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治理效率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成长场”理论相结合,通过数理推导深入剖析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力、贡献力和冲突力这三种“场力”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贡献能力和财务治理结构共同构成了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成长场”理论 财务治理效率引 言
  财务治理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其治理效率的高低对上市公司的运营以及经营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自SRI(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1963)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之后,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在学术界广泛兴起。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实证分析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得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最新的研究成果中代表性的有Peter&Anshuman (2008)、Scott(2009)等。然而这些研究没有从理论上合理解释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能否将财务治理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上市公司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Tohn S.,2003)。利益相关者能够以动力或阻力的形式作用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全过程,进而影响财务治理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借鉴物理学“场”的思想,运用“成长场”理论系统分析财务治理中得“场力”构成,找出促进财务治理效率提升的驱动力,进而深入剖析其对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机理。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成长场”的“场力”构成
  企业“成长场”是指弥漫于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一种场态物质,这种场态物质一方面是企业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各要素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场所。“成长场”中充满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企业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是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其财务治理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借助各利益相关者的“场力”,获取最好的“场效应”,以达到提升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治理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投入了各自的专用性资本,因而理所当然地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所以,各利益相关者自然应当成为上市公司治理的主体,享受企业剩余权益的分配权。但是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种类较多,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它们之间的利益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达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促进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效率这一目标,在财务治理过程中必须要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结合“成长场”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治理过程中的表现,我们可以把上市公司“成长场”对其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力抽象为三种“场力”: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力、贡献力和冲突力。
  1.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力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张靖云,2007),上市公司更是如此。上市公司是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缔结的“契约网”,与上市公司密切相关的股东、经营者、债权人、组织员工、政府机构、供应商等都为上市公司投入了专用性资本,其中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同时也承担了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上市公司缺少任何一方面都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此,上市公司在财务治理过程中必须努力提高给予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回报,以此鼓励利益相关者适度参与财务治理。利益相关者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的参与力大小体现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成效高低;较高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意味着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程度和决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
  如果我们把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相关者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作用力看做是物理学中电场中各带电粒子间产生的库仑力FR,则借鉴库伦定理,FR可以用式(1)表达为:FR=K·q1q2r2(1)式中FR可能表现为一种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的正向推动力,也可能为表现为一种阻碍利益相关者参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负向阻碍力。K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承载系数,在一定时期内为常数;qi为利益相关者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物化资源、关系资源、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源四个方面。其中,物化资源是指可以用货币衡量和评价的资源;关系资源是指只有通过发展组织间关系获取的社会网络资源;人力资本是指依据个人自身拥有的各类知识(知识储量),进而形成或提升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组织资源是指对基于组织所获取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1/r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力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匹配度(r为治理距离,表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差异对财务治理效率的阻碍作用),该匹配度主要取决于:组织文化、知识相似性、拥有资源与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力FR形成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最基本的场力。现以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为研究对象,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为qA。本文假设在财务治理过程中共有n个场力,有m个推动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治理的场力,大小为FR+;有n-m个阻碍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治理的场力,大小为FR-;则FR又可以表达为:FR=FR+-FR-=K·∑mi=1qir2i-∑ni=m+1qir2i·qA(2) 2. 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力
