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秋杨登上珠峰,我既意外也不意外。
意外的是十几年没有得过感冒的王秋杨,这一次登顶前却感冒了很长时间,两次下山进行雾化治疗。不意外的是,登顶珠峰是她一直的向往,也是她不曾动摇的誓愿。
王秋杨出发前曾说:“珠峰真的太大了。”我知道,只有真正登山的人才会敬畏山,害怕山,因为山才是他们心中的神明。
我有时也困惑于王秋杨的登山,不知她对山的眷恋来自何处。记得有一次她登山回来,人瘦了好几斤,说起漫长的登顶路,那真是一种生命的极限,走一步歇两步,每一步都要竭尽全身仅存的气力。可回到都市没几个月,就浑身又开始躁动,坐卧不安,不耐烦现实中一成不变的平淡。
从哈巴雪山、四姑娘山到慕士塔格、卓奥友、南极点、北极点,一直到登顶珠峰,王秋杨共用了4年时间。
日本禅宗有一种修行——“冥想枯山水”,即你面对一个小小的山水庭院,专一地冥想和凝视,直到把那些人工堆砌的山石与白沙,看成真正的“高山大川”。看得你内心有了一种跃动——那是神的跃动。因为能从天上看见这些“高山大川”的只有神,只有神才能有这样的视角和目光。
其实登山亦是一种修炼,当你面对山,面对亿万年不曾动容和改变的大山,你会顿悟什么是沧海一粟,你会突然明白人在自然面前的卑微和渺小。那些成天纠缠你的喜怒哀乐、是非成败,在山的面前根本就毫不足道。无论现实的黄粱如何的热闹奢华,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须臾幻象。
这大概就是登山人一次次逃离都市,一次次走进大山的原因吧。
珠峰攀登的死亡率是10%,可这仍然没有挡住一拨又一拨像王秋杨一样的登山人,向上的脚步。
王秋杨登顶前一天给我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
这话说的突兀,后来我才知道,她冲顶前夜住的帐篷外面,就卧着一具尸体,脚上穿着和她一样的07年新款的登山靴。
也许是某种机缘或巧合,王秋杨登顶的那天是佛诞日,早晨醒来我心里就犹豫着开不开手机,因为我知道王秋杨为此努力的理想能不能照进现实,珠峰最终是接纳她还是抛弃她,都将定格在这一刻。
手机打开后,第一条信息果然就是珠峰大本营发来的:王秋杨全队第一个登顶,历时6小时30分钟……
看着短信闪烁的文字,我脑子里响起的却是仓央嘉措的诗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能与你相见。
是的,登山也许就是因为山在那里,也许就是因为想一次次触摸山的指尖,感受山的温暖,以及在途中和山的一次次相见……
意外的是十几年没有得过感冒的王秋杨,这一次登顶前却感冒了很长时间,两次下山进行雾化治疗。不意外的是,登顶珠峰是她一直的向往,也是她不曾动摇的誓愿。
王秋杨出发前曾说:“珠峰真的太大了。”我知道,只有真正登山的人才会敬畏山,害怕山,因为山才是他们心中的神明。
我有时也困惑于王秋杨的登山,不知她对山的眷恋来自何处。记得有一次她登山回来,人瘦了好几斤,说起漫长的登顶路,那真是一种生命的极限,走一步歇两步,每一步都要竭尽全身仅存的气力。可回到都市没几个月,就浑身又开始躁动,坐卧不安,不耐烦现实中一成不变的平淡。
从哈巴雪山、四姑娘山到慕士塔格、卓奥友、南极点、北极点,一直到登顶珠峰,王秋杨共用了4年时间。
日本禅宗有一种修行——“冥想枯山水”,即你面对一个小小的山水庭院,专一地冥想和凝视,直到把那些人工堆砌的山石与白沙,看成真正的“高山大川”。看得你内心有了一种跃动——那是神的跃动。因为能从天上看见这些“高山大川”的只有神,只有神才能有这样的视角和目光。
其实登山亦是一种修炼,当你面对山,面对亿万年不曾动容和改变的大山,你会顿悟什么是沧海一粟,你会突然明白人在自然面前的卑微和渺小。那些成天纠缠你的喜怒哀乐、是非成败,在山的面前根本就毫不足道。无论现实的黄粱如何的热闹奢华,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须臾幻象。
这大概就是登山人一次次逃离都市,一次次走进大山的原因吧。
珠峰攀登的死亡率是10%,可这仍然没有挡住一拨又一拨像王秋杨一样的登山人,向上的脚步。
王秋杨登顶前一天给我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
这话说的突兀,后来我才知道,她冲顶前夜住的帐篷外面,就卧着一具尸体,脚上穿着和她一样的07年新款的登山靴。
也许是某种机缘或巧合,王秋杨登顶的那天是佛诞日,早晨醒来我心里就犹豫着开不开手机,因为我知道王秋杨为此努力的理想能不能照进现实,珠峰最终是接纳她还是抛弃她,都将定格在这一刻。
手机打开后,第一条信息果然就是珠峰大本营发来的:王秋杨全队第一个登顶,历时6小时30分钟……
看着短信闪烁的文字,我脑子里响起的却是仓央嘉措的诗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能与你相见。
是的,登山也许就是因为山在那里,也许就是因为想一次次触摸山的指尖,感受山的温暖,以及在途中和山的一次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