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建构英语听力课堂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出现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听力现状。笔者针对此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双重指引下,提出“建构”英语听力课堂,营造快乐、和谐的英语听力课堂。
  关键词:听力现状;建构主义;听力策略
  一、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地位
  面对高三复习时间紧张,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出现单一化(三步走),即放音—听音—核对答案。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扮演着测试者和检验者的角色,而学生始终是受测试的对象。学生永远是被动的接受者,无法进行意义的建构,这样他们的听力理解始终得不到提高。学生不主动建构的原因是:第一,不明确听的目标,没有做听力训练的兴趣和动机。第二,只是机械反复地听,做了大量的听力训练,听力水平也没有明显的提高。第三,对英语的习惯用法和固定短语掌握不牢固及文化背景知识欠缺。第四,觉得语速快,不能有效快速地记忆或记录下所需的信息。
  英语课程标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是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提高听力水平,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水平,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伙伴的合作去完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听力课堂教学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理论依据。于是,我在听力教学中尝试运用这个理论来上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以高三听力课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为例:
  Q1:when do people usually start their“Buy Nothing Day”?
  Q2:where did the idea of “Buy Nothing Day”start?
  Q3:where did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get food on “Buy Nothing Day”in Albuauerque?
  Q4:How did people celebrate“Buy Nothing Day”in Manchester this year?
  (笔者创设真实的情景,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协作的场面,有利与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备课时,灵机一动,想起了教学模块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关于复活节、万圣节等有趣的节日。所以我在让学生听材料之前,问了这样的问题。
  Q1.Are you looking forward to the Spring Festival?
  Q2.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what do your parents and you do?
  Q3.At th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what do people do?
  (此设计有利于快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习者建构已有的知识体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回答,然后我又利用多媒体显示出Buy Nothing Day学生看到这个标题时,表现很惊讶。我借此机会,立刻发问:
  Q:This is another eastern Festivals.
  Can you guess what people do at that Festival?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people buy nothing.
  (此环节以提问形式让学生根据这个话题内容进行预测,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
  接下去我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做这四道题目,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他们大多数人只会做前两题,笔者说了一句“it doesn’t matter! let’s look at the table. And then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对于后两题存有顾虑,我用表格展示了学生二次要听的内容。
  (此环节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目的)
  本来到此就可以结束听力课,但我并不满足现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听力任务,即:比较墨西哥Oban和中国的清明节、Buy Nothing Day和Spring Festival.
  三、听力教学的对策
  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不是传输者和灌输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习者感受知识,前提是要激起他们对知识建构的兴趣
  正如上面的片段中,笔者通过Spring Festival和中国家庭相关的共同节日话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使得听力课出现“千层浪”的良好气氛。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求知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导入时,应尽量运用多媒体(图片,视听)讨论故事、游戏、问题、新闻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知识的生长点)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上面的片段中Q3.At th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what do people do ?这一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是连接新旧知识的交汇点。班里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不同,对旧知识的总结和新知识的建构也不同。
  3.适时提供辅导、点拨、支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
  在上面的片段中,笔者在设计听力任务时,如:This is another eastern Festivals.Can you guess what people do at that Festival?让不同基础的学习者都参与进来,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涉及协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因素。
  4.围绕当前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搭建课堂支架,进行知识建构和再建构
  正如片段中在听后我加了一个post-listening,可对听力材料中所学到的文化内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加深。方法有很多种,如分析比较法,引申报告法,精选、补充或替换听力内容等。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者主动建构
  在英语听力中,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并教会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听力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语言的意义和形式,并发现和总结规律。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以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也就避免听力教学教学模式单一化。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要求,听力的提高也绝非一朝一夕。但不断摸索听力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在时间、措施和训练上得到保证,就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进步。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给自己创造一个“疯狂英语”的环境,那么,一定能在未来高考英语听力中取得较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桂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张力[J].教育科学,2003,19(1):17-20.
  [2]佟文柱.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刍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1).
其他文献
主旋律纪录片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片种,承载着国家演变的轨迹与民族复兴的记忆.新时代主旋律纪录片最大的特色在于边界的消弭,与鲍曼眼中的“液态”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发
人类媒介演进具有鲜明的"魔术化效应",即媒介因技术发展和形态变化所展现出的某种特殊功能和魅力.从壁画、语言、文字,到广播、电影、电视,再到今天的网络媒介、手机媒介及依托其上的微博、微信和各种客户端以及VR、智能家居等,人类媒介形式和功能的变迁就像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魔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受众和消费者.从系统分析媒介"魔术化效应"的基本特征入手,以全新的研究视角揭示了人类媒介演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并对媒介"魔术化"程度的衡量和媒介"魔术化"的负面效应作了深入的阐释.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练习观念陈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较差,师生高投入低产出,所以,进行有效的数学练习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作为教师,首先要在评价的内容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恐慌性传播以其极强的行动唤醒力,常被看作是一种蕴含潜在风险的社会心理模式和群体话语实践,而忽视了情绪主体将心理体验表征为传播话语的过程.社交媒体时代,个体情绪体验与社会化传播网络的无缝对接使恐慌性传播被更频繁地唤起,由于个体性回归,恐慌性传播还表现出更为复杂的表征形态和更为显著的涌现效应.基于此,当前化解恐慌性传播风险应遵循个体逻辑,打开传播主体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的空间和可能.
伴随智能技术的应用广告传播的“智能化”转向日趋明显,广告产品呈现细粒度、全触点、高浸合、自进化特征,广告传播开拓出新的路径.基于智能广告生态环境各要素及显著特征分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过度关注中职生的专业基本功,但是却忽视了对中职生职业观的培养,导致中职生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已经就业的中职生普遍存在缺乏吃苦耐劳、团
虽然城市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城市轨道建设的发展则有效的改变了这一现状。怎样确保城市地铁建设工程的安全、快速、更高质量是目前
危机与应急风险传播研究领域已发展出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恐惧诉求、保护动机理论(PMT)、扩展的平行处理模型(EPPM)等相关理论,研究尝试将"媒介可信度"这一变量嵌入到"信息接触—风险感知—行为驱动"的因果模型中进行考察.基于新冠疫情这一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研究使用PPS抽样技术对疫情期间的中国网民进行调研,考察不同信息来源的接触如何影响媒介可信度评价,不同类型的疫情信息接触如何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进而如何影响着他们的防护行为.数据结果支持了风险传播扩展模型的有效性.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计量方法,利用《河北经济年鉴》中1978—2008年度的相关经济数据,对河北省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发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