见。江苏吸取建国后在所有制问题上急于求成、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验教训,根据所有制结构情况,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践表明,公有制经济比重降低,国有独资企业减少,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多,现代企业制度下民营企业的增加,不仅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相反有利于国有资本由分散走向集中,扩大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支配力,有利于国计民生和繁荣经济。其次,在两者关系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容关系而不是排斥关系,是共赢关系而不是零和关系。民企国企在江苏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彼此依存、相互支援、不可分离。20世纪80年代,民营企业起步之初,在产供销、技术、人员等各方面与国有企业就有着密切联系,吸纳了国有企业的许多优势,江苏尤其在改革进程中较好地处理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关系、乡镇企业与乡镇企业改制发展的关系及中小国有企业的改制关系,为民营经济的改制发展廓清了道路。世纪之交,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性调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引入民营资本,盘活搞活,民营经济入股参股或兼并地方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双方携手共进。
   改革开放41年来,江苏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合作,实现互助互补,促进了“国民共进”。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内的市场主体来说,本来就没有规定只能“民进国退”,或者不能“国进民退”,只要有利于整合产业,只要有利于产业总体竞争力的增强,只要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谁进谁退都是可以的,谁整合谁也都是可以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重要行业领域,先后选择三批次50家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试点。江苏大型民营制造企业沙钢集团入驻东北国有企业老基地发挥“混改”积极作用,创下了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活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人才技术优势、“混改”后东北国有钢铁企业迅速扭亏为赢的喜人业绩。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是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通过资本介入并购北京的一家民营文化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群体7个月时间给凤凰带来了十几本单本书十几万册以上的成绩。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江苏民营企业更是与央企等进行工程配套和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团结一致共进共赢迈开更大步伐,形成了国有企业实力壮大、民营企业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
   7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证明,党在制定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同时,始终牢牢地“抓大放小”,理直气壮地控制重化工业、军工产业、太空、能源、通信、文化意识形态相关产业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继续发挥政策拓展市场、投资促进消费的优势,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坚定不移地优先和优化国有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互合作、相互扶持、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以此确保政治大局稳定和谐,确保经济发展快速有序,确保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真正实现,确保国家主权强有力维护,确保我国、我省在全球经济中发挥越来越核心的作用。
   江苏改革开放41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国企、民企都是民族企业,同根而生、血脉相连,根本利益高度一致,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我们既不能重回“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老路,更不能走东欧等原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证明走不通的全面私有化邪路。    七、“双强驱动”是江苏民营经济后来居上、超越式发展的重要优势
   “强政府”“强市场”的“双强驱动”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之不易的经济建设宝贵经验,更是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和中国文化的优势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力量和指挥者是党和政府,实行“以党领政”、“以党导经”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有计划、按比例地”推动经济发展,通过高积累,重点发展重工业,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赶英超美”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中国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因此,1956年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民营经济消化、融合进公有制中,以政府集中制订生产计划,在所有行业中都建立快速响应、有效执行的“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政府的强驱动作用是有效的。
   改革开放后,尤其在江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阶段,“强政府”意外地与市场化主导走在一起、紧密结合,创造拓展市场和实现市场的有效性,“强政府”与“强市场”相互作用,产生了驱动经济发展的优势效应。2018年、2019年美国单边主义贸易壁垒高筑,江苏省政府强化引导和服务,持续加大市场开拓、政策支持、业态培育等,有效应对贸易摩擦,促进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产业链结构不断优化和市场多元化趋势,有效激发了民营经济的“走出去”内生动力。实践证明,“强政府”和“强市场”是相互依存、合力协同关系,两者不可偏颇,缺一不可,“苏南模式”政府与市场的双强驱动模式,形成政府推动、科教引导、企业家主体性充分发挥和市场主导的“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合力紧握,能够强有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江苏“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直全力以赴,政府“有形之手”强在规划引领上,强在政府服务上,强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上。江苏各级政府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追求完备的制度、高效的运作、科学的管理。江苏各级政府、特别是苏南各级政府规范运作水平、社会治理水平都较高,确定产业战略方向、制定产业扶持和吸引人才政策较精准,不仅有“店小二”的服务意识,更有当好“店小二”的高强本领,有丰富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运营经验,江苏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上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强政府”优势。
   江苏实践证明,“双强驱动”是适合中国国情和江苏省情的,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极为重要,两者不是排斥排异关系,而是互生共容关系,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必须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达到最有效配置资源目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江苏省委提出要在厘清政府、市场边界和把握好“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前提下,沿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方向双向发力、汇成合力,打造“双强引擎”,让市场“无形的手”充分施展,又让政府“有形的手”收放自如。
