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充分考虑各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特点,综合分析土地利用强度、违法土地处置、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绩效四个指标。文章主要从土地利用程度、违法用地处置情况和投入产出水平等多个维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株洲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情况。从违法用地处置、投入产出水平、绩效管理三方面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标准化法;节约集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5.228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充分考虑各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特点,综合分析土地利用强度、违法土地处置、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绩效四个指标。为尽快健全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为科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用地供给矛盾,实现调整城市经济结构、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结合市辖区和各县(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选择土地申报批回率、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率、单位GDP耗地下降率和政策执行情况等指标,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标标准化法,分别对株洲各县(市)的土地利用强度、违法土地处置、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县(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
1 研究区域概况
株洲地处湖南东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间,是江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株洲东部边界绵延三百余公里,毗邻江西省,与萍乡和井冈山两市接壤,西北靠近湘潭,西南与郴州相邻,南连衡阳、郴州2市。2015年行政区域调整后,株洲市目前包含五区五县(市),五区包含东部荷塘区、南部芦淞区、西部天元区、北部石峰区以及云龙示范区,五(市)县由南到北依次为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
株洲2015年年初耕地面积为208936.88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109810.85公顷,2015年年末耕地面积209296.70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110829.48公顷,年内耕地增加了989.36公顷,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018.63公顷,年内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一定幅度上升。
2 研究原则
第一,综合性原则。土地集约利用需要平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土地利用效率和管理绩效等方面的内容。第二,政策导向性原则。工作以合法、合规、和规划为前提,确保成果能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上发挥作用。第三,真实性原则。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应真实有效。第四,可操作性原则。数据统计口径一致,评价标准设计客观合理。
3 技术路线
在对十个区(市)县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得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从土地利用强度、处置非法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绩效四个方面,建立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各个县市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分值,并以此作为评价排名的依据。
4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分析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1.1 选择评价指标
根据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定义,在县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构成。标准层包括四个方面:土地利用强度、违法用地处置、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和管理绩效。指标层面主要包括申报批回土地率、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率、单位GDP耗地下降率和政策执行情况等17个具体指标。
4.1.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株洲市范围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权重,指标权重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评价的目标、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确定,详见表1。
4.2 确定评价指标实际值
依据各指标具体内涵,以获取的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所属辖区内社会经济状况,测算各评价指标现状值。详见表2。
4.3 对指标的现状值进行排序
株洲市××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指标排序见表3。
4.4 评价指标标准化
4.4.1 指标标准化后实现度分值计算
(1)判断性指标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通过数学变换去除原始变量,以消除其不同尺寸的初始影响。对于判断性指标,如果指标现状值与理想值一致或在合理差异范围内,则标准化后的实现度分值为1,否则为0。
(2)评价性指标的标准化
评价性指标分正相关性指标和负相关性指标两种类型确定其标准化后的实现度分值。
4.4.2 准则层集约度分值计算公式
Fj=ni=1(Si×wi)
式中:Fj —j准则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
Si—j准则i指标的实现度分值;
wi—j准则i指标的权重值;
n—指标个数。
4.4.3 集约度综合分值计算公式
F=nj=1(Fj×wj)
式中:F —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
Fj— j准则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
wj— j准则的权重值;
n—准则层个数。
4.5 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测算得到株洲市各县市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总分值,具体结果见表4。
5 结 论
就土地利用程度而言,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而要使总体节约集约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除了积极推行土地集约节约政策外,必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实施对每一宗地开发利用过程的全程监管,与此同时,需要将集体建设用地纳入控制范围。
违法用地处置中,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率是负相关指标,价值越大,集约节约水平越低。目前部分区(市)县由于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高导致整体集约节约水平下降。
投入产出水平方面,城市区域差距明显,市辖区投入产出水平远高于县域投入产出水平。从投入产出分析的影响因素来看,城市区域的社会经济指标在不断增长,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增强,投入产出水平的认识水平较高。
绩效管理方面,市辖区具有较强的执法政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动态监测体系,县级政府需要加强土地养护管理的集约化使用,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更经济化。
参考文献:
