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执笔书天下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但凡有些成就的书法家往往都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文人和学者,吕玉中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执著追求的浪漫情怀。长期以来,他将多方面的知识和自身艺术修养渗透到书法创作中,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书法艺术。同时,他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追求和创造作品的意境美,使之与书体形式相统一,从而使书法更具文化内涵,且具时代气息。
  吕玉中1957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幼年时深受其二位堂叔吕金国、吕金石的书学之影响,在牛背、沙滩上用木棍仿写。20世纪70年代,他步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在老师、同学的教导和影响下,临帖习字。先从“二王”楷书入手,兼练唐人楷书,后又以汉代《张迁碑》、《乙瑛碑》等帖练写隶书。为了更好地练就自己的书法,他不仅对先贤前辈的书学字帖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大量阅读书法理论,寻找不足和差距,调整自己的心态,勤学苦练。他对传统书法的把握极有分寸,不仅寻求传统书法的章法、笔法、结构等诸多美的要素,还凭借个人的虔诚和慧心,逐步形成清秀爽朗、劲健挺拔的楷书风格和空灵飘逸、跌宕多姿的行书体式。近几年来他的作品日趋成熟,多次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作品也散见于诸多报刊。1982年他首次在信阳地区获得书法一等奖;2003年在河南省获得群众书法展二等奖和“帝豪杯”铜奖。仅2006年就获得四项大奖,即“晚晴杯”金奖和“亚欧杯”金奖;纪念启功先生逝世一周年书展银奖和“鸣凤杯”铜奖。他的许多作品被日本和韩国的书法爱好者收藏。
  张怀瑾说:“论人才能,先文后墨,羲献皆兼文墨。”黄庭坚说:“学书需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书法家应当人品与书品统一,具备广博的修养,吕玉中先生始终向着这个方向前进。他注重人品修养,博学多才,升华了作为一个书法家的儒雅风范,使得他作品的内涵达到了书品和人品二者之间一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他广采博取,主张以文养墨,勤奋学习,广泛涉猎,不断开阔眼界,积淀学识。对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唐宋散文有着深厚的感情,名家名段烂熟于心,融会贯通,也写得一手好文章。2006年他来到淮滨交流书法,即兴写下散文《风景独好看淮滨》发表于信阳日报,在当地竞相传阅。
  但凡成就于书法事业者皆是执著而勤奋的人。吕玉中不论做书法还是做工作都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前3年,他所带班级成绩连续名列信阳市第一名,27岁成为信阳市最年轻的重点高中学校副校长,成绩斐然。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每天坚持临帖,中午练隶书,晚上练楷书,十几年如一日。1993年调入行政部门以后,他将自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书法创作中来。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他还自费订阅了《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等书法杂志,广泛收集字帖,现已有360多本。为提高理论知识他还多次参加书法理论研讨会,学习其他人的心得体会。吕玉中认为:书法是一种艺术,是高于写字的,不是把字写工整就是书法。它有一个渐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不断积累,需要人生经历的过程,才能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为此,他不断地外出参观学习,拜师访友,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为开阔眼界,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2003年他独自一人在北京住了半年的时间,流连于各种书法展览会场,遍访书法之友,促成了他书法艺术的一次次顿悟。
  吕玉中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不论社会的哪个阶层,只要是书法爱好者皆可以是知己。闲暇之时,邀三朋四友,在一起小聚,或天南海北、或谈古论今,上下五千年,其乐也融融。2003年在北京时他写下了《自度词:京城郊游感怀》:逝水流年,人生短促。疾情空惹闲愁。任他人嗤我,华发犹游,多少幽怀暗恨,对知己畅说不休。夕阳下,为抒惆怅,高啭歌喉。难收,两行热泪,纵放悲声,怎遣烦忧。叹今生休矣,一任沉浮。唯有杯杯绿酒,最怜我思情悠悠。从今后,朝朝纵酒,恣遨京都。2004年吕玉中当选浉河区书协主席以后,不仅要定期举办会员交流活动,同时还和周边县市的书协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既可以领略各地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又提高了自己的书法艺术。经历了人生的浮浮沉沉,他已淡泊名利。他的《自读有感》里这样写道:京郊朔风叩珠帘,寂寥夜生寒。荧光灯下读诗篇,自忘天命年。功名已掷九霄外,剩有一腔清淡。光阴亘古绵不断,人生太短暂。奔命只因心还动,生道那堪回首看。决意遥背故园,茫然不问高渊。迷径绝非折转,遗恨千年相伴,难越的时空瀚海,无尽的岁月彼岸。千丝万缕的心绪,记满恨海情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吕玉中始终认为他的艺术追求,永无止境,他将用毕生的精力来追求辉煌的艺术事业!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天中晚报记者魏克平不久前获得首届河南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同事们认为他当之无愧,因为他是“一个视新闻事业如生命的人”。  魏克平从事新闻工作19年来,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怕吃苦,不计得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新闻事业中,“敬业”、“勤奋”、“执著”、“献身”,是单位领导、同事、社会对他的评价。驻马店日报社作出关于向魏克平同志学习的决定,《驻马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等先后刊
期刊
