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源泉产生的是什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yuanzhuren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人们的实际需要、认识源泉以及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关系看,认识源泉所产生的只能是作为活动结果的认识,即有关客观事物的信息,而非作为活动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认识源泉活动过程
  很多辞书和词典都对“认识”一词的词义和词性作出了大同小异的解释:《中国大百科全书 ?偊b 哲学卷》“认识”辞条指出,认识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或观念的再现现实的过程和结果”。这是把认识理解为既是活动,也是结果。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认为,认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的总称。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里是把认识理解为结果。由此可见,“认识”一词既是动词,也是名词。作动词理解时,就是指一种活动或活动过程,作名词理解时,就是指活动的结果。
  由于“认识”一词的不同词性,而在有关认识源泉与认识的关系问题上,我们经常说:“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就是说,认识来源于认识对象,即客观事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认识源泉产生的究竟是作为活动或过程的认识,还是作为活动结果的认识,即有关客观事物的经验、知识等信息。从而形成了认识论上的误区。
  笔者认为,认识源泉所产生的认识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属性、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即作为活动结果的客观事物的信息,而不是作为活动的认识过程本身,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原因如下:
  一、从人们的目的和實际需要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绝非为了进行认识活动而去认识客观事物;而作为活动或过程的认识,只是为我们的目的和需要服务的,并不是我们的认识活动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非最终目的----实践),我们的直接目的是要获取有关客观事物的属性、本质和规律的信息,以便利用和改造客观事物(最终目的)。另外,判断一种具体活动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是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在变革客观事物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对变革对象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活动也就是一种认识活动,具有认识的意义;而以认识客观事物为目的的认识活动,则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如科学试验等,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此时认识活动也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而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我们所获取的都是认识对象----有关客观事物属性、本质和规律的信息,而不是实践活动或认识活动本身。
  二、从认识源泉看,我们知道,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通过实践,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人们在变革客观事物时,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反映到人脑中才形成了认识。因此,认识来源于实践,很显然,这种源自实践的认识,是作为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结果的有关客观事物的信息,而非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本身。
  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而反映的内容都来自于客观事物。人们在变革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只有同客观事物发生作用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也就是说,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认识,既不是从天生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它只能来自外界客观事物,即只能来自认识对象。在认识过程中,认识对象,即客观事物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只能是有关它的信息。人类的知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却是客观的,即知识的内容不是来自认识主体自身,而是来自认识主体意外的客体。很明显,这种源于认识客体的认识内容是认识活动的结果,即认识对象的信息,而非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本身。
  三、从实践和认识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来看,在现实生活中,任何具体的认识过程都是发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认识过程,同样,任何具体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活动就是实践活动,反之亦然。而认识活动是由认识主体、认识手段和认识对象构成的统一体;实践是由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和实践对象构成的统一体,因此,二者在构成要素上是重叠的。
  据此,如果笼统的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就会得出两种结论:通过实践,我们既获得了作为经验、知识等有关客观事物信息的认识,也获得了作为过程的认识活动或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实践既是作为有关客观事物信息的认识的来源,同时也是作为过程的认识活动或实践活动的来源。显而易见,前者既符合实际情况,也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后者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违反了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在理解把握“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客观事物是认识的源泉”这些认识论原理时,我们只能把“认识”一词作名词,即作为活动的结果理解,而不能作动词,即不能作为活动或过程理解。这就是既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论,又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对于更合理、准确的理解、把握认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始めに:どんな言語を使っても自称詞と対称詞を避けることができない。話し手は自分自身を言及したときは自称詞を使うが、話の相手のことを言及したときは対称詞を使う。中国語の中でどんな場面でもどんな人にも「我」、「你」、(您)という自称詞、対称詞が使える。しかし日本語の場合では「わたし」「あなた」などを直接に言わなくて、省略やほかの形式に代用される場合が多い。そのため、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る中国の学習者にと
2010年《教师博览》第10期上登载了孙道荣先生的一篇独具一格的叙事散文《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文章借应用文的写作,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孩子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并学会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无独有偶。这学期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就有这样一堂综合性学习课《献给母亲的歌》。我立马回忆起了这个特别的教学案例,也想试着给孩子们来个复制的《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课堂上孩子们的反应和
【摘 要】电路电阻的求解有两种方法:在没有具体的电路只有电路图时,只能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在有具体的电路时,还可用实验测量的方法。实验测量方法能简捷、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验测量的原理,我们又可以找到计算电路电阻的新途径。  【关键词】电路电阻 无限 网格 理论 计算 实验 测量    较为简单的电路的电阻,我们容易用电阻串并联关系的公式求得。但对于较为复杂的不含电源的电路,光用串并联公式难于求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通过参加五级梯队评选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困惑。本人结合自己参加常州市市学科带头人的评选,畅谈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时间 阅读环境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
【摘要】以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会忽略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许是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中国现在的教育中的细节问题,阐述 这八种细节为什么不可忽略,及它们的重要性。【关键词】预习归纳总结提问心理学认为神经学研究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会忽略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许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正如一则故事所说:一枚马钉没有定好,摔倒了一匹战马,这匹战马摔倒,摔死了一名将军,将军被摔死,因而输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与人才的世纪,社会竞争的实际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在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在个人的学习经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时代呼唤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作业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手段。作业的目的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所以必须有  当堂作业练习的时间保证,练习的内容应具有针对必性、量力性和典型性。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  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作业内容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在练习中体
【摘要】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学理念学生思维教学模式课堂氛围  生物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比如我们看到的万物生长,不同季节的鲜花争奇斗艳,这其中就蕴含了生物学知识等等。把活的知识学活,并能灵活运用才是抓住了新课程教学的灵魂。而要
1 引言:这是一节校本教研九年级数学复习教学主题教研活动中的研究课,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复习课教学和这次活动的“以学定教”的主题,我们教研组将重点放在教师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复习内容上,突出数学复习的方式方法,重点关注复习课教学学生互动的设计。我对《二次函数解析式求法》这节复习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节课沿着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实例出发,使学生对三种常用解析式和四个特殊形式的解析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