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阳高地震的启示与反思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W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概要总结了大同-阳高地震期间的现场工作基本经验;从五个方面分析未能作出短临预报的可能原因;又从台网建设、地方地震工作入手寻找启示,进行反思;最后进行了概括。
其他文献
本文对地震学地震预报深入攻关研究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地震震源、地震构造、地震动力三方面研究了关键问题,可为攻关选择突破口和设置课题作参考。结合前两次清理攻关中总结的四大类震兆——A 缺震、B 填位、C 增能、D 触发,提出制作各种时效的地震预报方案。文中重点分析了短临预报与震后趋势早期判定的研究途径。
大地形变测量学,在地震预测、烈度区划、震源机制及判定地壳稳定性等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根据多年来在长江三峡库坝区及其外围所做的工作,较详细地介绍了该地区形变网的布设与观测精度,区域性地壳形变,断层区地壳形变,拟建的三斗坪大坝区的形变,形变机制与地壳稳定性等;阐述了大地形变测量在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本文基于台湾海峡地区岩石圈结构(P,S 波速度结构、介质泊松比、Q 值结构),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重力场、地磁场、居里面结构、大地热流值与地温场分布、地震活动性),全面评述了该区海洋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从1989年10月18日开始,山西省大同—阳高—带发生了主震为 Ms 6.1的震群活动。这次震群活动使山西、河北和内蒙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损失
中美双边鲜水河断裂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2—24日在成都召开。大会约有200人参加,在为期3天的讨论会中,共宣读了37篇论文。本文首先介绍了鲜水河断裂带及其研究历史、现状与前景,然后从地震地质、地震学、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预报等方面做了综合介绍。
近年来对安宁河断裂带冕宁以北段的深入研究发现,该断裂具有明显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而且具有使地面发生断层作用,形成断层陡坎的潜在地震危险性。该断层具有明显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的不连续性,从而使之进一步分成几个彼此独立的断层段,分别具有各自的潜在地震危险性。古地震研究发现,野鸡洞段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最大,其震级大致为7级。
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是地震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作者在第20届 IUGG 会议期间,较全面搜集了各国有关地球内部及岩石圈结构的最新研究报告,并根据这些资料和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了地球内部及大陆岩石圈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内容包括:全球规模及区域性地幔结构,地幔中的间断面,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形成、演化及其性质研究。
本文综述了震磁前兆观测研究以及地磁预报地震试验探索的进展,初步讨论了构造前兆与物理前兆两类震磁前兆现象,用实际震例观测结果阐明了采用先进观测技术的重要性。鉴于震磁前兆的复杂性与其在地震预报应用中的局限性,今后应加强震磁前兆的综合观测研究,努力探求地磁预报地震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本文从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和显著性检验的角度回顾了地震形变测量资料处理分析工作情况,并介绍了这项工作的现状与进展,内容包括:①含粗差的观测值的处理;②形变模型的鉴别与参数估计方法;③用于形变分析的模型的发展;④克服经典大地形变测量本身和过去分析计算中存在的局限性的几种方法。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1988年11月6日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地震的预报与余震活动监视,内容包括:中长期预报,短期预报和强余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