由开明书店出版,丰子恺、夏尊、叶圣陶等主编的《中学生》杂志,在中国期刊出版史和教育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地位。它1930年1月在上海创刊,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出到215期。①在这长达20年的艰难岁月里,该刊一直坚持以先进的思想内容、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中学生及其他青年读者,被几代中学生视作良师益友,在中学教育界、编辑出版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有口皆碑。半个多世纪以后,它的一些读者,如诺贝尔奖获得
期刊
网络媒体发展到今天,一方面作为“网上文摘报”的形式体现着主流的生态,另一方面不甘寂寞的探路者也在努力打破这种似乎是先天的“宿命”。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正在接近对以往传播理论和实践全面修正和颠覆的成功。中国新闻奖2005年度评选首次接纳网络新闻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种修正和颠覆的一个重要突破就在于对新闻策划的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网络新闻形式上具有的互动性、海量性、多媒体性,网络新闻本质上的同步性、碎片
期刊
对于一张党报而言,时事新闻是一个大看点,这是由时事新闻的指导性、服务性、趣味性、多样性决定的。  对于一张地市级党委机关报来说,由于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本地读者的空间距离最为接近,读者对它的“一报在手,别无所求”的要求更为现实。  弄清了这两点,也就解决了地市报时事新闻的定位问题。正是基于此,《焦作日报》把时事新闻的服务功能加以格外突出,旗帜鲜明地提出“立在百姓中,办给百姓看”。在实际操作中,
期刊
2006年7月7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重走穆青路”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阶段“追寻峥嵘岁月”开始启程,至26日,采访团成员从河南郑州出发,跨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了穆青从参加革命到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战斗、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部分革命历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穆青生前报道过的典型模范人物的后人,以及在不同时期与穆青有过接触的各地群众近百人次,收集到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初步了
期刊
时值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各界纷纷纪念这一历史壮举20年前,一个记者首次踏寻了长征之路,并写出了轰动一时的纪实文学著作《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这个人就是美国杰出记者兼作家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Harrison Evans Salisbury)  索尔兹伯里1908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先后担任过合众社记者编辑,《纽约时报》记者编辑国内新闻主编和副总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驻苏联记者,从莫斯
期刊
在人生的旅途中,青年时代的立志是很重要的立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有梦想志向(或是梦想)确立以后,就应朝着志向或梦想去奋斗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成功,尤其是执著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最后圆了自己的梦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想,有人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有人梦想成为一名政治家,还有人梦想成为实业家,也有人梦想成为一位作家或是记者我年轻时的梦想就是想当记者现在可以说,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用毕生的精力智慧和汗水,圆
期刊
在以稳定的市场需求明确划分的地域市场以及明确的竞争对手为特征的世界中,竞争是一场“位置之战”,市场定位战略并因之成为中国传媒业屡试不爽的营运利器:率先进入某个界定清晰的细分市场则可轻松获得竞争优势,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了足够恰当的市场  而今,获取并捍卫某个特定的细分市场变得既困难重重又毫无价值,许多媒体经营状况日益艰难:市场的裂变和激增使得各细分市场的区隔变得越来越模糊;传媒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期刊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日益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对于廉政新闻报道,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大群众密切关注,因此,新闻媒体面临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廉政新闻报道必须加强而不能削弱,必须搞好而不能稍有懈怠。    媒体在推进廉政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发展过程中出
期刊
企业报是企业行政机关的喉舌,它一向承担着企业政策发布、企业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以及结果的报道重任,往往围绕着企业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展开它的报道。这使得企业报常常带有被动报道的特点,往往要以结果的报道为主,缺乏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稿件较僵硬,可读性往往较差。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工作上日复一日,千篇一律,使得经济报道中的这一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紧紧把握国家的经济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