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论对依托培养工作的启示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工作是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军事变革条件现实需要和我军发展建设规模情况而做出的创新性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理论指导军事实践中的理论结晶,也是“以人为本”理论在军事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必然要求。为深入推进依托培养工作,应把胡锦涛同志关于“以人为本”理论作为其最根本哲学依据和历史任务,处理好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将军事人才培养与高校教育在机制、形式、范围和层次上全面融合,实现高校发展与军事人才培养同步提升,在推动军事人才全面自由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关键词:依托培养 以人为本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164-03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核心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目的,终究归结到实现人在生产关系上的彻底解放,人类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1]在总结马克思原理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结合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人本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又提出了物质力量是人改造自然的技能和智力以及社会协作的综合,要激发人的物质能力,必然要推进人在劳动技能、社会活动、组织体系、体能智力的不断优化。同时,以人为本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掺杂着历史必然性与过程阶段中的反复性和偶然性的因素。培养并激发人的全面素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和现实反映,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在自我发展进步中独具特色的一环,溢满了人为的理性追求的色彩。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与偶然相结合,可以准确和深刻认识到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可以自觉地把依托培养工作纳入到社会文明进步的进化轨道。笔者认为,抓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应该把人才建设与以人为本理论综合到一起考虑,深刻认识并处理好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将依托培养工作引入到社会的运行大系统中。
  
  1 以人为本是社会进化的标志,依托培养应确立“终极关怀”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认为,伴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普遍的个人所取代”,个人发展获得广阔的空间,然而在资本统治时代,“世界历史性个人发展始终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这种状况只有到共产主义历史时代才得到根本改变,个人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1]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作为人才建设浩大工程,不仅体现了日益精密的社会分工的要求,同时也形成行业协作的范例,军队人才的培养成长已经突破其传统的军事实践平台,开始向社会领域渗透,形成军事人才全民培养的局面,这也是实现军事人才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1.1 人的发展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依托国民力量培养军事人才是历史经验的积淀
  以生产方式为条件的以人为本,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相互匹配,具有鲜明的社会阶段特色。在原始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团结和意志、体力的坚强,从而出现群体性很强的以纯粹的自然发掘行为的生活;在封建社会,简单的社会分工从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人的自由发展受制于自给自足的物质生产和简单的商品交换;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业文明的巨大进步使人的生产能力得到巨大解放,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依然是与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战国时代,商鞅领导秦国变法,提出:“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种发挥民力,宣扬军功的改革,使得“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北方少数民族寓战于民、牧战一体的兵民结合体制启发,赵武灵王开始著名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得以飞升。自秦以降,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逐鹿天下,三国分治,隋唐瓦岗农民起义,明清政权建立,每一次重大争战实践,无一不是领导者发动和借助民力民心而成事,而这些开国者大多是从民众中走并经历农民战争丰富实践的考验而登上历史舞台。毛泽东同志在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军事实践中,深入思考中国战争历史的经验,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一针见血地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深藏于民众之间”等莫名论断,成为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而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法宝之一。由此可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人类社会军事实践活动的根本方式和历史沉淀,军事人才建设属于人的发展范畴,必将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
  1.2 人的发展是社会进化的要求,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体现了社会文明的发展阶段
