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梆罗卷黄 一曲天下扬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
  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府(今山西晋城)。虽名梆子,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簧)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俗称“昆梆罗卷黄”。
  上党梆子出现较早的一个职业班社是泽州府的“鸣凤班”。据说,在明朝末年,今晋城市阳城有一个女子叫“凤仙”,自幼喜爱戏曲。这个女子出嫁时,嫁给了晋城城区的一个姓史叫翱鸣的,两人共同成立了戏班,取两人名字中各一个字叫为“鸣凤班”。
  清代道光年间,上党地区的大戏班逐渐增多,这些班社的发展比较快,而且逐渐形成一种上党梆子特有的风格、旋律,并培养出了一些知名的演员。清咸丰间至抗日战争以前(1815~1937年),是上党梆子的鼎盛时期。晚清时,壶关的“十万班”曾到北京和鲁西南演出。后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演戏日少,上党梆子日趋衰落。“七七事变”后,职业班社基本上停止了活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山西新军挺进晋东南,创建了太行、太岳根据地,给上党梆子带来了新的生机。
  上党梆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泽府”和“潞府”两大流派。
  “泽府”派流行于原泽州府管辖的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它的特点是比较稳重委婉,抒情性强。“潞府”派流行于隶属潞安府的长治、长子、襄垣、屯留、黎城、潞城、壶關、和顺8县和原沁州管辖的沁县、武乡、沁源3县,特点是更显豪放。
  上党梆子的唱腔以板腔体为主,脚色行当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种,各行当的基本表演程式名为“三把”,运用时演员挺胸昂头,稳健有力。其表演风格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简练明快,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京剧影响,有所变化。其音调高亢明朗,粗犷朴实 ,音乐曲调丰富,音响强烈。表演上,多用直出直人,强烈明快,侧重唱念工夫。在约400个传统剧目中,以表现古代英雄、忠臣良将、外抗侵侮、内惩奸贼题材为主,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表现杨家将的“杨家戏”,歌颂岳家军的“岳家戏”,演得慷慨悲壮,动人心弦。
  上党梆子因其产生和主要流布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而得名。当地人称“大戏”,晋南人称“东府戏”,河北邯郸一带称为“西府调”“泽州调”,也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全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时定下“上党梆子”这个名字。2006年5月20日,上党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文献
王莽岭的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山沟,传说曾有仙人道士在这里冶锡炼丹。沟的周围,有四大山系,东有马东岭,西有桦山,南有青峰围,北有王莽岭,因四山夹隙之地而名曰锡崖沟。  溝内从北到南分布着17个自然村。地形险要,无行路之便,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偶有壮侠之士舍命出入。村里清一色红石板垒成的屋子、篱笆墙、水辘、石碾子,石屋、石桥、石径、石桌,古古朴朴,“野”味浓郁。  发源于村北王莽岭南麓的一条清水
期刊
悠远的历史,积淀出丰厚的文化,山西向来被誉为“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聆聽太行曲艺,体会的是不只是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唱腔,婉转的旋律,演绎的是千百年来人类生活的点滴,成长的印记。
期刊
1951年,著名作家丁玲先生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桑干河,这条横跨河北、山西的内路河流从此充满了象征意味,同这部文学著作一起登临荣耀的殿堂。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这样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遥想当年,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之间的涿鹿之战就发生在桑干
期刊
麻田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地處晋、冀、豫三省要隘,有“晋疆锁月,山西屏障”之称。  抗战时期,八路军前方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师部、鲁迅艺术学院、新华日报社等150余个党、政、军首脑机关,在麻田驻扎长达五年之久,使这里成为华北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杨尚昆、罗瑞卿等在这里运筹作战,决胜千里,指挥了许多著
期刊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8年抗战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也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太行山区、八路军的故乡——风景秀丽的山西省武乡县城西,1988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3周年之际,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  纪念馆展览内容为八路军及华北根据地人民坚持8年抗战的光辉历史。该展览以历史图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左权等率领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10月至1940年6月在山西武乡王家峪村驻扎;在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与中共中央北方局紧密配合,创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朱德、彭德怀等首长曾在王家峪接见过柯棣华、爱德华等国际友人,指挥过近千次战斗,研究制定了闻名世界的“百团大战”作战方案。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纪念馆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由联通的5所农家院落、一排窑楼和“红星杨”
期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如果不是慧远禅师,珏山的名号怕是要打上幾个折扣吧。八百里太行,可圈可点的山林美景多如繁星,但珏山有幸,因为他选择了它,从此便脱颖而出。  慧远禅师,东晋时的名僧,是继著名高僧道安之后的佛教首领。相传北周时武帝灭北齐入邺废佛,慧远曾当众面斥,从此,隐居太行山中,草创硖石寺,即今古青莲寺,注疏佛教经典,静修佛法。  青莲寺位于晋城市泽州县硖石山腰,故初名硖石寺。东观孚山,巨嶂横
期刊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  近年来,山西运城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一约五会”制度为保障、以乡村文化礼堂为平台、以新乡贤为引领,采取多种措施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重德行孝在运城蔚然成风;浊行
期刊
1939年到1940年间,八路军总部曾三次在砖壁村驻扎。  八路军总部在砖壁驻扎期间,党、政、军机关,分别驻在砖壁驻地周围的村子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驻土河村;北方局党校驻上北漳;华北《新华日報》社驻安乐庄;总部军法处驻南山头。从此,砖壁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便成为华北抗日前线的司令台。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陈赓、杨尚昆、陆定一、傅钟、杨立三等八路军领导人经常来总司令部参加党政军
期刊
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大行,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封少水,以报平阴之役,乃还。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沁河古称沁水,也称少水。全长456公里,是山西省内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郦道元的《水经注》有曰: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又说,这山上到处都是松树和柏树,还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沁水就是从这座山发源,又南经临汾市安泽县、晋城市的沁水县、阳城县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