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地石油不減之迷
從內地與本澳通關復遊的強烈需求來看,就得知本地雖然力求擺脫產業單一,卻毫不介意客源單一的態勢。而當中,單一客源所發揮的“徒步”經濟威力,顯然勝過本澳的空運、船運和貨車,難怪本地氣油公司可以長期不理會外圍減價了。在邊境口岸附近,無論是自由行、餸菜一族、水貨客和換錢黨等幾乎都可以靠徒步完成,極其量是轉乘巴士,自成一套完全合乎低成本利益的實體經濟群,而且還逐漸世代相傳化。只是久困疫境之後,夾帶水貨的鄉音青年,竟也悟出幾分雲崖與洞山和尚的禪意開來。當年人向洞山問道:“你肯先師也無?”用以引申現在的生活來說,意思就是問:“年輕人,你認同這種靠水貨餬口的生活嗎?”答案當然是:“半肯半不肯”。
懷著“不可辜負”的心情
“為何不全肯?”洞山答:“全肯即辜負了先師也”。自從提倡產業多元化以來,自由業和私企都重“財”多於重“產”。人們對產業多元與否倒未必關心;只要賣得好價錢、以投機市場需要之貨品來博取餬口就是,干政策研究底事!雖然,他們希望祖國與本地向好的心是殷勤,但當個人收入與新政驅使下的工作量,兩者放到天秤上稱一稱,倒是個個像洞山一樣,半肯半不肯。假以時日,通關客戀上了“賺快錢”的餬口生活而不能自拔,又甘於“全肯”,導致本應多汁圓潤的產業成果從芯裡疆化起來,就真正辜負了國內同胞的長期支持和接濟,這分心情誰也不難理解。“一人兩罐”和“現金上限”的條例恐怕會亦從此有增無減。
從“畢生難忘”看運輸新定位
昔日運輸業裡的客輪、航空逸話當中,不外乎機件故障的嘎嘎怪響、麻雀被捲入引擎槽裡失火、物理碰撞而引發的奪命意外、遇瀝待救、甚至是阿爾蓋達的蒙面人騎劫經歷,都令所有記者不約而同地寫下“畢生難忘”。直至2020年初,在疫情逼使整個旅遊、酒店、娛樂和客貨運業界極速受挫,停工和倒閉所帶來的社會經濟跨損空前。這創傷並不是個別,而是整體的。全線工作人員生活受困,才教曉了社會不再輕書“畢生難忘”四隻大字。
原油是當代運輸的血脈
當然,除了戰禍和金融危機以外,還有疫情的爆發可以左右油價大局。根據本年3月《紐約時報》的內容所載得知,由於市場對冠狀病毒傳播的另一波擔憂,所以石油價格急劇下跌。其後踏入同年4月,西得克薩斯的5月中間基原油期貨更單日暴跌近3倍,是史上首次跌至負數,每桶收報-37.63美元。外國報刊頭條恨不得翻譯成:“賣石油還要倒貼,我的天!”。借鑑80年代的蘇聯國產汽車,就是個被油價拖跨又極具歷史意義的例子。油缸入滿的價錢,剛好叫人可以多買一輛新車;而現代版本的演繹,則可能是“有甚麼方法補貼疫情中航運的虧損呢?答案就是:‘買5月石油期貨’”。
當代運輸不發達的惡根
面對全球油價勁減狂減,本地各大油公司依然屢次是面不容;而公交雖然依靠原油運作,但收費亦不見調控。無論是坊間還是立法會議的諮詢,地區油價與公交收費有加無減的理由不外乎:顧及設施回本、應付營運開支以及“當時的”原油買入價格。因而不作減價的答覆,同樣在疫情下,令各運輸業感到“畢生難忘”。儘管為商之道,巧取毛利是無可厚非,但“取利於民,而思不惠民”的營商心態,卻為本澳運輸業停滯不展而埋下惡根。
開發環保新能源
依全球力推環保減排的行動和理念,不論歐盟所嘗試的燃料電池、水爆原子動力等新代汽車面世,還是頁巖油、天然氣的開採,都有意欲尋找石油的代替品。如此推論,政府在環保發展的執行方向,將來勢必與油商的利益打從根底裡矛盾起來。事關除了沙特、俄羅斯和美國等石油生止大國以外,其他國家理應及早開發環保新能源,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最佳選擇。
無油新世代
雖然坊間素有舊區重建的希望,然而,少不免一批刻意持貨的投機者,以搏取政府收樓時的賠償。加上舊區重建的刻板印象,只在乎石磚上的新舊更替,光追求外觀的時麾罷了。因此,舊區重建,就只局限在“換樓”這理念層面,而舊區內的巴士意外卻被人忽視。樓宇地盤的割據,逼使行人路走無可走,可見是從未由“惠民”的心態上著手考慮城市規劃。既然,石油價格不讓,是為商有為商的難處;而公交擠塞,是為地有為地的局限,那何不直接打造(一)以固定導航及軌道系統,全面實施無人駕馳的新代汽車,減少民生層面對石油進口依賴;(二)利用人工智能,全面貫徹電氣化輸樞系統,免除由於路面情況、司機的情緒和疲駕所生的問題;(三)因路面既成了固定、衡速和有GPS監控,以後或無須再設考核駕駛執照,就可使用徒步工具。這樣半自動的新行車環境,使用者只需要設定目的地以外,“爬頭”(越前)和“超速”的情況可能從此消失,不法之徒更不能利用“賊車”來逃亡,可是,各名牌車主面對這種公車與私家車“平等化”的心理障礙,又是否比“加油站減價”更易被說服呢?