  生产力的解放和进步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条件,同样,以人为本代表了社会进化的要求和动力。实现以人为本是由人在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决定的,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生产都围绕着提高人的生产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而展开。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其根本目的就是是通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社会化程度。人类社会以往的军事人才,都是直接从民众中产生,最直接的培训方式就是直接参加战争实践,缺乏系统的军事素质培养和灌输。虽然有不少战争理论和孕育,也催生了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但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军事人才的最根本的来源还是直接参与军事斗争的民众。以往借助国民资源发展军事与当时生产关系密切相联,停留在数量规模和体能装备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是社会形态,而借用国民教育资源培养军事人才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标志着军事实践在信息领域的大变革。
  1.3 人的发展是内外发展,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要立足于又红又专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全面整体的发展。一方面,要突出人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活动依靠人,一切目标围绕人,一切发展源于人,使人的能力、智慧竞相迸发。另一方面,必须突出人这个中心,在社会进步的程序中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解放人,改造人,使人在初级阶段包括物质、精神、进步、生理等方面的合理要求得到最大的限度维护和保障,使公民个体的智慧、技术、资本、经验、管理、知识等因素参与到社会物质分配中,从而最大可能地调动公民个体的积极性,激发公民个体以昂扬士气、蓬勃朝气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积极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从而形成社会不断进化的合力。因此,落实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要立足红与专的统一,瞄准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国防生的选拔、培养、教育方面不遗余力,特殊对待。
  
  2 以人为本贯穿社会发展始终,依托培养应确立“终身教育”的方向顶点
  自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每个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在深层次上隐藏了人在社会发展的各阶段、各种途径和各种领域上不断追求自我目标实现的要求,反映了人在自觉或不自觉朝着为实现个人需要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进步。每一种既定生产方式下的个人发展总是超越过去的顶峰,形成新的高点,由此循环往复,不断超越,因而个人发展在方向上形成顶点效应。以往的军事人才适应冷兵器、机械化战争的需要,随着人类战争思维特别是战争机器的不断升级,信息化素质已经最新型军事人才基本尺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军事人才的素质还会朝着更高级的要求发展。因此,依托培养工作必须确立终身教育这个方向顶点,使国防生作为军事人才的培养使用中能够适应军队建设的需要而实现素质的不断更新和超前储备。
  2.1 阶段上循序渐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队干部属于社会中一种特殊的人才资源,遵循着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事关国防建设和红色江山不变色的百年大计,应探索并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科学规定培养周期,把好时间节点。总的来说,招收阶段把好国防生质量关,从高考成绩、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严格筛选,控制入口。在学习阶段,应加大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学校、部队、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协调配合,做好国防生素质的锻造工作,在学校阶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国防生骨干的使用、管理、教育的体制,打磨严谨求实过硬的作风,营造让国防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公平、和谐、健康、透明的环境。在入伍后的培养、使用和选拔等阶段,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搞脱离实际跨越式发展,应尊重规律,稳抓稳打,把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并做好跟踪培训,鼓励考研深造,促进知识的更新速度,始终保持人才培养与工作需要的同频共振。
  2.2 素质上由浅及深
  军事人才作为社会领域中一个特殊的人才群体,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方面,充分考虑地方与部队的差别,把握好“地方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普通大学生向国防生的转变,后备军官向合格军官的转变”,在知识上由少至多灌输,由浅及深教育,在角色上普通到规范,由规范到严格进行历练,在要求上由简单到复杂渗透,由少到多积累,逐步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同时,针对后备军官成长的不同时间节点,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养,普及教育,从概念到论证,从简单到复杂,从内涵知识到外延空间,从识记到研究,需要不断补充,时时加码,实现个人在成长阶段的全面学习,终身教育。
  2.3 方法上环环相扣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单纯按照依托培养规定性的操作方法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军事人才成长进步的规律,不能急功近利,一步到位,舍本求末,必须在方法上遵循规律,贴近实际,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为此,在依托培养工作中,一要视野宏伟迂阔,培育大教育观,集合地方资源优势转移到国防人才培育上,打破时间地点和教员界限,设立大讲堂,囊括海上实习、革命圣地教育、驻地部队培训等教学内容,形成一个良性的大系统。二要统一步调,多方合力,共同打造一个大学中的军事院校,形成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教学。三是要承袭传统,借鉴国外依托培养军事人才的实践经验,探索出符合国防生教育模式,实现在基地化模式上按内容分层,人员分类式教育。目前,国外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教育管理体系,对我国刚刚起步的依托培养工作不无裨益。
