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语言属于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因此想要掌握某一种语言知识,就必须要对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帮助自己更好运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在日语的教学过程中,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文主要对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进行研究和分析,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日语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背景;日语教学;文化导入策略
  


  1、导入文化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以语言和文化为基础的,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的一切行动和行为方式最终都会成为一个民族的习惯。目前很多学生因为对日语感兴趣而选择了日语专业,但是想要真正的学好这门语言,仅仅是学习单词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日本的文化进行了解,只有熟知了日本文化,才能更好的学习语言,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目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在日语课程中导入文化课程非常重要。
  2、传统日语教学模式与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的矛盾
  在目前的日语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日语教学方法,老师作为教育的主体部分,学生只是听讲者,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在课堂中也只是对基本的单词、语法、句子等进行教学,用单一的方法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和记忆,时间久了之后,学生就会失去对日语的学习兴趣,同时实践性不强,很多在汉语中的情境在日语中并不适用,因为文化的不同所以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在目前的课堂中还没有体现出对文化的中重视,如果忽视文化因素带来的影响,那么最终也会影响文化交际的顺利展开。
  3、日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内容
  3.1日语教学中语言交际的文化导入
  儒学文化传入日本之后,逐渐与日本文化相融相生。在日本的传统儒学文化中,对于“仁”这一概念进行剔除,过于注重“忠”,武士肯为君主尽心竭力,但较为缺乏仁爱观念。在日本儒学中,将“和”作为一种分寸,和气、忍让,在这种内涵下,过于的服从和屈服,一味禁锢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日语语言中渗透了中国文化,但是在语言上会有意无意的忽略主体,在事物的描绘中更加倾向于客观的阐述、呈现参与者的姿态,而并非决策者,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相悖。例如:“我要结婚了”这句中文的阐述中主体是决策者,而日语中却表达的是“私は Y婚することにします”,意思可以表达为:结婚这件事我即将参与。认为结婚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事,我作为参与者。另外在天气表述中也容易产生于中文表达的差异,例如:“下雨、出太阳了”这些表达为“雨が降る”、“太阳がった”这些词语,都是将自然现象作为阐述对象,也就是词句中的主语,这主要展现了自然为主体的核心思想,而人为因素的不可逆转也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在学习时日语的语言交际相较于中文显得刻意而呆板,在忽略主体的表达方式上也可以看出日语中的“服从”思想,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意这种表达方式
  3.2日语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导入
  对于非语言表达来说,是指运用和文化背景相关的内容进行导入。例如人们的表情、心理等等,在日本,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谨慎。这样一种非语言行为就是一种突出的表现。在日本的交际过程中,“相槌”就可以体现出日本人的姿态和性格,这个词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随声附和”。指的是虽然不认同对方说的话,但也需要随声附和,在中国的意思就是“是啊”。但是如果不了解这个词在日语的真正意思,就会误认为是赞同的意思。
  4、日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方法
  4.1讲解
  首先,想要对文化因素进行导入,就要在教师的讲解中体现,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对于语法的掌握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并不符合实际的情境,和日本人的说话习惯不同,仅仅是用中国的表达方法去套用日语的单词。实际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就是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国和日本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也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日本的文化和知識,了解日本人的说话习惯和语言习惯,告诉学生日本的文化背景,充分对日本的文化进行讲解和说明,还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运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讲解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好地记忆。
  4.2比较
  只是利用讲解的方式还不能完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日语的文化之后,还需要将日本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观察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和差异,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在课堂中请同学进行回答,让学生可以通过主动的观察和思考加深印象。例如在学习称谓的日语时,在中国,男性和女性在自我称谓中实际上不存在差异,但是在日语中,男性自称非常复杂和繁琐,同时女性自称却又很少,因此很难记忆,学生需要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的原因,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
  4.3场景设置
  在对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尤其是在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时,情景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场景进行设置和规定,为学生营造出日本的氛围,让学生在规定的情景中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发现语法中的问题,学校也可以邀请本校的日本的留学生在课堂中为中国学生讲解日本的文化,让学生根据日本学生的讲解和语言,更好的模仿日本人的发音习惯,同时还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学校里没有来自日本的留学生,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情景教学法,让教师参与到情景中,陪学生一起进行演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记忆。
  4.4实践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实践的部分,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日本文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基础的日常对话,感受交流的过程,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其他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日资企业进行参观等,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中更好的感悟日本的文化,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提高对日本文化的学习兴趣,但是也需要注意分寸感,不能让日本文化的学习贯彻在整个课堂中,从而忽视了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因此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5、结语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跨文化交际在如今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会非常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迎合时代的发展,将文化课程融入到日语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文化的学习更好的感知语言情境,将日语教学贯穿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加强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好的将日语运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帮助我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慧云,李玉华.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长沙大学学报,2007,(3).
