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638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因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1.社会期望值过高。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升级。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等一系列的反差。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虽说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
  (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的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2.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从组织角度上讲,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通常在一所学校中,学校的组织文化与人际网络往往很复杂,包括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教师在这些人际网络中与其他人员的交往互动,即形成一种学校文化。如果学校的人际氛围不和谐,如,充满个人主义,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激励,甚至互相攻击,等等,这些都将促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因此,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首先学校领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就很容易使教师陷于倦怠。最后,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其他文献
我不是专家,不能用高深的理论来表述学术造诣;我也不是匠人,不能匠心独运雕琢我的事业。但是,我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坚守着这样的工作信念:以真诚的爱心和平等的尊重,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向上的教学环境,去点亮每个学生的心灯;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现代人,去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培养自主的人、健康的人。  一、美丽就在举手投足间  迪福说过:“如果我自己的表不准,它只能
期刊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的学习也是充满诗意的,这里有李易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凄切,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丽绵长,有东坡居士“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一本语文书,为学生展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场场波澜起伏的人生。  可惜,学生丝毫没有感觉到其中的美好和诗意,他们被动地、枯燥地、满怀怨言地将语言的瑰宝弃之如敝
期刊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纷争,门派林立,可谓是云雾缭绕,虚幻玄妙,导致一线的语文教师无所适从。虽然语文新课改喊了十多年,但语文教学效益低的局面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整个中学语文教坛仍在痛苦地经受着种种“非语文”和“去语文”因素的折腾。  一、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症结在哪里  我以为,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课堂教学的应试化、求异化是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最大症结。  1.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  作为语文教
期刊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就需要送玫瑰的人,当别人获得玫瑰的同时,你的心底也会无比幸福。其实,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呢?教师要做到奉献,才能从中获得快乐,获取到幸福的教师生活。要想获取幸福的教师生活,还必须实现一下几点:  首先,要修炼自己平和的阳光心态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听到很多抱怨,每当我一坐到办公室理,就听到有教师开始发牢骚:“今天我们班某某又没有交作业,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讲了
期刊
作为一名多年从教的一线教师,我想说:对于新课改,我们既不能望而生畏,也不能消极等待,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拿来”, 何妨让自己的脑筋多转几个弯?  我们一直都在喊新课改,但实际上我们教师依然是吃老本,吃教参,走“教材+教参”的老路。教师成了“教参”的录放机,生吞活剥,每篇必讲,每首必学,每讲必详。其结果是教师辛勤耕耘,学生消化不良,师生“筋疲力尽”,“高耗低能”。有识之士在呼吁:教师何时才
期刊
一、考查诗歌文体常识以及诗文典故等常见文化文学现象。  示例:  (1)这首诗题名“春感”,实际是因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感而作,写出这个节日的名称及词中暗指这个节日的景物。(2)“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那首诗中的诗句?  二、考查一字或一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及特定含义。  示例: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的含义。(菩萨蛮.北固题壁)(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____,“一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课改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我们就阅读教学如何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谈我们的作法和体会。   一、“个性化”阅读,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而且由始至终,阅读的方式要学生去运用,阅读的任务要学生去完成,阅读的目的和效果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而学生各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语文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增强实践能力,教师应努力探寻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无论花样怎样纷繁,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形成这样的共识: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集中精力乃至做到心无旁骛。然而学生往往会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
期刊
新课改实施至今已经有相当一些年头了,但是真正地改变初中生的写作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说、写、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的学生写,教师改。   一、说。说就是说话训练,相当于是口头作文、单口相声。一个人生活在社会这样一个大家庭中,语言是我们交际的工具,你交际能力的好坏,适应社会的强弱与你说话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如果你不会说,那就会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处处碰壁。因此,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