科研發展非夢話
無疑,石油是近代工業革命血脈,抽出了“石油”的新代行車規劃,的確是令人摸不著頭腦。有關生活和日用產品的時代脫變,可回顧前英國首相麥米倫的講話:“咱們承認吧!大多數人從未過上這般好的生活。”自80年代,英國基本結束了殖民版圖的帝國時期,而人民生活卻多了電視機、冰箱、電話、電燈、唱片機、汽車和塑膠玩具等發明。雖然這些物品在當今生活是理所當然,但百年前的人類生活上卻是從未出現。亦誠如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到一三五規劃以後,本地生活也可以說:“咱們承認吧!自開埠以來,從未過上這麼豐富的生活”。一切淘寶、速遞物流(包括貨運及午饍餐點)、牛熊輪證交易、電子虛擬貨幣、支付寶以及健康碼等,也是百年前世界難以想像和預測的日常物。可是,兩者還未能百分百切割的部分,就是存在著由石油推動的運輸部分,這令它算不上是完全的時代脫變。
時代樽頸的突破關鍵
既然,本地石油經銷長期保價不讓,而公交質素又離不開道路硬盤的缺陷,何不藉著未來舊區活化的同時,集中火力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即使未必達到環保效益和時代飛躍,也堅決摒棄港式的視覺點綴、外牆翻新、博物館化、底層商場等草草了事的活化模式,而是從社區機能層面考量,無論是公用燃料、垃圾回收、行車規劃等實質維新的活化模式。回顧本澳潛在活化需求,而橫琴可從技術上,提供經濟與科研配合“雙破頂”的用武之地。兩地市民不用再愁煩城市公交及油價問題,而是直接改用新源能、新運作的全面運作模式。讓一切新加坡社保規劃、香港的衛星城市、拉斯維加斯的賭城建設等不再是本澳的參考對象,而在將來,讓本澳成功試造的“舊區改新”成為別人的榜樣、別人的參考對象。能夠打出自國特色的未來新城生活,才不枉內地千億同胞的支持。
從內地與本澳通關復遊的強烈需求來看,就得知本地雖然力求擺脫產業單一,卻毫不介意客源單一的態勢。而當中,單一客源所發揮的“徒步”經濟威力,顯然勝過本澳的空運、船運和貨車,難怪本地氣油公司可以長期不理會外圍減價了。在邊境口岸附近,無論是自由行、餸菜一族、水貨客和換錢黨等幾乎都可以靠徒步完成,極其量是轉乘巴士,自成一套完全合乎低成本利益的實體經濟群,而且還逐漸世代相傳化。只是久困疫境之後,夾帶水貨的鄉音青年,竟也悟出幾分雲崖與洞山和尚的禪意開來。當年人向洞山問道:“你肯先師也無?”用以引申現在的生活來說,意思就是問:“年輕人,你認同這種靠水貨餬口的生活嗎?”答案當然是:“半肯半不肯”。
懷著“不可辜負”的心情
“為何不全肯?”洞山答:“全肯即辜負了先師也”。自從提倡產業多元化以來,自由業和私企都重“財”多於重“產”。人們對產業多元與否倒未必關心;只要賣得好價錢、以投機市場需要之貨品來博取餬口就是,干政策研究底事!雖然,他們希望祖國與本地向好的心是殷勤,但當個人收入與新政驅使下的工作量,兩者放到天秤上稱一稱,倒是個個像洞山一樣,半肯半不肯。假以時日,通關客戀上了“賺快錢”的餬口生活而不能自拔,又甘於“全肯”,導致本應多汁圓潤的產業成果從芯裡疆化起來,就真正辜負了國內同胞的長期支持和接濟,這分心情誰也不難理解。“一人兩罐”和“現金上限”的條例恐怕會亦從此有增無減。
從“畢生難忘”看運輸新定位
昔日運輸業裡的客輪、航空逸話當中,不外乎機件故障的嘎嘎怪響、麻雀被捲入引擎槽裡失火、物理碰撞而引發的奪命意外、遇瀝待救、甚至是阿爾蓋達的蒙面人騎劫經歷,都令所有記者不約而同地寫下“畢生難忘”。直至2020年初,在疫情逼使整個旅遊、酒店、娛樂和客貨運業界極速受挫,停工和倒閉所帶來的社會經濟跨損空前。這創傷並不是個別,而是整體的。全線工作人員生活受困,才教曉了社會不再輕書“畢生難忘”四隻大字。
原油是當代運輸的血脈
當然,除了戰禍和金融危機以外,還有疫情的爆發可以左右油價大局。根據本年3月《紐約時報》的內容所載得知,由於市場對冠狀病毒傳播的另一波擔憂,所以石油價格急劇下跌。其後踏入同年4月,西得克薩斯的5月中間基原油期貨更單日暴跌近3倍,是史上首次跌至負數,每桶收報-37.63美元。外國報刊頭條恨不得翻譯成:“賣石油還要倒貼,我的天!”。借鑑80年代的蘇聯國產汽車,就是個被油價拖跨又極具歷史意義的例子。油缸入滿的價錢,剛好叫人可以多買一輛新車;而現代版本的演繹,則可能是“有甚麼方法補貼疫情中航運的虧損呢?答案就是:‘買5月石油期貨’”。
