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思路研究

来源 :长江技术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_8309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北省是老工业基地和制造业大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湖北省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制造强省建设跃上新台阶,开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产业集群;湖北
  中图法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0.0311
  1  湖北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选择
  1.1  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
  拥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内拥有大量世界级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市场影响力和良好声誉。以2016年为例,世界上最具价值的100个品牌大量集中在世界级产业集群内。世界级产业集群通常在某一行业领域享有世界声誉,甚至该产业集群所在地成為某一领域的代名词,如好莱坞与电影产业,硅谷与信息产业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全球空间布局中,国内市场只占其很少一部分。
  构建了世界级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世界级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构成明显的配套协同合作,从原材料、重要零部件、核心开发、产品设计、销售途径等资源控制着手,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产业链以及价格链的上层,所以,对整个产业链有着巨大的辐射能力、控制能力。世界级产业集群大多采用总部经济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灵活布置,大多数区域企业都是内生嵌入型企业,一部分企业进口但是基本上实现了本土化。
  拥有世界级的持续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的发展与产品生命周期情况类似,也会历经萌芽、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通过对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经总结,从中可以发现,只要是历经时代变迁的产业集群都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促使世界级产业集群具备自我提高的功能,构成“适者生存”的发展法则,大浪淘沙般将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企业淘汰。
  1.2  湖北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选择标准
  (1)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发挥重要带动作用
  产业集群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领先企业,集群空间组织架构的不断优化,对上中下游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显著规模优势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能不断提升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在湖北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形成与发展中极为突出的本质特征。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内河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在寻求经济社会发展时必须首先考虑到环境承载能力,因此,湖北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3)符合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导向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以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汽车、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并且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长江沿线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作为基础,建立以电子信息、高新设施、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产业为核心的世界级制造产业集群。湖北建立世界级产业集群应以沿江产业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而展望将来长江沿线经济转型发展趋势。
  (4)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变革对全球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导向,提出重点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三化”发展战略,并总结未来应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会进一步促使产业组织方式、产业模式和产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目前,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领域中缺乏处于产业科技制高点和产业链高端的领域。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上,湖北应顺应新时期科技革命的趋势,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对照《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发展方向,优先发展先导性产业,以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向全球产业链高端看齐,不断提升地位。
  1.3  湖北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战略方向
  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基本形成了涵盖41个大类、189个中类和519个小类的制造业体系,产业门类齐全。老工业基地通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首先应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实现突破。
  产业集群1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能力、知名企业数量、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等世界级产业集群考核指标方面,湖北已经展现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在世界崭露头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
  产业集群2是高端装备制造。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大量的技术人才,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专用汽车、北斗卫星导航、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湖北省可以充分地发挥调动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制度环境等优势条件,将为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赢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3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培育对象,生物技术是新时期科技革命的重点领域,符合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原则和后发优势原则。湖北拥有生物医药研发优势基础条件,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生物医药科研单位。湖北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光谷生物城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综合排名仅次于上海张江,已经基本形成各生物医药园区之间的产业协作关系,初步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目前已汇聚了1 111家企业。   2  湖北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短板分析
  2.1  产业集群国际化程度较低
