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个单元剧是《妈妈的遥控器》。它以荒诞的剧情,揭示了中国式的亲子矛盾。
  纪太太跟丈夫离婚了,她的世界只剩下儿子小伟,而小伟不听话让她十分难过。此时,她从神秘人那里得到一个遥控器。同一时间,小伟为了去毕业旅行,伪造了成绩单。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每一天都是“星期三”,而且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对话……小伟感到恐慌,迫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原来,他伪造成绩单的事情被妈妈发现了!纪太太手里的遥控器,能够操纵小伟的时间,她希望孩子认错,于是不停地让小伟回到星期三。
  小伟的噩梦由此开始。
  为了让小伟走上“正确”的道路,纪太太无论是日常吃穿还是小伟交友,都要插手:不吃苦瓜,时间倒退;不穿妈妈买的新衣服,时间倒退;不听妈妈的话,继续跟同学联系,时间倒退……反正只要儿子做出让她不满意的事,她就会将小伟困在这一天,日复一日,直到小伟做出她想看到的“正确”选择。
  小偉崩溃了:割腕、触电、跳楼……一次次自杀。然而手握遥控器的纪太太,从开始的恐惧到最后的漠然,她已经习惯用遥控器“救回”儿子。连死都死不了的小伟屈服了。
  成年后的小伟,成为妈妈心里的完美儿子,事业有成,但他并不快乐,他试图夺回自己的人生。他为妈妈安排了海外游,等妈妈走后他从保险柜里偷出遥控器。没想到,忘记带护照的妈妈回家正好看到,大叫:“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小伟狂怒地说:“这不是你的遥控器,是我的!”此时此刻,你以为小伟终于要夺回自己的人生了,然而让人绝望的是,妈妈说:“你以为我只有这一个遥控器吗?”
  此剧让很多家长看得如坐针毡,它给人的震撼是巨大的。它告诉家长:控制是最坏的教育,哪怕这种控制以爱之名。
  然而,控制教育如此常见,它就发生在你居住的城市、你居住的小区、你居住的单元楼里,甚至就发生在你家。对此,你有足够的了解和警惕吗?
  控制型父母会养出什么孩子?
  (汪琦峰,某小学教师)
  现在,大家都感叹孩子是碎钞机,养孩子不容易。确实,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家长对孩子的付出远远超过其他,所以这也让家长对孩子抱有高期望,总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将来超过自己,于是事无巨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指点或指示做。
  家长的初衷虽好,却会导致很多问题:
  1.导致孩子不独立,没担当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参与,但绝不是让家长去控制孩子。家长一旦控制了孩子,就等于剥夺了孩子体验、感受生活的权利。没有经历,何来成长?如果孩子只能听命于家长,不仅没有自理能力、责任担当,还会觉得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这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也违背了家长的初衷。
  2.导致孩子自卑胆小,不自信
  自己不用有想法,有想法也白搭,反正最后一切还得听家长的,家长说了“都是为了你好”。这会导致孩子不自信,总怀疑自己,我真的可以吗?遇到事情时,想得多做得少,自卑胆小,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尝试的勇气。
  3.导致孩子与家长充满矛盾,想逃离家庭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反叛意识也越来越强。如果家长总是控制孩子,孩子一旦有机会离开家长,会毫不犹豫。而家长一味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也会导致亲子矛盾难以调和,孩子觉得生活压抑,家长觉得多年辛苦付之东流,双方都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
  4.导致孩子失去生活的信心
  最近,看到好几个孩子因和家长争吵,而选择结束生命的新闻。除孩子的心理建设不太好外,家长的长期控制也是一个原因。家长的控制,其实是对孩子生命的不尊重,会让孩子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此,家长一定要反思。
  如今竞争激烈,家长怕孩子出错,想让孩子在竞争中胜出,这些我能理解,但是绝对不可事事替孩子做主。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不是学习机器,家长最好放下自己心中的焦虑,把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才是教育的正途。
  为什么有些父母要控制孩子?
  (晓梅,某公司员工)
  同事闲聊,凡哥说:“我得规划好闺女的高中。”学习优异的女儿一直是他的骄傲,“我给闺女定了方向,以后走学术研究,不走管理,管理太累,不如学术研究省心。”我问凡哥:“为啥是你定方向?”凡哥把眼一瞪:“当然是我,孩子知道啥!”
