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横财葬送大学生青春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3098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然有一天,你的10元卡里面神秘地跳进了百万元巨款,那时你该怎么办?一张账面余额仅有人民币10元的储蓄卡,用它却能够随心所欲地从银行自动柜员机上取出无数的钞票。这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就偏偏砸到了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公安在校大学生的头上。但是,当他意外地发现这一天大的“秘密”后,却利欲熏心,忘了自我,用该卡在7台自动柜员机上疯狂地连续取款达215次,恶意透支银行款项高达42万余元,用于挥霍。
  2002年10月17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全国首例在校大学生利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自动柜员机丧失识别能力之机窃取银行42万余元巨款一案作出终审判决,该公安学子犯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3年3月份,当地的一个记者将此案作了公开报道后,仍然在为儿子开脱罪责的公安学子父母,又以侵害他们的名益权为由将这个记者告到了法院。2003年12月10日,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于是,该公安学子用10元卡恶意透支银行42万余元巨款一案,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10元卡”竟能取出42万余元
  
  今年24岁的何鹏,系云南省陆良县马街镇一农民家庭的儿子,200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盼望着有一天穿上公安制服,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
  入学后,家里人为了让他取钱方便,在陆良县城农行为他办理了一张金穗储蓄卡,其每月所需的生活费用,父母都按时存入他的账户。
  2001年3月2日,何鹏生活费没了着落,在几次向家里人催促却迟迟未能到账的情况之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持账面余额仅有人民币10元的农行金穗储蓄卡,来到设在云南民族学院分院的中国建设银行ATM自动柜员机上查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他原本仅有10元钱的卡上却突然冒出了许多“0”,足足有百万元之多。何鹏最初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后仔细查看,确实如此,自己的账户上突然之间跳入了巨款。何鹏欣喜若狂,随即按键取款100元作为尝试,没想到“试验”成功,100元钱随着他发出的指令从银行自动柜员机里吐了出来。
  面对这一奇怪现象,何鹏并没有到相关部门去反映情况,而是当即继续按键取款,在同一台ATM机上共取款6次,按何鹏所发出的指令ATM机吐出了现金4400元。自己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怀揣着这笔意外之财何鹏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真有一种天上掉下馅饼来的感觉,想着想着也便飘飘然起来。
  当日晚上,何鹏返回学校宿舍里安排好后,又找 理由向老师请了假,准备大捞一笔。从学校出来后,何鹏用取出来的钱开始过上了奢侈的生活,径直来到昆明市翠湖旁边的云南省政协宾馆开了一个房间,心安理得地住了进去。那晚,何鹏因为太激动而失眠了,躺在床上的他胡思乱想,精心构筑着用卡上的钱将来如何营造自己的美满生活。
  次日天刚蒙蒙亮,何鹏穿上衣服来不及洗漱便带着那张“神奇卡”到附近的银行自动柜员机上继续取款。首先他来到中国银行翠湖储蓄所,疯狂地在机子上取钱。之后,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又来到胜利广场储蓄所、云南省分行、北市区支行、东风支行以及工行武成分理处等7个不同的地方,在ATM机上连续取款215次,一共取出现金42.53万元。这样一来,两天共取款221次,合计人民币42.97万元。取出来的现金,何鹏用一个挎包装着,直到挎包装不下为止,何鹏才收手作罢。怀抱这一大堆现金,何鹏又回到宾馆房间,清点一番之后便准备将钱转入陆良县马街镇农村老家藏匿。
  
  恶意透支银行巨款东窗事发
  
  面对这笔“飞来横财”,何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将此事打电话告诉了母亲,又怕继续取钱会东窗事发,何鹏安排母亲马上到农行为其所持有的农行金穗卡挂失。之后,何鹏乘上了回陆良县老家的班车。
  当日下午19时许何鹏背了一包钱回到家中,家人都为何鹏的意外之“祸”而感到不知所措。在利益面前,私欲忘记了一切,家人也便将这笔巨款在家中存放起来。之后,何鹏急匆匆地又乘上了回昆明的夜班车,连夜返回了昆明。夜里,何鹏放心不下,又一次打电话给母亲让她去农行挂失,第二天,其母亲便叫女婿去银行办理了挂失手续。
  回到昆明后,何鹏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到学校上课了。老师和同学们哪里知道,何鹏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个“大富翁”。返回时,何鹏不忘从中带上部分现金回昆明供其挥霍。为了安全起见,何鹏将部分现金以其同学伏丽仙的名字存入交通银行7300元,又以金政波的名字存入4.7万元,以此转移视线,在同学之间何鹏开始请客吃饭,一副款爷的模样。为了随时与家人保持联系打听风声,何鹏又到手机专卖店里购买了一部昂贵的手机。也许是有了什么风吹草动,还是何鹏花着这些不义之财心开始发虚了,找准机会,何鹏将那张“神奇卡”(已挂失)扔进了下水道,想以此逃脱罪责。
  无独有偶,同年3月2日,一个云南省祥云县打工仔也以同样的方式在ATM机上疯狂地提取了现金40余万元后占为己有,在其连夜乘车回乡的车上由于紧张被公安人员识破抓获。
  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自动柜员机丧失识别能力导致巨款流失一事,在昆明市银行系统引起强烈震动。事发后,相关部门立即发出协查请求,全力追缴流失巨款。一时间,昆明城里对银行巨款神秘流失一事议论纷纷,令银行系统“胆战心惊”。
  2001年3月4日,陆良县公安局内保科的民警来到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找到何鹏,经过调查取证后,将何鹏依法带去审查。由于此案在取证上难度较大,且对其定性是“诈骗罪”还是“盗窃罪”司法机关有个认定过程。因此,何鹏其间经历了刑拘到释放到逮捕到取保候审的反复过程,直到2002年3月11日,陆良县检察院对何鹏再次作出逮捕决定,收监执行。
  关于何鹏涉嫌银行巨款流失案一事,在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自2001年3月4日陆良县公安局内保科的民警来到学校找何鹏调查取证后,在老师、同学之间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大家都不敢相信,品学兼优的何鹏同学会涉嫌犯罪,直到2002年12月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时,老师和同学们才真正地相信,何鹏因为“飞来横财”害得自己被判了无期徒刑。此事至今还在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里成为老师和同学们茶余饭后的一个法制课题。
  