  当前湖北省产业集群数量已初具规模,但这些产业集群与世界级产业集群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产业集群总体规模偏小。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知名企业和品牌少、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其中,装备制造产业存在规模偏小,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过于分散,由央企、校企、民企多种类型组成体制机制不活等矛盾突出。二是集群领先企业、品牌产品距离世界级产业集群内在要求差距较大。缺乏龙头企业以及国际品牌数量,使得产业集群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受到制约。2017年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企业高达113家,其中长江经济带15家,湖北省仅有东风汽车公司上榜,凸显湖北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紧追性。三是整体参与全球竞争能力较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内生产而不是扩大海外生产,嵌入全球生产网络能力较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话语权和知情权。
  2.2  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湖北省制造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产业和企业数目不多,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基础领域技术薄弱主要表现为重点制造业在核心技术领域方面對外依存度太高,产业发展急需的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必须的高端设备等大多依赖进口。有待梳理如何与周边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有效衔接“政产学研金用”各方。长江省市协同创新面临着建设资金来源和利益分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整体协同创新的效益难以显现,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布局滞后,急需共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2.3  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不足
  湖北产业构成仍处于“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制造业产业集群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以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距离世界级标准尚有较大差距,代表未来绿色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旅游休闲、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尚处于培育阶段。重点成长性产业集群之间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紧密,集群内企业集而未聚,配套能力仍然不强。生产性服务协会发展滞后,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管理咨询等对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不强。
  2.4  区域产业组织结构松散
  上中下游之间产业关联性较弱,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一直较低,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市场,没有形成上中下游紧密协同的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产业转移供给与需求对接不畅,湖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需求与供给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成为制约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沿江跨省市区共建利益共享机制尚待夯实,在土地供给、收益分配、税收分配等方面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磨合。
  2.5  产业发展环境仍需改善
  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环保督查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湖北省沿长江、汉江产业集群整治,搬迁进园将带来较长时间的调整和阵痛。企业资金紧张、企业融资环境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人才供给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匮乏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缺乏具备国际视野、丰富行业经验和优秀管理业绩的一流复合型企业家。
  3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策略研究
  3.1  形成先进制造业新布局
  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落实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依靠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促使世界级产业集群分布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协调,形成“一主两翼多群”的发展布局。
  (1)“一主”集聚
  充分体现武汉市领导价值,建立湖北长江经济区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驱动。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对准产业发展方向,提升环境准入要求,汇集先进生产要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持续推动产业高新要素汇集与支持引导功能,提升区域自我创新能力以及产业核心市场竞争优势。构建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以及大临港等产业,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中心以及技术优化、现代金融、文化创新等生产性服务产业集中区等。推动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构建,促使武汉成为中国光谷、世界级品牌,建立武汉“中国特色软件名城”,致力于打造国家储存器产业链国家数字化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区。
  (2)“两翼”拓展
  构建宜昌和襄阳先进性制造业基地,构成支持湖北和谐发展的两翼。支持襄阳市构建襄阳市国家高新区、汽车产业开发区、襄阳东津新区,支持宜昌市构建宜昌市新区、宜昌国家高新区、三峡枢纽港区、三峡旅游新区和三峡临空经济区五大经济区,构建出部分特色产业园区,加速产业平台转型和升级,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构成布局合理,互补协同、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发展局势。
  (3)“多群”支撑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食品工业、汽车工业等具备世界先进技术的产业集群,构建海洋工程装置制造、航空航天设施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国家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改革,提升产业划分和一体化水准,加强制造业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在持续发展已有产业功能区基础上,致力于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积极培育构建全新的产业功能区,提高产业集聚承受能力,推动荆州(深圳)电子工业园、黄石印制电路板产业基地、潜江光信息电子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转型,提高产业集聚效益,促使湖北省产业集群出现较大的发展。
  3.2  培育先进制造业新动能