  凌姐的女儿今年高考报志愿,选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凌姐说:“女儿非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怎么说都不听!”母女关系日益紧张,凌姐深感委屈,整天围着孩子转,最后却落个这结果。女儿还小的时候,她就跟家长们扎堆讨论报什么班、做什么题,孩子学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谁承想,如今孩子要离她“远远的”。
  为什么凡哥、凌姐这类父母要掌控孩子的人生?我想原因如下:
  ——自己的人生不圆满,于是寄希望于孩子
  凡哥上学时是学霸,然而高考失利,只上了三流大学。工作多年,那份不甘仍会从他的言谈中流露出来。女儿成了他完成梦想的依托,女儿的每次考试都牵动着他的心弦,他事无巨细地为女儿安排。也许他把女儿看成了当年那个怀揣梦想的自己吧。
  ——焦虑背后是担忧,害怕孩子重蹈覆辙
  就像脾气大的人背后往往隐藏着恐惧一样,焦虑感强的人背后往往隐藏着深深的担忧。
  人到中年,大多数活得身不由己,随波逐流。平安活着,有稳定的物质保障,在他们看来比什么都强。当生活只剩下维持生计,精神世界就会匮乏无比。他们缺少激情,对物质过分忧虑,害怕孩子过不好,不敢让孩子去追寻梦想,因为那是他们不曾到过的领域,未知就有风险。也许是太爱,也许是不会爱,束缚了他们,也束缚了孩子。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虽是个新手妈妈,但我觉得自己更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家长是什么样的。
其他文献
现代家庭中,多是“慈母严父”类型,母亲主要负责照料日常生活,父亲是家庭规则的制订者,对孩子的管教相对严格。我曾跟几个高中男孩交流过,有的说爸爸是“书本教育”——“稍有差池,就顺手抓起一本书打人”;有的说爸爸是“腿脚教育”——“一言不合就踹我一脚”……孩子们看似在用幽默化解成长中的痛苦,实际上,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太过严厉,对孩子成长很不利,不是用幽默能化解的。  父亲太严厉,孩子容易软弱。严父面前,孩
作为中核集团“青年英才计划”及“启明星人才”培养计划的青年楷模,陈月峰说,心动立即行动是他制胜的法宝。而他妈妈则说——  心动立即行动:拿下焊接基本功  1990年8月出生的陈月峰,从小妈妈就培养他:心动立即行动。  小月峰5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看到一个小哥哥骑着自行车从他面前一闪而过,非常羡慕,便对妈妈说也想骑自行车。  陈妈妈蹲下来,看着儿子说:“好,儿子,走,咱们现在就去买自行车。
“熊孩子”霸凌邻家幼童,引起家长互殴。幼童父亲用利斧砍杀“熊孩子”家长,引发血案。2018年12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达了终审刑事裁定书,凶手被处以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起惨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警示呢?  单身父亲带娃,  生活压力太沉重  32岁的赵平是湖南省岳阳县人。2016年5月离婚后,他带着年仅5岁的儿子赵小兵来郴州市生活。赵平用不多的积蓄,购置一辆电动货车帮人运输装饰材料。为了方便照顾年
教育的目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曾在清华大学教书十年,现又到北京大学教书、任职。在中国高校浸润多年,您认为今日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渠敬东(以下简称渠):我曾不断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孩子们重回健康。当然,这个健康有多层含义。  第一,身體的健康。一个本科生跟我说,他一学期学11门课,一天做34篇作业,这样高强度的学习让他疲惫不堪,对学习毫无热情。我理解并同情他,换成我
现在有些年轻家长忙于事业,顾不上孩子,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于是,孩子跟着老人长大,就连晚上睡觉也由老人陪着。对此专家表示,孩子不宜跟老人长时间相处,更不宜长期跟着老人睡。因为这样做,对双方都不好。  对老人而言,影响休息。孩子精力充沛,睡觉时可能会蹬被子。老人关心孩子,往往睡得不踏实,总要半夜起来看看,帮忙给孩子盖被子等。这样,老人就无法休息好。  对宝宝而言,不良影響更多:  1.睡眠质量不好
哄孩子睡觉,是多少妈妈的噩梦  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带孩子难,难的不是侍候孩子吃饭穿衣,也不是陪孩子玩耍,而是哄孩子睡觉!  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咱可以换个花样吃,或者晚一会儿再让孩子吃;孩子不想穿这件衣服,咱可以换一件;孩子喊着让陪他玩,也不难做到。但是哄孩子睡觉却没那么多选择,到了时间就得睡觉,不然对身体不好。  这点常识我们都懂,但是孩子不懂。或者说,他们即使懂一点点,也不当回事。何况对一些
日本筑波大学和神户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体育活动与更好的认知能力有关,认知能力又与学业表现有关。  研究认为,体育活动对执行功能不佳的孩子帮助最大。执行功能指的是三种认知技能:  第一种是抑制冲动和反射类行为的能力。为评估这种能力,研究人员要求孩子们说出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单词的字体颜色。当单词和字体颜色匹配(如“红”以红色字体显示)时,任务相对容易,但当两者不匹配(“红”以蓝色字体显示)时,通常需
问:2016年暑假里,我12岁的儿子和4名同学结伴去水库游泳。我儿子溺水,4名同学吓呆了,不但不施救、不求救,而且慌忙逃离现场,甚至不来向我报信。直到第二天我上门询问时,他们才如实相告。我连忙赶到水库打捞,儿子早已溺亡。请问,我儿子的4名同学明知我儿子溺水,没有施救,还故意隐瞒真相,是否要对我儿子的死亡承担责任?  孟建勇(河南鲁山)  律师意见:您的儿子是未成年人,您和妻子对他负有教育、监督、管
稍稍关注一下新闻,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关于孩子离家出走的报道很多。每一个出走事件背后都有一串揪心的故事,出走的孩子身心受损,家长心急如焚,老师四处奔忙。下面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陈是家里的独生子,今年上高一,父母对他抱有很大期望,从小就对他要求很严。中考前,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小陈,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从那以后,父母对他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说“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好大
带娃,不只是妈妈的专利,爸爸也要参与,而且很多爸爸也喜欢带娃,并且带得很好。  爸爸带娃,没什么让人不放心的  上周六,我和闺蜜约好去逛街买美裙。正好孩子爸调休,我就把孩子托付给他:“今天我和朋友去逛街,女儿交给你了啊。”  孩子爸抱起女儿:“去吧去吧,我会跟女儿玩得开心,吃得饱饱。”我略微交代几句就走了。  我们逛了半天商场,转眼到了中午,我跟闺蜜商量找个地儿吃午饭。闺蜜说:“你都出来半天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