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立足于专业与人才培养特色之建设,企业立足于自身实际经营以及人才战略发展之需要,学生立足于自身职业能力提升与就业之索求,本着三方共赢的理念,共同积极探索并实践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机制和模式,但随着校企联合培养的开展,也逐渐暴露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对校企联合培养这把双刃剑进行科学看待和改进,在教育界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问题;对策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可以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高校社会形象。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一线职工进行直接交流,接受生产实践锻炼,从而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这对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个企业要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要依靠人才来实现,而且通过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可以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但随着校企联合培养的开展,也逐渐暴露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校企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校企联合培养仍然没有有力的政策和各方面支持
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校企联合培养的政策法规缺失和滞后,以及运营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联合培养存在不深入,不稳定等各类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教育部门仍没有出台校企联合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以致不能真正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体制和模式,大部分三本院校目前存在的校企联合培养还在“瞎子摸象”。
2、大部分三本院校目前存在的校企合作大多是自发性的行为,这些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自觉的整体行动,合作的成效参差不齐。
3、大部分三本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完全相符,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学生在校三年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快在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相对应。
4、对于企業而言,是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有部分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乃至销售部门视参与联合培养的学生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认为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校企联合培养改进的对策建议
1、首先需要提高政府推动校企联合培养的战略意识,校企联合培养只有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企业和学校才能在校企联合培养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与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达到双赢的目的。可采取股份合作、资产重组合并、理事会等形式,集团内涵建设要突出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校企课程置换、开发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学生一年顶岗实习等内容。
2、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在内涵上的“无缝”对接,比如采取“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从企业中选拔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企业自有资源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企业自设课程教育,学生在学校及企业合作培养下完成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在内涵上真正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与流动的机制,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3、校企之间深层次的合作应当是校企双方理念上的契合、文化上的渗透。学校通过引入企业文化,使它成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同时,学校选择性的引进部分企业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早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4、企业要建立校企一体化的现代考评体系,由人力资源部设置并实现两化三考评。要使校企联合培养在企业中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建立考评体系。企业在学生参与的各部门设置企业自设课程大纲,工程技术人员按课程大纲要求给予联合培养的学生培训记录登记,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
5、校企联合培养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从而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总之,三本院校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可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高校社会形象。三本院校还可以通过面向企业来探索目前转型期的教育途径和模式,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和实习实验基地缺乏等问题。此外,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一线职工进行直接交流,接受生产实践锻炼,真正实现深度融合,推动技能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问题;对策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可以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高校社会形象。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一线职工进行直接交流,接受生产实践锻炼,从而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这对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个企业要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要依靠人才来实现,而且通过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可以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但随着校企联合培养的开展,也逐渐暴露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校企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校企联合培养仍然没有有力的政策和各方面支持
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校企联合培养的政策法规缺失和滞后,以及运营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联合培养存在不深入,不稳定等各类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教育部门仍没有出台校企联合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以致不能真正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体制和模式,大部分三本院校目前存在的校企联合培养还在“瞎子摸象”。
2、大部分三本院校目前存在的校企合作大多是自发性的行为,这些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自觉的整体行动,合作的成效参差不齐。
3、大部分三本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完全相符,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学生在校三年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快在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相对应。
4、对于企業而言,是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有部分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乃至销售部门视参与联合培养的学生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认为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校企联合培养改进的对策建议
1、首先需要提高政府推动校企联合培养的战略意识,校企联合培养只有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企业和学校才能在校企联合培养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与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达到双赢的目的。可采取股份合作、资产重组合并、理事会等形式,集团内涵建设要突出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校企课程置换、开发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学生一年顶岗实习等内容。
2、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在内涵上的“无缝”对接,比如采取“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从企业中选拔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企业自有资源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企业自设课程教育,学生在学校及企业合作培养下完成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在内涵上真正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与流动的机制,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3、校企之间深层次的合作应当是校企双方理念上的契合、文化上的渗透。学校通过引入企业文化,使它成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同时,学校选择性的引进部分企业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早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4、企业要建立校企一体化的现代考评体系,由人力资源部设置并实现两化三考评。要使校企联合培养在企业中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建立考评体系。企业在学生参与的各部门设置企业自设课程大纲,工程技术人员按课程大纲要求给予联合培养的学生培训记录登记,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
5、校企联合培养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从而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总之,三本院校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可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高校社会形象。三本院校还可以通过面向企业来探索目前转型期的教育途径和模式,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和实习实验基地缺乏等问题。此外,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一线职工进行直接交流,接受生产实践锻炼,真正实现深度融合,推动技能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