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的作用淡化了吗?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由对抗转为对话,由紧张转为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国内外报刊上出现了"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淡化",或"非意识形态化"的提法。如果从表面上看,这些提法似乎还有点新意,有的文章还把这一论点肯定为"当代世界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演变的基本趋向与特点。"也有人说;国际关系紧张往往与意识形态斗争激化同步,当国际形势缓和时,意识形态的作用就"淡化",日益减弱甚至不起作用。因而为了缓和国际形势就不应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甩与斗争。但结合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去年
其他文献
<正> 从1958年开始,越南农村在经济恢复和土改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了合作化运动,农业进入高度集体化、国有化时期。到1960年底越南北方以飞快的速度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合作社达41.4万个,有240万户农民加入,占北方农户总数的85.8%和耕地面积的76%。但规模日益扩大的集体经营和集中统管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农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集体化的农业体制引起了诸种弊端,导致70年代越南农业生产的停滞。
<正> 1995年12月22日至1996年1月31日,我系举办了第三期“中国政治、外交与文化进修班”。这个短期进修班共12人,分别来自韩国汉城大学、外国语大学等高校。韩国学生在进修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汉语水平,而且通过一些专题讲座、观光游览和中外学生联欢,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以及与中国的老师、同学间深厚的友谊。韩国学
<正>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香港就要回归祖国了。回顾十多年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其中的曲折与辛劳,成功与喜悦,无不体现了我国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及祖国统一问题的战略思想的伟大,在这样的时候,研究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
<正> 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进程始终是风雨飘摇。台湾、贸易、军售和人权已构成了中美关系中最富有争议的四大问题。1995年6月,美国给予李登辉访美签证,中美关系曾一度降低至建交17年以来的最低点。中美关系的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两国的利益,而
<正> 9月5日至9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中国大陆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开煌教授和东吴大学政治系系主任黄默教授一行三人暨东吴大学政治系研究生13人对我系进行了学术访问。 其间,国际政治系系主任梁守德教授、副系主任潘国华和方连庆教授,以及张汉清、张映清教授等同台湾三位教授进行了友好会见,并商讨了双方交流事宜。我系师生和台
<正>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克林顿执政后,确立了以“安全、繁荣和民主”三大支柱为基础的“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目标。然而,在其任期的头两年,美国的东亚政策却屡屡受挫,这迫使美国冷静思考自己的东亚政策。在
<正> 近来,东欧局势以惊人的高速度变化着,令人眼花缭乱,存在失控的危险。对这种急剧变化,东西方在政策上和心理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注视着东欧飘浮不定的形势。本文仅从东欧局势的变化对东西方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正> 1989年,东欧的政治局面发生了急剧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发展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以巨大影响。本文试图谈谈东欧一些国家政治发展状况,以及它对欧洲、东西方关系的影响。
<正>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中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与外部世界有着如此广泛的联系,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从来没有如此密切,这一关系也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