  陈宏辉、贾生华④(2004)从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细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三大类。但是无论是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内部利益相关者还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其与上市公司都有一定的联系,都对上市公司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即为上市公司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力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成长场”的属性和状态密切相关。依据场理论中场强与力的关系,用场强表示“成长场”的基本属性和状态,本文将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力定义为FI+,则:FI+=KqAEμ(3)式中:E为“成长场”的场强,指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对各利益相关者提供资源的吸纳和优化整合状态;μ为嵌入度,指利益相关者通过提供贡献力嵌入到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系统中时相互之间的紧密程度。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力在财务治理效率提升的过程中起“推动”作用,故为正。   3. 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力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上市公司对员工权益的忽视、对债权人权益的漠视等现象的时有发生,这类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权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它们的权益存在着被机会主义行为侵害、掠夺的风险,这种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治理权配置不平等性、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一种“财务冲突”“财务冲突”概念在国内最早见于李心合的《财务理论范式革命与财务学的制度主义思考》一文。}。故定义我国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力为FI-;式中V表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财务治理目标偏离的风险;μ为嵌入度。FI-=VμKqA(4)“场力”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分析
  依据上述分析可知,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受到利益相关者三种场力的影响,为深刻剖析利益相关者三种场力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机理,我们可以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成效的合力F表示为:qi为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和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E为财务治理“成长场”的场强、V为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与财务治理目标偏离的风险,其变化在一定时间内是缓慢而稳定的。为此,存在一个时间点t1,使得在时间区间(t0,t1)内,q、E、V可以看作常数,则此段时间内FI+,FI-大小不变。根据式(5),对ri求导可得:继续对ri求导可得:由式(6)和式(7)可知,在(t0,t1)内,利益相关者与上市公司合作的匹配度1/r将对财务治理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合力F变化的主要原因。当0  若令ε=KqAEμ-VμKqA,则治理距离ri对F的影响表现为在ri逐渐缩小的过程中,财务治理效率的合力F不断增大,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提升的推动力就越大,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也就越高。依据式(5)可知:当t>t1时,ri、qi、μ、E、V均是时间t的函数,他们对F的正负和绝对值大小会产生重要影响。
  依据ω的表达式,本文将其定义为财务治理效率的场强风险比,ω表示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演变的属性,能从整体上反映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效率,揭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是否处在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上。
  依据式(13)可知:利益相关者的嵌入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取决于财务治理的场强E和聚变风险V的相对大小。一般来说,在财务治理逐渐趋于成熟的时候,利益相关者的嵌入度会不断增大,财务治理的场强在不断增大,同时利益冲突的风险也会相对增加,如果利益相关者冲突的风险大于场强,则可能导致财务治理效率的合力不足,造成财务治理效率低下。若要想增加财务治理效率的合力F,就必须增加利益相关者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即qA,使F和μ呈正相关关系。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的构成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增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成效,必须使财务治理效率的合力F尽可能地大。但是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受到所有者占有企业剩余的份额、经营者的劳动对公司剩余创造的影响程度、所有者的资本投入对企业剩余的影响程度、财务控制权对经营者的预期回报、财务控制权对所有者的预期回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彭艺、王亚楠,2010)。为此,依据上文对三种场力的定量分析,我们找出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1)式的分析表明,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离不开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力体现出了上市公司与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关系,间接地表达了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上市公司的期望。利益相关者参与力可能表现为正向的推动力,也可能表现为负向的阻力。当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越关注,参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积极性越高,贡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的积极性越高,自身的利益诉求越强烈时,上市公司就会越关注并重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当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时,就会推动其积极参与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活动中来,从而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大的贡献,促进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提升。反之,如果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削弱其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参与性,从而减少其对上市公司的贡献,降低公司财务治理效率。也就是说,利益诉求是构成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的要素之一。同时,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除了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治理效率,还通过影响各自对上市公司的贡献能力,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治理效率。
  通过对(3)式的分析表明,尽管上市公司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所拥有的专有性资源不同,但只要他们参与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过程中来,都会以其贡献力促进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力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提升的过程中起着正向的“推动”作用。即各利益相关者的贡献能力是构成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的要素之一。
