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猴人的智慧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yboy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以前,在我国民间曾广为流行一种深受过路行人、特别是孩子们喜爱的街头艺术,叫耍猴。操此业者站在街边,装模作样地挥舞着皮鞭,“威逼”几只猴子表演骑车、穿衣、做投篮动作;有的时候,某只猴子还会拿起兵器玩具“反抗”,甚至爬到耍猴人的身上拍脸抓头发。围观者看到猴子们滑稽的表演,都忍俊不禁。
  由于大多数的耍猴者都是子承父业,因而那些猴子通常也是由他们从小养到大。按照这个行业祖辈的规矩,猴子们不仅要和全家人同桌吃饭,而且第一碗饭也要先盛给它们吃,以彰显其功绩。在其他方面,主人对猴子们也是悉心照料,比如经常给它们洗澡等等,就像养自己的儿子一样。
  话说有户耍猴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觉得仅凭祖辈传下来的耍猴技艺很难养家糊口,于是央求父亲让他拜师学一点儿更受人们欢迎的变戏法。父亲觉得孩子的想法很好,遂省吃俭用,满足了他的要求。
  因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孩子学习变戏法的时间很短。但他善于钻研,故而对一些简单的变戏法,皆能熟练掌握。长大成年以后,他听从父亲的安排,干起了自己更为精通、从小耳濡目染的耍猴业。由于他和猴子们的配合很默契,加之又会变戏法,因而每每出场,都大受路人欢迎。若干年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耍猴人。
  他很爱那些猴子。但是,有的猴子很淘气,经常犯些让人难以接受的错误。
  冬天的一个上午,耍猴人的小孩去一家食品铺子买糖吃,一只猴子发现后,不声不响地从家里溜出来,尾随小主人钻进店铺,接着又悄悄爬上屋梁。
  小孩买了几颗糖后,高兴地离开了。猴子趁店家不注意,从屋梁上溜下来,神不知鬼不觉地偷了两颗糖,随即迅速离开。不料,猴子刚刚溜出店门,就被手拿小衣、前来寻它的主人逮个正着。
  耍猴人看到猴子一手一个捏着两颗糖,批评它偷别人的东西不对,说只有花钱买的,才能算自己的东西。他一边说,一边为猴子穿上防寒衣服。
  猴子知道自己错了,但它不愿店家嘲笑自己是个小偷,于是信誓旦旦地对主人说:“我偷拿别人的东西不对,以后保证改正。但我现在很想吃糖,如果主人能花钱将这两颗糖买下来,又有法子不让店家察觉糖是我偷的,我今后一定竭尽全力为家里挣钱。”
  耍猴人听了很高兴,满口答应说:“你能认识自己的错误,态度很好,所以我不仅会设法将这两颗糖买下来,不让店家怀疑糖是你偷的,还会加倍奖赏你。”说罢,他将两颗糖拿过来放进猴子衣兜,然后领着它一道走进食品铺子。
  进门以后,他笑呵呵地对店家说:“请您给我两颗糖。我今天高兴,要免费为您表演一个变戏法的新节目。”
  店家久闻他的大名,听后非常开心,于是一边道谢,一边给他两颗糖。
  耍猴人接过糖,先剥开一颗,让猴子当着店家的面吃了;接着,他又剥开另一颗给它吃了。
  猴子津津有味吃完糖后,耍猴人问店家:“您确定它将您给我的两颗糖都吃了嗎?”
  店家连连点头。
  耍猴人微笑着从猴子衣兜里掏出先前放进去的那两颗糖,拿在手上问店家:“那您看看这是什么?”
