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压抑的现象仍比比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凡是富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的求知欲,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应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巧设教学情趣,让学生产生新的感觉、新的困惑,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及时将其引向对知识的追求。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为学生创设的情境是:同学们,当你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什么?
生:我想知道题目中的《再见了,亲人》是谁与谁再见?
生:我想知道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
生:我想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我想知道再见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情景的?
师:好!同学们想知道那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很会动脑想问题,那么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读课文,你一定能解决自己想明白的问题的。
由此激发学生内心迸发出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指导自主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课文的过程中,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学法。首先要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到学习一篇课文是通过运用什么方法实现的。其次,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获得初步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时,我们要抓住课文的特点,渗透学法指导。首先布置学生自学课文,要求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后启发学生读懂内容、读懂道理、读懂写法。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运用训练,引导学生学用词句、学用道理、学用写法。这样把学法指导渗透其中,学生具体感知了学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方法:(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2)读懂课文,理解内容;(3)体会中心,领悟写法。
三、引导自主学习探究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新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他们的答案就会出现五花八门,任意性随之而来,其实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教师要在这节骨眼上善于引导,使学生探求出的答案既完整又精确,平时要注意引导他们进行发散——集中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善于多向思考的能力,并通过判断筛选出正确的答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等灵车”部分时,为了使学生从内容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开始学生回答的是“人很多”,这样既不完整又不具体。为了使学生回答得更具体,再进一步启发:“这么多的人来干什么?在哪里悼念总理?是怎样来到这里?”在学生回答这三个问题后,我鼓励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体会到的内容:“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自发聚集在长安街上悼念总理的人很多。”这样不仅培养学生从内容中自主体会思想的能力,还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完整和具体方面的能力。
解疑的过程,其实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过程,学生质疑问难,它蕴含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参与,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烈,因此每讲完一课,就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每提一个问题,都是学生对课文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是参与能力的具体体现。如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一句话:“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燃烧弹。”问:“作者写排炮过后,敌人使用了燃烧弹,为什么要用‘竟’字呢?”显然,学生通过读书感觉到句子中的“竟”字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但一时又说不出所以然,大家通过讨论,明确了一个“竟”字说明了敌人的残、形势的险恶、战斗的激烈。这时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地在“教”学生,而是以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碰撞交融,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新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化,一线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要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我的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得愿学、乐学、善学,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增强自主学习信心
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如教《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学生提出:“文中对皂荚树四季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什么?读读这些语句能感受皂荚树四季生长有什么特点?”我说:“你们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在四人一组中讨论,看能不能解决。”马上学生进入了再读自悟的学习中去了,我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事实上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懂了课文,这时我评价说:“你们真行,真会动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还帮老师解决了疑难,真要谢谢你们。”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导”已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教师在教他们,这样就增强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基础。
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凡是富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的求知欲,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应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巧设教学情趣,让学生产生新的感觉、新的困惑,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及时将其引向对知识的追求。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为学生创设的情境是:同学们,当你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什么?
生:我想知道题目中的《再见了,亲人》是谁与谁再见?
生:我想知道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
生:我想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我想知道再见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情景的?
师:好!同学们想知道那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很会动脑想问题,那么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读课文,你一定能解决自己想明白的问题的。
由此激发学生内心迸发出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指导自主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课文的过程中,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学法。首先要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到学习一篇课文是通过运用什么方法实现的。其次,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获得初步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时,我们要抓住课文的特点,渗透学法指导。首先布置学生自学课文,要求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后启发学生读懂内容、读懂道理、读懂写法。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运用训练,引导学生学用词句、学用道理、学用写法。这样把学法指导渗透其中,学生具体感知了学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方法:(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2)读懂课文,理解内容;(3)体会中心,领悟写法。
三、引导自主学习探究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新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他们的答案就会出现五花八门,任意性随之而来,其实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教师要在这节骨眼上善于引导,使学生探求出的答案既完整又精确,平时要注意引导他们进行发散——集中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善于多向思考的能力,并通过判断筛选出正确的答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等灵车”部分时,为了使学生从内容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开始学生回答的是“人很多”,这样既不完整又不具体。为了使学生回答得更具体,再进一步启发:“这么多的人来干什么?在哪里悼念总理?是怎样来到这里?”在学生回答这三个问题后,我鼓励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体会到的内容:“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自发聚集在长安街上悼念总理的人很多。”这样不仅培养学生从内容中自主体会思想的能力,还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完整和具体方面的能力。
解疑的过程,其实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过程,学生质疑问难,它蕴含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参与,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烈,因此每讲完一课,就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每提一个问题,都是学生对课文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是参与能力的具体体现。如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一句话:“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燃烧弹。”问:“作者写排炮过后,敌人使用了燃烧弹,为什么要用‘竟’字呢?”显然,学生通过读书感觉到句子中的“竟”字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但一时又说不出所以然,大家通过讨论,明确了一个“竟”字说明了敌人的残、形势的险恶、战斗的激烈。这时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地在“教”学生,而是以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碰撞交融,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新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化,一线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要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我的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得愿学、乐学、善学,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增强自主学习信心
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如教《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学生提出:“文中对皂荚树四季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什么?读读这些语句能感受皂荚树四季生长有什么特点?”我说:“你们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在四人一组中讨论,看能不能解决。”马上学生进入了再读自悟的学习中去了,我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事实上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懂了课文,这时我评价说:“你们真行,真会动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还帮老师解决了疑难,真要谢谢你们。”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导”已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教师在教他们,这样就增强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