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关键词:职校;学生;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98-01
  一、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3、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二)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情绪不稳定,冲动性强,理智性差。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和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很容易与同学、朋友发生激烈的争执。现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有偏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还不如,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也说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
  (三)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
  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
  (四)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1、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2、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一些职校生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自我满足感。
  3、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五)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1、社会性交往缺乏。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有些老师和同学都懒得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职校生来往相处。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
  2、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
  3、师生间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4、网络交往失度。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
  (六)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
  二、消极心理的调适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虽不同,但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德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态,一方面多开展一些德育课,多听讲座,尤其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应进行单独辅导。另一方面,把学校布置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老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有义务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为此,老师要改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尊重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其他文献
一正迷迷糊糊间,突然,听到一声嘶厉的尖叫,一个激灵,醒了。愣了足足有五秒钟,我才明白过来,是手机铃声,像被人掐住了脖子—般,急促而尖厉。我一把攥住手机,匆忙看了一下手机
正是八月十五,中秋月明。来到川东这座润泽富庶的城市,已有一周。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隋、唐称通州,清设达县,1999年成立地级达州市。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更倾向于招聘专业素质高,并且能在最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的人才。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天热的要死.rn等李维在培训学校的食堂吃过了午饭,从食堂走回教学楼时,他已经被晒得头昏脑涨了.rn头脑发晕的李维觉得自己真的是无处可去了.此刻,他的同事们肯定还在宿舍里打
目前,国内高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相继开展双学位教育。作为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学位教育对专业设置
文府街西边就是我年轻时工作过的厂区。这座工厂是建国初期苏联援建的亚洲最大的量具刃具厂,和我的年龄相仿。生产的产品被誉为工业的眼睛和牙齿,地位举足轻重。这里全套的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对多丽丝·莱辛的颁奖理由是:“这位用质疑的目光、燃烧的激情和幻想的力量表达女性体验的叙事诗人,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