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_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应以提升地方文化自信为首要前提。当前,一些民众对地方文化认识不到位,尚未充分意识到自身在涵养文化自信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应发挥的作用。对此,我们应以创新地方文化为切入点、突破口,吸纳世界先进发展理念,着力释放地方文化潜力,使之更契合时代发展潮流,成为凝聚全民族的向心力。
  【关键词】地方文化 传承 创新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和弘扬,是驱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更是激发民众爱国热情、责任意识、奋斗理念的精神动力。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地理环境、生产方式、风情民俗和各代历史综合作用的产物,往往得到区域内民众的高度认同,是培育当地民众文化自信的关键要素。
  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有力推手。我们必须设法清除当前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借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提升文化自信。对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注重将地方文化合理融入到社会教育系统之中,引导民众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培养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归属感,树立保护、传承以及创新地方文化的理念,引导其深入审视地方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之间的递进、交互关系,从而以更为开放、多元、自信的态度去推动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使文化自信成为全民共识,释放强劲而持久的精神驱动力。

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应以增强地方文化自信为首要前提


  对地方文化的自信是实现中华文化整体自信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为主体的精神内核,彰显出刚毅、勇敢、忠正的人文内涵。虽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差异明显,但是在共同的文化母体哺育之下,我国的地方文化始终在价值取向、认知方式以及发展方向上,都具备鲜明的趋同性与一致性,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强调道德自律、伦理关系以及朴素而务实的生存意识。内在精神的相近性、融合性,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整体生态。要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无疑应以加强地方文化自信为首要前提,以此确保文化自信的培育具备坚实、牢靠的基础。
  传承地方文化方能有效保护中华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历久弥坚,地方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修复与革新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文化始终能够有效抵抗外来文化的侵蚀与破坏,即使在遭受打击之后,地方文化仍能以强有力的自我恢复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去完成地方文化生态的复原。尤其是在近代西方文明和现代工业化浪潮席卷的时代大潮之下,我国地方文化普遍都能以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御外来负面文化的侵蚀,同时,也能以开放进取的眼光审视区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关系,力求取长补短、和谐相处,从而更为有效地延续文化的生命力。所以,传承、创新、弘扬地方文化,才能确保中华文化根基的稳固。
  创新地方文化能使中华文化合乎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增强,跨文化发展态势尤为明显,中华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文化形态复杂演变、外来文明冲击加剧以及如何保持独立性、实现社会价值等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只有摈弃封闭僵化、固步自封的狭隘思维,以平和、务实、开拓的积极心态去革新中华文化,才能确保民族文化始终充满活力。通过全面回顾、总结中华文化的演进历程与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地方文化一直都在风云际会、天翻地覆的时代节点扮演了先行者、试验者乃至改革者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应以创新地方文化为切入点、突破口,参照、吸纳世界先进发展理念,着力释放地方文化的潜力,推动中华文化的更新、拓展,使之契合时代发展潮流,凝聚向心力。

制约地方文化发展的三大因素


  第一,当前地方文化没有被纳入现有教育体系,民众对当地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民众能否形成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自豪感,是建立地方文化自信的前提之一,而构建规范、有效的社会教育体系,引导民众深入了解本地文化,又是地方文化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缺乏对地方文化的深入介绍,导致民众缺乏探索学习地方文化的积极性,一些人甚至认为地方文化与个人生活关联不大、可有可无,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民众乡情淡薄,无意关注、参与以及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
  第二,民众对地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存在轻视地方文化的倾向。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大力保护、弘扬,地方文化中的民间工艺、乡土器物等越来越多地被集中展示,促使很多民众开始主动关注地方文化。在这一背景之下,由于一些地方缺乏开放、兼容且具备前瞻性的审视与考量,导致地方文化底蕴难以彰显,号召力与影响力偏低,人们对地方文化的独特价值缺乏深入认知。
  第三,民众尚未充分意识到自身在培育文化自信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应发挥的作用。培育全民性的文化自信,无疑需要充分激发民众对传承、弘扬本地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极性、责任感。但当前,仍有一部分民众认为保护、传承以及推动地方文化创新是政府的责任,与自身无关,动辄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小民不谈国事”的态度,这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然是无所助益的。

民众在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中应发挥主体性作用


  将地方文化纳入现有教育、宣传与推广体系。地方政府应当发挥统筹、引导的职能,以各级学校、文化宣传部门为主体,通过逐步建立起规范、长效的教育、宣传、推广机制,确立开放、多元、求变、进取的教育发展理念,构建起覆盖家庭、社区、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地方文化宣讲网络。举办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确保不同年龄段的民众都能深入、全面地了解本地文化,对当地的地理、物产、历史、民俗风情等有全面而准确的掌握,逐步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自觉。
  培育当地民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各地可通过重点宣传展示独具特色的民俗、器物、宗族、乡贤等人文元素,不断激发民众对于共同生存地域的热爱与自豪之情,鼓励其深入探究地方文化、感知其艺术魅力,进一步挖掘地方文化对促进区域社会发展的多重价值。
  发挥当地民众保护、传扬地方文化的主体性作用。各地政府应当调动民众关注、探索以及传播地方文化的积极性,鼓励其在参与保护、传承以及推动地方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获取丰富、别致的人文体验,切实感知到传承、创新文化的必要性,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公民责任感,以此去勉励自我付诸行动,并在推进文化自信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自豪感。
  科学处理地方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引导民众促成二者的联动发展。地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缺少地方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少中华文化的支撑,地方文化也会孤立难支、有气无力。各地应引导民众认清这种关系,使其促成二者的联动发展,努力以地方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文化自信,以中华文化自信引领地方文化自信,最终使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牢固树立。
  (作者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如何理解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项目编号:16JDSZK09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章伟文:《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人民论坛》,2017年第23期。
  ②杨英法、苗方朔:《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融合模式研究》,《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③宋俊成:《传播主流价值观要打好地名文化牌》,《人民论坛》,2017年21期。
  ④單昕蓓:《试述基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新商务周刊》,2017年第6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其他文献
TS3摄像除杂机主要应用于制丝线中,用于剔除烟叶中的异物(如纸片,塑料薄膜,羽毛,麻绳,霉变烟叶等),是一种综合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性能可靠的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正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为农村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至为关键。在城乡之间、贫富之间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
【摘要】地铁已经成为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其不但缓解了道路拥挤而且运输量较大,深得广大市民的喜欢。为了确保每一位居民的地铁出行安全,地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在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地铁工程在建设时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其中电气安装环节对于整个地铁工程的质量影响较大。所以本文就电气安装的质量要素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一些管理的方式,以促进电气安装质量的加强。  【关键词】地铁工程;电气安装;质量要素探讨  一、前
【摘要】在新时代复兴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创新、引进与输出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强国 中华文化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古代中国十分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平衡,十分重视生理平衡、心理平衡、饮食平衡、作息平衡、家庭平衡等。平衡国内各种关系是古代政治家的重要策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至关重要。下面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现状;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带动了我国建
网络零售爱恨交加rn纵使开办网上零售业的进入门槛低,分销环节成本能被有效压缩,但不期而至的价格大战,让网店的经营者们着实吃不消.义加上众多B2C网络零售商投入了大笔资金
期刊
近年来,汽车制造维修中的机械加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机械加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从零件修复中的注意事项,以及
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接受着真善美和假丑恶观念的冲击,正反两方面的可塑性较大,面对复杂的社会,一些未成年人由于阅历少,法制观念淡薄,极易冲动,触犯刑法,
十年,之于历史,不过一瞬的时间;而之于人的一生,则是一段漫长的光阴.这期间,或喜或悲,总会发生很多事情,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