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长鼓励孩子学烹饪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厨房教育是现今世界各国推崇的一项亲子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利用厨房对孩子进行教育。
  2002年7月,我在日本北海道的郊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我的邻居桥本是株式会社的科长,他妻子是家庭主妇。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男孩,叫一郎,5岁,另一个是女孩,叫惠子,刚刚2岁半。他们虽然年纪还小,却都对厨艺感兴趣,看着他们在厨房忙碌,我时常担心:这么小的孩子,不怕出现什么危险吗?
  这个谜团在桥本一家来做客时得以解开。那天,桥本和妻子带着孩子,提着食盒敲响了我的房门。原来,桥本觉得,我已经成为他们的邻居好久了,却不曾来拜访,实在是件很失礼的事,所以,今天特意带了孩子们所做的菜,向我表示歉意。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十分过意不去。
  “孩子会煮这样的饭菜,你们一定费了不少心机。”为了掩饰尴尬,我打开食盒。食盒里的饭菜色香味俱全,完全看不出是孩子的手艺。“不会呀,”桥本笑着说,“他们很喜欢做菜。”
  从桥本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日本人让孩子学做菜的奥妙。孩子都有好奇心,长大一点,就开始对厨房里的一切感兴趣。日本人就利用这种好奇心,教他们学做菜。他们觉得,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方式,如果饭都不会做,还谈什么独立生存?正是基于这种原理,他们放心地让孩子走进了厨房,甚至为此成立了专门教他们学习烹饪的学校。
  桥本讲了一郎学做菜时的一件趣事。那时,一郎两岁,根本够不到砧板,向妈妈求救。妈妈让他自己想办法。他转来转去,发现了小椅子,立即搬过来,再爬到椅子上,这下,正好可以够到砧板了。可是,站在椅子上毕竟不太稳固,他干脆把砧板搬到地板上,跪在地板上切食物……
  “那么小的孩子,就接触刀和火,你不怕他们危险吗?”我问了个一直在脑海里徘徊着的问题。
  “不会啊,”桥本惊讶地看着我,“只要教给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就不会有危险。而且,有大人在旁边照顾,就算有危险,也等于是给了他们一条生活的经验。”
  接下来,桥本又说了很多,基本上都是对孩子从小学烹饪所做的解释说明:孩子学习烹饪,就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学习烹饪的过程中,孩子了解到各种食物的属性,尝到了酸甜苦辣,见识了赤橙黄绿,有利于“五觉”的开发;孩子在厨房里学会保护自己,明白什么是危险,积累了经验;孩子了解了动植物的知识,亲自接触了动植物……
  “最重要的是,”桥本说,“烹饪培养了孩子吃苦、做事细心和完美主义精神。”见我没听懂的样子,他又详细解释了一下:“夏天,本已很热了,还要面对炉火,这需要吃苦精神;烹饪一道菜肴,要选料、洗涤、切煮、下涮料、看火候,如果不细心处理,是无法做出好味道的菜肴的;菜肴的好坏需要别人评价,如果做得不好,就没有人吃,所以,孩子会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反复尝试,一定要达到色香味俱全……”
  那天晚上,送走桥本一家,我久久无法入睡。抛开其他的看法不说,日本可以说是最能吃苦耐劳的民族。中国有句古语:“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家长,并不是一定要孩子成长为一个管理人才,最起码的要求,是他能够快乐、幸福、成功。
  我想,日本人的做法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做人就像做菜,要能吃苦、做事细心并力求完美——学会了做菜其实也就学会了做人。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长既欣喜、新鲜,又放心不下,究竟孩子在幼儿园是如何学习生活的?老师要教他们什么,孩子又会学到什么?本期我们就一同去了解一下幼儿园里的功课吧!老师和专家们会给您提供有益的关注建议哦!  幼儿园阶段的重要知识  1986年,一本名叫《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我在幼儿园里都学过》(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 rnedin Kindergarten)的书
期刊
人们常常这样理解寬容:生活当中,谁都会遇到他人对不起自己、甚至是对自己有害的事情,如果能对这些不过分计较,不耿耿于怀,而是一笑而过,自然展现了自己的风度,这就是寬容。  “寬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寬容了别人就等于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这是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的话。  拥有一颗寬容之心便能将人们之间或内心的许多矛盾化解,也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寬容的人
