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在海委机关建设中的应用

来源 :海河水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海委网络的背景与现状出发,分析了海委无线网络在建设中针对覆盖情况、安全与认证、设备质量、扩展性、易于维护、兼容性等方面的需求,详细介绍了无线信号覆盖、安全可靠的认证体系、无线用户的安全管控等建设内容以及对无线的维护与管理,还简述了建设后的潜在问题.
其他文献
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由堆叠土工织物管支撑的路堤系统的5种情况,案例场景包括平面基础上的常规土工织物管堆叠、砾石垫层基础上的土工布管堆放、开挖基础上的土工布管堆放、用砾石垫层在开挖的地基上堆放土工布管和通过抛石保护来加固堆叠的土工织物管.每种情况都是在正常荷载/临界荷载和路堤系统底部有/无冲刷条件下模拟的.结果表明:冲刷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问题和路堤系统的临界状态会引发侵蚀破坏,从而使土工织物管挡土结构失稳.在考虑所有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抛石进行额外加固可以提高土工织物管路堤系统的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水利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建设工程,从我国水利工程目前管理现状分析,采用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相关单位应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明确水利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办法,提升我国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应用水平.
本研究以某河流的水质评价为例,当污染物年内分布不均匀且不同污染物的时程分布有较大差异时,传统水质优劣程度模型不能准确反映污染物的实际超标状况,使得评价结果过于乐观.首先计算各次水质监测的评分值,而后按代表时长加权平均,计算水质综合评分值,通过逐次监测评价和时长加权平均,建立了改进的水质优劣程度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年均值不能准确反映污染物的实际超标状况,为以后水质评价分析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日益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单位根据项目管理实际情况,探索并形成符合项目建设需要的档案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以往项目档案归档整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通过永定河项目档案管理实践开展了问题成因分析,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为研究赣江上游禾河支流水利枢纽工程引水隧洞灰岩力学特征,设计开展了不同加载方式下力学破坏试验.获得了常规三轴加载下试样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均与围压具有正相关关系,围压10、15 MPa下试样弹性模量较围压5 MPa下分别增大了23.5%、43.2%,且最大应变、峰值应变与之亦为正向促进关系;低围压下试样失稳破坏具有脆性破坏特征,但在围压15 MPa下为延塑性破坏.分级加载试验中,当加载应力等级低于破坏应力等级时,试样受力变形量较低,且不出现加速应变,稳定应变阶段应变速率为常数,围压增大,试样可承受累计损伤效
针对金厂东沟水库溢洪道边墙加固设计方案,采用CAD-Abaqus计算分析挡土边墙隔板厚度、踵板长度参数.边墙拉应力最大位于底板,隔板厚度增大,边墙上最大拉应力呈先减后增变化,厚度0.9 m时拉应力最低;边墙最大压应力与厚度参数为递减关系,尤以厚度0.3~0.9 m降幅最为显著.踵板长度与边墙最大拉应力为负相关,各特征部位在长度4~5.5 m平均降幅为35.2%、34.2%、33.3%;最大压应力与踵板长度为二次函数关系,函数曲线最低点为长度5.5 m方案.综合应力分布特征与应力变化关系,隔板厚度0.9 m
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兴建了一大批的大型水电站工程,包括常规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随着机组单机容量和厂房结构尺寸的增大,水电站厂房的动力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将变分模态分解方法(VMD)与随机减量法、稀疏时域法(STD)相结合,对水电站厂房结构模态参数的精确识别进行了研究.并依托一大型地下水电站厂房原型振动测试数据,采用该综合方法对厂房结构进行了模态参数识别,得到了厂房结构前3阶的自振频率和相应阻尼,为厂房结构的动力安全监测和评估提供了依据.
真空预压法作为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真空预压应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该技术发展初期,真空预压一次浅层处理一般采用人工插板、真空预压二次处理需要铺设砂垫层来满足后续施工要求.真空预压浅层处理采用机械插板、真空预压无砂垫层二次处理及真空预压无砂垫层一次深层处理尚局限在小规模小范围内,缺乏在大范围场地施工的先例.
对地下水监测站运行维护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展开分析,并对相应的策略进行讨论,提出多项解决方案.
以廊坊市县级行政单位为分析区,将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作为分析指标,选取近10 a(2011—2020年)的地下水实测埋深数据作为研究系列,利用地下水“红黄蓝”预警线划分标准,对廊坊市10个县(市、区)进行地下水“红黄蓝白”水资源管理分区.通过“红黄蓝白”区域划分,可以掌握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