  通过对(4)式的分析表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力(财务冲突)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提升起着反向的阻碍作用。这种财务冲突既存在于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也存在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由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冲突比较客观、变数较小,所以这里主要探讨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即股东、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财务冲突的解决。要妥善解决财务冲突,必须依赖上市公司内部建立的良好财务治理机制,同时,还需要配合实施正确的财务治理行为。而财务治理机制和行为产生的基础正是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结构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理配置,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财务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杨淑娥,2005)。即财务治理结构是构成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的要素之一。
  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对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机理解析
  1. 利益诉求对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机理解析
  各利益相关者在上市公司所处的地位以及对上市公司投入的资本的差异决定了它们所需求的权利和能够承担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因此利益诉求也不相同。任何一个上市公司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财务资源满足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需求,关系到各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的取向直接关系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方式和收益大小。在有限财务资源条件下,上市公司需要识别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并进行有效的财务配置。为此,利益相关者将围绕上市公司财务目标的利益取向展开博弈,通过剩余索取权实现其利益诉求。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财务政策与财务行为都会直接地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影响到其利益诉求。上市公司可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这一信号传递机制向利益相关者表明其是值得信赖,是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最优化抉择,可以转化为稳定增长的财务收益(Leopold and Wild,2001;张兆国等,2009)。关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上市公司比那些不关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上市公司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提高公司的财务治理效率,更容易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贡献能力对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机理解析
  (1) 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贡献能力解析。股东因向企业投入了权益资本而分享制度安排所赋予的财权。股东的贡献能力受到自身的所拥有资源和能力的影响,其分享企业财权的程度和形式因投入资本的规模和承担的风险不同而存在差异。大股东通常投入的各类资本规模较大,因而能够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直接行使直接、具体的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和收益分配权;中小股东的财权因其贡献能力有限,只能拥有间接和宽泛的财权,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也较小。大小股东在对企业的贡献力上差异较明显,通常认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贡献明显较中小股东大。
  经营管理者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提供者,通过行使董事会赋予的日常财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和收益分配权担负着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重任。其中日常财务决策权主要包括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公司经理的人选及其报酬等;财务控制权是指管理层需执行股东会批准的预算方案并对偏离预算方案进行控制;财务收益权是指股东大会依据管理层的工作业绩给予其适当的剩余财务收益分配,诸如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等。
  员工作为公司重要的资源和人力资产的所有者,在上市公司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员工对上市公司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所提供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的价值会随着员工工作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经历的增加而不断上升,而且这种不断上升的人力资本的价值还体现在其能通过员工潜在能力的挖掘以及其所附加的社会资本等资源为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的持续增值。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物质资本的贡献能力必须通过人力资本才能发挥作用,即人力资本左右着物质资本贡献。
  (2) 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贡献能力解析。债权人由于为企业提供借贷资本而享有重大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和收益分配权。上市公司的债权内部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治理效率(Diamond,D.,2009)。白俊(2009)认为,从内部治理方面来看,债权人提供的债务具有监督激励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行为;从外部治理方面来看,债务的破产会给经营者带来威胁,从而促使经营者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缓和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政府机构作为社会第三方的代表,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投入了正常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有效的市场交易环境,便捷的交通、通讯和金融服务等等公共服务资源。政府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运用经济、法律等政策和手段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并调整不同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监督权,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及强制公司执行来实现,另一方面,政府还定期选派专门政府机构或委托社会机构对公司进行审查等。
  供应商作为上市公司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是公司生产经营所需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供给者。供应商由于与企业的供求关系而使其投入的资本具有了专用性,因而与上市公司的发展休戚相关。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稳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上市公司实现在一定时期内信息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确保公司维持良好的运营,实现特定的目标和利益,也是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3. 治理结构对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机理解析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对权、责、利的配置功能也是财务治理的关键所在(黄蓉,2011)。早期研究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营者等组织结构组成,作为上市公司一种组织制度,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手段对公司的各种财权进行合理配置,以协调各方利益,达到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目的。本文的治理结构特指狭义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经理层三部分。