  [2]吴侃,村木新次郎.高级日语2[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胡文仲,张占一.文化与交际――试论交际文化与知识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36.
  [4]郭举昆.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索日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44.
  作者简介:张蓉蓉,女,汉族,生于1981-5-5,外国语学院,职称: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选取彝族地区145名小學生为样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的英语成绩和英语学习内外动机都呈正相关关系,希望这一结果能为提高彝族地区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带来启发意义。    一、引言  学习动机指在课堂情境中用来解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目标的投入和努力程度,学习动机作为学习的催化剂,在提高学习成绩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语学习动机则是学习动机的细化,指的是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对学习目标的投入。我
期刊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缺失的就业表现,从国家、社会、个人学校层面出发,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集中体现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与未来发展,也与我国的科技创新
期刊
摘要:当前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回归教育本质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快,但是依然存在重视不够,内容针对性不强和形式单一的问题。对此,应该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丰富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形式。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对策    以精神抑郁、自杀、他杀为特征的生命危机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日益
期刊
摘要:当前,司法介入高校纠纷在学理上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司法介入高校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近年来,高校纠纷不断涌出,不同法院对同一类型的高校纠纷裁判结果各有不同,同时,司法介入高校纠纷的范围不明确,共同导致了不必要的学生诉权滥用以及司法资源浪费。研究司法介入高校,对有效解决高校纠纷、维护社会和平、推进依法治国极具参考意义。  关键词:公立高校;纠纷;界限    2017年6月10
期刊
摘要:“日”作为万物生长之源,在汉民族语言词汇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人们抓住“日”的性质特征来分析、理解和描绘他类事物,从而感知、体验世界万物。以“日”作为构成语素的合成词众多,人们发现其语义理解与天体“日”的性质、功能等有关,并分别与时间、太阳光、权势建构了隐喻关系。同时,“日”的合成词也是汉民族文化以及有关汉语“日”的隐喻特性在语言思维中的体现。  关键词:日;合成词;隐喻    Lak
期刊
摘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教育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是帮助高校贫困学子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有了新内涵、新目标,随之而来的是新挑战。本文将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内容,以及工作现状及其优化方案等几个方面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资助育人;优化    资助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中的重点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凸显,逐渐失去教育作用。现阶段,如何提高数据结构教学质量,是数据结构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PBL教学法的出现,为数据结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可以提高数据结构教学成效,有助于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知识。本文主要研究PBL教学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希望给数据结构教师提供借鉴经验,保证数据结构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PBL教学法;数据结构教学;应用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文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相关要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创业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为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对高职院校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困难;特征;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越来越紧张,虽然在校大学生数目逐渐增大,但是入校的分数却越来越低,在同一专业之间学生各方面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中尤为明显。所以,高职院校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出现就成为了必然,并且这方面的群体越来越
期刊
摘要: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对于高校足球竞技水平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升高校校园足球的竞技水平就是促进全国校园足球竞技水平的发展。成都市部分高校对其影响竞技水平发展的各因素体现为:1.大部分高校招生选材、训练、教练员水平等都存在相应问题。2.足球招生受限制约了校园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3.高校训练场地设施不足、教练员等级水平不同,阻碍了校园足球竞技水平的发展。根据上述情况提出措施: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