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帮手。本文作者从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入手,通过“多元化互动课堂”、“课后作业多元化”和“建立合适的奖励机制”三种新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育方式
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多的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学生们多数时候只能选择被动接受。上课、作业以及考试就像是一条工厂的流水线,压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们很难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出自己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帮助小学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展开初步的研究与讨论。
一、多元化互动课堂
在课堂中,如果老师一味地讲课会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明显的距离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将会变得极为被动,更不用说培养他们本身的求知欲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了。因此本人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开创了新型的“多元化互动课堂”,通过增强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们自己之间的互动来减少距离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元化互动课堂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模式,将班级学生合理分为多个小组来进行日常的学习。之后可以根据小组顺序安排相应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该小组中的学生们将负责课堂中较为基础的讲解以及前一天的作业改正问题汇报等事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可以增加小组比拼等一些有竞争趣味的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中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这一章时,该小组的同学可以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或用品,如苹果、不同额度的硬币等带至课堂,让其他同学来猜它们的具体质量,猜得最为接近的同学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在互动过后,该小组成员还需负责讲解克与千克等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常在哪些方面应用等较为基础的知识。多元化互动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是与生活分不开的,以此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后作业多元化
学生们能否将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也是判断老师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检验标准。如果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为了应对作业与考试,而不能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那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只是留下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既单调又乏味,学生不爱做,实际的完成效果也不理想,严重的甚至会促使学生去抄袭作业。因此本人将课后作业多元化的目的便是帮助学生们学以致用,同时尽量不让学生们感到完成作业是一件枯燥的、机械化的事情,更好的情况甚至可以不让学生认为他们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在生活中自己发现、自己学习。
据作者多年教育经验总结,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是非常爱动的,如果我们在课后作业中加入一些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成分,会帮助他们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使用火柴棍等物品来摆出各式各样的三角形,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自己摆放三角形时使用的火柴数量来思考、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如,根据摆放三条邊分别使用的火柴根数能帮助学生们充分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第三边小于另外两边之和大于两边之差等基础概念。加入动手元素后的家庭作业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基础知识,还能促使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外再进行一些个人的学习与思考,同时还能真正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建立合适的奖励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们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奖励机制来引导他们,这样做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相比于单一的表扬、批评,奖励机制可以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加明显的“成就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进步带来的实际益处,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劲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教育方式。此外对于那些没有进步或是有所退步的学生也无需批评他们,当这些学生看到其他人因进步而得到奖励时,自然也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逐渐找到学习的兴趣。
本人在教学期间便使用了类似的奖励机制,根据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每日统计,一周内被统计次数最多的学生可以自主挑选小奖品,但要注意奖品最好是学生们喜欢的小零食、小玩具或者文具之类的,千万不可过于贵重,否则激起学生们的攀比之心,实在得不偿失。此外,奖励制度不仅可以应用与日常表现还可以与考试成绩和小组成绩挂钩,但无论这个奖励机制如何变动,最主要目的都还是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深化学习认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拥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而我们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有必要且必须想办法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切实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述琦.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学周刊,2018(5):43-44.
[2] 董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阅读审题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8(12):70-74.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育方式
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多的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学生们多数时候只能选择被动接受。上课、作业以及考试就像是一条工厂的流水线,压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们很难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出自己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帮助小学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展开初步的研究与讨论。
一、多元化互动课堂
在课堂中,如果老师一味地讲课会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明显的距离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将会变得极为被动,更不用说培养他们本身的求知欲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了。因此本人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开创了新型的“多元化互动课堂”,通过增强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们自己之间的互动来减少距离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元化互动课堂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模式,将班级学生合理分为多个小组来进行日常的学习。之后可以根据小组顺序安排相应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该小组中的学生们将负责课堂中较为基础的讲解以及前一天的作业改正问题汇报等事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可以增加小组比拼等一些有竞争趣味的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中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这一章时,该小组的同学可以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或用品,如苹果、不同额度的硬币等带至课堂,让其他同学来猜它们的具体质量,猜得最为接近的同学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在互动过后,该小组成员还需负责讲解克与千克等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常在哪些方面应用等较为基础的知识。多元化互动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是与生活分不开的,以此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后作业多元化
学生们能否将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也是判断老师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检验标准。如果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为了应对作业与考试,而不能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那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只是留下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既单调又乏味,学生不爱做,实际的完成效果也不理想,严重的甚至会促使学生去抄袭作业。因此本人将课后作业多元化的目的便是帮助学生们学以致用,同时尽量不让学生们感到完成作业是一件枯燥的、机械化的事情,更好的情况甚至可以不让学生认为他们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在生活中自己发现、自己学习。
据作者多年教育经验总结,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是非常爱动的,如果我们在课后作业中加入一些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成分,会帮助他们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使用火柴棍等物品来摆出各式各样的三角形,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自己摆放三角形时使用的火柴数量来思考、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如,根据摆放三条邊分别使用的火柴根数能帮助学生们充分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第三边小于另外两边之和大于两边之差等基础概念。加入动手元素后的家庭作业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基础知识,还能促使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外再进行一些个人的学习与思考,同时还能真正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建立合适的奖励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们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奖励机制来引导他们,这样做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相比于单一的表扬、批评,奖励机制可以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加明显的“成就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进步带来的实际益处,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劲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教育方式。此外对于那些没有进步或是有所退步的学生也无需批评他们,当这些学生看到其他人因进步而得到奖励时,自然也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逐渐找到学习的兴趣。
本人在教学期间便使用了类似的奖励机制,根据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每日统计,一周内被统计次数最多的学生可以自主挑选小奖品,但要注意奖品最好是学生们喜欢的小零食、小玩具或者文具之类的,千万不可过于贵重,否则激起学生们的攀比之心,实在得不偿失。此外,奖励制度不仅可以应用与日常表现还可以与考试成绩和小组成绩挂钩,但无论这个奖励机制如何变动,最主要目的都还是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深化学习认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拥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而我们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有必要且必须想办法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切实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述琦.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学周刊,2018(5):43-44.
[2] 董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阅读审题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8(1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