  (1) 股权结构对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分析。股权结构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要以有效的股权结构为前提,而财务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股权结构。不同的股权结构有不同的治理结构模式,进而影响公司财务绩效。为此,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研究结论却大相径庭。上市公司的股东由于性质不同,其对财务治理就各有偏好,进而产生不同的治理能力和行为取向,因此对公司绩效的产生的影响也大不相同。个人股东持股比例小,不具备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能力,多采用“用脚投票”机制来获取证券收益。机构投资者更偏重于追求流动性,对公司控制缺乏主动性(Coffee J.,2009)。企业法人股东的稳定性和控制性特征,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财务治理效率,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绩效。国家股东因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法人股东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从而给公司绩效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
  总体而言,股权结构决定着上市公司的权利构成和利益分配,为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财权配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简单关系。在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的情况下,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可能随时发生。股权集中度的增加,一方面会使大股东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会加强;另一方面,大股东会侵吞小股东的利益。股权集中、分散、制衡三种不同类型的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绩效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失灵的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构成中,国有股、法人股与社会公众流通股基本是三分天下,因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性较弱,经营者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及公司控股市场发育缓慢,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故而,社会公众股东难以发挥“用脚投票”借助公司外部治理机构对公司内部人实施监督。
  (2)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分析。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设置形成了上市公司中各司其职、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的一种制衡关系,以提升财务治理绩效。股东大会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实现最终目的场所,也是中小股东行使权利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股东参与公司财务治理,行使财务治理权利的重要场所。股东大会的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股东权利的保障程度,是决定财务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大股东蓄意控制、董事会滥用职权、中小股东参与意识不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出席率不高,财务治理效率低下;也导致中小股东投资理念不成熟,“投机现象”严重,仅关注股票价格、资本利得,而不积极通过股东大会参与公司的财务治理活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董事会的职责主要就是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监督管理层,以保护股东的利益不会受到经理人的侵害。当前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董事会独立性越高越会促进公司财务治理绩效的提高,更有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的存在更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从而带来更高的治理绩效。   (3) 经理层对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分析。这里的经理层是指上市公司中进行经营管理的人,通常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具备较全面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往往从事长期的经营管理工作,根据委托代理关系,他们是公司法人财产的委托人,对其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并以经营业绩获取劳务报酬。由于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互分离,契约的不完备和信息的不对称等种种因素存在,使得经理层与广大股东之间必然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内部人控制”现象。赵凤莉(2011)提出可通过经理人持股来抑制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行为选择,减少代理成本。高明华等(2012)认为经理层如能受到适度的激励,受到股东和债权人的有效监督,必将提高财务治理效率,提高投资效率和经营绩效。
  结 论
  本文借鉴企业“成长场”理论,把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抽象为三种场力,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力、贡献力和冲突力。通过数理推导深入剖析了三种“场力”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机理,从而得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是由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贡献能力和财务治理结构三个方面构成这一结论。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财务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财务治理结构,还必须重视其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及其贡献能力,并通过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力、贡献力和冲突力,使得其对财务治理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Tohn S. Reconciling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Synthesis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Systems Design. 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 2003,5(16): 355367.
  [2] 任恢忠.物质·意识·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4.
  [3] 张靖云.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综述. 经济问题探索, 2007(4): 1416.
  [4] 陈宏辉,贾生华. 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4(4):8090.
  [5] 彭艺,王亚楠. 基于所有权配置的企业财务控制权最优安排.统计与决策,2010(15):173175.
  [6] 杨淑娥,王冬年.从公司财务治理角度透视财务控制.会计之友,2005(4):2627.
  [7] Leopold D,Wild J.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ournal of Fiance,2001(32):371388.
  [8] 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会计研究,2009(3):5459.
  [9] 郑少锋,黄庆华. 基于 DEA 方法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评价.经济研究,2011(10):5861.
  [10] Diamond D. Reputation Acquisition in Debt Marke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2009( 97) : 828 862.
  [11] 白俊.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5759.
  [12] 黄蓉.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分析.商业时代,2011(23):7982.
  [13] Coffee J. The future as history: the prospects for global convergenc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ts implication . Northwestern Law Review,1999(93): 631707.
  [14] 赵凤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15] 高明华.财务治理:新兴跑赢传统.董事会,2012(87):2124.
