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辣联盟:葱姜蒜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aiyou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葱
  “葱”字,甲骨文写作“”,象葱形。《说文·部》写为“”(音同葱),是葱的先字。造“”字是有因由的:此字上部的“”,义为百卉,以二屮象其丛生,也表示“”是植物,即一种蔬菜;中部的“囱”,《说文·囱部》释为:“在墙曰牖,在屋为囱。”这是说,在墙上开设的称为“牖”,在屋顶上开设的则为“囱”,囱即天窗;下部的“心”,与“囱”结合起来,即“”(音同葱),此字在金文里写作“囱”,义同,是会意兼形声字,指从心合囱,囱在心上,示心中之事像窗棂纵横。到了写篆字时,《说文》沿袭金文,将“”也写作“囱”。这样看来,“”亦通“窗”(《辞源·葱灵》)。今人谓“开窗”,古人则习谓“开”,指有窗棂的窗。为何通窗?我以为也有这样的原因:自周代有三市,集镇中也有了餐饮业。古代的酒馆食店,厨房设在临街处,庖人在里面制馔,在做饭时推开窗户,便于散出爆锅时的烟气。用啥爆锅?主要是。入脂油中爆出的香气是很浓烈的,随着烟气挥发到窗外。过往的人们嗅之受诱,于是就“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开窗放香”也是变相的广告,成了招徕客人的手段。因而就想,传统的中国菜习俗爆锅,可能与这种情形相关,以至造“”字就把窗户会意进去。若不然,还有什么理由来破解“”字里有“囱”的原因呢?
  隋唐时,“”曾作“”(音同)。如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写孔子庙堂碑,就有“”字(《中国书法大字典》)。此字中的“公”,可能与当时朝廷诏给内外官署的公廨田(公田)相关。作为公田所植,其字中的“囱”则被改写为“公”。唐后廨田废弃,
  “”字亦销迹,未能流行。
  约在明代,“”字中的“”又被改写为“匆”。明代书法家王铎、王登是较早将“”写为“葱”的。这也有原因:囱通,义又为急速、急遽,是“匆”的异体字,与“匆”字也同义。故“匆”就替代了“囱”,写为“葱”,一直沿用至今。以下用“葱”字行文。
  葱对我们有三大贡献。1.制馔。中国菜中,大多数须使葱来参与;肴山馔海里,葱无处不在,以至有“无葱不成馔”的谚语。古人称葱为“菜伯”“和事草”。“菜伯”的伯,这里指凡做菜必用葱以提携其味,故喻其为长者之尊;“和事草”指葱能调和万食,助其各展本味。这足显葱在烹饪中的地位和作用。2.药用。葱能发表、通阳、解毒,有主逐风寒、感冒、养育、鼻塞、阴寒腹痛、虫积、二便不通、痢疾、痈肿等症的功效。外国医家经研究发现,葱还能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积累,对癌细胞也有较高的抑制率。3.绿色天使。葱的生命和本色,自古以来被人们认作是青郁、碧绿、茂盛、明丽之状的标范。葱葱、葱仟、葱倩、葱翠……皆是以葱为名而得来。时今提倡绿色食品、绿色家园……而由葱形成的语言仍在描绘着这种时代需求。
  释姜
  “姜”字,甲骨文是一个面朝左跪坐的女人,头戴羊角冠,表示很美;字中的“羊”亦表声。这是会意兼形声的字,本义为“美”。
  《说文·女部》中释“姜”就不是这个意思了:“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这是说,神农(相传为炎帝)因居住在姜水一帶,于是以姜为姓。姜水即今岐水,在陕西岐山县西,源出岐山,南向与横水合流,入雍河。
  由“姜”字还引申出一个典故。因其味愈老愈辣,用以比喻人到老年性格愈刚强。《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姓,到老愈辣。”今人喻高岁者谋事老到,常说“姜还是老的辣”,即源于此典。
  但是,“姜”与“”(音同姜)在古代本为二字。姜多作姓用,为荤菜之。的本字是“”(《说文·部》),音与“姜”同。后写作。至于姜与的关系,王安石在《字说》中说:“姜能疆御百病,故谓之。”这说法存疑,姜被命名为的原因未必是这样,但御百病之说是有道理的。《辞海》释“”为“姜的繁体字”亦不妥。姜无繁体字,从古至今字形未变。“”是在推行简化字时,由“姜”替代。故
  “姜”为“”的借用字。以下遂循“姜”字行文。
  说到姜食,《论语·乡党》记载了孔子的十三个“不食”,这是多为人知的。其中唯独“不撤姜食”,这或许是孔子嗜姜,但其也是一种食礼。那时的祭食不用香料,但是必须有姜,所以姜食是不能撤席的。可知春秋时人对姜的保健和调味作用已有深识。尤其是“不撤姜食”是孔子的说教,这对后世将会产生心理影响,并导致姜的食性、药性在这种礼俗的传承中,得到不断的研发和扩播。
  纵顾姜食,它对我们的贡献同样卓越。姜分老姜(母姜)、子姜(紫姜)、生姜(鲜姜)、干姜。老姜是清除动物原料之腥臊的矫味良剂,更是制作酱卤肉食之老汤和烹饪用的上汤、清汤等必不可缺的主料之一。子姜脆嫩无筋,宜作主料制成酱、腌、渍、糟等风味特食,亦可制甜馔,如蜜饯姜芽、姜糖藕等。生姜可切丝配动物脯肉同炒;或制姜汁成为“姜汁味型”,如姜汁肉、姜汁豇豆等;亦可配醋作蟹、皮蛋等馔的蘸料。干姜用成熟之姜所制,多药用。中医认为,姜主逐风寒感冒、呕吐、咳嗽、食滞、腹泻等症;近代医学成果表明,姜有抑癌功效,且可抗衰老。民间亦有“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之谚语。
  注蒜