期刊
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或小学不会认真听课,这和从小没有养成认真听的习惯有关。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孩子缺少专门“听”的机会,比如集声、光、图于一体的多媒体节目,分散了“听”的活动。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让孩子有目的地听、带着问题听,将会大大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游戏1:挑阅读中错误(3~6岁)  在亲子共读中,和孩子读一遍故事后孩子往往不满足,这时家长就可以装笨笨熊给孩子再读一遍,让孩子认真听,挑出
期刊
幼儿园的孩子要是视力正常,那长大后肯定是近视眼。小孩刚出生时是远视眼,15岁后才会恢复正常。一般来说,4岁儿童的正常视力应该有200度远视,8岁有150度左右的远视,12岁有100度左右的远视。  婴儿刚出生时,眼球通常是扁形的,眼轴只有16毫米左右,几乎都是远视眼。当小孩长到18岁时,眼轴会达到23毫米左右。眼球由扁变圆,远视的程度也随之逐渐降低,而眼球被拉长过了头,就成了近视眼。  家长带孩子
期刊
对一个人的智能结构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思维能力及其它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家长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平时着力去加以培养和锻炼。要给孩子一双“慧眼”,在此建议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观察前,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孩子出于好奇会不分重点地东张西望,转了半天,结果回到家后一问,孩子根
期刊
辰辰今年已经4岁半了,各方面发展得都不错,也能和小伙伴一起友好相处,就是有一点不好,自尊心非常强。比如,幼儿园老师让她表演一个节目,她表演得不好,老师还没有说什么,她自己就会大哭不止,好像没脸见人了似的;在家里弹琴时,如果有音符弹错了,她自己也知道,却就是不让别人说。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处理?  研究表明:3岁左右孩子的自尊感便开始萌发。自尊感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发展受父母、教师、环
期刊
孩子的问题就是这样,而且很少有只问一两个就能作罢的。虽然有时候孩子的问题也会带着些无理取闹的成分,但有时候这些问题很有连贯性。那些思考的连续性,常让妈妈们吃惊:“他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刷牙?”“刷牙是要给我们的小牙齿洗澡,因为我们每天吃那么多食物,都是那些可爱的小牙齿帮忙把食物嚼碎我们才能吞下去,小牙齿就被食物弄脏了,所以它要洗澡。”  “不洗就会臭臭!”“对,还会坏掉,长
期刊
穿衣、吃饭、收放玩具,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特别是早晨,常常因为孩子的磨蹭,误了入园时间。即使你发脾气,他还是不慌不忙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天生慢性子  有一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是慢条斯理的,做什么事都快不起来。这种孩子经常会边做事边思考,所以行动上显得比较慢。  耐心是最好的办法。你要接受孩子这一特点,为他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比如,孩子因为考虑得比较周全而行动慢,你首先要表扬
期刊
孩子爸爸平时陪儿子的时间虽然不多,但他为孩子的成长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那就是表格化管理。  在他的提议下,我们为儿子制定了一个表格,竖栏是日期,横栏是每天要做的事一起床、刷牙、吃早饭、学习、吃午饭、午睡、运动、吃晚饭、弹钢琴、睡觉,表现好就打“√”,表现不好就打“×”。我们准备了一张很大的纸,和儿子一起把表做好,然后贴在门上。  儿子很喜欢这张表。为了每一项都得“√”,他真的会严格要求自己,刚开
期刊
不能在同一地方被绊倒两次,我常这样提醒自己,可事实上我却在同一地方被绊倒多次。  事情还得从家中小儿说起,自从他会蹒跚起步,家里就难得消停,不是摸摸这,就是抓抓那,东西经过他的手,常被“摧残”得面目全非。稍不留神,他就会生出不少麻烦。如今四岁了,本以为大了省心了,可他偏偏喜欢上了“发明创造”,不管逮着什么东西都要“折腾”一番,胡拆乱卸,以致好好的玩具半天不到的工夫,便只剩下“残骸”了。  故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