  店家见状,惊叹不已。
  趁店家还在纳闷的时候,耍猴人将够买四颗糖的钱放在柜台上,然后将手上的糖重新放回猴子衣兜,这才心满意足地领着它离开了店铺。
  既完美解决问题,又为知错能改者保留颜面,是一种智慧的处事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摘自《少年先锋报·初中生精读》
其他文献
驰骋疆场的女英雄  据《魏书》和《北史》的《杨大眼传》记载,杨大眼是北魏的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后来归顺梁朝。他的妻子潘氏也善于骑马射箭,先从家乡跑到军中去探望丈夫,其后干脆就留在军中协助夫君。每逢打猎、攻战,她便一身戎装,与丈夫并驾齐驱。回到军营,又与诸僚佐言笑自若。杨大眼指着妻子对大家说:“这位就是潘将军。”惜乎后来潘氏有失妇道,被大眼所杀。  《金史·列女传》载:金朝末期,有宗室完颜承充之女阿
期刊
莫伊卡生下来就瘦小柔弱,母亲总是不无怜爱地看着他。莫伊卡所在的村子十分贫穷,家里更是穷得揭不开锅。  18岁那年,莫伊卡仿佛一株梧桐树,一夜之间蹿出老高,强壮起来了。那天,他在院子里整理篱笆围墙,叔叔来了。叔叔端详他一会儿,说:“莫伊卡,你该跟我出去见见世面了。”莫伊卡惊喜地看着叔叔,又看看母亲。母亲走过来,郑重地对叔叔说:“你得答应我,不让莫伊卡去找金子,就在你的饭店里做事。”叔叔点点头。  村
期刊
长雀斑的女汉子  我高考成绩不错,被一所名校中文系录取,父母兑现诺言将我送入某知名机构的暑假游学的夏令营团队。夏令营团队为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寄宿家庭,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住在别人家中,与英国的一对夫妻和三个孩子同吃同住。  这户人家的大女儿叫Fay,发音就是“霏”。红头发、蓝眼睛的她,个子比我高半头,脸上有很多雀斑,还戴着很丑的牙套。她在伦敦的一所高中读书,第二外语是中文。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很文艺的
期刊
我和怕怕去一个地方。怕怕是一个健壮的人,怕怕是我给他取的名。怕怕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带我去过很多我没有去过的地方。一个熟悉却不熟悉城市的陌生角落。一个阳光稀疏的下午,他又像一个骑士一般,将我带离局限的自我。  在人少的地方,我感觉安全,不再感到紧张。一家山野间的茶铺,有桂花树,有灯笼,有房前流动的小溪,有肥硕的南瓜叶。我坐着,面对着山,面对着怕怕遮挡住脸庞的报纸。茶铺是一对年轻夫妇开的,他们的儿子
期刊
年轻时好运动,时常摔跤,痛是难免的,记忆里只有痛没有痒;年纪大了,凡事谨慎,摔跤少了痛也少了,癢却时常莫名袭来,不分昼夜,不论场合,不讲身体部位,横行霸道。  痛是我对父亲的记忆,痒像我对母亲的思念。  对父亲的记忆是碎片式的,仿佛我骨折、扭伤的一次次,痛的感觉还在,过程已模糊了。对母亲的思念却抓不住重点,仿佛空气一般,无处不在,触点太多。  “想想你的四个儿女都还那么小,小儿子腿又不好,你千万不
期刊
28岁的余元是漂在北京的武汉人。和大多数爱美的女孩一样,生活中的她也喜欢买买买,因此不仅沦为“月光族”,家中的衣物用品也越堆越多。  2014年,余元认识了英国男孩乔恩,两人一见如故。乔恩在中国有自己的公司,学法律的他做事很有条理,从不会像女友那样疯狂购物。  余元的改变发生在2016年初那次搬家。回武汉家乡过完春节后,她和男友刚回到北京就被房东告知:房子卖掉了,他们得在一周内搬走自己所有的东西。
期刊
91岁的叶嘉莹女士曾表示:她喜欢多些安静的时间,多读些好书,多些静思,多些与先哲的神交。  “动静等观”。人的生命与动密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动态美,但不能过,更不能变味。追求动态美更不能演变成:公共场所的喧嚣,极尽显露能事的夸张动作,声嘶力竭的吼叫,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资讯的有量无质。这都属于厚动薄静,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守静能安。韩国的一项长期跟踪实验显示:长期身处节奏过快、喧嚣的环境,少年易有
期刊
终于有了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屋,有一张舒适安稳的床和温暖的小沙发,还有一张可以在上面任意涂抹的桌子,这是我离家六年后第一次能安安稳稳地静下来写点东西,清理这几年一团乱麻般的心绪,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自己。  上了当的北漂儿  六年前一个寒冷的日子,我揣着200元钱坐着火车从四川来到北京。几个星期前一位北京新闻界的哥们儿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说北京××报正在广招人才,工资待遇如何如何……刚刚在情感
期刊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说,胡令能“少为负局钉铰之业”,也就是用铆钉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接合、固定在一起,所以被称为“胡钉铰”。  有因兴趣爱好得名的。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范仲淹“酷好弹琴,唯有一曲《履霜》,时人故号‘范履霜’。”“履霜”一词源自《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本意是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了,引申为生
期刊
安吉拉·露娜是美国顶尖服装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她在大学里学习的是服裝设计专业,她的理想是毕业后进入香奈儿或华伦天奴从事礼服设计。  毕业将至,安吉拉正在着手她的毕业作品设计,她想设计出一件可以超越前辈们的礼服作品。尽管她查阅了很多资料和前辈们的作品,但她设计出来的礼服作品仍无法超越前辈们的设计作品。为此,她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这天,安吉拉本想看一部风光纪录片找找设计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