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应,合理实施批评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k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家长批评孩子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批评的方法,还往往受到一些心理效应的制约,巧妙地借用这些心理效应,有效地对孩子实施批评,家长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巧用“椰壳效应”,让批评变得甘甜
  
  一位朋友的儿子不愿意吃饭,于是他把一个椰壳锯开,用它盛饭,结果儿子吃得津津有味。“椰壳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教育效果会更好。
  五岁的欣欣偷偷拿了妈妈夹在书中的一张10元钞票,妈妈知道后很生气,但却没有找女儿兴师问罪,而是按原样将钱放进女儿的文具盒中。晚上,女儿做完作业后,这位聪明的妈妈为女儿递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亲切地给女儿讲了一个孩子怎样从小偷小摸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故事讲完了,这位妈妈只字未提10元钱的事,给女儿盖好被子,道了声晚安就离开了。第二天清早,母亲发现餐桌上压着一张10元钞票,旁边还写着一张纸条:“妈妈,我爱你。”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简单粗暴的批评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让甜甜的批评诱导孩子,就能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情合理的因素,给孩子以自我反省的机会、自我修正的时间。
  
  巧用“禁果效应”,学会反弹琵琶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夏娃因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去偷吃,后来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而产生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6岁的天天总喜欢在自家的院子里踢足球,妈妈在多次警告无效后,对正在踢球的天天威胁道:“如果你把球踢到窗户上,我就揍你一顿。”不一会,“哗啦”一声,窗户玻璃碎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威胁,只能诱发孩子的挑战性,结果孩子以反抗家长意志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并不是胆小鬼。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对禁止的事情掖着“捉迷藏“,孩子往往会寻根问底闯禁区,探个究竟试试看。因而我们在批评教育孩子时,不宜硬性禁止,而应该注重引导。首先是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其次是要把孩子不喜欢而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巧用“放大效应”,让批评变成欣赏
  
  “赏识老爸”周弘说:家长应该用一种“花苞心态”去教育孩子,学会赏识孩子,善待他的缺点,孩子一定会像花苞一样开花结果。因而,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把这种效应称为“放大效应”。
  5岁的笑笑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就懂事地过去帮着妈妈择菜。结果,她把残根败叶弄得满地都是。妈妈见孩子这样帮“倒忙”,气不打一处来,便明褒暗贬地对孩子说:“你可真能干,我们家都快成菜市场了。”妈妈对女儿冷嘲热讽的话,打击了孩子尝试的积极性,笑笑从此不再帮妈妈择菜。
  4岁的楠楠淘气地将妈妈刚洗完的衣服放进水池里了,妈妈没有生气,惊喜地对女儿说:“宝贝,你真的长大了,能帮妈妈干活了。让妈妈教你洗衣服好吗?”结果,女儿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洗手帕,后来又学会了洗衣服。
  在批评中,父母多给孩子一点欣赏,就等于多给孩子一阵春风,一场雨露,就会使孩子脆弱的心灵产生强大的动力,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巧用“爱抚效应”,激发孩子情感
  
  菲菲病了,第一次去医院看病时,是妈妈带着她去的。看到针头菲菲就吓哭了,妈妈说:“孩子,不要怕,你只要趴在妈妈的怀里,紧紧地抱着妈妈就不痛了。”妈妈边说边温柔慈爱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和背。果然,菲菲觉得那一针比想象中的痛减轻了许多。
  菲菲第二次去打针是爸爸带她去的。爸爸带她进了注射室,菲菲想让爸爸抱,爸爸严厉地说:
  “这么大的人了,打个针还用大人抱?去!自己趴到椅子上去!”结果,菲菲还没打针,就“痛”得流出了眼泪。同样是打针,菲菲趴在妈妈的怀里,享受着妈妈温情的语言和爱抚,就觉得不怎么痛,而趴到椅子上接受打针,菲菲就痛得受不了。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爱抚产生的感觉,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从而缓解紧张,改善情绪,增加自信,甚至还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爱抚,而应增加身体接触,经常用言语、动作、表情和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
  