  飞来横财葬送大学生青春
  
  何鹏被判无期徒刑,可以说是其家人和他自己万万想不到的。何鹏在狱中后悔万分,整日以泪洗面。每一次,何鹏家人到狱中探望他,都免不了抱头痛哭一场。关于何鹏判刑一事,其母孟小月最为感到内疚,在记者的采访之中,孟小月痛哭失声地说:“是我害了儿子,如果我在儿子带钱回家时规劝他,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也许结果就不一样。我很后悔,是我害了儿子的一生。”
  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时,何鹏的亲人便四处上访“申冤”。就在云南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时,其家人也不忘举债“申冤”。
  关于何鹏恶意透支银行巨款一案,可谓是一波三折,正是因为期间的执法程序复杂多变,使得何鹏家人无法面对“无期徒刑”这个终审判决,其母孟小月更是一万个想不通。她经常说:“我儿子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反复折腾,最后落个这样的下场,这是我们一家人万万想不到的。原以为,只要把钱交了,也就没事了,谁知道法院对我儿子判得这么重。钱又不是我儿子偷来抢来的,比起那些大贪官来说要好多了。一些大贪官贪污上千万元也没见判个无期或死刑,为什么银行方面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把我儿子当作替罪羊,判得这么重。”
  2002年12月5日和2003年3月份,云南日报的记者对何鹏一案相继作了报道。报道一出,立即引发了一场有关诚信的大讨论,各界人士纷纷针对何鹏面对飞来横财所作出的违法举动发表观点。何鹏的家人看到报纸后,认为记者在他们正在为何鹏一案四处“申冤”的时候发表,给他们的上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于是非常的恼火,多次去找记者“理论”。2003年8月15日,何鹏的父母将该记者以侵害他们的名誉权为由告到了昆明市盘龙区法院,索赔精神损失费3万元。
  2003年12月10日,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开庭进行了审理。经审理,由于双方对是否构成名誉侵权争议达成了谅解,在法庭的主持调解下,原告被告双方握手言和了。
  