當代運輸不發達的惡根
面對全球油價勁減狂減,本地各大油公司依然屢次是面不容;而公交雖然依靠原油運作,但收費亦不見調控。無論是坊間還是立法會議的諮詢,地區油價與公交收費有加無減的理由不外乎:顧及設施回本、應付營運開支以及“當時的”原油買入價格。因而不作減價的答覆,同樣在疫情下,令各運輸業感到“畢生難忘”。儘管為商之道,巧取毛利是無可厚非,但“取利於民,而思不惠民”的營商心態,卻為本澳運輸業停滯不展而埋下惡根。
開發環保新能源
依全球力推環保減排的行動和理念,不論歐盟所嘗試的燃料電池、水爆原子動力等新代汽車面世,還是頁巖油、天然氣的開採,都有意欲尋找石油的代替品。如此推論,政府在環保發展的執行方向,將來勢必與油商的利益打從根底裡矛盾起來。事關除了沙特、俄羅斯和美國等石油生止大國以外,其他國家理應及早開發環保新能源,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最佳選擇。
無油新世代
雖然坊間素有舊區重建的希望,然而,少不免一批刻意持貨的投機者,以搏取政府收樓時的賠償。加上舊區重建的刻板印象,只在乎石磚上的新舊更替,光追求外觀的時麾罷了。因此,舊區重建,就只局限在“換樓”這理念層面,而舊區內的巴士意外卻被人忽視。樓宇地盤的割據,逼使行人路走無可走,可見是從未由“惠民”的心態上著手考慮城市規劃。既然,石油價格不讓,是為商有為商的難處;而公交擠塞,是為地有為地的局限,那何不直接打造(一)以固定導航及軌道系統,全面實施無人駕馳的新代汽車,減少民生層面對石油進口依賴;(二)利用人工智能,全面貫徹電氣化輸樞系統,免除由於路面情況、司機的情緒和疲駕所生的問題;(三)因路面既成了固定、衡速和有GPS監控,以後或無須再設考核駕駛執照,就可使用徒步工具。這樣半自動的新行車環境,使用者只需要設定目的地以外,“爬頭”(越前)和“超速”的情況可能從此消失,不法之徒更不能利用“賊車”來逃亡,可是,各名牌車主面對這種公車與私家車“平等化”的心理障礙,又是否比“加油站減價”更易被說服呢?
科研發展非夢話
無疑,石油是近代工業革命血脈,抽出了“石油”的新代行車規劃,的確是令人摸不著頭腦。有關生活和日用產品的時代脫變,可回顧前英國首相麥米倫的講話:“咱們承認吧!大多數人從未過上這般好的生活。”自80年代,英國基本結束了殖民版圖的帝國時期,而人民生活卻多了電視機、冰箱、電話、電燈、唱片機、汽車和塑膠玩具等發明。雖然這些物品在當今生活是理所當然,但百年前的人類生活上卻是從未出現。亦誠如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到一三五規劃以後,本地生活也可以說:“咱們承認吧!自開埠以來,從未過上這麼豐富的生活”。一切淘寶、速遞物流(包括貨運及午饍餐點)、牛熊輪證交易、電子虛擬貨幣、支付寶以及健康碼等,也是百年前世界難以想像和預測的日常物。可是,兩者還未能百分百切割的部分,就是存在著由石油推動的運輸部分,這令它算不上是完全的時代脫變。
時代樽頸的突破關鍵
既然,本地石油經銷長期保價不讓,而公交質素又離不開道路硬盤的缺陷,何不藉著未來舊區活化的同時,集中火力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即使未必達到環保效益和時代飛躍,也堅決摒棄港式的視覺點綴、外牆翻新、博物館化、底層商場等草草了事的活化模式,而是從社區機能層面考量,無論是公用燃料、垃圾回收、行車規劃等實質維新的活化模式。回顧本澳潛在活化需求,而橫琴可從技術上,提供經濟與科研配合“雙破頂”的用武之地。兩地市民不用再愁煩城市公交及油價問題,而是直接改用新源能、新運作的全面運作模式。讓一切新加坡社保規劃、香港的衛星城市、拉斯維加斯的賭城建設等不再是本澳的參考對象,而在將來,讓本澳成功試造的“舊區改新”成為別人的榜樣、別人的參考對象。能夠打出自國特色的未來新城生活,才不枉內地千億同胞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