   八、优良营商环境是促进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各级政府全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是基本职责。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水”和“空气”,放水才能养鱼,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才能健康呼吸。江苏各区域、各地民营经济发展有落差,还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现象,这其中有各地工商历史基因、工业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但区域经济发展,比的就是能否促进民营经济内生动力蓬勃昂扬,能否促进企业家精神、苏商精神弘扬发挥,能否成为吸引人才和投资的高地。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春风骀荡万商来归,还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失望惊心人去楼空,归根到底就是营商环境的优劣高下,“清”、“亲”新型政商关系是否到位。
   从1978年到2019年,苏南民营经济尽管不是最早兴起的,但在创造GDP、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上处在全省遥遥领先位置。究其原因,地方干部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是重要原因。地方干部“不等、不靠、不要”,积极优化创业兴业环境,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手段及具体做法到位熨贴。通过这些措施,江苏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使营商环境更为宽松、更为优越,工业文明商业文明被充分涵养激活。
   实践证明,政府是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哪里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哪里民营经济就不会得到充分发育,创业创新意念就淡薄,区域经济路径就缺乏、增长就乏力。一个地方市场化程度越高,民营经济就越活跃和发达,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营商环境的优良必须是全方位的优良,是经过长期的、一任又一任干部的精心营造呵护的结果,是渗透在一个地方整体文化氛围中的,有着让客商来了就不想走、不愿意走的强烈“归属感”的,其产生的马太效应是不可估量的。苏州昆山之所以能够吸引德国企业趋之若鹜,成为德企投资高地并成就周边地区强大的民营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产业闭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得益于“昆山之路”开放包容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得益于昆山精神中一以贯之的“双创”精神,得益于昆山高于国际标准打造优秀营商环境。
   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省上下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以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对症下药革除当下的陋习顽疾,进一步优化区域和各地营商环境,推动江苏民营经济走向更高质量、更加均衡的发展。
   九、以“厚德、崇文、实业、创新”为内核的苏商精神是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到近代坚守实业经济、发展商业经济;从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社队企业,到改革开放后“首吃螃蟹”创建乡镇企业,江苏自古以来就不乏融入市场、闯荡市场的基因,是蕴育企业家精神、苏商精神的热土。
   1979年春邓小平北京“五老火锅宴”,标示着要把企业家请回来,把企业家精神请回来。改革开放初,企业家精神、苏商精神就得到了重视和弘扬,江苏原工商业者在省工商联的领导组织下,积极发挥自身海内外联系广泛、富有兴企办厂经验的特点,通过兴办经济咨询服务机构和智力支边等活动,引领原工商业者和全省工商联系统为“四化”建设献智出力。改革开放41年来,江苏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企业家精神、苏商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弘扬,大致形成了五代民营企业家群体。一是改革开放初期的84年私营经济萌生后发展成长的一代;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的92原生型一代;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乡镇企业次生型一代;四是世纪之交的互联网一代;五是十八大以来企业家传承的创二代、新生代。他們在不同历史阶段,为推动我省经济繁荣、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民营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推陈出新、代际接力,他们的成功为改革开放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的失败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有益镜鉴。他们不等不靠、不满足于既往成绩,不忧不惧、勇于脱胎换骨,成为时代迫切需要的企业家。他们弘扬“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新苏商精神,使命感和角色意识不断增强,事业目标更加远大,坚持不懈、积极进取成为企业家群体的精神风尚。江苏民营企业家战略决策能力显著提升,决策模式明显优化,采取主动探索型战略的企业家比重不断上升。江苏民营企业家敏锐捕捉变化中的需求和机遇,在转型期提前落子布局、抢占先机,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江苏企业家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完成了从基于实践经验管理的经营者向基于现代系统管理知识的企业家的飞跃。江苏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家在选择做企业目的时,自我实现的需要比重不断下降,而回报他人和社会的综合比重不断上升,关注生态环境、重视员工发展、参与社会公益成为普遍风尚。江苏民营企业家精神内涵不断深化、丰富,实现了从冒险开拓、吃苦耐劳到持续创新、精益求精的演进。诚信、造福社会等更多迈向美好生活所必需的现代商业文明,成为优秀企业家的价值共识和不懈追求。
   江苏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做大了国民经济的蛋糕;不仅创造了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也亲身实践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企业家精神、苏商精神的构建者、实践者和弘扬者。
   优秀企业家精神、苏商精神强调爱国情怀,实业担当,科教为基,创新为魂——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创新和抢拚市场速度是企业家的生命特征,创新是苏商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企业家创新引领行业、产业的新生产方式,创新社会生活方式变革,民营企业家是风险的积极承担者。通过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苏商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激励广大苏商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家乡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的强有力精神凝聚支撑,成为源源不竭的旺盛内生动力。
   实践充分证明,江苏经济发展能够创造突出业绩,民营企业家功不可没。走进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新时期苏商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让亲商、安商、富商观念在全省上下蔚然成风,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安心、专心、放心、舒心谋发展,让企业家精神、苏商精神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统一战线是促进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工商联“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是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导航仪”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1年来,全省工商联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省政协组成单位,弘扬“听、跟、走”的光荣传统,发挥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大问题民主协商、参政议政的主渠道作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安排推荐工作。一是规范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落实好“三强一好”的用人标准,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优化人员结构,健全选拔机制,细化综合评价考察程序,增强政治责任感和风险防控意识;二是协助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特别是以商会党建为抓手,扩大统战工作在非公经济领域的覆盖面;三是积极寻找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的突破口,积极构建江苏商会发展生态圈,加强商会规范化建设,沟通协调商会在登记注册和承接政府职能方面面对的问题。
