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培利西的合成路线图解

来源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培利西是一种新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α(PI3 K-α)抑制剂,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及男性晚期或转移性的乳腺癌患者.文章对阿培利西已有的2条合成路线进行分析总结,2条路线各有优劣,可通过优化或改进,探索新的工艺路线,为该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以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教学楼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通过Context Cap-ture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处理,得到研究区域的实景三维数字模型.利用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对原始坐标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评定三维模型构建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三维模型构建过程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模型结果X,Y,Z方向最大误差分别为0.0168,0.0151,0.0138 m,平面最大误差为0.0225 m,模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作业需求,验证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数字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控制精度,避免计算量过大,采用混沌鱼群算法对传统PI控制进行了改进,并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双闭环SVPWM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传统PI控制、人工鱼群算法和混沌鱼群算法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混沌鱼群算法控制,系统转速响应曲线不仅无超调,且快速性好,能够满足控制系统对稳定性、精确性和快速性的要求.
水源动态补给和转化是影响湿地水文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重要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开展沿黄湿地多水源组成分析及转化关系研究,是揭示干旱半干旱区水量转化及湿地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的关键.本文根据山西省汾河入黄口湿地的水文节律变化特征,选择2019年旱季(5月)、主汛期(7月)和汛末(9月)作为典型时期,分析了降雨、土壤水、地下水与河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了湿地水分的补给来源,并结合端元混合模型揭示了不同时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 发现,不同水体18O和D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均值总体表
受自然环境和资料限制的原因,中国西北的季风边缘区内的湖泊千-百年时间尺度演变序列重建工作存在不足.历史文献中的湖泊演变信息丰富,有效利用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文献记录的定边盐湖采盐方式资料,反演历史时期定边盐湖卤水水位,重建公元1265-1949年陕北定边盐湖卤水水位演变序列,该序列较好地指示出公元1265-1949年间定边盐湖所处区域的气候干湿变化状况.重建结果显示,定边盐湖所处区域在公元1265-1949年间存在2个湿润期和3个干旱期,影响该区域气候干湿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
湖北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依托“智能制造”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以科研活动带动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及社会服务.现有“分布式虚拟实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省级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平台、工业4.0智能装备研发平台、湖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塑料挤出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黄石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为了充分阐明广州市增城区水旱灾害的分布特征,基于其地形地貌成因、地势走向和水系分布等因素,对广州市增城区的水旱灾害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广州市增城区地势自北向南降低,自北向南依次为中低山谷地、丘陵河谷平原和冲积平原3种类型;河流沿线、北部中低山谷地区、中部丘陵河谷区和南部冲积平原区的水旱灾害特征不同.在防治对策上,增城区水旱灾害防治应充分利用监测预警、水工程建设、水工程科学调度、分区域专项治理、避让处理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为解决传统现场浇筑的建造方式在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装配式建筑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在绿色价值理念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生态价值意义.针对安徽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关于装配式建筑生态价值的思考与研究,指出安徽省不断推进绿色低碳的发展路线,采用装配式建筑改善现有的建筑结构,推动了建筑业集约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了多维生态价值,适应经济新常态.
为了进一步确定被保护层的实际保护范围,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ac 3D,模拟淮北朱仙庄煤矿10煤Ⅱ10310工作面开采对上覆8煤Ⅱ836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卸压过程,分析了其影响规律,同时结合现场考察结果确定上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实际有效保护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朱仙庄煤矿Ⅱ836上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实际保护范围在走向与倾向(包括上部和下部)上均存在扩界现象,走向与倾向范围内的保护角均增至90°.
随着“互联网+”教育兴起,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超星学习通是一个集课程建设与管理、教学互动与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线上教学平台.基于此建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线上理论+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辅以课前教学准备、课中“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课后教学反馈与考核等教学活动,既有效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学习效率和实践效果,使“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新时
以东亚飞蝗为材料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富集培养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进行初筛,再通过刚果红鉴定和滤纸崩解实验复筛,并对小麦秸秆进行发酵实验,以验证其纤维素降解能力.获得了2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分别为1号菌和4号菌,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初步鉴定1号菌为灰色链霉菌,4号菌为短黄杆菌.结合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引入1株由真菌7号菌、1号菌和4号菌构建的高效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红外测定和漆酶活性结果分析表明:复合菌系的综合降解效果最好,首先是纤维素被分解,此时纤维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