  2.4 领域上点面结合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不仅包括周期的无限性和持续性,也包括素质结构的综合性全面性,复合型智能性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特性。因此,确立终身教育的方向顶点,就需要培养后备军官依托培养应点线面结合。在点上,要扣紧专业学习,突出研究方向,打牢科学基础;在线上要突出个人在特定领域特定时期所具备的素质培育;在面上,将个体在工作、生活、思想、学习以及其它各种社会交往进行全盘统筹,把时间纵向与空间横向组合,实现教育与训练,储备与使用,发展与需要的结合。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在大力构建专才“精品”的通时,也要朝着“通才”、“全才”的金品方向发展,实现军地人才资源的共享共生共育,也是对人成长进步的一种人文管理。
  
  3 以人为本经常有复杂性和迂回性,依托培养应突出“唯才是举”的宗旨立点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受政治斗争、自然灾害、保守思维、非传统威胁等因素的影响,在促进个人发展的过中容易出现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阶级斗争、后现代主义等一系列影响个人发展的异化现象。这些社会思潮及历史事件,都对人才的内涵和发展要求有不同的解释,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抑制性的消极作用。如自由主义倡导无序的发展,无政府主义主导自我的膨胀,阶级斗争把人的发展过多地转移到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方面,后现代主义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群体的意识呈现主流指导思想下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导地位的基础上,还掺杂有封建的官本位意识、重农抑商意识以及弱化第二、第三产业以及信息产业的保守意识,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自我发展具有鲜明的利益趋向性,在素质构建上纷纷由基础素质转向短期效益好、功利明显的技能和知识。选优秀的人进行培育,用优势的资源育优秀的人,选送优秀的到部队,用科学的方法选用优秀的人,是依托培养的最根本的追求和宗旨。因此,在复杂的人才素质发展周期中,依托培养工作应该坚持“唯才是举”的宗旨立点。
  3.1 轻重有序,主客分明
  依托培养后备军官,在领域上涵盖军队、学校、家庭,在内容上囊括专业学习、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日常管理,在方式方法上包括了理论灌输、行为引导、制度规范等。同时后备军官的形成也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学习成长过程,是一项全方位的人才素质建设工程。但是,鉴于现时人才物力和环境的制约,加之依托培养还只是起步阶段,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人才的素质发展上,要结合实际需要,狠抓部队急需,靠近式培训,重点加强专业技能的理论与操作培训,注重军人作风与意志的摔打磨练,培养国防生的创新性素质。另一方面,不放松边缘,找准主体带动客体,通过专业学习点来扩展知识面,通过知识面来深化学习点,实现主次明确,轻重跟进,尽可能使后备军官在跨入军营后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缩短磨合期,发挥效用,不仅成为其领域的“专家”,而且能够具备其它领域的知识成,成为拥有“百家”之长的“杂家”,真实适应军事大变革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3.2 百业俱兴,复合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合理的行业都是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行业每一职能都在劳动素质和劳动创造中处于平等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地位。从社会层面来分析,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工作,就是鼓励和支持各行各业各种人才以及各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素质绽放,共同致力于国防事业建设,为其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适度规模。在今天这样的一个行业分工更加精细,社会组成更加丰富,行业竞争和交流日益剧烈的时代,军事人才的产生和形成遇到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部队作为社会的掌握和使用先进生产关系成果的特殊群体,享受的是社会各层面提供的综合服务,军事人才的培育更是如此,保有在工业极大发展的社会环境里,自然科学理论与人才才会竞相出现,而急需理工人才的军队,对这的需求是更强烈。掌握了当今时代的特点,才能列好在优中选优,在社会大行业中选择培育好军事人才。
  3.3 摒除樊篱,唯才是用
  人的自由发展从结构和质量上来说,不存在的本质的区域界限、意识对立、政治立场、先天后天等因素。每个社会个体为追求发展,都要具备或者掌握一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的知识及经验,并在社会认同的伦理道德、公理和定律中发挥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物质建设中,依托培养必须辩证而不是教条地对人的发展进行阶级性的划分,而是要打破区域、意识甚至专业界限,做到洋为中用,外为内用,强为弱用,只要是对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人才个体,就积极地加以改造和使用,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大胆提倡和发展。同时,在社会交往密切的今天,任何一个实体都无法单独承担培养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一切人才、物质等资源,军事人才更是如此。军队要具备战斗力,就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与一流的装备。这些人才与装备仅靠部队关起门来自行操作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打破以往传统的樊篱,揭开部队作战需求的面纱,走向社会,充分借鉴,大胆选择,凡是能够促进部队建设,实现战斗力攀升的人才或者思维,都不拘一格加以使用,真正实现人才的不断更新与补充。
  
  4 以人为本是社会进步的终极源泉,依托培养应突出“培养使用”的价值极点
  2001年8月17日,江泽民在接见国防科技和社会学专家时讲话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3]对人的价值作了高度的概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根本的动力构成。而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却是对人才素质的培养以及对人才的使用,只有提供条件进行培养,才能使人掌握发展自我、改善自我的工具,从而更大限度地在发展自我同时,参与到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只有对个人自由发展的合理成果进行积极的引导和使用,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价值才与个体自我价值的需要合拍,形成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力量的产物。”[4]因此,依托培养应该突出“培养使用”的价值极点,即在在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同时,又要积极地使用其发展的合理成果。