  “蒜”是形声字。上部的“”表示为植物,下部的“”(音同蒜)是“”(亦音蒜)的古字。义为计数用的算码,因是竹制,故从竹;从弄,是取其经常摸弄之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四横六直,象觚之形,实即字之古文也。”这就可知,的古字“”,也是以计数而取义的。而且,“算”字也义为计数,读作。所以,、、算不仅同音,取义亦同。被用在蒜字中,意指蒜头。因为蒜是多瓣的,形如聚在一处的算码,须摸弄或掰剥,方知是六瓣蒜、八瓣蒜等。这大概是先人聚“”为形符、取为声符而造蒜字的原因。
  蒜,中土原产的称小蒜,后称卵蒜、夏蒜,俗称狗。其鳞茎小而瓣少,辣重,栽培较少。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始得大蒜,因出胡地,故称胡蒜,后称蒜头、绳系、蒜球等。因其是良种,被广泛栽培。除以蒜头供食,又衍生蒜苗、蒜黄、蒜薹三蔬,为制馔习用。
  可是,古人对蒜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宋陶《清异录》记:“蒜,五代宫中呼麝香草。”元代农学家王祯认同这种看法。他说:“(蒜)味久不变,可以资生,可以致远,化腐臭为神奇,调鼎俎,代醯酱。携之旅途,则炎风瘴雨不能加,食腊毒不能害。夏月食之解暑气,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乃食经之上品,日用之多助者。”而且,蒜还能开胃、消积、预防感冒,对脘腹冷痛、腹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等症亦有疗效。所以,古代出远门的信客邮差、驼队马帮之人,随带的囊袋里都装有大蒜,以备有恙之用。蒜也是饮食之友,吃饺子吃面条,烧鱼炖肉使蒜解其腥臊之气,自古成俗。以“蒜香型”成馔者,更是不胜枚举。因而,说蒜为“食经之上品”是有根据的。
  然而,蒜被列入“五荤”,则与“麝香草”成反意。《本草纲目·菜》“蒜”:“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芸、韭、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世。”所谓炼形家,指炼丹方士。芸:蒜的嫩苔。胡荽:香菜。《邺中记》:“石勒改胡荽为香荽。”薤:俗称荞头、宅蒜。阿魏:叶似蔓菁,根似萝卜,生熟皆如蒜。慈葱:大葱。葱亦称韭,形、味似韭。可见,“五荤”中的蒜和与其有关及气味相似的荤菜,占有重要成分,也反映出蒜是最典型的荤菜。按说,“荤”字之义除指“五荤”,也指“荤素”的荤,今专指肉食。因“五荤”有辛臭气味,故寺院教人视其如荤腥而戒之。
  其实,嗜蒜和戒蒜,乃属见仁见智。蒜有保健功效,入馔又能增香提味,故而嗜蒜有益。但蒜有浊臭气味,又性热助火,嗜重易伤胃损目,昏神伐性;且张口说话,浊气外喷,是为不雅,因此戒蒜也有道理。然而,不论嗜蒜或戒蒜,蒜与葱、姜自古气味相投。烹饪中,往往有葱在先,姜必跟进,蒜随其后。这是因为葱清辛欠酷,姜浓辛欠爽,蒜烈辛欠柔,故三者互为帮衬,以相向作合,调谐优缺。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3.6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感知美术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带来了现有城市公共设施、交通、环境、服务等的巨大压力,也无形中推动了有限资源的价格上涨,为城市管理者进行综合城市治理和服务增
一  1980年,在全国文艺界兴起了民歌采风运动,采集对象是流传于民间的民歌,它们多形成于清末和民国时期,也有的可以直接追溯到明朝以前。盡管也有一些20世纪50年代的民歌,但并不包括五六十年代所产生的歌颂“大跃进”等内容的新民歌。民歌采风,既是对民间文化的敬畏,更是入乡问俗、察民情、识世风、了解百姓喜怒哀乐的一扇窗口。莲花民歌一直散落于民间,在乡民中口耳相传。经过文人的收集与整理,形成书面的民歌集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经历了不平凡的2008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付梓了,可喜可贺! 2008年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而又极其特殊的意义。历经4年多的筹建,由
八德和五伦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为什么古人世世代代都认同和践行它们?因为它们是最重要的能量通道。八德归于孝,五伦基于婚,把孝道和夫妻道行好,就成了提高我们生命力的关
摘要:本文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育的规律,从音乐教育的特点出发,针对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欣赏教学、歌唱教学、技巧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全方位说明了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旨在研究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音乐创造,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以便于更好地  为音乐教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短短几天以来,包括美术界在内的全国文艺界迅速掀起了学习习总书记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