  巧用“幽默效应”,巧妙化庄为谐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大都严肃多于宽容,其实,风趣幽默的教育更能触动孩子活泼的天性,它不仅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拘谨,还能使其在轻松的笑声中受到刻骨铭心的启迪,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迹。
  4岁的龙龙痴迷于武侠电视剧,天天冲冲杀杀的,他的爸爸很是担心。一次龙龙在商场里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枪,缠着要买,而家中的武器玩具早就堆积如山了。爸爸说:“儿子,你的军费开支也太大了,现在是和平时期,咱们裁减点军费如何?”儿子扑哧一声笑了,从此,再也没有要父亲买过武器玩具。
  在批评孩子时,家长如果经常能想到“寓批于乐”,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严厉的语言,严肃的面孔,让批评如同冰刀霜剑,容易刺伤孩子的心灵。所以,我们不妨巧用幽默化庄为谐,让批评变得平和亲切,容易接受。
其他文献
案例:    早上,妈妈送欢欢上幼儿园,一进门,欢欢就四处寻找自己喜欢的蓝色椅子,却发现已经有人坐下了。妈妈劝欢欢坐别的椅子,他不肯,非要j中上去抢椅子,还把小朋友弄倒了。妈妈既生气又尴尬,批评了欢欢,要他道歉,可欢欢一声不响地扭头便走。这时,浩浩也来到了幼儿园,欢欢见他手上拿着新玩具,心动不已,连忙跑去抢夺,妈妈拉都拉不住,扭打间,欢欢把浩浩的脸给抓伤了。妈妈再次要欢欢道歉,谁知欢欢不听,还赌气
期刊
有关“智力”的基本概念    ◆智力的定义是什么?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智力包括感知的能力、观察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判断的能力。通俗来讲,智力是应用原有的经验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觉得,聪明不聪明,是一个很重要的智力特征,但是从人生的经历来讲,还应该看是否拥有智慧,这两者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反应很快,或者是博文强记,或者你有一些东西领悟很快,但是没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没有智慧在支撑,你怎么
期刊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教孩子学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重复。可四岁半的洋洋最近却做了件让妈妈大吃一惊的事:前一个晚上只教了一遍的新歌,他居然第二天就有板有眼地唱起来了。  对此,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高级儿童心理咨询师鲁杰解释说,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一次高峰,所以洋洋能听一遍歌就会唱。这说明处于发育高峰期的大脑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因而洋洋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实现再现和重复。  鲁杰认为,从开发孩
期刊
宝宝的思维天马行空,他们的涂鸦作品形态万千,其实不同的绘画作品,反映着孩子不同的性格。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仔细看看你家宝宝的涂鸦作品吧,你会有意外收获哦!  涂鸦特点:下笔很重,喜欢用一些很强烈的颜色,例如黑色和深红色。  性格类型:这类孩子属于易怒型,其代表元素是火,代表颜色是红色。他们通常体力充沛,热情四射,做事情很有激情,极具领导才能,但没有什么耐性。  给家长的建议:  教养对策:适当得体的
期刊
“小气”性格的形成    孩子为什么会形成“小气”的性格呢?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身边人员的“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如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因此,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自私迹象时,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并教孩子慷慨待人、乐于奉献。    慷慨待人品格的培养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
期刊
一个8岁的女孩,在一次集会上,毫不犹豫地前去采访当时英国的摇滚歌星乔治。她不停地问这问那,直到乔治有些不耐烦地说:“快点提出你的难题吧!”那个女孩却自信地回答道:“先生,这应该由我决定。”这个勇敢的外国女孩值得赞扬。她知道有些事情是她可以自己决定的。但是中国的很多孩子,却缺乏这项能力。  在国外,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鞋带开了,你弯身去帮他,他会说:“我已经4岁了,自己可以系好。”他的意思是他有自己解
期刊
小女儿的书柜里有两本《脑筋急转弯》和两本《谜语大全》,都是我特意给女儿买的。可孩子爸却不太赞成我买这样的书,他认为这类书是瞎编的,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尽管这样的书看上去有些无聊,但我却坚持它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我觉得给孩子讲这样的书,可以开发她的智力,提高她的想象力,我并不主张她记住书的内容,只要她能借此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足够了。  每天晚上,我们母女俩遨游完童话世界之后,就开始进入我们的开心一
期刊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父母会觉得,环保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当每天被孩子不愿按时睡觉或是不喜欢听早教音乐等问题困扰的时候,哪还有时间再去顾及一袋垃圾里面究竟有哪些物品可以回收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家长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时,哪里还会顾及到他们将来的生存之本——大自然?保护环境不是一句口号,也不仅仅是大人的事,它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我们所有人密切相关。家长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
期刊
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或发育提前、超重肥胖……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自己的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困扰着,又常常苦于不知应去哪里求助。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存在误区,或是对孩子生长发育诸多环节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没有认识,听之任之;或是发现孩子矮小,病急乱投医。    孩子长不高的原因    孩子长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身材矮小原因包括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发育延迟、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功能发
期刊
幼时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慧光早现的“神童”。其实,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沉湎于几十万家产之中,而是专心读书,锐意进取。在成家立业之后,他以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质朴做法来待人处事,培养子女。司马光的母亲聂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才德俱佳的女子。宋天禧三年,司马光就出生在这个书香门第和贵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