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之我见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要围绕“活”来设计,来延伸;由“活”来激趣,靠“活”来生动。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动”,更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心动”。要做到张驰有度,出入有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活”
  语文课堂教学要围绕“活”来设计,来延伸;由“活”来激趣,靠“活”来生动。语文教学的“活”要求师生均要突破习惯,敢于多边互动、平等交流、积极思考、深广探究,在迂回曲折中拓展,在联想与类比中彰显清晰的教与学的思路。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动”,更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心动”。要做到张驰有度,出入有节。笔者从如下两方面来探索。
  要阅读“活”起来
  阅读是小学生生命中一段难忘的时光,是学生生命拨节、精神成长的珍贵时空;阅读可以滋润儿童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阅读可以丰富儿童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境界。阅读的目的,在于为生命可持续奠基。因此,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和激励学生的阅读责任感、自豪感、义务感。
  阅读分课堂和课外两种阅读。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相辅相成,课外阅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与重要补充。
  在课堂上可以大声朗读,可以无声默读,可以齐读,交错朗读,可以分组读,可以领读,教师也可大声感情朗读给学生听。1979年美国阅读教育专家崔利斯自费出版《朗读手册》,问大家介绍培养阅读的有效方法——大声朗读。1985年,美国“阅读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的报告,肯定了大声朗读的迷人魅力。报告说:“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证据显示,朗读不止在家中有效,在课堂上也成果非凡。”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趣,感悟文体语意,进一步体会文本情感。
  默读或持续默读,看起来过于“简单”,“技术含量”低,与培养终身阅读的读者这样的大目标相去甚远,其实不然。持续默读效果很好,大声朗读、持续默读的魅力在哪里?是让孩子有机会读书,让儿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有一条不成文的定律,即“什么年龄的孩子看什么样的书。”现在社会上与一些小学校对儿童阅读存在一个误区,担心自己的孩子长不大、吃亏,别人做什么,学什么,上什么补习班也盲目一味跟进;再一个误区是只准孩子在课外看教辅书,或与提高考试、作文成绩有关的书,而把孩子最喜欢阅读的儿童文学图书视为闲书、无用书。这是极大的误解,儿童阅读的推广一定要遵循“什么年龄的孩子看什么样的书”这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孩子的阅读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应采用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多方式、多类别、多形式来培养和激励儿童阅读。儿童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要让他们喜欢,喜欢了以后,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导读、细读、真读、悟读、乐读,启发、点拨学生会读。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阅读。积极构建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师生互动、平等相融的和谐生态课堂,去占领语文阅读教学制高点,拓展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外延。语文阅读教学就会“活”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乐园,共同成长的摇篮。
  让提问“活”起来
  提问是老师真正查找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老师在寻觅学生在课堂上几乎难以看到的踪迹;提问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是达到文本学习的要求和有效目的。提问可展现教师的“讲解之功”、“点拨之力”、“化解之道”的功底和智慧。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在文本、教师、学生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而这样对话的产生,离不开有着“桥梁”性质的有效提问。在提问时,要珍惜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赋予学生解读作品的自由、空间、想象的权力,鼓励学生解读,启发学生进行思想碰闯。在提问、反问、讨论、交流的相互补充与启发中让对话沿着教学目的、内容向纵深发展,补益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情感体验等方面之不足,从而让课堂提问“活”起来。
  简单提问,让课堂更开放。无休止的提问已成为我们目前教学的通病。这样的课是“霸权主义”的课堂,它剥夺了学生的思维权、体验权、发现权、创益权。教师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应围绕整节课的主线问题来提问。提问时,要有开放性,无论哪种层次同水平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发现,让学生的思想、发展、想像的空间大,启发学生从语文知识角度分析阐述,又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经验进行印证,让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没有隔阂,知识、技能、阅厉、情感、阅读等都能成为合理解开回答老师提问的钥匙,让课堂提问“活”起来。
  情景提问,让学生乐于探究。有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探讨的性质并不高,不能唤起学生争取回答问题的激情,产生课堂“冷清”,学生“回答疲劳”等,这就要给提问“化化妆”,从语气、声调、形体、表达、板书等,千方百计把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情趣,让学生有兴趣去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把握文章结构的严谨和内容的详略,感受人物的崇高品格,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学过程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让老师、学生在彼此思维火花的碰闯中共同进步。笔者认为,老师提问要引起学生浓厚的深究兴趣,需要教师精细研读文本,宏观把握文本题材、素养,从学生需要和兴趣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做”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教师有敏锐处理和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应变机智能力。只有这样,语文提问才会“活”起来。
  “活”不仅指教学行为的丰富、教与学和谐相处,更是师生在思辨中的相互拓展、相互尊重。“活”是作者、文体、学生、教师四方互动一致的体现。教师对“活”的充分探究、准备和自信解读,才能给学生“活”的探究动力和信心。只有扣紧文本、导“活”课堂,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只有多重解读,思辨灵“活”,才能彰显语文的魅力,才能持续勃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交汇成为立体多维和谐的课堂情境。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是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深入分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培养.体育是学生必修的科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对中风病中脏腑患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析在中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法治疗后意识状况与腑气通畅的关系、分析比较化痰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时需要合理的渗透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拥有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为此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来做好小学信
【摘 要】进入21世纪,高中生物教育的科学方法,就是运用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使得高中生物教学能更加完备。但是由于科学理性的隐含性教育的科学方法渐渐的被冷落和忽视。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生物作为大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比较难学的一科,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渐渐显化出其必要性。我们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问,了解他们在科学方法教育中所显化的成果的体验与感受,经过总结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也是当今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以音乐课堂为突
“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众说纷纭,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从而上好体育课,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摘 要】随着初中课程的加重,初中生已经开始了加深英语知识。英语也变成了一门重要的科目,各个高学校中都有英语这一门必修课,它是重点的考试内容。初中英语课程更是学生与世界接轨的开端。本文针对初中英语中的阅读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知识积累  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升华,初中各个科目的教学理念都开始了自身的创新和一定的改进,初中英语成为了三大主科目的重点。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中风病病因、证型分布、病机特点和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9例)和治疗组(31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
会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环节.阅读是每一个小学生必须要掌握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学习语文一种方法.本文以阅读为主题,深入分析阅读在小学语
交通部以交工发〔1992〕65号文批准,自1991年5月1日起实行新修订的《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为便于各方面有关人员了解和使用这些定额,本刊特约请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