  (责任编辑:张晓薇)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研究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传染机制,并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价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数MLE估计方法分别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当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时与其他国家是否存在危机传染效应的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结构性变点监测发现,希腊与爱尔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债务危机传染效应,与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以及奥地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危机传染效应。该结论对于不同国家选择合理
期刊
摘要 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对中國、美國、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國家和中國台湾1979-2005年的军事资本进行了测度,并依据测度出的军事资本数据对各國的國防实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國國防实力的平均值远远落后于美國以及日本俄罗斯等國家,“中國威胁论”并不成立;美國國防实力在所有國家中占有绝对优势,是中日印俄和中國台湾國防实力之和的1.8倍:而日本的國防实力仅次于美國和俄罗斯,位居第三。虽
期刊
摘要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國是由坦噶尼喀共和國和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國联合而成。坦桑联合虽然是两个國家的外在联合,与海峡两岸分裂國家实现统一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坦桑联合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可以为我们破解两岸政治难题、推动祖國和平统一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与理论启示。本文首先对坦桑联合的背景、条件及发展过程进行简单介绍,同时总结出由其独特经验和特点构成的“坦桑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國家认同”是关键所在,“平等
期刊
摘要 本文利用1978-2007年期问的统计数据,借鉴并融合不同学科的经典研究方法对世界36个主要国家地区之间的对外贸易差异以及中国在差异演变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978-2007年期间,国家间对外贸易的绝对差异越来越大,相对差异呈波浪式下降;美洲、欧洲和亚洲三大洲对外贸易的差异日益下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差异基本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发达国家的内部差异始终大于发展
期刊
摘要 以国际关系复合相互依存理论为视角、结合博鳌亚洲论坛自成立以来历届年会主题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博鳌亚洲论坛作为非政府性质的国际组织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相互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博鳌亚洲论坛历届年会议题的变化说明,经济合作、区域一体化、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等跨国界“低级政治”问题已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正在不断加深,这种依存基本上
期刊
摘要 双边投资协定很好的满足只有两个行为体问的形式偏好问题,不但可以根据不同的谈判对象灵活的达成微调后的国际协议,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国内制度安排享受到国际双边制度的权利。从而使国际国内的制度安排产生良性的互动。在多边体系层次无法达成有效的国际协定的情况下,“义务性”最强的双边投资协定可以满足目前美国保护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利益。本文首先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模型解释为什么产生双边投资协定,并
期刊
摘 要 本文系统梳理和考察了美国医疗保险与枪械管控的历史与现状,管窥了美国联邦政府的社会政策立法,并从政治结构与政治过程的角度,探讨了美国社会政策遭遇立法困局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分析了美国社会政治中意识形态与政治利益的交互影响及由此形成的“钟摆效应”;另一方面,也讨论了前者因素所形塑的“激进政治”在社会政策领域的影响日甚,政党与社会中的“极化效应”由此加剧,对社会共识与治理提出了挑战。  关
期刊
摘要 从建國初期至19世纪末,美國的海洋安全政策主要是为美國的独立、國内的经济建设和在北美大陆的领土扩张服务的。在独立战争和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美國海军采取了海上袭扰的方式,攻击敌舰和破坏敌人的海上贸易,在独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第二次英美战争后到19世纪末,美國采取了以建立海岸要塞防御体系为主,以海军“巡洋作战”为辅的方式,保护美國本土免遭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威胁,确保美國“西进运动”的顺利进行
期刊
摘 要 在当今印度,对华“鹰派”学者是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群体,直接影响到印度的对华政策,甚至影响到世界舆论;同时,它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约有数百人之众。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本文采用了“个案研究”的方法,希望通过对印度最著名的“鹰派”人士布拉马·切拉尼教授的对华观点的解剖,了解印度对华“鹰派”学者的中国观,从而寻求我们自己的应对之计。对切拉尼的中国观,本文主要从民族主义文本、“中国威胁论”文本、意
期刊
魏浩,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李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魏浩,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邮编:100875;E-mail:weihao9989@163.com.本文系李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10zd&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李 翀  摘 要 在对静态比较优势、动态比较优势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