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9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并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及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D3+、NK细胞、B淋巴细胞的差异。结果 术前CD4/CD8高于术后,化疗后NK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与手术后的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化疗对免疫功能会造成一定影响,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对及时准确判断疗效及预后并尽早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化疗;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48-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对患者身心健康已经造成严重影响,并对女性生命安全造成的一定威胁[1]。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主要与绝经晚、初产年龄高、生活习惯不良、遗传或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2]。手术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手术会损坏静脉与腋窝淋巴系统,造成血流缓慢、血液回流等情况,增加深静脉血栓出现[3]。有研究显示免疫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转移、预后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比较术后、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在乳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9例,年龄为3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7±9.04)岁。纳入标准:(1)依据临床病史、病理检查并确诊为乳腺癌患者;(2)知晓本文研究且愿意参加。排除标准:(1)相关资料不全面者;(2)合并其他肿瘤疾病者;(3)免疫功能缺陷、感染;(4)无法积极配合研究者。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贝克曼FC500及配套试剂,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方法与步骤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检测:取2支流式试管,并在管子上做标记,反向加样法分别将100ul新鲜抗凝全血加入两试管中,分别在管中依次加入相对应的抗体10ul,将上述试管涡旋混匀,室温避光放置15min,取出试管,每管加入Opiti Lyse C,涡旋混匀,室温避光放置10min;取出试管,再分别加入500ulPBS,室温平衡5min;充分涡旋混匀,2小时内上机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术前与术后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
  术前外周血CD4/CD8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3+、NK细胞、B淋巴细胞数值变化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患者术后、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
  化疗后外周血NK细胞、B淋巴细胞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4/CD8、CD3+数值变化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球女性发病和死亡第1位的恶性肿瘤[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乳腺癌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临床上的治疗原则是实施乳腺癌根治术,通过乳房全切除的方式,联合放、化疗,彻底根治乳腺癌,化疗也出现革新,新辅助化疗可以较好缩小恶性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使部分处于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也能接受保乳术。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前CD4/CD8高于术后,化疗后NK细胞、B淋巴细胞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肿瘤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中,各种细胞亚群及其产物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维持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早期的乳腺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会呈现活跃状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比值较为稳定,能够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但患者瘤细胞分泌部分体液性因子,这些因子诱导CD4细胞与CD8细胞发生异常,使得比值出现失衡,CD4/CD8比值下降提示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乳腺癌术前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下降,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使得患者免疫功能下降[5]。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NK细胞杀伤功能会降低,因此术前患者免疫功能活跃状态下,能夠活跃自身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加机体抗肿瘤反应,使得机体免疫应答正常发展。且乳腺癌患者术前一段时间机体进行肿瘤非选择性杀伤作用,对增殖活跃的淋巴细胞有一定影响,采用检测方法能够观察到淋巴细胞比例,并不能分析其绝对值,因此在术前某一阶段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发挥抗肿瘤作用,使得CD3+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在肿瘤发展早期,只能对免疫性强的肿瘤出现清除作用,并找出免疫原性弱的肿瘤细胞,使其成为肿瘤优势细胞,进一步增殖,达到免疫平衡。在后期,肿瘤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诱导产生调节T细胞等抑制性细胞[6]。NK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主要承担者,具有细胞毒性效应,B细胞是具有初级体液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有效的化疗有可能促进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恢复,化疗后NK细胞、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后淋巴免疫细胞亚群数值会出现一定变化,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或者给予免疫支持,不但可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重塑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隗传超,柏方,刘维燕等.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及化疗后外周血CD4+、CD8+和B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海军医学杂志,2018,39(1):33-37.
  [2]杨红星,贾国丛,王阳等.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J].癌症进展,2018,16(4):495-498.
  [3]闫威,李松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胸肌间淋巴结清扫对患者淋巴细胞比值及预后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7):742-743.
  [4]曹明丽,宋丰举.基于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流行病学新认识[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09):449-451.
  [5]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曾红梅,邹小农,赫捷.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7,26(01):1-7.
  [6]曹牡华.系统化护理管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8):89-92.
  基金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S201403-0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分型与颅脑MR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住院病例339份,收集中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及颅脑MRI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中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病灶部位、大小、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到风痰阻络症、气虚血瘀、风痰淤血、风火上扰、阴虚风动、淤血阻窍6种症型;各症型间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2,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足月新生儿做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疑似黄疸症状,分别针对110例患儿展开不同类型的检测方式,包括经皮黄疸仪检测法与静脉采血检测法,对比所得的经皮测胆红素值(TCB)与血清胆红素值(TSB)水平差异。结果:经皮黄疸仪检测法与静脉采血检测法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且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颅内出血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年间共诊治61例颅内出血患者,其中男39例,女22例,男女比例1.7:1;年龄范围: 30分钟-12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月患儿中主要是晚发型维生素 K 依赖因子缺乏症,而西藏地区,除拉萨市外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妈富隆与米非司酮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9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收入本试验中,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1.11%)比对照组(73.33%)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L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发症、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共纳入胃癌患者175例,分为实验组(罗哌卡因切口浸润)(n=86)和对照组(含阿片类镇痛泵)(n=89)。通过视觉疼痛评估法对比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程度,并比较术后恶心、呕吐、肺炎、切口愈合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不错的镇痛效果,在术后前两天两组间镇痛效果無明显差异(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皮炎汤治疗颜面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颜面部过敏皮炎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皮炎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瘙痒、潮红、肿胀、丘疹或红斑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85.71%,两组差异显著(P0.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在脊柱骨科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将30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的培训模式。结果 实施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教育后,干预组护士理论知识(94.2±3.8)与操作技能(94.8±4.3)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86.2±5.0,84.4±4.3);干预组护士职业任务(105.8±21.5)与个体紧张反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草酸钙肾结石的关系,为治疗和预防结石的复发提供一个理想的靶点。方法:通过经皮肾通道,运用腔内肾乳头活检技术,对草酸钙肾结石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肾组织进行FN蛋白的检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FN基因rs10202709 位点及rs35343655位点的基因型,探讨其基因型与草酸钙肾结石的关系。结果:FN蛋白在肾结石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评价、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将66例急性心梗手术治疗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护理研究组与护理对照组(各33例),对护理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对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更加全面与细致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和护理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护理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心功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穴位埋线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病情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分组对照研究法,根据研究需要,分别设置治疗研究组与治疗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确保组间具有充分可比性。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对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对照组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