[1]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王静.合肥市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证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3]陈东强.重庆市南川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王瑞雪.东胜区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土地利用;标准化法;节约集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5.228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充分考虑各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特点,综合分析土地利用强度、违法土地处置、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绩效四个指标。为尽快健全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为科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用地供给矛盾,实现调整城市经济结构、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结合市辖区和各县(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选择土地申报批回率、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率、单位GDP耗地下降率和政策执行情况等指标,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标标准化法,分别对株洲各县(市)的土地利用强度、违法土地处置、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县(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
1 研究区域概况
株洲地处湖南东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间,是江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株洲东部边界绵延三百余公里,毗邻江西省,与萍乡和井冈山两市接壤,西北靠近湘潭,西南与郴州相邻,南连衡阳、郴州2市。2015年行政区域调整后,株洲市目前包含五区五县(市),五区包含东部荷塘区、南部芦淞区、西部天元区、北部石峰区以及云龙示范区,五(市)县由南到北依次为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
株洲2015年年初耕地面积为208936.88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109810.85公顷,2015年年末耕地面积209296.70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110829.48公顷,年内耕地增加了989.36公顷,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018.63公顷,年内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一定幅度上升。
2 研究原则
第一,综合性原则。土地集约利用需要平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土地利用效率和管理绩效等方面的内容。第二,政策导向性原则。工作以合法、合规、和规划为前提,确保成果能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上发挥作用。第三,真实性原则。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应真实有效。第四,可操作性原则。数据统计口径一致,评价标准设计客观合理。
3 技术路线
在对十个区(市)县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得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从土地利用强度、处置非法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绩效四个方面,建立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各个县市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分值,并以此作为评价排名的依据。
4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分析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1.1 选择评价指标
根据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定义,在县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构成。标准层包括四个方面:土地利用强度、违法用地处置、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和管理绩效。指标层面主要包括申报批回土地率、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率、单位GDP耗地下降率和政策执行情况等17个具体指标。
4.1.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株洲市范围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权重,指标权重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评价的目标、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确定,详见表1。
4.2 确定评价指标实际值
依据各指标具体内涵,以获取的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所属辖区内社会经济状况,测算各评价指标现状值。详见表2。
4.3 对指标的现状值进行排序
株洲市××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指标排序见表3。
4.4 评价指标标准化
4.4.1 指标标准化后实现度分值计算
(1)判断性指标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通过数学变换去除原始变量,以消除其不同尺寸的初始影响。对于判断性指标,如果指标现状值与理想值一致或在合理差异范围内,则标准化后的实现度分值为1,否则为0。
(2)评价性指标的标准化
评价性指标分正相关性指标和负相关性指标两种类型确定其标准化后的实现度分值。
4.4.2 准则层集约度分值计算公式
Fj=ni=1(Si×wi)
式中:Fj —j准则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
Si—j准则i指标的实现度分值;
wi—j准则i指标的权重值;
n—指标个数。
4.4.3 集约度综合分值计算公式
F=nj=1(Fj×wj)
式中:F —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
Fj— j准则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
wj— j准则的权重值;
n—准则层个数。
4.5 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测算得到株洲市各县市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总分值,具体结果见表4。
5 结 论
就土地利用程度而言,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而要使总体节约集约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除了积极推行土地集约节约政策外,必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实施对每一宗地开发利用过程的全程监管,与此同时,需要将集体建设用地纳入控制范围。
违法用地处置中,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率是负相关指标,价值越大,集约节约水平越低。目前部分区(市)县由于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高导致整体集约节约水平下降。
投入产出水平方面,城市区域差距明显,市辖区投入产出水平远高于县域投入产出水平。从投入产出分析的影响因素来看,城市区域的社会经济指标在不断增长,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增强,投入产出水平的认识水平较高。
绩效管理方面,市辖区具有较强的执法政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动态监测体系,县级政府需要加强土地养护管理的集约化使用,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更经济化。
参考文献:
[1]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王静.合肥市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证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3]陈东强.重庆市南川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王瑞雪.东胜区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