  根据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优化主题,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湖北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技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的不足,是阻碍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高的原因所在。经过不懈努力,湖北省在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汽车轮轴承、发动机等基础零部件以及冶金,先进储能、光伏、纳米等关键原材料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可是,在“四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上,湖北科教大省的科研支持价值还没充分体现,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等关键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仍需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强核心零部件攻关,开发先进基础工艺及材料,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加强“四基”应用推广,争取通过长期不懈努力,从而提高一部分关键性基础材料以及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工程化、产业化水准,增强湖北省工业优秀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新三化”,即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湖北省制造产业多却不强,一个极为关键的缘故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位于“微笑曲线”的底端。《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提出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目标,推动工业设计、工业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产业,促使生产性服务业朝着专业化发展、朝着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湖北省产业从生产制造型朝着生产服务型发生,力求2025年,转变为服务型制造的企业达到3000家。倾力打造武汉“设计之都”的品牌,促使武汉成为全国服务型制造先驱。
  提高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湖北省重工业企业众多,能源消耗总量较高、单位能耗较大,可是,资源储备又极度缺乏,缺少煤气、石油、天然气等,发展“两型”工业的难度前所未有。针对这一情况,应当提升工业节能降耗能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分解过剩产能,大力发展可持续经济,积极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力求通过不懈努力,重视节能减排,做到清洁生产试点企业的工业能源消耗负增长;推动发展,充分体现湖北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区种类最全面、覆盖区域最广的优点,力求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达成80 000亿元到1万亿元的目标,促使其成为带动湖北省长江经济区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力量。
  提升湖北制造的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是制造行业发展的关键,其贯穿了整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生产流程,是部署与执行各类指标的出发点以及关键内容。这些年来,湖北省工业产品质量水准虽然呈现出增长趋势,可是,国际知名品牌不足,品牌价值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特别是在品牌知名度这一方面。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提出了增强行业标准体系构建,打下质量扎实基础,优化质量追溯体系构建,加速建立一批知名品牌等工作任务,贯彻落实湖北工业产品质量提高行动和湖北品牌知名度提高行动,定期组织评选长江质量奖,积极构建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力求至到2025年,通过国家质量管理标准认证企业能够超过3万家,企业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部分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和行业细分领域中的“隐形先驱”,国际竞争力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不断提高湖北制造业的品牌附加值和整体形象,扩大湖北制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现今,我国开发开放核心从沿海地区朝着内陆梯度发展,想要充分体现湖北的地域优势以及投资竞争力,应当给制造强省构建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激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促使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区域的国际产能以及设备制作合作,在水平高、规模大、层次深的基础上参与到国际合作与市场竞争中去。指导、激励湖北传统产业与龙头产业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战略布局以及协同发展中,充分体现湖北技术与有关国家自然、劳动力资源以及地区市场的优点,加速构建一批湖北企业国家产业与设施制造的境外示范区。积极主动推动重点省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区域项目。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国际化发展,构建完善的全球开发、生产以及销售体系,发展开发外包业务,加速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国外推广运用,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人才招聘活动的开展,尽可能提高武汉作为中国光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以及品牌影响力。力求至2025年,培养出十五家以上资产超百亿的跨国集团,将湖北打造成全国内陆开放前沿基地和对外开放体系中的重要区域。
  参考文献:
  [1]刘爱东,刘文静. 我国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的战略思考——以青岛家电集群分析为例[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133-138.
  [2] 吴德进. 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37-142.
  [3]王惠清,马丽君,张燕. 江蘇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J]. 当代经济,2015(32).
  [4]何育静,陈磊.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16(4):83-88.
  [5]刘军,徐康宁. 产业聚集、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7):91-102.
  [6] 何其春,孙萌. 对外贸易、金融改革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J]. 经济学:季刊,2012(3):833-852.
  [7] 赵浚竹,孙铁山,李国平. 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J]. 地理学报,2014,69(6):850-862.
其他文献
农业现代化需要科技产业的支撑,如何孵化科技产业成为核心问题。以湖北荆州高新区为例,分析科技产业孵化的内在逻辑、模式和运行机制。科技产业孵化,必须按照"政府支持、科创
文章研究了连续时间过程下的最优再保险一投资策略的选择,保险公司采用终端财富的风险收益(EaR)来管理风险,在一定水平的期望终端财富下,以保险公司的最小风险收益为目标函数,建立
铁穆尔先生是一位现在只有一万余众的裕固族后裔,这个民族自称“尧熬尔”,早年间从阿尔金山流徙到莽苍绵延的祁连山南麓,逐水草而居,在奇峰对峙的山地草原之间,顶风冒雪,策马牧羊。
火灾预警系统如今已经应用在各种环境中,尤其是实验楼这种环境复杂的建筑,需要满足更多要求。传统的RS485总线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对于火灾预警系统可靠性高和反馈速度快的特点
1993年6月至2000年5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21例,其中4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报告如下:
对比了东濮凹陷与东营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总结出造成两凹陷在油气资源量和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东濮凹陷浅层成藏条件不及东营凹陷优越,有小规模成藏的可能,而且成藏控制因素极
以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制备了热固性酚醛树脂预聚体,并以酚醛树脂预聚体、芳纶纤维、玻璃纤维、铜丝制备了层压式制动材料。利用DSC、TG和蔡氏摩擦试验机等分析手段,对酚醛树脂
为加快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市民化过程,本文在研究农民市民化的基础上,针对移民特点,提出移民市民化的空间转移、身份转变、利益转化、发展转型、心理转换等五个步骤,涉及到住
利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等数据,以成渝城市群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关系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2008—2017年成渝城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同时,应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