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个体间之差异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在疾病中,个体的遗传素质与其外界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数以百计的情况下,遗传因素起着主要影响皮肤病之作用.本文叙述一些遗传的原则及概念,并举出针对性强的临床实例加以说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间之差异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在疾病中,个体的遗传素质与其外界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数以百计的情况下,遗传因素起着主要影响皮肤病之作用.本文叙述一些遗传的原则及概念,并举出针对性强的临床实例加以说明.
其他文献
前已报导作者从银屑病患者皮损(PSA)、未受累皮肤(PSB)和正常人的皮肤(NSF)中,培养出一些成纤维细胞株.本文报告这些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合成氨基葡聚糖(GAG)和蛋白质的情况.GAG分泌率的测定系利用细胞繁殖试验时收集和贮存于-20℃的培养液.此培养液是在第4天加入到培养瓶中并于第6天细胞计数时收集的.把材料作醋酸钠缓冲液透析,用Lyphogel聚丙烯胺浓缩沉淀,用透明质酸酶消化并用5%三氯
腿部截肢后影响残肢的皮肤是常见的,也是糖尿病病人截肢后康复过程中引起并发症的附加因素。本文报导1例糖尿病病人截肢后出现以往未见报导的皮肤并发症――局限性大疱性类天疱疮。
作者应用OKT3 PAN、OKT4 IND和OKT8 SUP单克隆抗体(MA)分别测定了麻风病人和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总数(OKT3 PAN阳性细胞)、诱导(辅助性)T细胞(OKT4 IND阳性细胞)和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OKT8 SUP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并用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了麻风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人麻风分枝杆菌(ML)、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和植物血
众所周知,补体系统对于各种外来或内部的因子发生反应而引起的炎症,起着保护机体的重要作用.这种现象在身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中也不断发生,与体温调节、分泌作用等一道起着保护内部脏器的作用.细菌、简单的化学物质等异物多数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的,如果详细观察皮肤中发生的各种反应的话,对推测眼睛看不见的内部脏器的病变有很大作用.
本文报告2例嗜酸性筋膜炎,其临床与病理检查提供了对本病与硬皮病之间关系的一些认识.病例报告:例1,29岁男性.因膝部疼痛作响伴晨起时僵硬6个月而入院.
显性遗传性局限型掌跖角化症(KPP),不伴有其他表现者,包括斑状和(或)线状型和点状型。斑状―线状型的家族内和家族间变异性很大,但所有的变型都认为是一种病,作者称之为变异性掌跖角化症(Keratosis palmoplantaris varians)。
患者84岁,男,8年前由左胸上部皮肤切除一2.8cm大的基底细胞癌.3年后在手术瘢痕上复发,再次切除.3年前(81岁时)在第2次切除的瘢痕上发生一个增大的硬结,第3次扩大切除局部皮肤及皮下脂肪和肌肉.病理报告为:“皮下组织和?膜均有基底细胞癌浸润,切除的皮肤边缘未发现肿瘤,骨胳肌未受累.”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局部疼痛,常与炎性肠病、关节病和血液病等内在疾病并发。
本文报告8例伴单克隆丙球蛋白病的坏疽性脓皮病.男7例,女1例.其中坏疽性脓皮病出现在发现单克隆丙球蛋白病之前者7例,同时发现者1例.IgA型7例,IgM型1例,4例有λ轻链,4例为κ轻链.5例骨髓穿刺,均有不同程度浆细胞数增加.
从两例自然发病的猫分枝杆菌皮肤病病例获得不能培养的抗酸细菌,对大鼠和猫进行了几个实验性接种试验,结果感染获得了成功,并将结果与用鼠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murium)实验感染的大鼠和猫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