  4.1 全力、全面、全程培养
  对于培养人,教育人,胡锦涛同志指出多次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5]培养是人才建设的关键,是基础工作。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重在培养。信息化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在不断更新,素质结构在不断调整。军事人才的培养依附于社会大环境,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因此,军事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地方与军队的合成,短期与长远的衔接。从根本上来讲,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既要在在资金、物质、政策、方法上对不遗余力支持的同时,也要在过去、现在、将来的结合点上提高实现个人在各个领域、各个周期的、各种智能技能的发展,并要做尽可能综合全面。
  4.2 与时、与世、与事俱进
  军队是一个充分享受社会科技文明最先进成果的群体。社会科技的任何变动都能引发军事领域的变革。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化是当前军队建设的目标和特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在内容上围绕并体现信息时代的现实要求,瞄准信息前沿,打牢后备军官的信息素质,掌握控制信息化装备与本领与信息思维。在培养的方法手段上,引进创新,采用现代培养手段、工具和理念,实现手段和目标的一致。在实践中,依托培养应坚持在校培养与军队实践结合,形成实践、学习和总结的有机结合,把握培养工作的规律性。
  4.3 用好、用全、用活、用大
  人的自由发展是否合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检验,实现人事相宜。检验依托培养工作的成效,除了在使人的专业技能扎实有效以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人与装备的结合,让军事人才的智慧和专业技能得到的合理有效使用。充分尊重并使用依托培养教育的人才成果,不仅是激发后备军官入伍后自由发挥潜力的关键,而且也成为吸引培养源和壮大培养规模的一个现实诱因。总的来说,一是配强配齐配好军队驻校选培办力量,对后备军官的招收选拔培训的质量全程监督,总体负责。二是配全配强学校的国防生工作人员,使国防生教育管理有序有制有章有理,同时加强骨干队伍的梯次培养,提高管理的能力。三是用好用对后备军官到部队的任职,发挥其潜力,增强其信心,实现人才使用的最大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1995,1.
  [2]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6-26.
  [3]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1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1995,4.
  [5]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
其他文献
从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崇高历史使命等3个方面揭示了中国梦的内涵;并从探索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2012年新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又一次将音乐创造性放在了一定的位置上,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对音乐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孩子渴望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围绕多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重要。
摘 要:在幼师生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对数学学习放弃的现象。作为一名数学幼师,笔者在对如何上好数学课、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幼师生 数学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61-01  在幼师生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对数学学习放弃的现象。作为一名幼师数学教师
通过对目前高职专业顶岗实习在学生、指导教师、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结合自己几年来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一些实践经验,就如何搭建好顶岗实习学生
摘 要:目前,一体化钳工教学是中职技工学校开设传统机械类专业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创新,其内容指培养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钳工所需的技术理论及基本的操作技能。鉴于传统的钳工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技术理论与基本的操作技能两方面教学内容,以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形式分别通过课堂培养和车间培养导致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不能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就一体化钳工教学的应用展开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它以其自身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授课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它的不当运用,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所以,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并积极体现其辅助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 利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对于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天然林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工会工作全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带来工会工作的新突破。当前,各级工会干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