  飞来横财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一个公安大学生,因为一笔飞来横财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留给人们的是许多叹息和思索。有人会说:如果银行自动柜员机不出故障;如果何鹏家里富有,能把钱及时打在他的储蓄卡上,也许何鹏就不会、也没有机会走上犯罪道路,是自动柜员机所出的故障和贫寒的家境害了何鹏。显然,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象,何鹏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根源还在于其本人。
  一个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面对自己仅余10元钱的银行卡上突然冒出百万元之巨的“存款”时,会不问由来疯狂提取,肆意挥霍吗?何鹏为何不把在公安学校里所学的本领用在推理来由、提示谜底上,而用来逃避侦查、疯狂作案?“多处提款、藏匿老家、借证存储、挂失储卡、沉卡水中”,这些都是公安教科书里介绍的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
  也许没有碰到10元变百万的“好运”,何鹏很有可能会顺利走上人民警察的岗位。然而,在这物欲横流、诱惑撩人的社会,适宜他深埋于心灵深处那粒邪恶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水分”、“气温”很容易遇到,也许他将比现在跌得更惨!不信请看见诸报端的那些高官见阎王,哪个光环不迷人?当然,何鹏在犯罪道路上没有悬崖勒马,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其家人的包庇隐瞒。如果其家人当时力劝何鹏将全部赃款交到银行或有关部门,不利令智昏,结果恐怕也不是这样。
  此案告诫人们,当碰到天上掉馅饼的事时,千万不要被它金黄色、香喷喷的外表和香气所迷惑,更不要私自将其拿回家与家人“分享”。否则,将会和这位公安大学生何鹏一样,葬送自己美好的前程,后悔终生。
其他文献
这里所谓“法外情”不是“法外施恩”那种。“法外施恩”往往离“徇情枉法”不远,如今已太多太滥,以至人们迁怒于“人情”,以为造成“执法不公”是“人情太多”的缘故。其实,就像南方年年发大水而北方年年闹旱灾一样,在干扰法律严肃性之“滥情”现象充斥司法领域的同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却是人情冷漠、毫无同情心的现象。  随手拈来一例,即足以触目惊心:报载,2003年8月19日清晨,沈阳八一公园,一宛姓男子遭到四名
期刊
你弱智啊,瓜婆娘,贱女人,真后悔当初怎么娶了你这样的女人……”男人用这种言语来骂老婆,而且一骂就是30年,忍无可忍的妻子最终将丈夫起诉到了法院要求离婚。2004年2月27日,成都市金牛区法院审理了这起罕见的“骂人离婚案”。    尴尬30年    陈霞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她人长得漂亮,性情也温柔恬静。1972年夏天,陈霞经人介绍与比自己大一岁的李建新相识。李建新年轻帅气,两人很快就进
期刊
2004年1月5日下午,重庆市市委小礼堂。重庆市第二届人大、政协第二次会议召开前的“两会”党员大会上,主持会议的市委书记黄振东宣布:“现在,我们为‘12.23’事故的死难者默哀1分钟。”与会的1200多名党员在为事故死难者默哀1分钟的肃穆中,心里渗出一丝丝人文关怀的温暖。这是从中央到地方新一届领导“以人为本”,实施平民政治的具体体现。  2003年我国在遭遇新疆地震、四川泥石流的灾难后,重庆开县又
期刊
实在让人不敢相信,开江县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复核会计庞素为了抗拒交代自己伙同他人贪污93万余元公款的罪行,在纪委调查时竟对办案人员一骂二泼三开打:把“双规”的房间当成她屙屎拉尿的场所;办案地的电视、开水瓶也被她砸得一塌糊涂;绝食,自杀,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什么样的“绝招”她几乎都耍过……  可以想像,要征服如此顽贪,检察官们要具备多好的涵养和耐心才能应对罪犯的嚣张与刁蛮,又需付出多少心血
期刊
新闻背景:“助老卡”引发侵权诉讼    有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已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老年问题将日益突出,老年人因痴呆走失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仅北京市每年就约有3000人走失,老年人在逛街、购物、旅行中,常常会发生因走失不能回家的事件。走失的老人因为神智及语言方面的障碍不能与家人取得联系而陷入困境。老人走失,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在北京,发生了一起与求助老人相关的诉
期刊
许久没有见到我的闺中密友小倩了,那天她突然闯进我的办公室,让我吓了一跳。更让我吃惊的是:一向总是打扮鲜亮的她,两只眼睛浮肿着,像是刚刚哭过,头发蓬乱,显得形容憔悴。  “小倩,你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小倩坐在沙发上不语,眼圈儿先红了。  “我,我想和他离婚!”小倩的话让我大惊失色。小倩和庆庆的美满婚姻曾经让周围的多少人羡慕啊,我也仅仅是三个月没顾上去看她,这一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作为她最要好的
期刊
为了追寻中国第一套《毛泽东选集》五卷本的踪迹,笔者走访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等部门,请教了很多毛选研究专家。我向他们提到,我在河南安阳见到了一套民国33年(1944年)版本的《毛泽东选集》的五卷本。专家们都说,他们知道历史上出版过这套书,但他们中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因而这套书很可能是孤本。  之后,记者又采访到了参加编选这套毛选的曹国辉老人,他向笔者讲述了中国第
期刊
迟若岩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攀附权贵背后更深的原因是权贵们也热衷于培养“内圈”和下级的“讨好”。  2004年元旦,江苏省南京监狱。一个身材高大挺拔,年纪约四十多岁的服刑犯人,端坐在狭小的监房里,失神地凝望着远方,痛苦与忧郁难以掩饰地写在略显苍白的国字脸上。  无期徒刑,这漫长得可怕的刑期令人不寒而栗。今年只是服刑的第三年,一想到自己的生命将要在这与世隔绝的牢狱中耗尽;想
期刊
一个在情场上屡屡失意的男人实施了一个灭绝人性的自杀计划:找一个按摩女,先和她完成肉体上的结合,然后再强迫她和自己一道自焚……惨案发生后,安徽省宣城市举城震惊!16岁的按摩女萍子生命危在旦夕,植皮手术需要大笔费用!警方在当地公安网、政府网和报社、电视台发出紧急呼吁:一个鲜活的生命不容忽视,盼望市民用爱心托起生命的绿舟。  呼吁信发生后,立即在全城市民中掀起轩然大波。于是一场围绕“爱心献给什么人才有价
期刊
2003年11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一审判处被告人陈学军、吴芝刚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判处被告人吴晓红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这起涉及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肆虚开和倒卖增值税发票案触目惊心。案件判决后,记者多次翻阅了陈学军犯罪的卷宗,并两次采访了陈学军及其女友吴晓红。令人惊叹的是,制造这起惊天大案的直接原因,竟是源于一个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