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奇人许渊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熟谙“人情”。可谓在“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内外公认。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于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媲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相关链接】
  ①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阅读指津】 阅读人物传记要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本文叙述的是年过九旬的翻译家许渊冲的生活点滴。标题中的“翻译奇人”四个字很好地概括了许渊冲这个人物,从《诗经》《楚辞》《论语》《老子》到《汉魏六朝诗》《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及至毛泽东诗词,三十年间,他累计翻译并出版了一百余部作品,几乎涵盖了先秦以来的历代经典,成为“20世纪将中国诗词曲赋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
  阅读本篇人物传记,重点把握两个方面:
  第一,标题是“翻译奇人”,传记重点围绕“奇”字展开叙述,一个“奇”字高度概括了许渊冲非凡的品格闪光点,许渊冲奇在何处?
  首先,阅读传记作品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要坚信答案都来自原文,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在原文使用标注法。一、他“奇”在:他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坚持翻译“优势论”,不拘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二、他“奇”在:他在翻译圈里“独树一帜”。他个性率性、张扬,重视感情,又难谙人情。三、他“奇”在:虽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他在中国诗词翻译的成就得到国内外公认。诗词曲译成英文,实为第一,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四、他“奇”在:他的成功,居然是从挨批斗开始的。他就是翻译奇才——许渊冲!
  其次,通过这些“奇”的典型事例,暗含了许渊冲哪些优秀的品格。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如事例一:挨批斗时,再苦再累,一译诗,眼里只有翻译。体现了许渊冲有忘我的精神,专注而执着的优秀品格。又如事例二: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和受到朱光潜、钱钟书的影响。体现了许渊冲的良好教育,受大师教导,从而奠定他的文化根基和翻译准则。又如事例三:“北极光”奖杯束之高阁。体现了许渊冲淡泊名利,热爱并执着于自己的翻译事业。又如事例四:作息像钟表一样。体现许渊冲工作投入而有规律。又如事例五:关注《参考消息》和《海峡两岸》,时刻怀揣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焦虑。体现许渊冲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以上都是许渊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第二,准确把握对传主的评价和情感态度常常是人物传记阅读的考点之一。本文中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许渊冲虽年过九旬仍执着进取、坚持作为的积极乐观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许先生的欣赏和肯定。文中多处材料可以证明:许渊冲93岁获奖,虽比同学杨振宁、王希季都晚很多年,但发言时激情澎湃,声如洪钟,中气十足,体现其老而弥坚的乐观精神;许渊冲晚年勤奋译著,坚持不懈。有时深夜也会坐起,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体现其积极作为的进取精神;许渊冲晚年常看《参考消息》《海峡两岸》,关注时事。这种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其耄耋之年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读完《翻译奇才许渊冲》这篇人物传记,九旬许老让我们想起苏轼的豪情:“鬓微霜,又何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相信同学们都会都所感悟,获益匪浅。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后面临就业选择时,许多人都热衷于奔向管理先进、薪水较高的“三资企业”,似乎那里才是施展个人才华的天地。然而,缪见却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当时职工经济收入并不丰厚的建
基业常青的秘密是给社会带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价值的服务,尽管同步辅导类的网校现在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从长久来说,必须研究教育规律,找出符合当代教学改革发展潮流的服
一、前言在现代撑竿跳高运动中,随着器材的改进(尼龙竿的出现)和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跳过的高度越来越高,人体在这种轨迹的运动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使之在插竿起跳时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研究性学习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一直备受各个学科的关注。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方案设计进行阐述,以期为构建在高中信息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建立了同时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和迷迭香酸4个酚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使用Waters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一、研究的目的。人体身体成份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广泛开展,近年来国内的卫生界体育界对身体成份也有所研究,在79年和85年两次全国性青少年体质调查研究中,一些省市对某一地区
据日特开,平5-93284报道,用含有3—10%钽烃氧金属或钛烃氧金属溶液,对表面粗糙度为0.1μ以下的不锈钢或镍金属基材。实施涂敷,然后再移置到500~600℃下 According to Japanes
目的:观察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复氧后氧化-抗氧化分子的变化,并探讨其对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糖氧复氧不同时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