   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和行业组织、异地商会、基层商会,表彰宣传他们中的先进典型。积极推动光彩事业,评选表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出台和实施“四好商会”标准,推动商协会的改革,推进省政府首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
   积极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常态化实施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一是积极改善营商环境,用好第三方评估,根据新形势确定建言献策、联系服务的重点,深化与公检法部门合作,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健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体系,建立1+N与政府沟通协作机制,搞活中小企业委员会、强化工商联界别省政协委员活动,建立民營企业信用体系、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产学研对接机制等平台和抓手。三是在与多部门建立工作会商机制的基础上,形成“1+N”工作合作机制。“1”指工商联,“N”是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加强多部门点对点沟通,传递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形成符合民营企业发展特点的问题解决方案,充分释放有关部门的政策红利,放大部门合作的叠加优化效应,合力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实践充分证明,统一战线、工商联在促进“两个健康”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现实的工作基础,有为有位,只要积极工作,就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工商联“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是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导航仪”,是民营企业家成长的“护身符”。走进新时代,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队伍状况日新月异,促进“两个健康”面临许多新课题新任务,民营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工商联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工作效能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发挥,使工商联成为党和政府的得力助手,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家众望所归的家。
  责任编辑:蒋建忠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市场的快速发展。但与此不相匹配的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监理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房屋建筑市场的科学发展。文章着眼于提升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监理整体水平,首先对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监理提出对策,
期刊
[摘 要]文章就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充分说明了在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的全过程中做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进一步阐释了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10-01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贵阳市某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实际工程,对超高层建筑群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提出超高层建筑群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施工组织规划,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建筑群塔吊设置,岩溶地区冲孔桩及大型筏板基础施工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经分析总结得到了超高层建筑群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岩溶地区超高层基础及地下室施工的关键工艺,为贵州省在超高层建筑群施工的综合技术研究上提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城镇中,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这不仅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施工量,也增加了设计者的设计量,其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工艺诞生,作为设计者要能够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设计工作,文章正是对此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设计思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重点;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创新的价值意蕴,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看,在于非公经济统战工作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看,在于运用统一战线方式服务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执政价值。创新统一战线服务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内在要求。创新
期刊
[摘 要]钢结构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可应用于大跨度、高耸、重载工程,如大跨度桥梁、展览馆、体育中心等,拓展了应用范围。近两三年来,住宅钢结构的发展也成了业内的热点话题。莱钢、马钢、热轧H型钢生产线的引进,给住宅钢结构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使得钢框架在住宅建设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文章将分析建筑钢框架结构施工与连接技术。  [关键词]建筑;钢框架结构;连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37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建设工程项目规模的日益巨大化和复杂化,工程造价控制逐渐演变为工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其次,就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23-01  随着现代建设工程项目规模的日益巨大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然后对保护层的作用加以阐述,提出在现在的建筑中保护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保护层质量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保护层;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26-01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现今的建筑主要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建筑工程带来了巨大变化,现阶段对我国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工程监理同项目管理正在逐渐接轨,并在国内逐渐成为热门课程。文章通过从多方面对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进行对比,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多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工程监理;服务定位;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20-0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从钢筋保护层的作用、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及验收问题四个方面对建筑工程中关于钢筋保护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建筑;钢筋保护层;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27-01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现今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钢筋混凝土构件,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